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39.25 KB
- 文档页数:9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一、单选题1.设集合A={1,2,4},B=-4x+m=oj,若Ac3={l},则3=()A.{1,-3}B.{1,0}C.{1,3}D.{1,5}【答案】c【解析】集合A={1,2,4},B={x\x2-4x+m=o},AnB={l}x-l是方程%2-4x+m=0的解,即1一4+m=0m=33={x|妒-4x+m=o}={x|+3=o}={1,3},故选c2.若sina<0,且tana>0,则0;是()A,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答案】C【解析】sincr<0,则a的终边在三、四象限;tana〉0则a的终边在三、一象限, sintz<0,tan a>0,同时满足,则a的终边在三象限.3.函数f(x)=2x+3x-7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答案】C【解析】利用零点存在定理可判断零点所在的区间.【详解】f(%)为R上的增函数,又/'(1)=—2jo,f[j)=2ji一:)2.8—2.5=0.3>0,故零点所在对的区间为同,选C.【点睛】不可解方程的零点所在区间应该通过零点存在定理来寻找,一般地要先考虑函数的单调性,再选择合适的区间(a,b),使得/(«)/(Z?)<0,其中。
,力要依据解析式的形式来选取(/■(。
),/'(人)要容易计算).421&已知a=2如力=4如c=25§,则()A.b<a<cB.a<b<cC.b<c<aD.c<a<b【答案】A422【解析】先将。
和b转换为同为2为底的指数,口=2耳=43>展=人,。
和c可以转换122为指数相同c=253=53>43=a•所以b<a<c-【详解】、422122、因为0=2,=泰〉履=/?,c=25§=5耳〉浪所以力<a<c,故选【点睛】1.比较慕值大小时,要注意区分底数相同还是指数相同.是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还是用幕函数的单调性或指数函数的图象解决.要注意图象的应用,还应注意中间量0、1等的运用.2.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底大图高(逆时针方向底数依次变大).当幕的底数不确定时,要注意讨论底数的不同取值情况.3.根据指数函数图象判断底数大小的问题,可以通过直线x=l与图象的交点进行判断.如图是指数函数(l)y=a x,(2)y=b x,(3)y=c\(4)y=d x的图象,底数a,b,c, d 与1之间的大小关系为c>d>l>a>b.规律:在y轴右佐)侧图象越高(低),其底数越大.属于较易题目.5.函数f(x)在(t»,破)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⑴=-1,则满足-1</(%-2)<1的X取值范围是()A.[-2,2] C.[0,4] D.[1,3]B.[-1,1]【答案】D【解析】根据奇函数的性质由/XI)=T,可以求出/(-I)的值,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已知-1</(%-2)<1,可以求出x取值范围.【详解】了(X)为奇函数,「.f(一x)=-f(x)./•⑴=—1,.•./•(—I)=_y⑴=1.故由-1</(%-2)<1,得/(I)<f(x-2)</(-I).又/'(x)在单调递减,lVx—2<1,.-.l<x<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奇函数的单调性求解不等式问题,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答案】C【解析】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后再计算平方的结果,结合已知条件得到答案【详解】2"匕Y匕.12.1.2cos a---=—cos。
文科期中考试(物理)一、单选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 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D.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小,加速度也一定越小2.下面几种情况,不可能的是A. 物体的位移与加速度方向相反B. 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C. 物体的速度恒定,而加速度在变化D. 物体的加速度恒定,而速度在变化3.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以行驶了另一半,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4.一质点位于处,时刻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内和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 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加速度的方向相反C. 第3s内和第4s内,质点位移相同D.时,质点在处5.以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mB. 2 mC. 10 mD. m6.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其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间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B. 时间内物体机械能守恒C. 时间内物体向下运动D. 时间内物体机械能一直增大7.设想某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内做物理实验,将拴着小球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则运动过程中A. 小球的质量不变B. 小球的速度不变C. 小球的加速度为零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零8.关于功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功有正负,所以功是矢量B. 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一定无位移C. 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D. 若作用力对物体做正功,则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9.真空中某竖直平面内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恰能沿图示虚线与水平方向成角由A向B做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微粒的初速度为,则A.微粒一定带正电B. 微粒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可求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D. 可求出微粒运动的加速度10.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一直不做功B. 一直做正功C. 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 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11.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缓慢地拉至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处。
2019-2020学年佛山一中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光也无法逃离它的势力范围,即黑洞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
理论分析表明,星球的逃逸速度是其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1.5×1011km,公转周期约为3.15×107s,假设太阳演变为黑洞,它的半径最大为(太阳的质量不变,光速c=3.0×108m/s)()A. 1kmB. 3kmC. 100kmD. 300km2.如图所示,两小球从高度相同的A、B两点同时以相同的速率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仅将从B点抛出的小球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变为()tA. 23B. √2t2C. tD. t43.10、关于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它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 它是描述角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 它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 它是描述向心力变化快慢的物理量4.绳系着装有水的水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水的质量m=0.5kg,绳长L=90cm,g取10m/s2,则在最高点水不流出的最小速率为()A. 1m/sB. 2 m/sC. 3 m/sD. 4 m/s5.我国“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上一堂实实在在的“太空物理课”。
