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1.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1)加强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意义,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主要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提高实行危险源管理的自觉性,掌握进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2)操作安全化

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运用正确的信息流控制操作设计;合理操作力度及方法,以减少疲劳;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2.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罚制度等。(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闭合。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领导和安全技术部门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要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全技术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的奖惩。安全技术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控制管理工作。(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危险源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备安全标志牌。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系统评价和奖惩

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评标准,力求力量化,划分等级。

定期严格考评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乡安监站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心前移,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地监控。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安全投入的逐步重视,提高设备、装置本质安全度的条件正在优化。但杜绝一切事故不符合自然规律。面对事故隐患,实施有效监控并做好应急准备,才是降低事故发生频度和强度的最好途径。

隐患是事故的导火索,追本溯源,隐患的必要条件是危险源。危险能量理论强调: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场所、设备、设施中,物质能量的转换失控,可以造成事故。这种破坏性能量的存在就是危险源。危险源有明显的静态特征,量化概念对应“固有危险度”。危险源可以定义为:有失去控制可能的突变能量(或有害物质)积聚。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相比,增加了社会工程学的“人为干预”概念。综合两者关系:事故隐患特指出现明显防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一定引发频度或存在管理缺陷)的危险源。

各种危险源,处于各自的实际管理状态或监控状态。由于人为干预不同,即便是同一类的危险源,现实危险度也会截然不同。以核电站为例,从能量失控角度讲,核反应堆是极其重大的危险源。但是由于多重保护、预警、反馈技术,以及严密管理和有效控制,也可以不构成重大隐患。

二、危险源监控和监控体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体现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对危险源进行防范性技术干预的意识,以努力消除隐患和防范事故。通过技术干预使危险源在安全域值范围之内,是实现安全监控的过程。不同层面的监控都是为了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频度和减弱事故一旦发生后的破坏性。

危险源监控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是过程安全监控(包括实时控制及预警)的微观管理层次。更高层次则是以行政监察、社会监督和减灾救援体系为主的宏观管理。两个层次的管理共同构成“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社会监督、作业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体系。

宏观管理层次,具有可靠性检查,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指令传递特征,是一种信息流系统。宏观管理依托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偏重软件技术,它对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点实施监督、监察、检查、评估和行政许可,实行的是间接监控。宏观管理还关注社会监督、反馈、沟通、奖惩、培训和宣传教育等等,具有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项特征。在微观管理层次,其监控方式更多是对生产人员、设备实施实时控制,并在控制参数超过各级安全域值的临界状态时进行预警。它的现场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非常突出。从作用范围看,系统的管理主体存在于企业工程运行实体之中。

三、危险源、隐患和安全评价

我乡的危险源监控体系的首要问题如何定位重大危险源和确定分级监控的目标分解。要根据国家统一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标准明确监控范围;获取基础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

工程项目应该从建设之初就开始注重安全生产,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安全评价来摸清危险源,确保工程安全设计、设施的“三同时”。其中也涉及危险源的分级和监控目标的确定;从而制订出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等。而现状评价重在隐患辨识,是危险源辨识的深化,是动态管理工作,涉及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

基础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危险源普查、风险评估、“安全评价”方式,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和其他类型和临界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并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分类进行分级,以便按危险源专项实施分级监控和针对性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