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4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1.答案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故选C

2.答案D

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

4.答案为:

(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

(2)示数;停留;上表面

(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

(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

(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5.答案: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

(1)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从0℃~100℃,体温计是35℃~42℃

(2)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1℃,体温计是0.1℃

(3)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无缩口

(4)实验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

(5)实验用温度计使用前不用甩,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

解析:

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细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细口的作用就是只允许水银上升,不允许水银下降,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指示人体的温度,这一点跟其它温度计不同。

请提问:

我们如何知道高空中飞机外面的温度?

解答:

一般是通过机身上的探头测量的.要是在客舱就要看机型了,有的大型客机像A380在座椅前面的显示屏上就能看到。

也可以简单算一下,一般来说,飞机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会下降6度,所以当地面温度为20度时,你在10000米高空时,那此时机舱外温度为-40度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1.解答:

积雪熔化要同时达到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据此解答。某些高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是因为高山上的气温一直低于积雪的熔点,积雪无法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无法熔化。

2.选C

分析:

1)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各种金属都属于晶体

锡是金属,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选C

3.选C

分析: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变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变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故选C.

4.答案为:晶体;80;吸热

分析: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为80℃,并且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故答案为:晶体;80;吸热请提问:

如何解释民间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答案为: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所以下雪不冷;雪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所以化雪冷

解析:此题通过一个常见的谚语,考查了对雪的形成及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其特点。“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农家谚语。意思是在下雪时人们感觉不太冷,而在雪过天晴,积雪融化时反而寒冷起来。

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所以下雪不冷;雪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所以化雪冷。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1.答案为:液化;汽化。

解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液化形成的露珠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2.选C

解析:人从游泳池中出来,身体上沾有水分,水分蒸发要从身体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到冷。故选C.

3.答案:B。

解析:对于选项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A方法不可行

对于选项B,降低容器內气压,水的沸点会降低,低于80℃,此方法是可行的

对于选项C,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C方法不可行

对于选项D,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高于80℃,D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4. 答案为:

解析:

蒸发和沸腾的主要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状态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都吸热。

主要不同点:

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一种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插入图表

请提问:

为什么夏天装有冰水的杯外壁常能看见小水珠?

解答:

纸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

因为杯子的外壁温度较低,杯子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附在杯子的外壁上。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1.答案:(1)液化;(2)液化;(3)升华;(4)凝华;(5)凝华;(6)液化;(7)汽化。

解析:

(1)中冰棍冒“白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

(2)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飄散在空中形成的

(3)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块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4)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冰花

(5)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小颗粒形成的

(6)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7)滴在玻璃表面的水消失不见,是水蒸发为水蒸气了,属于汽化现象。

2.答案为:升华;凝华

解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3.答案: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请提问:

雾凇”与冰的形成各对应什么物态变化过程?

答案:雾淞"是在较低温度下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而成,所以是凝华过程;而冰是由水凝固而成,所以是凝固过程。

分析:

物态变化的分析应该分清物质的初始状态和变化后的状态,再利用定义来判断物态变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