在火箭发射、飞船运行和回收过程中,王亚平要承受超重或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是()A. 飞船在降落时需要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王亚平处于超重状态B. 飞船在降落时需要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王亚平处于失重状态C. 飞船在绕地球匀速运行时,王亚平处于超重状态D. 火箭加速上升时,王亚平处于失重状态6.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地球同步卫星,C为赤道平面内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卫星B的运行速率等于物体A的速率B. 物体A和卫星B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卫星C在近地点的运行速率大于卫星B的运行速率D. 卫星B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卫星C在P点的加速度7.两颗人造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之比为R A:R B=2:1,则向心加速度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A. a A:a B=1:4,V A:V B=√2:1B. a A:a B=1:4,V A:V B=1:√2C. a A:a B=4:1,V A:V B=√2:1D. a A:a B=4:1,V A:V B=1:√28.2016年1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推测:太阳系有第九个大行星。
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为交流电流表,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示数为20 AB. 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C. 0.01 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D. 0.02 s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答案】C【解析】【详解】电流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故A错误;由图知周期T=0.02s,根据,故B错误;0.01s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说明线框与磁场平行,磁通量为零,故C正确;由图知0.02s时线框中感应电流最大,说明线框与磁场平行,磁通量为零,故D错误。
2.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如图所示,将30cm长的铝管竖直放置,一磁性很强的磁铁从上管口由静止释放,观察到磁铁用较长时间才从下管口落出。
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经分析讨论做出相关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磁铁与管壁没有接触)。
则()A. 如果磁铁的磁性足够强,磁铁会停留在铝管中,永远不落下来B. 磁铁在铝管中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守恒C. 如果磁铁的磁性足够强,磁铁在铝管中运动时间更长,但一定会落下来D. 如果将铝管换成塑料管,磁铁从塑料管中出来也会用较长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如果磁铁的磁性足够强,磁铁在铝管中运动受到阻力更大,原因:当磁铁运动时才会导致钢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出现感应磁场阻碍原磁场的变化,所以运动时间变长,但一定会落下,故A错误,C正确;磁铁在铝管中运动的过程中,虽不计空气阻力,但在过程中,产生了感应电流,机械能转化电能,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如果将铝管换成塑料管,磁铁不会受到安培力阻力,因此出来的时间将会变短,故D错误。
广东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创造的过程,是把对外间世界的体认,通过民族共同的心理基础转换成表意符号的过程。
中国人由事物外形到意义转借的实践证得的思维方式,于《说文解字》的“六书”法表现得非常切实。
因而在中国,语义学问题隐含着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成分。
中国式的语义学不仅限于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解释语言符号间的意义关联。
它实质上牵连着和综合着文字学和语源学的诸多要素,而且通过文字训诂和语源梳理来透视字和词的意义生成、确认和变异,从而使语义分析与文化精神史发生深刻的因缘。
比如,当我们谈论叙事结构,在《说文解字》中发现“结,缔也”,也就是把绳子打成纽结;“构,盖也”,也就是把木材交错架设成屋,“结构”一词的动词性也就跃然纸上了。
谈论中国人对叙事结构的把握,是不能忽视这个词语的动词性,以及动词性所包含的生命投入和生命体验的。
因此我们在思考西方论者把结构视为“多重秩序”、视为“分解——编配”之时,就会从中国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包含的生命体验的角度,进行质疑和体系的重构了。
返回原点不是为了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为了在一个坚实的文化根本点上,组织新的思路,走向新的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在这番返回和走向的曲折路程中,必然要参照世界人类的现代智慧,参照起步较早的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新进展。
因此建立中国叙事学思路的关键的另一步,就是“参照”。
参照应该伴随着我们思维的全过程,但不能代替我们的思维过程。
参照是创造的催化剂,但不是创造本身。
当我们为了参照而去了解西方信息,并且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的时候,眼光就应该停留在这个关键点上,在这里以“中国眼光”与“西方眼光”进行相互注视、交流和质询,考察中西异同,反省异同的原因,清理各自的历史线索,把握其间的文化密码。
文化对行原理在这里是运用得非常活跃的,这种“关键点上的眼光对视”,将会使我们在中西对话中拓展学术视野,形成自身的学术体系。
广东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珠海一中金山中学佛山一中)2019.5.5命题人:陶小明汤倩审题人:郭书廷第一部分:单项填空(共 20 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 30 分), 从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One of our rules is that every student _______ wear school uniform while at school.A. mightB. couldC. shallD. will2. Our school makes _______ a rule that students______ bring their mobile phones to campus.A. it; needn’tB. it; mustn’tC. that; mustn’tD. that; needn’t3. Something terrible _______ if Li Chang was not coming to eat in his restaurant ______ he always did.A. must have happened; whatB. could have happened; asC. must have happened; asD. could have happened; what4. It is so wet there that the trees are extremely tall, some _________ over 90 meters.A. are measuredB. are measuredC. measuredD. measuring5. The fact is ______ I earned my passage by working as an unpaid hand, which ______ my appearance.A. that; accounts forB. \; accounts forC. how; give an explanation toD. \; give an explanation to6. How happy we are! The