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的选育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79.46 KB
- 文档页数:3
福建稻麦科技,2020,38(2)47收稿日期:2020 - 02 - 21作者简介:张小中(1988 - ),男,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 技术推广(E-mail :****************)明2优明占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张小中(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沙县365500)摘 要:明2优明占是用三系不育系明2A 和三系恢复系双抗明占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株型适中、分蘖力强、产量高、后期转色好等特点。
总结了明2优明占的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明2优明占;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 9799(2020)02 - 0047 - 02Characteristics and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ing 2 youmingzhanZHANG Xiao-zhong(Fujian LiuSan Seed Industry Co., Ltd., Shaxian, Fujian 365500)Abstract : A new three lines hybrid rice variety Ming 2 youmingzhan was br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he three lines sterile line Ming 2 A and restorer line Mingzhan. In 2019,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by the Crop Cultivar Registration Committee of Fujian Provin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ate plant type, strong tillering ability, high yield and good color change in the later stag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ing 2 youmingzhan were summarized.Key words : hybrid rice; Ming 2 youmingzhan;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明2优明占是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主选育的三系不育系明2A 和三系恢复系双抗明占配组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20),表现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群体整齐,穗大粒多,产量高,后期转色好,中感稻瘟病。
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摘要: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比一般杂交稻明显增产,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词: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技术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s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er Hybrid RiceAbstract: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planting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super hybrid rice was 26.66%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hybrid rice. Kernels per spike had the biggest effect on yield, and followed by the setting rate.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er hybrid rice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xperiment.Key words: super hybrid rice; yield component fact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超级杂交稻是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技术路线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的新型水稻品种。推广超级杂交稻是增加水稻单产、提高种粮效益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近年来沙县大力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将超级杂交稻作为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烟后稻、双季晚稻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1,2]。1 超级杂交稻示范种植的产量表现2005年福建省超级杂交稻核心示范区夏茂镇示范片将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33.6 hm2头季稻平均单产11 130.9 kg/hm2,再生稻平均单产6 082.5 kg/hm2,两季合计平均单产17 213.4 kg/hm2。200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沙县夏茂镇将超级杂交稻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668.1 hm2Ⅱ优航1号示范片平均单产10 492.5 kg/hm2,67.5 hm2特优航1号平均单产11 350.5 kg/hm2,取得了大面积高产。2006年沙县夏茂镇松林村、俞邦村Ⅱ优明86双季晚稻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70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10 695.0 kg/hm2。2007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沙县夏茂镇将Ⅱ优936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经组织专家验收,8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11 102.7 kg/hm2。2008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沙县夏茂镇将特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经组织专家验收,7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10 935.3 kg/hm2。2 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进行双季晚稻超级杂交稻的示范种植中,按不同产量水平调查了66块田的Ⅱ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每块田按梅花型5点取样40穴计算有效穗后脱粒、称湿谷重,从湿谷中随机称取40 g晒干考种,推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其余湿谷晒干、扬净、称干谷重。2.1 不同田块的产量水平及其构成因素据66块田的Ⅱ优航1号产量构成调查(表1),实际平均单产9 724.7~11 871.9 kg/hm2,其有效穗213.98万~222.01万个/hm2,每穗粒数174.2~202.1粒,结实率为92.9%~94.7%,千粒重28.12~28.38g,表现产量水平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增加,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相近[3]。2.2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表2)表明[4],每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为密切(r=0.575 8),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结实率(r=0.266 2),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也较高(r=0.155 4),但未达显著水平。说明高产栽培要在一定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同时要注意提高结实率。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r=-0.648 3),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有效穗多的每穗粒数会显著减少,要注意施好穗肥和粒肥,确保穗大粒多。