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人物表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2
风云人物-杨八郎杨延顺是谁?他是怎么死的?杨八郎是杨家将吗?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
得益于各种与杨家将有关的戏曲、小说演义,以及现代影视剧的传播,对于杨家将中的人物,虽然不能说全然明白,但是还是有所了解的。
通常我们所说“杨家将”,一般情况下所说的都是杨门七将。
而且金刀老令公杨业与佘太君也只生了七个儿子,包括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
《洪羊洞》里杨延昭的唱词:“老娘亲所生我兄弟七个”,这儿已经明确说了,佘太君就只生了七个儿子。
那么问题来了,七个儿子之外,哪儿来的第八个儿子呢?杨八郎杨延顺到底是谁?他是不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儿子?《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但是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和事迹,都是原创人物。
说原创人物好像也并不合适,杨家将的故事,包括杨家将故事中的人物,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演变时期后才定型的。
正史记载的在杨业以下一代的杨家将,实际上就是杨业的儿子,兄弟七人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玉、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
到了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到了后来的京剧曲目中,以上双名都成为兄弟七人的表字,他们的名字则变成单字,杨泰、杨贵、杨顺、杨□、杨春、杨景、杨希。
就这么随着时间演变,每一个时代杨家将中的人物姓名都有所变化。
而这些人物,一直到清朝,准确的说是晚清的时候,在各类小说、戏曲、评书中,杨家将的人物才定型,变成今日我们所了解的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
不仅如此,在杨门七将中,还增添了新的人物。
包括杨八妹、杨九妹,还有本文所说的杨八郎杨延顺。
八郎杨延顺起源于京剧与河北梆子《雁门关》,自杨八郎这个人物出现后,便将他与杨家七人合称为“七郎八虎”。
杨八郎人物形象出现,他是以何种身份加入到杨家将中的呢?杨八郎杨延顺,其实并不是金刀老令公杨继业与佘太君的亲生儿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深入解读在《杨家将》中的八贤王是个怎样的人导语:《杨家将》中的“八贤王”,是“贤人文化”的特殊造型。
他正气凛然,仗义执言,他至高无上,震慑昏君权奸,并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助杨家将《杨家将》中的“八贤王”,是“贤人文化”的特殊造型。
他正气凛然,仗义执言,他至高无上,震慑昏君权奸,并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助杨家将一臂之力。
八贤王,简直就是“正义的使者”,公平的化身。
在此,笔者无意引经据典,考证“八贤王”在历史中的真伪,单凭历史常识来判断,我以为《杨家将》中的“八贤王”不可能在王朝现实中存在。
评书和民间唱词中,一致首肯“八贤王”神通广大。
他“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
由此可见,“八贤王”之所以有神通广大,是因为得到皇帝的特许,而不管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可能容忍这样的“贤人”存在么?任何一个“九五之尊”,可以安排一个特殊人物制约别人,却不可能自戴紧箍,容忍一个特殊人物监督自己。
若照《杨家将》的说法,宋太祖赵匡胤临死前封儿子为“八贤王”对付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是有可能的,但关键是宋太宗赵光义对这样一个时常爬到自己头上行使正义的“贤王”,能容忍多久?史传后来宋太宗逼死了“八贤王”,我宁愿相信这段野史,因为它更符合皇帝的本质、宫廷斗争的逻辑。
从另一个角度推测,至高无上的“八贤王”不可能永远贤德。
包括皇帝都敢打的“八贤王”,谁去制约他自己?他不是不食人间香火的“圣人”,更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
还有,失去制约的利益共同体的归属,也很难令贤人公正到底。
《杨家将》书中暗表,“八贤王”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除“正义”之外,还有一层微妙的亲属关系。
杨六郞的夫人柴郡主与“八贤王”如同亲兄妹,帮杨家就是帮“妹夫”。
这种生活常识分享。
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五代时,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信有⼦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称“杨⽆敌”。