holiday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_______ at last.A. to has comeB. having comeC. to having comeD. has come7. It is not always easy for the public to see _______ use a new invention can be of to human life.A. whoseB. whatC. whichD. that8. Evidence has been found through years of study _______ children’s early sleeping problems are likely to continue when they grow up.A. whetherB. howC. thatD. why9. Y ou are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take equal responsibility, and that is _______ I disagree.A. whyB. whereC. whatD. how10. _______ is no doubt _______ Shanghai Book Traders will make greater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A. It; thatB. There; whatC. There; thatD. It; what11. _________ the Silk Road covered a huge distance ________ modern day Xi’an with the Middle East and Europe, today one area in particula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ame of the Silk Road.A. Why; linkingB. Why; linkedC. Although; linkedD. Although; linking12. It ________ long before we ________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A. will not be; will knowB. is; will knowC. will not be; knowD. is know13.One can always manage to do more things, no matter ________ full one’s schedule is in life.A. whereB. whenC. whatD. how14. Y ou have to take some necessities such as ropes, a flash, boots, ________ you may get lost in the mountain if going hiking.A. in caseB. in order thatC. now thatD. so that15. Some great people said it was thei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ir lessons _______ they were fond of ________ influenced their whole lives.A. which; thatB. that; whichC. which; whichD. that; that16. This is the small house less than 15 square meters, under _______ roof lives a large family of three generations.A. whichB. whoseC. asD. that17. Biarni was hoping to join his father _______ was with Eric, but he was blown off course and found himself in an unknown land, ________ he eventually reached Greenland.A. who; from whereB. who; from whichC. what; from whereD. what; from which18. Today, the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remains an international crossroad ________ traders from surrounding countries, and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regular meet.A. whoseB. whereC. whenD. why19. Paper cuts used for religious purposes ________ as offerings to the dead. People ________ whom the dead person was related would make these offerings on special days.A. are used; toB. using; toC. are used; forD. using; for20. Michael put up a picture of Lionel Messi beside the bed to keep himself _______of his own dreams.A. remindingB. to remindC. remindedD. remind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广东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广东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命题人:陈升审题人:黎裔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不变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也可以保持不变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D. 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2.“套圈圈”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游戏,如图所示,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外同一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先后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则( )A. 小孩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较小B. 两人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相等C. 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D. 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3.如图所示,A、B、C分别是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边缘上的三个点,到各自转动轴的距离分别为3r、r和10r。
支起自行车后轮,在转动踏板的过程中,A、B、C三点( )A. 角速度大小关系是B. 线速度大小关系是C. 加速度之比是︰︰︰︰D. 转速之比是︰︰︰︰4.如图所示,长度为的轻质细杆OA,A端固定一质量为3kg的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取,则此时轻杆OA受到小球的作用力为( )A. 6N的拉力B. 6N的压力C. 54N的拉力D. 54N的压力5.如图所示,套在竖直细杆上的环A由跨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与B相连,在外力作用下A沿杆以速度匀速上升经过P、Q,经过P点时绳与竖直杆间的角度为,经过Q点时A与定滑轮的连线处于水平方向,则( )A. 经过P点时,B的速度等于B. 经过Q点时,B的速度方向向下C. 当A从P至Q的过程中,B处于超重状态D. 当A从P至Q的过程中,绳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6.如图所示,A,B,C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三颗卫星的质量关系为,轨道半径的关系为,则三颗卫星( )A. 线速度大小关系为B. 加速度大小关系为C. 向心力大小关系为D. 周期关系为7.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卫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B. 卫星的角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C. 卫星的周期减小到原来的D. 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到原来的8.