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接入控制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8
通信网络技术 2023年7月25日第40卷第14期· 195 ·期间可能存在冲突现象,导致ONU 注册失败,即授权错误,进而致使网络连接断开或造成网络高延迟现象。
为有效避免ONU 注册失败问题,则需要确保在ONU 注册既定窗口时间内完成所有应答环节。
同时,接入网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的延迟时间具有较强随机性,因此接入网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既定窗口的开放时间,从而提高ONU 注册成功率。
(2)当接入网系统注册过程中出现冲突现象后,ONU 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冲突类型进行判定,若处于判定范围内则可以对冲突进行跳过并继续进行注册、授权等相关步骤,从而大幅提高接入网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的响应效率与相应质量。
一般情况下,ONU 既定窗口时间通常为1 s 左右,在此段时间内ONU 自动识别技术便可以对存在冲突的注册过程中的既定窗口时间进行跳过,以此避免增加重复的注册内容,避免对接入网系统的宽带服务质量造成影响[7]。
OLT开始开始TS 长度长度开始长度MAC层物理层MA-控制.请求(门)MA-控制.指示(门)MA-数据.请求MAC控制层时钟寄存器MAC层物理层上行数据通道时隙开始寄存器时隙长度寄存器ONUONU控制层客户端MAC控制层时钟寄存器时间标记信息产生门信息MAC控制层客户端图1 MPCP 协议的基础结构与分层模型Gates 下游OLTReports上游ONU 1ONU 2ONU 3图2 ONU 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原理3.3 复用技术对于复用技术而言,其在接入网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分为上行方面与下行方面。
首先,在接入网系统的上行过程中应用复用技术,能够将上行宽带资源有效共享至各个网络单元,同时各个网络单元时隙能够按需调用相关网络机制,以此达到明确各个网络单元中所需传输的信息包,从而达到无论网络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冲突,则网络单元都会基于网络机制与传输原则对信息包进行传输与共享。
⼭东某3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接⼊系统⽅案(低压380V 多点接⼊)(⼭东)某项⽬三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接⼊系统⽅案×××××××⼯程设计有限公司2017.2.20⽬录1、编制依据和规划基本思路 (3)1.1 编制依据 (3)1.2 设计范围 (3)1.3 电站规模与概况 (3)1.4 报告提要 (4)2、电⼒系统概况及光伏电站概述 (4)2.1电站⼚区中低压配电⽹现状 (4)2.2电站电量测算与电⼒电量消纳 (4)3、光伏并⽹项⽬⼀次接⼊系统⽅案 (4)3.1 供电范围 (4)3.2上⽹电压等级 (5)3.3接⼊系统⽅案 (5)3.3.1 接⼊系统⽅案拟定与接⼊点和并⽹点选择 (5)3.3.2 对电⽹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 (6)3.3.3设备校验与选择 (6)4、相关技术要求 (7)4.1电能质量 (7)4.2电压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8)4.3频率异常时的响应特性 (9)5、系统保护及安全⾃动装置 (9)5.1 保护 (9)5.2 频率电压异常紧急控制装置 (10)5.3 防孤岛保护 (10)5.4 其他 (10)6、电能计量系统 (10)7、补充说明 (11)1、编制依据和规划基本思路1.1 编制依据(1)光伏系统并⽹技术要求(GB/T19939-2005);(2)光伏发电站接⼊电⼒系统技术规定(GB/Z19964-2005);(3)《光伏电站接⼊电⽹技术规定》(Q/GDW617-2011);(4)Q/GDW 618-2011 《光伏电站接⼊电⽹测试规程》(5)《分布式发电电源接⼊电⽹技术规定》(Q/GDW 480-2010);(6)《分布式电源接⼊配电⽹相关技术规范》(国家电⽹营销【2013】436号)国家电⽹公司2014年3⽉;(7)《分布式电源接⼊配电⽹设计规范》(国家电⽹营销【2014】365号)国家电⽹公司2014年3⽉;(8)《分布式电源接⼊系统典型设计》国家电⽹发展【2-13】625号2013年4⽉;(9)《分布式光伏发电接⼊配电⽹相关技术规定(暂⾏)》(国家电⽹办【2013】1781号)国家电⽹公司2013年11⽉;(10)GB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电⽹谐波》(11)GB 14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12)GB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动装置技术规程》(13)国家电⽹营销【2005】714号⽂《关于规范关⼝电能计量点管理的指导意见》。
工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一、系统概述工厂的照明控制关系到生产成本、生产效益。
优秀的照明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照明控制,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用电成本。
工厂是用电的大户,节能要着眼细节,照明控制是有效而可行的办法。
采用传统照明控制的厂房,基本停留在使用节能灯或无极灯的节能手段。
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例如照度范围不足、灯具不能根据环境而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关闭照明。
旧有的智能照明系统也存在控制范围小,可选模式固化,可控灯具类型不多、第三方设备兼容性低,系统出现死机会直接影响照明正常使用等问题。
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到节能带来的好处,反而会加大维护成本,并且违背了客户的对照明的需要,影响了生产的效率!采用广州翊创PP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实现按时控制、多情景模式控制、照度控制、远程登录控制、多类型第三方设备同时联控,根据环境实时情况而智能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关闭照明、使用何种照明方式等优点、组合联控,实际后台操作只需通过广州翊创PP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来自动完成,客户无需学习任何控制类技术,通过系统面板、触摸屏、电脑即可轻松控制。
二、系统的功能和优点2.1实现照明控制智能化采用PP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此外,还可用手动控制面板,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用途精心地进行灯光的场景预设置,使用时只需调用预先设置好的最佳灯光场景,使人产生新颖的视觉效果。
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
