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它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的反应、沟通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

3、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2、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 E) 。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诠释:行为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流行、阶层、阶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社会心理学1875年德国学者谢夫勒提出。

1908年,美国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

英国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

霍兰德(1976):

一、哲学思辩阶段(启蒙期)

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焦点为对人性的争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受生物遗传制约,但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或者本能决定,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

16世纪马基雅维利和17世纪霍布斯:人性恶。

18世纪康德、卢梭:人性“善”。

人性的属性

生物性:偏于恶;

社会性:善恶交错;

精神性:偏于善。

人性的原欲与原恶

1、人性的原欲:(1)食欲;(2)性欲;(3)知欲

2、人性的原恶:(1)任性;(2)懒惰;(3)嫉妒

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

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几大影响理论与人物:

(1)达尔文的进化论. 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本性。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一是拉扎鲁斯等人主编的《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出版(1859);

二是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75);

三是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1900--1920)。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塔尔德在《模仿律》(1890)中,提出用模仿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1895)中主张社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顶峰。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提出求食、拒绝、创新、逃避、斗争、性与繁衍、母爱、亲合、控制、服从、创造与建设等十二种本能,认为从这些本能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三、实证分析阶段

时间:20世纪20年代

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人物:特里普里特和莫德是这一时期的先驱,奥尔伯特是实验的代表,墨菲夫妇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有:

瑟斯顿(1928)、李克特(1932)在态度测量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谢里夫(1935)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的社会规范,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认

同的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

莫里诺于1934年发展了社会测量法,1937年又创办《社会测量学:人际关系》杂志,使人际关系进入了可测量时代。

勒温最早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及群体绩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础

自然观察与参与观察(特点)

2、调查法:

访谈(取得成功的条件)

问卷(优点)

3、档案法(以内容分析为基本方法)

4、产品分析法

5、实验法

6、心理测验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沃尔特斯)

1、社会学习理论起源于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华生(早);霍尔、斯金纳(新).

2、班杜拉、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

3、基本观点与学习机制:社会行为通过学习获得:联想(联结)、强化(正、负)、模仿

4、观察学习。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对已有行为加以修正。

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和缩小代价,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之一,

霍曼斯提出五个普遍性命题:

1.成功命题。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

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4.剥夺与满足命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5.侵犯与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赞同该行为。

三、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和米德)

(一)人物

1、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

2、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纪30年代。

3、符号互动论分为两派,一是芝加哥学派(布鲁默、库利、米德、杜威等);另一是艾奥瓦学派(库恩、威因斯坦等)。

4、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