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 卫星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速率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速率C. 卫星在轨道2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它在轨道3上运动的周期D.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向心加速度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理科)有解析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有()A.卡文迪许建立了行星运动定律B.牛顿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C.托勒密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哥白尼2.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的方向及它受到的恒定的合外力F的方向,图A、B、C、D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是的()A.B.C. D.3.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A.B.C.D.4.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km,远地点高度约为2060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786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A.a2>a1>a3B.a3>a2>a1C.a3>a1>a2D.a1>a2>a3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为20cm、倔强系数为360N/m的弹簧一端固定,作为圆心,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0.50kg 的小球,当小球以转/分的转速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的伸长应为()A.5.2cm B.5.3cm C.5.0cm D.5.4cm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已知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均为2m,A、B离轴的距离均为r,C离轴的距离为2r,则当圆台旋转时(设A、B、C都没有滑动,如图所示),则()A.A、C受到的向心力一样大B.A、C的线速度一样大C.当圆台转速增加时,A和B同时滑动D.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比C先滑动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半径R=20cm,在环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圆环以10rad/s的角速度绕竖直轴匀速转动(g=10m/s2),则角θ大小为()A.30° B.45° C.60° D.90°8.用拉力T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升高3m,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做了15 J的功B.拉力T对物体做了15 J的功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15 J D.合力对物体做的功是15 J二、不定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9.火车提速是当今交通发展的必然.若火车转弯近似看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火车速度提高可能会使外轨受损.为解决火车高速转弯时不使外轨受损这一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增加内外轨的高度差B.减小内外轨的高度差C.减小弯道半径 D.增大弯道半径10.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和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11.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小球,经时间t落在水平地面上,速度方向偏转θ角.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球抛出的速度大小为gt sinθB.小球抛出的速度大小为C.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D.小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的增量大小为gt12.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横渡流速为8m/s的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船不能渡过此河B.船能行驶到正对岸C.若河宽60m,过河的最少时间为10sD.船在最短时间内过河时,船对地的速度为10m/s1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D.如果a卫星由于阻力,轨道半径缓慢减小,那么其线速度将增大14.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B.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C.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D.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x,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A.弹簧原长 B.当地重力加速度 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显示时间t将.A.增大 B.减小 C.不变.16.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3m高的平台竖直向上跃起,在此过程中可把运动员看作质点,跃起后上升0.2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求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的时间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17.如图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求:(1)A点与O点的距离(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18.在用高级沥青铺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最大速度为108km/h.汽车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它的轮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6倍.(g取10m/s2)(1)如果汽车在这种高速路的水平弯道上拐弯,假设弯道的路面是水平的,其弯道的最小半径是多少?(2)如果高速公路上设计了圆弧拱桥作立交桥,要使汽车能够安全通过圆弧拱桥,这个圆弧拱桥的半径至少是多少?19.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行水平距离d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求:(1)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2)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3)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有()A.卡文迪许建立了行星运动定律B.牛顿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C.托勒密提出日心说,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哥白尼【考点】1U:物理学史.【分析】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开普勒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解答】解:A、开普勒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A错误;B、牛顿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故B正确;C、托勒密是地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动,故C错误;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D错误.