杨业娶德州折⽒为妻,⽣七⼦,为延朗、延浦、延顺、延⽟、延环、延贵、延彬。
杨业同四⼦延⽟战死疆场,长⼦延朗(后因朗字犯圣讳,更名杨延昭)则名扬沙场,辽兵惧其勇猛,呼其为“南⽃六星杨延朗”,久⽽久之,在民间演化为“杨六郎”。
杨延昭有四⼦,其中三⼦杨⽂⼴,字仲容,抗西夏,平叛将侬智⾼,屡⽴战功。
杨家将后代还有六郎杨延贵之⼦杨宗闵、延贵之孙杨震,延贵之⽞孙杨存中(杨存中是⼩校出⾝,后来成为抗⾦名将);⼤郎杨延昭的⼋世孙杨价、九世孙杨⽂、⼗世孙杨邦宪。
宋末,杨价祖孙三代在川黔⼀带抗元达45年之久,直⾄宋亡。
从北汉的杨信到宋末的杨邦宪,杨家将共传⼗三代。
评书《杨家将》中的许多⼈物都有史可考:如杨信演变成杨衮;杨业演变成杨继业,尊称杨令公;杨业妻折⽒演变为佘赛花,后尊称为佘太君;杨⽂⼴由杨延昭之⼦变成了其孙,这中间虚构出⼀个杨宗保来,这⼈名可能与六郎杨延贵之⼦杨宗闵有关;传奇⼈物宗保之妻⼥将穆桂英则与鲜卑族慕容⽒有关。
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等话本流传。
元明杂剧中有《吴天塔孟良盗⾻》、《谢⾦吾诈拆清风府》、《杨六郎私下离关》、《⼋⼤王开诏救忠》、《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光普活拿萧天佑》等多种,其中不少情节被后来的讲史⼩说和评、⿎书所吸收。
明代初年,产⽣了第⼀部描写杨家将的中篇⼩说。
明代中期,⼜有⽂⼈把民间传说、话本、戏⽂中的杨家将故事集中起来,编成长篇⼩说。
现存作品两种,⼀种是《北宋志传》,后易名《杨家将演义》,五⼗回,描写了杨继业祖孙三代的事迹;另⼀种是《杨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义》,五⼗⼋节,描写了杨家五代的功勋,在前书的基础上续写了杨⽂⼴、杨怀⽟两代英雄。
此外,《四游记》⾥的《东游记》中穿插了“杨家将⼤破天门阵”的神怪故事;《⽔浒传》中也有杨门后代青⾯兽杨志的记述。
杨家将全部成员包含令公令婆、七郎八虎、杨门女将22人等。
具体如下:令公令婆: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
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
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
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
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
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
后被困两狼山。
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
老太君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
杨继业之妻。
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这佘赛花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金刀令婆佘太君”。
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二孙(二孙指杨宗英和杨宗勉)皆为国捐躯。
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
御赐一根九龙监国锡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宝杖龙头上镌刻着八个字是“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平时只要手里有这根宝杖,见官大一级,甭管你是什么人、多大的官,都得跟前边这呵儿喽着。
拿着这根宝杖,等于是先皇亲临,上殿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也不用辞王,只要拿宝杖点三点就得了。
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但当西夏入侵宋境之时,她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以寡妇征西,体现杨家将忠烈报国的精神。
七郎八虎:杨家将的正史、戏曲与小说,分裂许多不同的版本,杨业七子的名字和结局都有不同。
按照作品年份,人物由大到小的排列为:《宋史》: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杨家将传奇》全队员战⼒评点 《杨家将传奇》中的所有可以加⼊我⽅的队员,合共30⼈,进⾏评点,分为青龙级战将(相当于超⼀流)、⽩虎级战将(⼤致相当于⼀流)、朱雀级战将(⼤致相当于⼆流)、⽞武级战将(⼤致相当于三流)。
欢迎各位玩家提出不同意见不吝指教。
1、青龙级战将(排名分先后): 穆桂英、杨延嗣、杨宗英、孟良、姜翠屏 战神穆桂英 兵种特性:S S A A B 综合属性:S S A A A 完美培养:⽆须吃果。
加⼊情况:⼀⼆线都在中期加⼊。
⼈物点评:天⽣的完美战神,⽆论在哪⼀线都是主⼒中的主⼒。
除了对策略抵抗⼒略低外,没有任何缺点。
建议装备:⼀线:蟠龙枪+连环铠+战神戒指,⽆可挑剔的神之配置。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线最终战也可以⽤靠鲜⾎打造的神之配置,但代价太⼤,个⼈不推荐。
