介壳虫及其种类识别,介壳虫图片.doc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蚧壳虫识别大全(高清图谱)
蚧壳虫是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在我国危害园林植物的蚧壳虫约600余种,主要有白蜡蚧、球坚蚧、圆盾蚧、水木坚蚧、考氏白盾蚧、桑白盾蚧。
造成枝叶发黄、畸形、叶片脱落, 严重者导致整株死亡, 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及园林绿化效果。
白蜡长绵蚧
白蜡长绵蚧卵囊
白蜡蚧若虫
白蜡蚧危害状
草履蚧雌成虫
草履蚧雄成虫
草履蚧雄若虫
草履蚧卵
石榴囊毡蚧及卵
石榴囊毡蚧雌虫
日本龟蜡蚧雄虫
日本龟蜡蚧雌虫
桑白盾蚧
柿白毡蚧
日本松干蚧
褐软蚧
朝鲜球坚蚧
澳洲吹绵蚧
康氏粉蚧
常春藤圆盾蚧
日本纽绵蚧
黑褐圆盾蚧
紫薇绒蚧
黄肾圆盾蚧
黄肾圆盾蚧
紫牡蛎盾蚧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保护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
① 在若虫孵化期,抗药力差,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此时蜡质层未
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可首选淇林蚧虫净进行均匀喷雾,用量少、效果好、该产品具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杀虫彻底等特点。
是当前防治介壳虫最理想的新产品之一。
② 在若虫及成虫期,抗药性增强,一般的喷药作用不大,采用浇灌或根施内吸剂则效果明显。
可首选淇林根除蚧,该产品用于灌根可长效防治多种介壳虫。
根施长效、绿色环保;
国际领先、国内首家!。
常见十种蚧壳虫识别及防治技巧蚧壳虫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五小害虫”之首,种类多、危害大,其主要种类有紫薇绒蚧、草履蚧、吹绵蚧、桑白盾蚧、吹绵蚧、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红蜡蚧、龟蜡蚧、白蜡蚧和粉蚧等。
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常群集于枝、叶、果上。
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蚧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
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蚧壳虫。
今天树医师为大家整理常见的蚧壳虫。
蚧壳虫难以防治的原因?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固定生活,这是蚧壳虫的一大特点。
介壳的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
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期——卵盛孵期到若虫期,此时介壳尚末形成或增厚防治蚧壳虫,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年中首次最佳防治日期:从江南地区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第一次若虫孵化时间分别为,为3月上旬—中旬,5月中旬--下旬,5月下旬—月底。
此时初孵幼虫的活动期和危害期是进行防治的最好时期和关键时期,此时介壳尚末形成或增厚,对药物敏感,防治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
一、蚧类害虫典型危害特点二、常见的蚧壳虫类型1.草履蚧主要危害危害海棠、樱花、无花果、紫薇、月季、红枫等花木。
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早期落叶。
早春2月,幼虫就开始上树危害。
3月上中旬上树较多,4月份危害最重。
2.吹棉蚧主要危害危害芸香科、豆科、菊科、蔷薇科和茄科等植物。
如柑桔类、苹果、梨、葡萄、樱桃、柿、栗、枇杷、杨梅、石榴等,吸食树体汁液,诱发煤烟病,引起落叶、枯梢、树势衰弱。
一年发生代数根据地区不一样。
如陕西南部:第1代卵和幼虫盛期在4月下旬至6月;第2代幼虫发生于8~9月。
3.康氏粉蚧主要危害金桔、刺槐、樟树、佛手瓜、苹果、梨、桃、李、杏、山楂、葡萄君子兰、麒麟掌、竹节万年青等。
介壳虫:五月防治正当时在园林和盆栽花木的枝干上,常可发现黄白色、灰白色、棕褐色以及其他颜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突起,乍看似植物的疣瘤或粘沾的分泌物和污染物,用手拨动可脱落,其内可发现一浅黄色小虫,这就是常见的花卉害虫蚧虫,其外层保护物是其自身分泌的蜡质层——介壳,故常叫介壳虫。
