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白皮书

  • 格式:pdf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3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享、开放、融合政务大数据平台最佳实践

------普元政务领域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为什么要建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Big Data)概念提出时间虽不长,但已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2014年的Gartner新兴技术曲线显示,大数据已经从炒作高峰,进入5到10年的稳步发展期,2015年大数据已经成为主流技术。

在业务条件和技术条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标志着大数据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各级政府单位作为大数据战略最重要的参与者,不仅承担着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宏观调控等传统职能,同时肩负着深入挖掘政府大数据价值的使命。

《行动纲要》政策解读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如美国政府于2012年3月29日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同时组建“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

如今,中国已将大数据视为国家战略,并且在实施上,也已经进入到企业战略层

面,这种认识已经远远超出当年的信息化战略。此次《行动纲要》,究竟对政府数据有何影响呢?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回应,《行动纲要》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着力、五大目标、三方面任务、十项工程及七项措施”。

其中与政府数据密切相关的内容,是要着力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重点是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委正着手制定首批共十项大数据标准,随着政策顶层设计的越发清晰和行业标准的逐渐形成,有关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的计划也越发清晰。

按照《行动纲要》,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构建国家层面的统一数据开放平台,2020年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支撑、协同合作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海量、混沌、潜力大政府数据特点与现状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我国数据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但大部分政府数据(例如:交通、社保、税收等),属于结构化数据,距离海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样性(variety)的3V属性还有一定距离,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差距并不大。从数据规模来说,政府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数据储量。政府数据广泛存储于各地、各级政府机关院所等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甚至不同网络环境中,海量超脱于地理空间的政府数据亟待存储与处理。

从数据来源来说,由于各行业、各地采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不统一。传统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仅为满足特定功能而生,数据结构差异性大,大量数据存放于历史遗留应用中,委办局间碎片化、零散化、低效率的数据交互和分析普遍存在,导致政府数据来源极为复杂。

从数据质量和价值来说,企业的数据种类单一化程度较高,而政府数据涉及工商、税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种类繁多,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质量较高,数据的潜在价值十分可观。

如上所述,政府数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据规模大、数据来源和结构复杂、数据价值高但利用率低。

政府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资源使用情况,政府开支情况,土地交易和管理情况,这些将不仅强化政府责任,提升治理能力,还能提高资金支出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选择。

政府大数据环境正悄然变化!

《行动纲要》的提出,代表了国家战略层面对大数据的重视,在实际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政府的大数据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政府数据体量

越来越大

截至2014年,中国共有664个城市,2852个行政县,40446个行政乡。当前,中国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电子政务覆盖率已经达到70%。据粗略估算,全国政府大数据加起来相当于数百个阿里巴巴的体量。而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对于数据采集精度、采集频率、数据存储等能力在增强,使得数据规模仍有提升空间,近几年数据中心的新建和扩容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这是以硬件基础设施带动的变革,促使软件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数据体量的增长,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分析的门槛将会逐渐提高。

多部门协作

成为常态化

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对跨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个别部门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分散、协调运行不畅等问题。随着“大部制”完善,建立健全了部门间协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目标。

随着部门与部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政府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已不再是亮点和创新,建立常态化共享机制成为政府大数据建设的入门。

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

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往国家治理基本是政府下达指令、向下逐层执行的“开环过程”。如今随着互联网发展,人民对于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国家不仅要在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准确把握民意;出台后还需要获得执行反馈,并适时调整,政府治理变为下达指令—执行—反馈的“闭环过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国家治理过程之中。

无论是社会自治还是合作共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都是大前提。

社会普遍开始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

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随着全球各地用户信息安全事件频出,让人们开始感受到“数据”与生活接触如此紧密,数据泄露可以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仅是公民个人的责任,对采集数据和共享数据的政府单位,也有义务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此过程中,政策、技术、意识缺一不可。

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文件,将安全运营意识渗透到政府数据开放中。

政府大数据,我们准备好了么?

面对变化中的政府数据格局,需要提前进行准备。

政府管理的数据分成三类。第一类,政府办理业务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第二类,政府统计调查的社情名义数据;第三类,通过物理采集获取的环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