2.2可观的节能效果工厂除了给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外,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是业主们关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PP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根据不同日期、不同时间按照各个功能区域的运行情况预先进行光照度的设置,不需要照明的时候,保证将灯关掉;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区域其实不需要把灯全部打开或开到最亮,PP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用最经济的能耗提供最舒适的照明;系统能保证只有当必需的时候才把灯点亮,或达到所要求的亮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办公楼的能耗。
光伏电站多点接入对电网带来的影响及安全管理摘要:国家充分重视分布式光伏技术应用,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
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受天气情况的影响比较大,其功率输出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
因此,当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会给配电网运行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将很大程度地影响配电网潮流大小、方向,线路上的潮流分布情况决定了系统网络损耗的大小。
分布式光伏并网给配电网带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工况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及运行方案。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网络损耗1、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介绍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通过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装置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后接入电网。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光伏发电系统还需要最大功率跟踪环节和并网控制环节,以保证光伏阵列始终以较高的效率进行电能变换。
光伏电池阵列、电力电子并网装置、最大功率控制等几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2、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传统的配电网属单端电源辐射状网络,潮流从电源到用户单向流动。
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并网,会将传统的辐射状配电网结构变为多电源结构,潮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将发生一定改变,潮流不一定单向地从变电站母线流向各负荷,有可能会出现回流和复杂的电压变化,进而带来配电网网络损耗方面的变化。
具体来说,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使得负荷分布和潮流变化呈现以下三种情况:(1)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小于所有节点处的负荷需求时,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并网将不会改变配电网的潮流方向。
(2)至少有一个节点处的负荷需求小于该节点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但系统的负荷总量大于该系统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总输出功率。
此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有可能会使线路产生逆向潮流,从而增加某些线路的网络损耗,但整个系统的网络损耗可能会减小。
sass系统运营方案一、项目概述SASS系统是一种基于云端的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种场景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数据统计。
该系统旨在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和监控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安全保障。
二、市场调研1. 市场现状当前,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安防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但传统的监控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监控范围有限、实时性差、数据统计不准确等。
因此,SASS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前沿的技术手段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2. 竞争分析在安防市场,竞争对手众多,各家厂商都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但大多数产品仍停留在传统监控系统的框架内,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SASS系统将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脱颖而出。
3. 用户需求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用户对安防系统的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基本的监控功能外,用户还希望系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统计报告、更智能的预警机制、更灵活的管理界面等。
SASS系统将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系统设计1. 核心技术SASS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场景的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2. 系统架构SASS系统采用云端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实现多点接入和多点控制,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扩展性。
同时,系统还提供灵活的接口,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
3. 功能模块SASS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智能识别、数据分析、预警管理、报告统计等多个功能模块。
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协同作用,用户可以实现对各种场景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四、运营策略1. 产品定位SASS系统定位为高端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面向中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商业场所等各类用户群体。