介壳虫,体型小,一般体长0.5至2.5毫米,全世界已知6000多种,我国记载约650多种。
在这一庞大的家族中,除紫胶虫、白蜡虫、胭脂虫等少数虫种可供人们利用之外,其他大部分被列为害虫。
一、常见种类及主要危害对象1、草履蚧又名草鞋介壳虫、柿裸蚧。
主要危害桃、柿、梨、苹果等多种果树及樱花、广玉兰、腊梅、月季、玫瑰、国槐等园林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雌成虫身体椭圆形,长8-10毫米,宽4-5毫米,体背中央灰紫色,外围淡黄色,形似草鞋,体背覆一层细毛和白色薄蜡粉。
若虫体形与其相似,赤褐色。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根附近土缝里、树皮缝、枯枝落叶层及石块下成堆越冬。
次年2月下旬开始出现若虫,3月上中旬上树较多。
若虫上树后,大量集中在1-2年生枝条上吸食汁液,以4月危害最重。
受害严重的枝条推迟发芽甚至枯死。
5月中下旬雌成虫下树潜入树根土缝产卵,产卵后即死亡,以卵越冬。
小若虫有日出上树,午后下树的习性,稍大后则不再下树。
2、日本龟蜡蚧主要有紫薇、广玉兰、桂花、夹竹桃、蔷薇、牡丹等观赏植物及桃、李、枣、枇杷、杏、山楂、苹果、梨、无花果等多种果树。
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扁椭圆形,白色,长3-4.5毫米,背部分块呈龟甲状凹纹。
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若虫初孵淡红褐色,1天后开始分泌蜡质,7-10天形成蜡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或树上叶片越冬。
次年3-4月恢复活动,吸食树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
麦收期间是产卵盛期,卵产在母壳下,6月下旬卵孵化,若虫四处爬行寻找适宜的寄生部位进行固定,以叶部为多,少数在叶柄或嫩枝上。
卵及孵化期间如雨水偏多则成活率高,反之则死亡率高。
蚧壳虫的种类及防治方法蚧壳虫具有蜡腺,因此能分泌蜡质蚧壳,雌虫无眼,无脚,亦无触角。
雄虫则具发达之脚,触角及翅,营孤雌或两性生殖,部分种类是重要害虫。
通常是在植物之叶或茎上吸汁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
蚧壳虫是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之一,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主要常见种类:一、朝鲜球坚蜡蚧朝鲜球坚蜡蚧又称桃球坚蚧、杏球坚蚧,寄主有李、杏、桃、樱桃、苹果等,聚集在寄主枝条,终生吸取寄主汁液,受害树生长不良,受害严重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
朝鲜球坚蜡蚧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虫固连着在枝条上越冬。
第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从蜡堆里的脱皮中爬出,另找地点固着,群居在枝条上取食,3月下旬后虫体体背变大成球形,5月上旬开始雌虫产孵于母体下,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在寄主上爬行1~2天,寻找适当场所,以枝条裂处和枝条基部叶疤中为多。
固定后,身体稍长大,两侧分泌白色丝状蜡质层,覆盖虫体背面。
朝鲜球坚蜡蚧防治的关键时期:越冬的若虫脱壳开始活动的3月中旬及若虫孵化盛期的5月中旬,此时虫体背面无覆盖物,药剂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日本蜡蚧日本蜡蚧主要危害枣树,以若虫和雌成虫聚集于枝条和叶上刺吸汁液,其分泌物能诱致煤污病的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芽叶萎缩,产量和品质下降。
日本蜡蚧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密集在1~2年生的小枝上越冬,枣树发芽时,开始取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6月中旬为产孵盛期,孵产于母体介壳下,7月上旬为若虫出壳盛期,出壳若虫在枣叶正面和嫩枝上固定为害,并分泌蜡质形成蚧壳。
日本蜡蚧防治的关键期:雌成虫产孵前,即5月下旬和若虫出壳盛期的7月上旬。
三、康氏粉蚧康氏粉蚧又称梨粉蚧、李粉蚧,除危害梨外,还危害苹果、桃、葡萄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的幼芽、嫩枝、叶片、果实和根部的汁液。
嫩枝被害后,常肿胀,树皮纵裂而枯死,前期被害呈畸形。
康氏粉蚧一年发生三代,以卵在被害树干、枝条粗皮缝隙土块中越冬。