建议使⽤双鞭+⽩银铠+镜宝这套不死战神配置,突前在第⼀线加个坚固,光靠反击就能天下⽆敌。
战神杨延嗣 兵种特性:S S A A B 综合属性:S S B A B 完美培养:5智13运 建议吃果:⼆线的5智,⽆论多困难也要优先留给七郎。
加⼊情况:⼆线主⾓;⼀线早期死亡。
⼈物点评:虽然不如⼩穆完美,但七郎依旧是⽆敌战神的代名词。
前提是5个智⼒果要尽快吃,加上在第⼆章要好好培养。
运⽓培养放弃,可以⽤⾦⼑和黄⾦铠弥补缺陷;但要⼩⼼敌⼈的策略。
建议装备:⾦⼑+黄⾦铠/⽩银铠+战神戒指,七郎过处,⼨草不⽣。
游侠杨宗英 兵种特性:A B S B A 综合属性:A A S A A 完美培养:⽆须吃果。
加⼊情况:⼀线⽆法加⼊;⼆线中期加⼊,后期可能死亡。
⼈物点评:宗英的最可怕之处不在于策略的多样实⽤,也不在于⽂武双全,⽽在于“先⼿攻击”这B T属性;朱雀由于性价⽐下降得不少,反⽽作⽤不怎么⼤。
也许有⼈会在决战前将他的性命换遁甲天书,但我是舍不得牺牲这主⼒战将的。
建议装备:轩辕剑是宗英的标准配置,这不消说;⾐服可穿凤凰⽻⾐或战⽃服,但⾸选还是飞龙道袍;辅助装备我⼀般⽤铜盔,喜欢⽤朱雀的,可以装诸葛⼱或太平要术。
杨家将人物《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简介第一代:火山王杨衮字君爱,由北汉宋初时的杨信演变而来。
“金刀杨会”之子第二代:北宋的抗辽名将杨业演变成小说中的杨继业。
评书中杨家将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第三代:《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
其中,大郎杨延昭已经变成杨六郎。
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
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
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杨泰、杨贵、杨顺、杨□、杨春、杨景、杨希。
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延顺(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
从前述中可知,大郎杨渊平,流传几百年,最后才改渊平为延平。
二郎杨延定,是由《北宋志传》延用而来。
三郎杨延光与《杨家将》中的杨延广音近,可能与其有关。
四郎杨延辉,在《北宋志传》中为三郎,自京剧《四郎探母》问世后,四郎杨延辉已经定型。
五郎杨延德从明人小说到今天的评书、戏文一直未变。
六郎杨景字延昭,从元人杂剧一直流传到今天。
七郎杨延嗣从明人小说一直流传到今天。
八郎杨延顺源于京剧与河北梆子《雁门关》。
此外,还有八姐杨琪(京剧中作春花)和九妹杨瑛。
第四代:历史上有大郎杨延昭(朗)之子传永、德政、文广、充广,还有六郎杨延贵之子杨宗闵。
明代小说中的六郎之子杨宗保,是由历史上的杨宗闵演变而来的。
评书中杨门第四代堂兄弟七人是: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峰(忠);杨延昭之子杨宗保、杨宗勉(京剧中作杨宗冕或杨宗显);杨延嗣之子杨宗英;杨延顺之子杨宗林(德、连、奎)、杨宗飖,加上杨延昭的义子任宝童(任堂惠之子),合称“少八郎”。
真正杨家将家谱本文目录一览:•1、北宋杨家将都有谁?杨家家族人物关系谱•2、杨家家谱全部的字辈•3、杨家将十五代排名•4、谁知道杨家将家谱•5、真正杨家将家谱 5•6、杨家将族谱北宋杨家将都有谁?杨家家族人物关系谱那么,这样的英雄家族中,杨家儿女们都有谁?他们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 杨家家谱:杨家第一代:杨家第一代将领是杨继业,他被称为杨令公。
杨继业的妻子是佘赛花,也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佘太君。
杨家第二代:杨继业和佘太君共生育了8个儿子2个女儿。
因此,这是10个孩子就是杨家的第二代。
这十个孩子分别是:杨延平 ( 杨大郎),妻子是花解语、周云镜杨延定 ( 杨二郎),妻子是云翠英杨延辉 ( 杨三郎),妻子是罗素梅杨延朗 ( 杨四郎),妻子是罗氏女、耶律琼娥杨延德 ( 杨五郎),妻子是马赛英杨延昭 ( 杨六郎),妻子是柴美容杨延嗣 ( 杨七郎),妻子是杜金娥杨怀亮 ( 杨八郎义子),妻子是姜翠屏、耶律催云杨延琪 ( 杨八姐),丈夫不详杨延瑛 ( 杨九妹),丈夫不详杨家第三代:由于,杨家将中的这八个孩子,全部上战场阵亡,而很少有后代,只有杨六郎由一个独子,名叫杨宗保,妻子是穆桂英。
杨家第四代:杨宗保和穆桂英由2个儿子2个女儿,分别是杨文广、杨文举、杨金花、杨宣娘。
杨家家谱全部的字辈近代杨氏百字谱: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扩展资料杨姓迁徙史: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
1郎:杨延平、2郎:杨延定、3郎:杨延辉、4郎:杨延朗、5郎:杨延德、6郎:杨延昭、7郎:杨延嗣、8姐:杨延琪、9妹:杨延瑛。
不过在他们年轻气盛的时候,1、2、3郎就相继死去,4、5郎失踪。
所以整本书几乎都在讲杨六郎的故事,比如说《宋辽比武》、《六郎破辽》等。