有效穗与千粒重也呈负相关(r=-0.221 5),但未达显著水平。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进行通径分析[5](表2)。结果表明,对产量所起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穗粒数(1.256 9),其次为有效穗(0.976 9),千粒重(0.261 9)与结实率(0.252 4)的作用较小且相近。每穗粒数通过有效穗间接作用的负作用较大,通过结实率、千粒重的间接作用小,其净效应(简单相关系数)明显小于直接通径系数。有效穗通过每穗粒数的间接作用的负作用较大,通过结实率、千粒重的间接作用小,其净效应也明显小于直接通径系数。3 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分析3.1 培育多蘖壮秧主栽品种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超级杂交稻;作再生稻栽培宜选择再生力强的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Ⅱ优航1号和Ⅱ优航2号等超级杂交稻。超级杂交稻作再生稻、早中稻种植应尽早播种,以延长营养生长期,充分提高产量。中、低海拔地区作再生稻、早中稻种植,宜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地膜湿润育秧。中高海拔地区作单季稻种植,宜4月底至5月初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方法培育多蘖壮秧。作烟后稻、双季晚稻栽培时,按前作成熟期安排播种期,防止因秧龄偏长而降低秧苗素质。早稻早熟品种7月上旬至中旬初可收割,烤烟7月上旬可采收结束,双季晚稻宜在6月7~12日播种;早稻中迟熟品种7月中旬中后期收割,烤烟7月中旬采收结束,双季晚稻宜在6月12~17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方法培育多蘖壮秧。根据2005年Ⅱ优航1号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密度试验(表3),壮秧插后易早生快发、茎蘖数多、有效穗多且穗子大。壮秧插植密度为25.0万和14.7万穴/hm2的平均单产分别为10 226.0和10 318.0 kg/hm2,分别比相同密度弱秧的增产4.4%和2.4%。高产栽培要做到以下三点:①稀播种: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秧田播种187.5~225.0 kg/hm2,烟后稻、双季晚稻秧田播种112.5~150.0 kg/hm2。②施足肥:秧田施水稻专用肥750.0~900.0 kg/hm2作基肥,播种前2 d施下。移栽前3~4 d施“送嫁肥”,应施尿素90.0~120.0 kg/hm2。③喷施多效唑:为了培育矮壮多蘖秧苗,于1~2叶期喷含量为400 mg/kg的多效唑。3.2 不同茬口的移栽时间作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栽培,秧龄25~30 d时移栽。作烟后稻、双季晚稻时应在前作收获后尽早移栽,秧龄掌握在30 d左右,于7月上、中旬及时移栽,防止因秧龄老化而影响分蘖。再生稻高产的根本是头季稻后期根系具有旺盛的活力,能够吸水吸肥供腋芽生长需要。确保根系活力强的配套措施是实行畦栽,便于根据苗情排水晒田养根。因此,作再生稻栽培宜实行畦栽。3.3 施N量与插植密度的关系根据2005年Ⅱ优航1号施N(纯N,下同)量与密度试验(表4),在施N量为150 kg/hm2时对提高密度有一定增产效果;当施N量达195 kg/hm2时,不同密度间的产量相近;当施N量达240 kg/hm2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降低。可见,不同的施N量适宜的密度水平不同,施N量较低时,密度宜高些;施N量较高时,密度宜低些。超级杂交稻是大穗型品种,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沙县农户施肥重的栽培特点,提倡适当稀植。早中稻、单季稻插植密度为15.0万~18.0万穴/hm2;作再生稻栽培为了使再生季能以多穗获高产宜插密些,插植密度为22.5万~25.5万穴/hm2;烟后稻插植密度为16.5万~19.5万穴/hm2;双季晚稻插植密度为18.0万~21.0万穴/hm2,每穴插1~2粒谷苗。3.4 根据土壤肥力和茬口科学施肥根据生产调查,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一般施尿素391~424 kg/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氯化钾225~300 kg/hm2,同时注意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增、减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N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40%∶40%∶20%,P肥基肥与蘖肥的比例为50%∶50%。K肥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40%∶40%∶20%。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早施分蘖肥,一般插后7~8 d施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争取足穗大穗。在幼穗分化2~3期时巧施穗肥,以促进穗大粒多。根据生产调查,2005年双季晚稻超级杂交稻示范片平均施尿素405 kg/hm2、过磷酸钙449 kg/hm2和氯化钾200 kg/hm2。作再生稻栽培时要施足芽苗肥。施用芽苗肥能提高母茎含N水平,增强光合作用能力,提供光合产物以满足腋芽生长发育的需要,培育壮芽是提高腋芽再生力,增加再生稻穗数的主要措施。在头季稻实现了密植、多桩、母茎足、茎秆健壮的情况下,芽苗肥效果决定再生稻产量高低。头季稻齐穗后15~20 d施芽苗肥,一般施尿素150~225 kg/hm2,氯化钾60~90 kg/hm2。头季稻收割后及时施发苗肥,应施尿素75 kg/hm2,以促进再生季发苗。3.5 合理灌溉与晒田根据苗情需要合理管水、适时促控是建立适宜群体的重要措施。分蘖期采取浅水勤灌和间歇湿润灌溉的方法,以促进分蘖。够苗后及时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再生稻、早中稻晒田时正值梅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幼穗分化时复水,灌浆乳熟期实行干湿交替,直至成熟前数天排干水分。再生稻施芽苗肥前排干田水,做到润田施肥,晒田到收割,增强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养根活芽,提高腋芽的再生能力。头季稻收割后及时复水,同时施发苗肥。3.6 综合防治病虫害沙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综合防治病虫害应做好以下工作:主要是搞好种子消毒、拔除田间杂草、清除田间菌核、减轻病虫源;科学施肥管水,做到健身栽培;推广稻田养鸭,实行以鸭治虫;做好预测预报,适时用药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化学农药,适量用药,确保稻米食用安全和保护天敌,这样既经济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改善了稻米品质,提高了稻米的食用安全性。参考文献:[1] 马育华,盖钧镒.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M].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8-155.[2] 刘德金,肖承和.农业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505-533.[3] 杨慧杰,杨仁催,李义珍,等.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J].福建农业学报,2002,17(4):199-203.[4] 陈根庆,朱德峰,陈温福,等.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2(1):34.[5] 吴文革,张洪程,吴桂成,等. 超级稻超高产技术经济效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7(1):16-21.。
元丰优86
佚名
【期刊名称】《三明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元丰优86是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元丰A与本所选育的恢复系明恢86配制的高产抗病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
该组合参加福建省感光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66.2d,比对照汕优70早熟12.3d,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3.9d。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103
【相关文献】
1.元丰优明86烟后制种技术 [J], 王立祥
2.弱感光型杂交稻新品种元丰优86的选育与应用 [J], 林成豹;黄显波;邓则勤;唐江霞;林美娟;梁水金
3.感光型杂交稻元丰优86在建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连秦勇
4.杂交稻元丰优86在永定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游梅兰
5.移栽密度与氮、钾肥对弱感光杂交稻‘元丰优86’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J], 刘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是指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抗逆能力强、优质等特点的稻米品种。
