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发生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养禽是农民的一条致富大道,家禽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养禽科学的进步,疾病防治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疾病问题十分突出就是困扰养禽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估计,每年因各类禽病引起的死亡率高达15%~20%,经济损失巨大。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障规模养禽业的顺利发展,现将当前禽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特点浅析如下。

当前禽病的主要特点

疾病的种类多而复杂。旧病继续发生,新病不断出现,如新城疫、禽出败、鸡白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与此同时不少新病也随之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有: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肾病变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减少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鸡腹水综合征和隐孢子虫病等。在这些新出现的疫病中,目前要特别重视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和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的研究和防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阻止继续传播蔓延,以保护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不少疫病感染的禽种增多,如新城疫,过去只发生于鸡和火鸡,但近年发现鸽、鹌鹑、驼鸟、山鸡、珍珠鸡、竹丝鸡、鹧鸪等都可发生。又如传染法氏囊,过去认为只是鸡独有的疫病,近年发现鹅、鸭、山鸡、竹丝鸡也有发生等等。

非典型性疾病增多。这里说的增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种类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疫病的病例的数量增多。如鸡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囊病、鸡腹水综合征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这往往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异,有些病原毒力出现减弱,加上禽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禽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即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出现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强毒株的报道。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提高改进疫苗免疫质量外,应着重考虑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措施,采用生产管理上的全进全出制等。

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随着规模化养禽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小鸭传染性浆膜炎、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虫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禽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禽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等未能有效控制,使鸡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使养禽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如大肠杆菌病,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长期以来,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肠道内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此病传染途径,传统观念认为是消化道,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很多情况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年来又发现“脑型”大肠杆菌病例。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混合感染和复合征使疾病更为复杂。在生产实际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对同一鸡体产生致病作用,并发感染、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两种病毒病同时发生,有病毒病与细菌病同时发生,或两种细菌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要求诊断工作必须分清主次,现场与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判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便及时控制疫病,减少经济损失。

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危害日趋严重,其中最多的是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症,饲料及药物中毒等。在规模化养禽条件下,有时由于饲料配制失当或储存过久,营养损失,常易引起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饲料及饮水受霉菌毒素或农药化肥、化工废弃物等污染易引起中毒性疾病,某些药物长期大量给药,如痢特灵、喹乙醇等也易引起积蓄性中毒。这些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发生日益突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应该重视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禽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新病的产生,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鸭病肝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不佳。

细菌性病原体其耐药体不断产生。这种情况,近年来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不少养禽户滥用抗菌药物关系极大。此外,不少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也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并且还给人畜(禽)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毒害作用。再有长期使用抗菌素,会使畜禽的免疫力大为削弱,并且使动物体内成为一个有高浓度药物成分的环境,病原体在那里生存,因受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繁衍成新的病原体。

由于畜禽体内的免疫能力的削弱,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及新的病原体的出现,故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过去用之有效的药物,现在用则不灵了。

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不少养禽户有一种片面思想,认为只要对禽群进行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对其防疫措施则很不注意,特别是对于禽场、禽舍、禽身等消毒工作更不重视。其实消毒工作,在某种场合下,比接种疫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经过饲养多年的禽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加上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恶劣,如果有应激频频发生,就会严重扰乱家禽的生理机能,大大降低家禽抵抗力,这样一群衰弱的缺乏强抵抗力的家禽,在病原微生物的包围下,哪有不患病之理!

此外,由于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在生产实践中,家禽的疫病远比家畜多。

1.家禽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没有横隔膜隔开,故胸腔感染容易传到腹腔,腹腔感染也会传到胸腔。

2.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只有散在淋巴组织,没有哺乳动物那样完善的淋巴结,故家禽的淋巴屏障功能较差,病原体容易进入体内,并易在体内扩散。

3.家禽的生殖孔与排泄孔都开口于泄殖腔,产生的蛋容易被粪便(含有病原体)污染。

4.由于家禽没有胎盘的屏障作用,禽蛋形成过程中,体内的病原体容易进入蛋中。

控制当前禽病的主要对策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的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禽业继续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强调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虽然早就提出了,但至目前为止,不少养禽人员,特别是农村的专业户,对此认识并不那么清楚,重视和执行都很不够。相反,他们对于治疗却很重视,每当发现一两只死病禽,就紧张得不得了,到处寻找药物治疗。虽然对疫病的控制(包括防和治),每个方面都不可忽视,但在对疫病的控制中,毕竟有主有次。可以这样说,能够把疫病消灭在禽场之外,使其不能感染禽群,乃是控制疫病的上策;如能坚持防疫注射,增强动物抗病力和消灭禽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使家禽不得病,这是控制禽病的中策;而疫病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则是控制疫病之下策。因为此时不管采取多么及时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损失及花去的财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家禽防疫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首先应该明确,家禽防疫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故家禽防疫的着眼点应该使整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为此,某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