故选:B.2.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的方向及它受到的恒定的合外力F的方向,图A、B、C、D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是的()A.B.C. D.【考点】4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的方向是沿着运动轨迹的切线的方向,合力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解答】解:AC、曲线运动的速度的方向是沿着运动轨迹的切线的方向,由此可以判断AC错误;BD、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应该指向运动轨迹弯曲的内侧,由此可以判断B正确,D错误;故选:B.3.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的密度为()A.B.C.D.【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可列出物体在两极的表达式,再由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综合可求得地球的质量,最后由密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在两极,引力等于重力,则有:mg0=G,由此可得地球质量M=,在赤道处,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则有:G﹣mg=m,而密度公式,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km,远地点高度约为2060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786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A.a2>a1>a3B.a3>a2>a1C.a3>a1>a2D.a1>a2>a3【考点】4H: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比较东方红一号和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等,角速度相等,根据比较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和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解答】解:东方红二号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由a=ω2r可知,a2>a3;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a=,东方红一号的轨道半径小于东方红二号的轨道半径,所以有:a1>a2,所以有:a1>a2>a3,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把一个长为20cm、倔强系数为360N/m的弹簧一端固定,作为圆心,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0.50kg 的小球,当小球以转/分的转速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的伸长应为()A.5.2cm B.5.3cm C.5.0cm D.5.4cm【考点】4A:向心力.【分析】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由弹簧的弹力提供,根据胡克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计算即可求出需要的物理量.【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ω=2πn=2π××=12rad/s设转动时弹簧的长度为L,则弹簧形变量为:x=L﹣0.2,由胡克定律得:F=kx①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由弹簧的弹力提供,F=mLω2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得:360(L﹣0.2)=0.5×L×(12)2解得:L=0.25m所以弹簧的伸长应量为25﹣20cm=5cm故选C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最大静摩擦因数均为μ.已知A的质量为m,B、C的质量均为2m,A、B离轴的距离均为r,C离轴的距离为2r,则当圆台旋转时(设A、B、C都没有滑动,如图所示),则()A.A、C受到的向心力一样大B.A、C的线速度一样大C.当圆台转速增加时,A和B同时滑动D.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比C先滑动【考点】4A:向心力.【分析】抓住A、B、C的角速度相等,结合向心力公式比较向心力的大小,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比较线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抓住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角速度,从而判断哪个物体先滑动.【解答】解:A、A、B、C三个物体角速度相等,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A受到的向心力,C受到的向心力,故A错误.B、A、C的角速度相等,C转动的半径是A半径的两倍,根据v=rω知,C的线速度大小是A线速度大小的2倍,故B 错误.C、根据μmg=mrω2得,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角速度,C的半径最大,A、B的半径相等,可知C最先滑动,A、B同时滑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半径R=20cm,在环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若圆环以10rad/s的角速度绕竖直轴匀速转动(g=10m/s2),则角θ大小为()A.30° B.45° C.60° D.90°【考点】4A:向心力;48: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分析】小球随圆环一起绕竖直轴转动,根据几个关系求出转动半径,再根据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求解.【解答】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个关系得:小球转动半径为r=Rsinθ,tanθ=根据向心力公式得:F向=mω2r所以mω2r=mgtanθ带入数据解得:cosθ=所以θ=60°故选:C.8.用拉力T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升高3m,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做了15 J的功B.拉力T对物体做了15 J的功C.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15 J D.合力对物体做的功是15 J【考点】62:功的计算.【分析】根据平衡求出拉力的大小,根据功的公式求出拉力、重力、合力做功大小,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解答】解:A、C、重力做功W G=﹣mgh=﹣15J,知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5J,重力势能增加15J.故A错误,C错误.B、因为物体匀速上升,则F=G=5N,则拉力做功W F=Fh=5×3J=15J.故B正确.D、合力的大小为零,则合力做功为零.故D错误.故选:B二、不定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9.火车提速是当今交通发展的必然.若火车转弯近似看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火车速度提高可能会使外轨受损.为解决火车高速转弯时不使外轨受损这一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增加内外轨的高度差B.减小内外轨的高度差C.减小弯道半径 D.增大弯道半径【考点】4A:向心力;37: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火车转弯时需要向心力,若重力和轨道的弹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则内外轨道均不受侧压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出解决方案.【解答】解:火车转弯时为减小外轨所受压力,可使外轨略离于内轨,使轨道形成斜面,若火车速度合适,内外轨均不受挤压.此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F=mgtanθ=m得:v=;当火车速度增大时,应适当增大转弯半径或增加内外轨道的高度差;故选:AD.10.