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可靠的安全监控解决方案。
DAS■111型多点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西安蓝田恒远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电话:传真:1、概述:DAS・in型多点非电量采集与控制系统是我公司根据我国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发展要求而设计出来的,既能作为现今DAS系统中的远程智能I/O ,且具有现地显示功能,又能独立组态成发电机组等工业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保护控制装置。
由于软件中采用了对被测参数的变化进行梯度分析,有效的防止了因传感器及线路传输故障而误发保护或控制信号。
符合我国的国情,完全可以替代同类的进口产品。
与上位机交换数据符合modbus数据通信格式,能够直接与各种pic或其他监控系统实现通信,也可配相应模块,直接与工业以太网相通。
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及其他各个行业中。
2、主要特点:2.1、可任意测量热电偶K、T、E、B、S ,热电阻G、Cu50、PtlOO(BAl x BA2)及标准信号0 ・ 10mA s 4 ・ 20mA、1 ・ 5V 等。
2.2、带16对32个可供自由组态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3、最大巡测点数128点。
2.4、模拟信号调理部分采用每路独立的通道,不易出现通道损坏的情况,既提高了抗干扰性,又具有较快的采样速度。
2.5、每点可设置两个独立的报警限,上电时报警继电器具有锁定功能,防止上电或掉电误发信号;线路故障时,对报警限2继电器能够自动锁定;具有梯度运算功能,梯度报警时,可自动锁定报警限2 继电器,输出采用固态继电器,抗干扰能力强。
2.6、数据刷新周期s 3s o2.7、具有参数失电保持功能。
2.8、具有RS232、RS422 ( RS485 )标准串行通信接口,可方便地与上位机通信,通信规约可根据用户要求修改,也可选配网络接口模块。
2.9、带点阵式液晶显示屏,具有汉字显示功能。
2.10、具有非线性等误差修正功能和热电偶的冷端自动补偿。
3、技术指标:3.1. 可巡测输入信号:热电偶K 、T 、E 、B 、S ,热电阻G 、Cu50、 PtlOO (BAl x BA2)及标准信号 0 ・ 10mA 、4 ・ 20mA 、1 ・ 5V 等。
多点控制单元科达1. 介绍多点控制单元科达(Multiple Point Control Unit Keda)是一种先进的控制单元,用于实现多个点位的集中控制和管理。
科达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能的控制解决方案。
多点控制单元科达具有以下特点:•高性能:科达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高性能的硬件设计,确保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多点控制:科达控制单元支持多个点位的控制,可以同时操作多个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灵活配置:科达控制单元具有灵活的配置选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定制,满足各种应用场景。
•易于使用:科达控制单元采用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便捷,即使是没有专业知识的用户也能轻松上手。
•可靠性高:科达控制单元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2. 功能与应用多点控制单元科达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2.1 功能•多点控制:科达控制单元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点位,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
•定时任务:科达控制单元支持定时任务功能,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执行特定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条件触发:科达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触发特定的操作,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数据采集与分析:科达控制单元可以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提供数据报表和图表,帮助用户了解系统状态和趋势。
•远程访问:科达控制单元支持远程访问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操作和监控系统。
2.2 应用多点控制单元科达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工业自动化:科达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和管理工业生产线上的多个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能建筑:科达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和管理建筑物内的多个设备,如照明、空调、安防系统等,实现智能化管理。
•物流管理:科达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和管理仓储和物流设备,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公共交通:科达控制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和管理公共交通设备,如地铁、公交车等,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什么是多点控制单元MCU 在视频会议中起到什么作用?MCU多点控制器(Multipoint Control Unit,MCU),又叫多点控制单元,是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组网设备,实现视频会议终端设备的鉴权接入、音视频处理(混音、多画面、交换、视频叠加)、信令控制、会议会场管理管理等功能。
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交换机的作用,它将来自各会议场点的信息流,经过同步分离后,抽取出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和信令,再将各会议场点的信息和信令,送入同一种处理模块,完成相应的音频混合或切换,视频混合或切换,数据广播和路由选择,定时和会议控制等过程,最后将各会议场点所需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起来,送往各相应的终端系统设备。
MCU多点控制单元主要处理三类数据:1.视频信号:主要由视频处理器完成2.音频信号:主要由音频处理器完成数据信号3.数据信号:主要由数据处理器完成此外,MCU结构中网络接口模块和控制处理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控制处理器主要负责决定正确的路由选择,混合或切换音频,视频,数据信号,并对会议进行控制。