别“蚧”意,⾼清图谱带你⼀次识别数10种介壳⾍介壳⾍被称为“五⼩害⾍”之⾸,往往在厚厚的蜡质层保护之下,防治起来⼗分困难,且园林中介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想要⾼效防治,⾸先要对介壳⾍有正确的认识,本期就附上⾼清图谱带⼤家⼀次识别数10种介壳⾍危害!【1】介壳⾍典型危害特点:1、以成⾍、若⾍刺吸植物汁液;2、危害植物叶⽚、枝条和果实;3、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
【2】园林中那些常见的介壳⾍:1、草履蚧:发⽣规律:若⾍⼀般2⽉下旬开始⼤量上树,3⽉中旬达⾄盛期,4⽉份危害最重,5⽉下旬开始产卵。
2、⽩蜡蚧:⼀年1代,3-4⽉份开始产卵,4-8⽉份危害盛期。
每年5-6⽉为幼⾍孵化期,此阶段是最佳防治时期。
3、紫薇绒蚧:⼀年发⽣2-4代,危害时期为3-10⽉份,每年的6⽉上旬⾄7⽉中旬、8⽉中下旬⾄9⽉份为若⾍孵化盛期,此阶段是最佳防治时期。
4、⽇本龟蜡蚧:1年1代,3-4⽉开始危害,每年的5⽉中旬⾄6⽉中下旬为若⾍孵化盛期,此阶段是最佳防治时期。
5、桑⽩蚧:南北由于温度差异,发⽣代数不同。
以华北地区为例,1年2代,3⽉底4⽉初开始危害,危害时期3-9⽉份,其中6、7、8⽉份危害严重。
5⽉中旬为幼⾍孵化盛期,此阶段是最佳防治时期。
6、朝鲜球坚蚧1年1-2代,每年3⽉开始危害,10⽉中旬开始越冬。
全年4⽉下旬⾄5⽉上旬危害最重。
5⽉下旬⾄6⽉上旬为若⾍孵化盛期,此阶段是最佳防治时期。
7、吹绵蚧发⽣代数因地域⽽异。
发⽣极不规律,全年均可发现成⾍和若⾍,⼀般在6-10⽉间若⾍发⽣较多。
该⾍有雌、雄同体现象。
蔽荫处发⽣严重。
8、⾓蜡蚧:1年发⽣1代,卵在4⽉上旬-5⽉下旬陆续孵化,初孵若⾍雌多于枝上固着为害,雄多到叶上主脉两侧群集为害,5-8天脱⽪为⼆龄若⾍,同时分泌⽩⾊蜡丝,在枝上固定。
9、⽇本纽绵蚧:1年发⽣⼀代,3⽉初开始活动,⽣长迅速,3⽉下旬⾍体膨⼤,4⽉上旬隆起的雌成体开始产卵,出现⽩⾊卵囊, 5⽉上旬末若⾍开始孵化,5⽉中旬进⼊孵化盛期。
介壳虫及其种类识别,介壳虫图片
介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北方温室内花木危害也很重,是最常见且难防治的害虫。
那么,大家对于介壳虫是否很了解呢?它的种类有哪些?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介壳虫以及种类,并附上介壳虫图片。
介壳虫介绍: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
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纸分泌物,即介壳。
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
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介壳虫雌虫无翅,足和触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
体外被有蜡质介壳。
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
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
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
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Josecale)、蛎盾蚧(oystershell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
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
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
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
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
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
介壳虫常见种类: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种。
在数百种介壳虫中,危害较重的有50多种。
危害轻的花木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提早落叶落果,危害重的部分枝梢渐枯死,最后全株死亡。
介壳虫排出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枝叶表面布满黑霉层,阻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
由此可见,做好介壳虫的防治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