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点和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和c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考点】48: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49:向心加速度.【分析】传送带在传动过程中不打滑,则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再根据v=rω,a==rω2去求解.【解答】解:A、由于a、c两点是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两点,则v a=v c,b、c两点为共轴的轮子上两点,ωb=ωc,r c=2r b,则v c=2v b,所以v a=2v b,故A错误;B、由于a、c两点是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两点,则v a=v c,b、c两点为共轴的轮子上两点,ωb=ωc,r c=2r a,根据v=rw,则ωc=ωa,所以ωb=ωa,故B错误;C、由于a、c两点是传送带传动的两轮子边缘上两点,则v a=v c,故C正确;D、a点和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半径之比为1:2,根据公式a=知,a a:a c=2:1,故D错误.故选:C.11.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小球,经时间t落在水平地面上,速度方向偏转θ角.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球抛出的速度大小为gt sinθB.小球抛出的速度大小为C.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D.小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的增量大小为gt【考点】43:平抛运动.【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抛出的速度以及落地的速度.根据运动的时间求出飞行过程速度的增量.【解答】解:AB、小球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v y=gt,根据tanθ=得小球抛出的速度大小,故A错误,B 正确.C、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解得小球落地的速度v=,故C正确.D、小球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不变,则飞行过程中速度的增量△v=gt,故D正确.故选:BCD.12.一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横渡流速为8m/s的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船不能渡过此河B.船能行驶到正对岸C.若河宽60m,过河的最少时间为10sD.船在最短时间内过河时,船对地的速度为10m/s【考点】4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A、根据速度的合成,知不论水流速度多大,只要船头不平行河岸,船都能渡过此河.B、通过判断合速度的方向能否垂直于河岸,来判断能不能垂直渡河.C、将小船的运动分解为沿河岸方向和垂直于河岸方向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当静水速与河岸方向垂直时,根据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知渡河时间最短.D、当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时,船相对于地的速度是静水速度和水流速度的合速度.【解答】解:A、根据速度的合成,知不论水流速度多大,只要船不平行河岸,船都能渡过此河,故A错误;B、因为静水速度小于水流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速度的方向不能垂直于河岸,所以不能行驶到正对岸,故B 错误;C、当静水速度与河岸方向垂直时,根据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知渡河的时间最短,t==s=10s,故C正确;D、当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时,静水速度垂直于河岸,船相对于底面的速度是静水速度和水流速度的合速度,所以v===10m/s,故D正确.故选:CD.1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D.如果a卫星由于阻力,轨道半径缓慢减小,那么其线速度将增大【考点】4H: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3颗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比较它们的线速度和加速度,万有引力与所需的向心力不等,卫星会离开原轨道.【解答】解:A、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mav=,所以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故A错误;B、a=,所以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故B正确;C、c加速,万有引力不够提供向心力,做离心运动,离开原轨道,所以不会与同轨道上的卫星相遇.故C错误.D、卫星由于某原因,轨道半径缓慢减小,根据公式,v=,则线速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BD.14.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B.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C.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D.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考点】4H: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几何关系可以求得任意两颗同步卫星间的距离,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力的合成与分解求解即可.【解答】解:A、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引力距离r等于两球心间的距离,而r﹣R为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故A错误;B、计算卫星与地球间的引力,r应为卫星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也就是卫星运行轨道半径r,故B选项正确;C、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同步卫星间的距离d=,故两卫星间的引力大小为,故C正确;D、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均沿卫星地球间的连线向外,由于三颗卫星质量大小相等,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又因为三颗卫星等间隔分布,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地球受到三个卫星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成120°角,所以合力为0,故D错误.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x,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v=.(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 C .A.弹簧原长 B.当地重力加速度 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显示时间t将 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考点】M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69:弹性势能.【分析】明确实验原理,知道测量弹性势能的方法是利用了功能关系,将弹性势能转化为了滑块的动能;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得弹出后的速度;再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应测量的数据;同时根据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分析AO变化后速度变化.【解答】解:(1)滑块离开弹簧后的运动可视为匀速运动,故可以用BC段的平均速度表示离开时的速度;则有:v=;(2)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故应求解物体的动能,根据动能表达式可知,应测量滑块的质量;故选:C.(3)增大AO间的距离时,滑块被弹出后的速度将增大,故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将减小;故答案为:(1);(2)C;(3)B.16.