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歌唱教学的发声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小学歌唱教学的发声方法

歌唱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音乐教学的最基本的内容,通过歌唱不光可以抒发孩子们的感情,还可以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望,让孩子们增加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学习歌唱时,做到真正的享受音乐,本文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发声练习,

音乐教育是小学学习课程中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强力的好奇心,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点。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发声练习更是总中之重,小学生的声音有很大的塑造性,所以在针对小学生的歌唱训练过程中,首先要交给学生的应该是科学的发声方法。

(一)掌握小学生特点,明确发声方法

1.了解学生,;明确儿童与成人的身体结构差异

孩子的嗓音是美妙的,但是适合她们歌唱的发声方法与成人又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的原因是儿童的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人的喉咙是歌唱时的第一个最纯洁,最天然的乐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喉头组织会迅速的增长,男孩子的喉结会逐渐突出,喉部可能会比原来的增大一倍,声带也会变长,增厚,一般就是增加6—10毫米,比原来几乎增长了一倍,嗓音也会因此降低一个八度,女孩子的喉部只会增加三分之一,声带仅仅会增加3—4毫米,嗓音的变化比较小,只降低三度左右,少年儿童的声带普遍都是偏肿,充血,弹力减弱,因为变声期的时候发声器官的血液供给增加了,但不能很快的排散,也没有排散的余地,而共鸣的腔体太小,所以音色比较稚嫩,而成人的喉头已经没有了发育的空间,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声带最显著的特点往往是长而宽,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发生往往粗而低;而成年女子则刚好相反,她们的声带最显著的特点是短而狭,因此决定了其发生往往高而细。好比弦一样,有的形状往往是长而粗,而有一些则是细且短,而在发音的过程中,前者发出的一般都是粗而低的声音,后者发出的是高而细的声音。以此类推,因为处于幼年阶段的儿童胸腔发育尚未完全,可是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往往张口就唱,如此一来,他们在歌唱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将声音都挤压在喉咙里,于是声音就会特别生硬。因此,要从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呼吸观念,让他们理解呼吸对于唱歌发声的重要性,而且让他们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呼吸往往要有别与日常生活,平时的呼吸往往会比唱歌时的呼吸浅,唱歌的时候需要将气息控制在下肋附近,进而支持歌唱发声。另一方面,成年人就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歌唱时的呼吸也能非常快的进行自我调整,在放松的呼吸状态下进行歌唱,儿童的共鸣腔体与成人几乎一样,都是由胸

腔、口咽腔、头腔三部分组成,可是因为儿童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刚刚起步,不同的共鸣腔体不但很小而且十分较小稚嫩,所以儿童的音色往往会比成年人的明亮、单纯。

(2)寻找适合的发声练习(儿童发声练习的目的,与成人的异同)

在该开始学习阶段,对于儿童来书,要重点进行中声区的练习。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训练中声区往往见效最快,主要原因是中低音对于呼气带来的压力不大,这为声带的放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不会很大程度影响着孩子的声带。具体的训练可以通过“嗼”或“咪”母音进行下行音阶的训练,不过在此环节需要可以引导孩子去运用胸腔与头腔形成共鸣。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需要循序渐进,将高音也纳入训练的范围。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训练高声区往往需要克服很多苦难,主要是因为随着音乐的增高,气息也会面临着比之前更大的压力,此时,声带和喉头就很容易出现紧张的情况,此时,就要适当改变训练的内容,采用“呜”母音进行训练,而且主要进行轻声的歌唱,进而带动假声,最终一步步实现对于头声带动,此时就为寻找共鸣位置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可以准群找到该位置,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音量。在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不可盲目引导孩子去可以模仿或靠近成人的音色,科学的声音往往是通透圆润而不是尖亮,儿童胸腔共鸣运用不宜太早,小学生的音域不宽,如果这首歌曲的音域太宽或者太窄,小学生们就会靠嗓子,用喊唱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歌,这种喊唱教学是错误的,而应该适当加大轻声教学的内容,轻声唱法对于小学生的气息有一定的要求,即首先要在稳定的喉头状态和相应的头腔共鸣位置基础上,使用微弱的音量进行哼鸣,假声唱,等方法发出自然的声音,孩子们的声带很稚嫩,所以训练内容的确定需要有长远的目光,为孩子的以后着想,切不可为了一时的训练效果,不顾小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一般情况下,声带震动产生一定的充血状态十分正常,这是人体的自然反应,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无关,但是一旦孩子出现声带充血的情况,就要马上终止训练,引导孩子马上休息,给声带一定的缓冲时间。另一方面,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训练的歌曲是否符合孩子现阶段的演唱特点,即要针对孩子的各方面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歌曲。因为假如孩子训练的歌曲始终都不在其音域的范围之内,那么孩子就会为了达到相应的演唱效果,可以去积压喉头,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积压喉头的坏习惯,这一习惯对于他们未来的歌唱发展有着致命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在训练环节所选取的歌曲的难度,必须在综合分析孩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所选择的歌曲范围,不可盲目做出选择,一旦所选择的歌曲难度较大或不符合孩子现阶段的音域特色,往往会危及其未来的歌唱发展。而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部分的学习也至关重要,那就是所谓的视唱练耳。视唱练耳的主要内容即两

大方面,分别是视唱和练耳,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促进学生读谱整体水平的提高,而后者则在强化学生内在听觉、增强学生记忆力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而要想掌握科学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格外注意咬字、吐字这一重要环节的训练。假如声乐歌唱在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重视语言质量,吐字含糊不清,则对于演唱效果也会带来致命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务必注意对咬字、吐字进行相应的训练,这也是决定演唱效果好与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对于儿童来说,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儿歌的演唱方法往往只是最基本的,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唱歌方法,虽然学习这些内容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往往百利而无一害。一旦儿童经过学习掌握了相应的声音概念和歌唱技巧等,那么在面对完全陌生的歌曲时他们往往也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只有这样,孩子的声乐整体能力才能不断突破,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会使人听着悦耳,同样也保护了孩子们的嗓子,在心理上,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性格逐渐形成,各具特点。所以,在确定具体的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前,老师需要做的是综合分析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优缺点,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即因材施教。从某种程度来说,歌唱也是一种独特的“乐器”演奏,这就好比是弹钢琴,唯一的区别是歌唱者往往将自己的嗓子作为具体的乐器。钢琴往往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不断地生产和创造,这样一对比,人的嗓子就显得宝贵许多,所以歌唱者往往需要将自己的嗓子视若珍宝,倍加爱护,毕竟每个人的嗓子都是不可复制的,一旦其遭到损坏,就很难再达到其原来的样子。

3.把握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中低年级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好动,专注力不强,集中注意力时间段较短,但是发声本身就枯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儿歌进行师生的互动,例如: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牙齿掉了,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有一些还会哈哈大笑,此时老师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自乱阵脚,低年级的学生们,岁数上小,自我控制力较差,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儿歌的形式来稳定课堂纪律,同时在次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例如:师:小脚----生:放放平:师:小胸膛----生:挺起来: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利用儿歌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提醒,或者还可以运用游戏,来带动孩子们的兴趣,教师或者学生左侧面坐姿,然后组织他们一起完成照镜子游戏,在游戏过程在实现对正确坐姿的进一步巩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优美动听的歌声,生动形象的表演,丰富多彩的语言去讲解,去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音乐充满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