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Word 格式(67KB
- 格式:ppt
- 大小:235.51 KB
- 文档页数:29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篇一:20xx年接种率调查方案20xx年xxx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1、了解我县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2、了解我县适龄儿童接种率、预防接种证卡持有率、免疫监测与管理水平,研究和解决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01、调查对象:(1)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即满一岁的儿童。
(2)卡证持有率调查: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 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
在被调查行政村中,随机抽取7名儿童,共抽查30个行政村,全县共计调查210名儿童,三、调查内容1、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八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合格率。
2、脊灰疫苗及时率和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
3、建卡率、建证率。
四、调查项目及说明1、接种日期以接种证为准。
无证者以接种卡为准,卡上如有涂改或逻辑错误视为无效。
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
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2、基础免疫合格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3、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hepb首针接种者判为首针及时。
脊灰疫苗在2~5月龄按规定完成接种判为及时接种。
4、乙脑、流脑根据年龄和集中接种时间判定,全程合格为合格。
.xxx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二○一四年八月十日篇二: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调查方案-20xx0709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xx]57号)提出“20xx年全国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的目标。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首先,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作用不仅是评价免疫接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制定免疫政策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免疫接种率的监测报告,可以及时掌握预防接种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免疫接种覆盖率和免疫接种效果。
免疫接种覆盖率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针对特定疫苗的接种人数占总应接种人数的比例。
通过监测免疫接种覆盖率,可以看到预防接种工作的覆盖情况,发现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免疫接种效果则是通过监测免疫接种后的疫苗效果,如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以评估免疫接种的效果。
然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数据收集是制度的基础,可以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等途径进行。
数据分析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发现问题和发现趋势。
数据报告是将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呈现,通过报告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进行传达。
此外,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需要具备一些关键要素和要求。
首先,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指示,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其次,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再次,需要有明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节点,以便及时了解免疫接种情况。
最后,需要建立沟通渠道,便于监测结果的交流和共享,以便各个层级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决策和行动。
综上所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监测和评估免疫接种率的手段,对于指导和改进免疫接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立制度时,需要明确其作用、内容和实施途径,并具备统一的标准和指示、专业技术人员、明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节点以及沟通渠道等要素。
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该制度,可以为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支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篇一:20xx年接种率调查方案20xx年xxx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1、了解我县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2、了解我县适龄儿童接种率、预防接种证卡持有率、免疫监测与管理水平,研究和解决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01、调查对象:(1)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即满一岁的儿童。
(2)卡证持有率调查: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 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
在被调查行政村中,随机抽取7名儿童,共抽查30个行政村,全县共计调查210名儿童,三、调查内容1、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八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合格率。
2、脊灰疫苗及时率和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
3、建卡率、建证率。
四、调查项目及说明1、接种日期以接种证为准。
无证者以接种卡为准,卡上如有涂改或逻辑错误视为无效。
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
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2、基础免疫合格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3、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hepb首针接种者判为首针及时。
脊灰疫苗在2~5月龄按规定完成接种判为及时接种。
4、乙脑、流脑根据年龄和集中接种时间判定,全程合格为合格。
.xxx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二○一四年八月十日篇二: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调查方案-20xx0709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xx]57号)提出“20xx年全国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的目标。
预防接种查验制度方案范本一、背景及目的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确保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预防接种查验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发病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各类托幼机构、学校和医疗机构等预防接种查验工作。
三、查验内容1. 查验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和学生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法定证明。
各类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
2. 查验疫苗接种情况: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品种及接种程序,核查儿童和学生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四、查验程序1. 预防接种查验工作应在儿童和学生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进行。
2. 查验人员应认真审核预防接种证,确保疫苗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未完成规定疫苗接种的儿童和学生,查验人员应告知其家长或监护人,并指导其到辖区内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
4. 查验结束后,查验人员应将查验结果填写在《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上,并于每年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上报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工作1. 对于预防接种记录完整无缺的接种证,查验登记结束后应交由家长或监护人妥善保管,学校和托幼机构保留查验登记记录。
2. 对于有接种证但接种项目不全的情况,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通知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预防接种查验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实。
2. 培训查验人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查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 完善信息系统:建立预防接种查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录入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学生的疫苗接种意识。
5. 定期评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对预防接种查验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背景根据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需要,1994年,全国开始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尚不完善,存在着报告周期较长、信息量较少、对接种“人次数”的理解混淆、统计方法有争议等问题,造成报告质量偏差较大,从而影响到准确评价接种率的动态趋势。
针对各地在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讨论论证对现行的报告系统进行了修订,制订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其目的是完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
2.接种率报告2.1目的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其主要目的是:1)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3)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4)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报表形式接种率报告的报表以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所规定的报表格式为准。
包括:表1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登记汇总;表2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由表1汇总上报至乡级单位;表3 (分表3-1、表3-2、表3-3)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上述表格是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免疫接种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项目。
2.3统计方法2.3.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1)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
关于开展2019年免疫规划接种率抽样调查的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为监测和了解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评价接种工作质量,为制订相应的策略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疾控中心《关于开展2019年全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的通知》(川疾〔2019〕11 号)要求,决定开展2019年全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
现将调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一)基础免疫1. 卡介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麻疹/麻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调查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2. A群流脑疫苗调查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
3.甲肝疫苗调查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儿童。
(二)加强免疫1. 麻风腮、百白破疫苗调查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2. 乙脑疫苗调查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3. A+C群流脑疫苗第1剂调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4. 脊灰疫苗调查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5. 白破、A+C群流脑疫苗第2剂调查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二、调查内容(一)基础免疫1.0-12月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接种记录卡证符合率;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麻风疫苗单苗及全程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
2.6-18月龄儿童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
3.18-24月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
(二)加强免疫1.1岁组儿童麻疹/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2.2岁组儿童乙脑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第 2 页3.3岁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第1剂加强免疫接种率。
4.4岁组儿童脊灰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5.6岁组儿童白破疫苗、A+C流脑疫苗第2剂加强免疫接种率。
(三)儿童基础免疫未接种和不合格接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