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热点专题三全面、科学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主探索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潮流并且具有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它的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有历史条件的必然,也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逐渐成形,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提出。
经过一系列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实践证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初探索到逐渐形成,再到逐步得到广泛实践和实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风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了许多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政治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社会建设、前瞻性、战略性思维,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走向现代化的正确之路。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中国将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各项改革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应该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社会长期稳定繁荣。
高一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点汇总高一历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知识点汇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互衔接、相互联系构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穿了人民群众在上个世纪50多年来大踏步向前的全
部历史过程,更是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乃是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执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三大攻坚”理念,落实“改革开放全面发展”战略目标,使中国大地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发展到当今一个思想更开放、文化更进步、经济更发达、人民更富裕、城乡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
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重大基本政策的完整性,准确体现党的教育方针。
当前,要把握好改革开放与稳定的统一,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把握好国家建设与民族根本利益的统一,把握好全局稳定与改革创新的统一,把握好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的统一,把握好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以此来确定改革的步伐和着力点,使中国不断走在奋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中国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必须以行动宣扬浓浓
的中国精神,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领人们正确的行为。
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漫长进化历程中价值追求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不断增进大家共同遵从的共识和规范,凝聚和谐的底气,才能让“中国处处风花雪月”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加强反腐倡廉,规范行为,发扬社会主义先进理念,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每个中国人获得更多更公平、更舒适的生活,改善全民民生,是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必须要走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有的一条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产物。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制度并且延续至今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充分吸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一条道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产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样的民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形势和时代要求,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探索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和探索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一条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点,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1.经济建设2.政治建设3.文化建设4.社会建设5.生态文明建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意义正文(篇1)【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史性伟大实践的根本总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
这一道路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又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精神风貌。
4.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面,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展示了光辉前景。
目录(篇2)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果正文(篇2)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所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1.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领导下我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新我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阶段。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
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国家的领导体制和执政党的领导地位。
这一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国情,稳定了国家的政治局面,为国家的长久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2.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体现了我国的领导作用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我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可以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撑。
4. 总结与回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成为一条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发展道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改革开放,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我们可以从五个层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中共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
党的领导是坚持走这条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
第二,制度依托。
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方面,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第三,发展内涵。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主线和主旋律。
我们党通过长期探索,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第四,路径选择。
路径有两类,一类属于动力方面,一类属于条件方面。
在发展动力方面,一是我们党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是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在发展条件方面,一个是国内的社会稳定,另一个是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不失时机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和平发展道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路径选择。
第五,目标指引。
就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国情和历史背景为基础,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它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这个体系强调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
用,同时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同时保障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发展。
2.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这个改革强调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改革方向,致
力于推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3.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这个建设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新文
化的创造和推广,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4.推进人民民主建设。
这个建设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实依法治国的基
本原则,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法制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个建设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保护好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具有开放、包容、创新和进步的特点,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阶段,总结了长期实践经验,形成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要原则。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主人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坚持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七、坚持正确的外交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全面发展的一条独立于西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08热点专题十:全面、科学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新提法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且联系现行九年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主干知识点较广泛,因此必将成为2008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热点。
因此,必须全面、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1.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清醒地认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无法实现。
现阶段,只有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而要不断解放和推动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等。
5.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远目标
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扩大、人际关系冷漠等,严重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为此,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过去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远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和部署,实现这一长远目标与共同理想,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新提法全面科学地揭示了包括领导力量、根本依据、基本内容、根本任务、长远目标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要素,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把握规律基础上认识的深化,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作者简介:孙全军,男,法学士,江苏省昆山市鹿峰中学教科室主任,昆山市教坛新秀(破格)。
自2003年8月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学与研究工作,至今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月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时事报告》《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考试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各种文章300余篇,主编《常态下的教学──有效课堂(初中思想品德)》《志鸿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红烛讲解(思想品德)》《倍速经典题组训练(思想品德)》等教材及教辅用书十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