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3m高的平台竖直向上跃起,在此过程中可把运动员看作质点,跃起后上升0.2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求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的时间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考点】1N:竖直上抛运动.【分析】将整个过程分为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进行求解,上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出上升的时间,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出自由落体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和为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的时间.【解答】解:向上跃起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到达最高点的时间t,由位移公式,有:==0.2s运动员从最高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过程中满足:H+h=解得: ==0.8s因此,运动员从向上跃起开始算起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为:t=t1+t2=0.2+0.8=1.0s答: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的时间是1.0s.17.如图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 取10m/s2)求:(1)A点与O点的距离(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考点】43:平抛运动.【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降的高度,从而得出A与O点的距离.根据几何关系求出水平位移的大小,结合运动的时间求出初速度.【解答】解:(1)运动员下降的高度h=,则AO的距离.(2)运动员离开O点的速度.答:(1)A点与O点的距离为75m.(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为20m/s.18.在用高级沥青铺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最大速度为108km/h.汽车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它的轮胎与地面的最。
佛山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物理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 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 m/s,它要横渡一条30 m宽的河,水流速度为4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只船可能垂直于河岸抵达正对岸B. 这只船对地的速度一定是5 m/sC. 过河时间可能是6 sD. 过河时间可能是12 s2. 如图所示,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
科。
网...学。
科。
网...学。
科。
网...A. 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gttan θB. 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C.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D.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3. 用图示实验来模拟拱形桥来研究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
在较大的平整木板上相隔一定的距离两端各钉4个钉子,将三合板弯曲成拱桥形两端卡入钉内,三合板上表面事先铺上一层牛仔布以增加摩擦,这样玩具惯性车就可以在桥面上跑起来了。
把这套系统放在电子秤上,关于电子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玩具车运动通过拱桥顶端时速度越大(未离开拱桥),示数越小B. 玩具车运动通过拱桥顶端时的示数不可能为零C. 玩具车运动通过拱桥顶端时处于超重状态D. 玩具车静止在拱桥顶端时比运动经过顶端时的示数小一些4. 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的倒立圆锥,底角不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在两个圆锥内壁相同高度处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小球A、B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同B. 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C. 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同D. 两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同5.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大圆环半径为R,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套在大环上,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
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不变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也可以保持不变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同D. 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2.“套圈圈”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游戏,如图所示,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外同一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先后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则( )A. 小孩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较小B. 两人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相等C. 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D. 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3.如图所示,A、B、C分别是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和后轮的边缘上的三个点,到各自转动轴的距离分别为3r、r和10r。
支起自行车后轮,在转动踏板的过程中,A、B、C三点( )A. 角速度大小关系是B. 线速度大小关系是C. 加速度之比是D. 转速之比是4.如图所示,长度为的轻质细杆OA,A端固定一质量为3kg的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若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取,则此时轻杆OA受到小球的作用力为( )A. 6N的拉力B. 6N的压力C. 54N的拉力D. 54N的压力5.如图所示,套在竖直细杆上的环A由跨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与B相连,在外力作用下A沿杆以速度匀速上升经过P、Q,经过P点时绳与竖直杆间的角度为,经过Q点时A与定滑轮的连线处于水平方向,则( )A. 经过P点时,B的速度等于B. 经过Q点时,B的速度方向向下C. 当A从P至Q的过程中,B处于超重状态D. 当A从P至Q的过程中,绳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6.如图所示,A,B,C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三颗卫星的质量关系为,轨道半径的关系为,则三颗卫星( )A. 线速度大小关系为B. 加速度大小关系为C. 向心力大小关系为D. 周期关系为7.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卫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B. 卫星的角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C. 