视频会议系统与多点控制单元的关系:一、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
视频会议的使用有点像电话,除了能看到与你通话的人并进行语言交流外,还能看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使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房间内沟通。
二、多点控制单元是是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交换机的作用,它将来自各会议场点的信息流,经过同步分离后,抽取出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和信令,再将各会议场点的信息和信令,送入同一种处理模块,完成相应的音频混合或切换,视频混合或切换,数据广播和路由选择,定时和会议控制等过程,最后将各会议场点所需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起来,送往各相应的终端系统设备。
多用于视频会议,多媒体课堂等。
MCU多点控制单元主要起到一个会议管理的作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台视音频信号的交换机。
为了实现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必须设置MCU。
MCU实质上是一台多媒体信息交换机,进行多点呼叫和连接,实现视频广播、视频选择、音频混合、数据广播等功能,完成各终端信号的汇接与切换。
MCU与现行交换机不同之处在于,交换机完成的是信号的点对点连接,而MCU则要完成多点对多点的切换、汇接或广播。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和MCU1、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 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的核心部分。
协调及控制多个终端间的视讯传输。
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MC (Mul TI point Controller)及MP (Mul TI point Processor)。
MC主要是负责协调终端间传输频道使用的先后顺序及利用H.245来界定传输内容的规格;MP则是在MC的控制规则之下真正在从事影音的再制作(mixing)、转送(Switch)以及一些视讯流的处理。
MCU中MC是必须要具备的管理功能,MP则视终端处对视频的处理能力及整体环境架构而有取舍的余地。
2、视频会议的组成会议系统的组成非常简单,每个会场安放一台视频会议终端,终端接上电视机作为回显设备、接上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就可以了。
一台终端通常有一台核心编解码器、一个摄像头,一个全向麦克风以及一个遥控器。
核心编解码将摄像头和麦克风输入的图像及声音编码通过网络传走,同时将网络传来的数据解码后将图像和声音还原到电视机和音响上,即实现了与远端的实时交互。
终端通过呼叫IP地址或ISDN号码进行连接(专线无需拨号)。
但在有三点会场就必须采用MCU(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进行管理。
同电话交换机相似,MCU(多点控制单元)的作用就是在视频会议三点以上时,决定将哪一路(或哪四路合并成一个)图像作为主图像广播出去,以供其他会场点收看。
所有会场的声音是实时同步混合传输的。
在具有MCU 视频会议系统终端构成的会议系统里,所有终端的音视频数据均实时传到MCU供选择广播。
MCU的数据流量较大,通常接于网络的中心交换机上,控制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调用MCU管理界面在会场进行远程管理。
产品规格书名称:LED WiFi控制器型号:ZJ-WIFI-310/ ZJ-WIFI-370概述 (3)技术参数 (3)1、软件技术参数 (3)2、控制器技术参数 (3)接口说明 (4)一、安装ANT (4)二、电源和LED设备 (4)使用说明 (5)一、安卓版软件使用说明 (5)1、LED Magic Color安装: (5)2、LED Magic Color脱机展示功能: (6)3、单色控制器应用界面: (7)4、全彩控制器应用界面: (7)编辑模式界面如下: (9)二、IOS版软件使用说明 (10)1、LED Magic Color安装: (10)2、LED Magic Color脱机展示功能: (10)3、单色控制器应用界面: (11)4、全彩控制器应用界面: (11)设备列表:返回设备列表; (11)编辑模式:进入自定义模式页面; (11)色环界面: (11)编辑模式界面: (13)自定义模式保存界面: (14)应用举例(以安卓系统为例) (15)一、单机使用 (15)二、联机使用 (20)联机使用系统图 (20)订购说明: (24)产品组成 (24)常见问题解答 (25)1、单机使用时,连接不上,怎么办? (25)2、单机使用时发现密码不对,怎么办? (25)3、联机使用时,连接不上,怎么办? (25)4、这款控制器能在什么品牌手机和系统下运行? (25)5、单机模式及联机模式下每台手机可以连接多少个控制器? (25)6、单机模式或者联机模式下能多台手机同时控制一台控制器? (25)LED WiFi控制器是继传统带有的红外、射频技术的控制器基础之上,应市场需求,客户的需要而诞生的,它是一款集成市场上最新的wifi技术的控制器。
它使得LED的控制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我们可以用一个安卓或者IOS系统的手机安装了控制软件便可以遥控LED,这也正是每个客户的心声!利用WiFi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控制范围更广阔,可以挣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在建筑里面可以遥控50米远,在室外的话就可以遥控100米以上。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重点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组帧(三)差错控制1、检错编码2、纠错编码(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机制2、停⽌-等待协议3、后退N帧协议(GBN)4、选择重传协议(SR)⼀、使⽤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和帧链路是⼀条⽆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有⼀个数字管道,⽽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是帧2、基本问题(功能)(1)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个帧。
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特流,就能根据⾸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特流区别帧的开始和结束(⾸部和尾部还夹杂着控制信息)数据链路帧的特点数据部分的前⾯和后⾯分别添加上⾸部和尾部,构成⼀个完整的帧。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单元。
⾸部和尾部还包括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每⼀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传送单元MTU⼀个控制字符SOH放在⼀个帧的最前⾯,表⽰帧的⾸部开始。