这一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我国稻米产量、改善粮食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不同亲本间的优良特性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后代。
在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中,常用的亲本有两个,即矮秆杂交稻和高产杂交稻。
矮秆杂交稻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的特点,而高产杂交稻则具有高产稳定性好的特点。
通过将这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的后代既具有矮秆的特点,又具有高产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还包括了选育、种植和管理等环节。
选育环节是指通过对杂交后代进行大量的筛选和评价,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个体作为新的亲本,用于下一轮的杂交育种。
种植环节是指将选出的优良杂交稻品种进行大面积的试种和生产种植,以验证其稳定性和适应性。
管理环节是指在种植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包括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以保证稻米的高产和优质。
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引入优良杂交稻品种,我国稻米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超级杂交稻品种还具有抗逆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等特点,使得稻米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还能够减少施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荷,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然而,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杂交育种的推广和应用,亲本的多样性逐渐减少,导致杂交后代的品质和抗逆性可能会下降。
其次,超级杂交稻品种的种子价格相对较高,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
此外,超级杂交稻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对土壤、水质和气候等条件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不同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创新。
一方面,应加大对亲本的筛选和培育力度,增加杂交后代的多样性,提高其品质和抗逆性。
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规范超级杂交稻是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成果,通过修复可利用的杂种优势和次生伸长期差异(relative growth duration,RGD),有效地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两优培九制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推广方法。
本文将介绍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制种技术规范,旨在帮助农业从业者提高超级杂交稻的种植效果。
一、两系超级杂交稻概述两系超级杂交稻是利用两个互不相容的杂交系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和RGD的应用,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这种杂交方式相对于传统三系杂交稻更加稳定和高效。
1.1 两系超级杂交稻的特点两系超级杂交稻的主要特点包括:- 通过两个互不相容的杂交系进行杂交,避免了花后不结实的现象。
- 利用杂种优势以及RGD,进一步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条件。
1.2 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技术的特点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技术是一种全程科学管理的种植技术,其特点包括:- 优选种苗: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种杂种,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 优质整地:对土壤进行深翻整地,保持土壤松软,便于植株根系生长和水分渗透。
- 优化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植株养分的供应。
- 种植密度合理:根据具体品种和场地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确保光合作用的最大化。
二、2.1 品种选用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两系超级杂交稻品种,确保能够发挥其优势并保证产量和品质。
2.2 优选种苗- 选用质量好、纯度高的杂交种杂种作为种苗,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 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沉浸等,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
2.3 土壤准备- 深翻整地,将土壤翻松到30厘米以上,提供良好的根系生长条件。
- 在整地过程中,加入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
2.4 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植株所需养分的供应。
农业部关于公布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2.16•【文号】农科教发[2010]7号•【施行日期】2010.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公布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经济、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委、办、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有关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和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肯定和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教兴农和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我部决定对2008-2010年度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奖项和个人予以表彰。
经各地初评推荐、专家评审和农业部丰收奖奖励委员会审核,我部决定授予“超级粳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53个项目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生猪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等137个项目为二等奖,“草鱼疫苗免疫技术示范与推广”等131个项目为三等奖;授予黑龙江省青冈县祯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叶志等381位同志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授予“小麦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等10个项目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农业部号召全国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以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服务农业生产发展、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中心任务,弘扬优良作风,继续创先争优,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1.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获奖名单2.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获奖名单3.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获奖名单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附件1附件2附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