卫星的周期减小到原来的D. 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到原来的8.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 卫星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速率小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速率C. 卫星在轨道2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它在轨道3上运动的周期D.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向心加速度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以上是正确的,有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它在一条河宽150m、水流速度为的河流中渡河,已知,,则该小船( )A.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30sB. 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小船运动的合速度为C. 渡河的最短航程150mD. 以最短航程渡河时,所需的时间为50s10.有一个物体在h高处,以水平初速度抛出,落地时的速度为v、竖直分速度为,下列关于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11.火车通过弯道时,为了保证安全,要求火车在按规定速度行驶时内外侧轨道均不向车施加侧向力,假设火车在某转弯处的规定行驶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火车以速度V通过此转弯处时,受到的重力及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转弯的向心力B. 当火车以速度V通过此转弯处时,受到重力、铁轨的支持力和转弯的向心力作用C. 当火车以大于V的速度通过此转弯处时,车轮轮缘会挤压外轨D. 当火车以大于V的速度通过此转弯处时,车轮轮缘会挤压内轨12.2017年9月25日是我国新一代同步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的日子,与上一代相比,“风云四号”的整星观察数据量提高了160倍,当日,腾讯公司把微信的启动页面从阿波罗17号宇航员所拍摄的非洲大陆上空视角照片更换为“风云四号”拍摄的中国所在的东半球上空视角照片,下列关于“风云四号”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位于赤道正上空B. 为了避免相撞,应该与其他国家的同步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C. 发射速度小于D. 运行速度小于13.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运动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B. 地球的质量为C.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D.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之间用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且a,b之间的距离恰等于线长且细线无张力,a与转轴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
用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时,b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且细线无张力B. 当时,细线突然断开,a立即做离心运动C. 当时,细线突然断开,b立即做离心运动D. 当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5分)15.在做平抛运动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用铅笔记录小球位置时,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过程中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__________。
16.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忘记记录抛出点的位置,得到了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以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_______,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 B=______取此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y坐标为________cm。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17.(7分)一质量为的小球,用长为细绳拴住,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取求当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时,绳的拉力大小;当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时,绳的拉力大小;小球能通过最高点的速度大小范围。
18.(9分)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某星球表面,有一倾角为的斜坡以初速度向斜坡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得经过时间t,小球垂直落在斜坡上的C点求:;该星球的质量M;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9.(13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绕竖直轴转动,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与两细线连接后分别系于B、C两点,装置静止时细线AB水平,细线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已知小球的质量,细线AC长,B点距C点的水平和竖直距离相等。
重力加速度g取,,若装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时,细线AB上的张力为零而细线AC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求角速度的大小;若装置匀速转动的角速度,求细线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装置可以以不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试通过计算讨论细线AC上张力F T随的变化关系式(关系式可用题中已知量的符号和ω表示,不需要代入)。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物理试题答案1. A2. D3. C4. B5.C6. B7. C8. D9. AC 10. ACD 11. AC 12. AD 13. BD 14.ACD15.(1)ACE (2)C 16.(1)2.0 2.5 (2) -1.2517.((1)、(2)问各2分,(3)问3分,共7分)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分)N (1分)(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分)N (1分)(3)刚能通过时,F T=0,则: (1分)m/s (1分)小球速度的范围是v≥2m/s (1分)18. (每小问各3分,共9分)解:(1)由图可知(1分)而v y=g t (1分)解得g =(1分)(2)在该星球表面:(1分)解得:(2分)(3)根据(或)(1分)解得:v =(2分)19.((1)、(2)问各3分、(3)问7分,共13分)解:(1)细线AB上张力恰为零时:(1分)解得(2分)(评分说明:最后结果不化小数扣1分)(2)>,假设细线AB松弛,则:(1分)解得(1分)由几何关系得,此时细线AB恰好竖直,张力为零,假设成立。
(1分)(评分说明:不需要详细解释为何细线AB竖直且无张力,但没有说明不给这1分)(3)○1时,细线AB水平,细线AC上张力的竖直分量等于小球的重力:(2分)(评分说明:条件和结果全对才给这2分,以下两种情况相同)○2时,细线AB无张力,细线AC上张力的水平分量等于小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2分)○3时,细线AB在竖直方向绷直,仍然由细线AC上张力的水平分量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2分)(评分说明:如果没有任何说明而把○2○3两种情况合起来只分析,得出,只给2分)综上所述:当时,当时,(1分)(评分说明:最后结论归纳成两个,且条件结果全对才给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