另⼀个控制字符EOT表⽰帧的结束(⼀般情况下,⾸部和尾部的长度加起来⼀般⼩于原始报⽂的长度)(2)透明传输“在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数据”表⽰⽆论什么样的⽐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链路采⽤字节填充法,来确保上⽅情况的发⽣(3)差错检测传输错误的⽐特占所传输⽐特总数的⽐率称为误码率BER。
例如,误码率为10的负⼗次⽅时,表⽰平均每传送10的⼗次⽅个⽐特就会出现⼀个⽐特的差错在计算机⽹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的在数据链路层⼴泛使⽤了循环冗余校验技术(CRC)CRC①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组,假定每组k个⽐特。
现假定待传送的数据M=1010001101(k=10)。
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的后⾯添加供差错检验⽤的冗余吗,然后构成⼀个帧发送出去,⼀共发送(k+n)位设n=5,P=110101(P是除数),模2运算的结果是:Q=1101010110余数R=01110将余数R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M的后⾯发送出去,即发送的数据是101000110101110,或2的n次⽅乘以M+R在数据后⾯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循环冗余检验CRC和帧检验序列FCS并不等同CRC是⼀种常⽤的检错⽅法,⽽FCS是添加在数据后⾯的冗余码FCS可以⽤CRC这种⽅法得出,但CRC并⾮⽤来获得到FCS的唯⼀⽅法②在接收端把接收到的数据以帧为单位进⾏CRC检验:把收到的每⼀个帧都除以同样的除数P(摸2运算),然后检验得到的余数R③在接收端对收到的每⼀帧经过CRC检验后,有以下两种情况:(a)若得出的余数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b)若余数R≠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但⽆法确定究竟是哪⼀位或哪⼏位出现了差错),就丢弃仅⽤循环冗余检验CRC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差错接受“⽆差错接受”是指:“凡是接受的帧(不包括丢弃的帧),我们都能以⾮常接近于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差错”。
监控系统如何实现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监控系统能够监测和控制各种设备和系统,以确保安全和效率。
其中,实现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是监控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本文将通过介绍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的定义、实现原理和应用案例,来探讨监控系统如何实现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
一、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的定义多点联动是指监控系统中不同点位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互相连接和互动,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事件的处理。
协同控制是指监控系统中各个点位之间的协作,通过共同的目标和策略,进行联动控制,以实现更高效的监测和管理。
二、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的实现原理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监控系统和相关的通信技术。
以下是实现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的一般原理:1. 数据共享:监控系统中各个点位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或者专用线路进行实时共享和传输。
这样,不同点位之间的操作和决策就可以基于相同的数据进行,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事件触发:监控系统中的各个点位会根据特定的事件或条件触发相应的操作和反应。
例如,一个监控点位检测到异常情况后,可以通过网络将该信息发送给其他点位,触发相应的联动控制。
3. 协同策略: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规则。
通过制定合理的与具体应用场景相适应的策略,不同点位可以根据相应的策略进行合作和协调,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三、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的应用案例1. 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当交通监控系统中的一个监控点位检测到交通堵塞时,可以通过与其他监控点位的数据共享,触发相应的协同控制。
例如,调整其他红绿灯的信号时间,以优化交通流量和减少拥堵。
2.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通过多点联动和协同控制,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以优化能源消耗和提高安全性。
例如,当一个房间检测到无人时,可以自动关闭灯光和空调,以节约能源;当一个房间发生火灾报警时,可以触发相应的紧急联动,关闭出口门并通知消防人员。
mcu多点控制单元
MCU多点控制单元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单元的多点控制技术,它能够同时控制多个设备或系统。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领域。
MCU多点控制单元一般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以及控制程序组成。
它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RS232、485、TCP/IP等,也可以与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进行直接的输入输出控制。
在智能家居领域,MCU多点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对灯光、电器、空调、窗帘等的远程控制,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智能化控制。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它可以实现对多个机器人、生产线等进行集中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安防监控领域,它可以实现对多个监控设备、报警器等进行统一控制,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总之,MCU多点控制单元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提升生活品质。
随着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发展,MCU多点控制单元技术的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