还有杨家女将:1、2、3、5、6郎、宗保的妻子们和8姐9妹的故事,比如说《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女将出征》等。
还有就是杨宗保的故事,比如说:《山寨招亲》、《血战金山》等。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有勇有谋,既勇敢又聪明,就像故事里的杨六郎一样,对了,武功还要好,那就是最好的了,我也要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这本书好看极了,我特别喜欢看,有机会你也买了看哦。
xx读后感xx300字三《杨家将》这本书被编成了电影电视广为流传,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里最大的主人公杨敬业,一共有十个孩子,分别是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辉,四郎杨延朗,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义子八郎杨延顺,八姐杨延琪,九妹杨延瑛,真可谓是人丁兴旺,好不热闹。
在所有人物里,我最喜欢穆桂英,最喜欢看”穆桂英挂帅这一章。
因为我觉得穆桂英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真不愧是女中豪杰呀!我最讨厌北汉主刘钧了,因为他昏庸无能,如果在当时,真想送他一对对联上联:北汉主遗臭万年;下联:杨家父子留香千古。
指北汉主对不起杨家父子。
相信为本。
在本书中,我悟到了很多道理,尤其是”信任为根,相信为本,希望大家都记住。
xx读后感xx300字四上学期,我看了熊大木著、由赵芳芳改写的《杨家将》。
虽然它是改写的,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它。
因为它让我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宋国和辽国的著名人物和英雄。
《杨家将》这本书里有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勇敢,有的坚强,有的聪慧........他们的性格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缭乱。
我看了《杨家将》的后半部,让我很高兴。
因为里面的坏人萧天佑和萧天佐分别在澶渊和西夏被杨五郎杀死了;束天神、殷奇与森罗、黑水两国兵马都被杨家女将在金山笼附近杀死了。
历史上的杨家将历史上有杨令公,却没有七郎八虎;历史上有佘太君,却没有八姐九妹;历史上有金沙滩血战,却没有十二寡妇征西。
那么历史上的杨家将,又是怎样的呢?戏曲故事中,杨令公镇守的是代县雁门关,杨家的七郎八虎牺牲在怀仁的金沙滩,杨五郎出家是在五台山。
然而,当我们还原历史去找寻真实的杨家将故事的时候,却还要从山西省的省会――太原说起。
太原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但是在杨家将故事发生的北宋之前,太原却不叫做太原,地址也不在现在的太原市。
当时镇守太原的大将杨业,所保护的也不是大宋的江山,而是定都太原的北汉政权。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各地分封割据。
直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之后,一路过关斩将,统一了北方原先分裂的各个小国家,这才建立起了大宋王朝。
但是,位于山西的北汉政权却久攻不下,成为阻碍赵氏一统天下的最后一个小国家,让其头疼不已。
戏曲里的《下河东》一出,说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三下河东进攻北汉的事。
北汉政权能够如此坚固,一方面是北汉皇帝以辽国为靠山,另一方面也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
当时担任建雄军节度使的杨业号称无敌。
《宋史》中对于这位当时的“敌将”并没有多提,同时期的《九国志》虽然提到了杨业的功绩,但是早已失传。
我们只能从《续资治通鉴》的几十个字里了解到,当时杨业在城头苦战防守,在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后还在坚持战斗,直到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才大哭着解甲归降。
当时太原叫做晋阳。
晋阳一役有多惨烈,杨业和将士们如何拼死抵抗,我们后人只能从历史的断章中想象了。
但宋太宗赵光义攻克太原后的狠辣却从另一方面做了证明。
或许是报复这一座顽强抵抗,屡攻不下的城市,也是担心这块汉文帝、唐李渊父子、北齐高欢父子的龙兴之地,这座崛起过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政权,号称“龙城”的城市再出帝王,赵光义命令大火焚烧晋阳城,又引汾水晋水,水灌晋阳。
一座一千四百七十六年历史的千古重镇至此毁于一旦。
杨家将传奇(上):父亲砍树,儿子造冰高梁河之战,此战之后,辽国气焰更甚,宋国元气大伤。
每每两军交战,宋军经常大败而归。
但是与此同时,大宋王朝有一对父子,却能让辽军闻风丧胆。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评价他们:“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那这对父子是谁呢?大宋疆土的最北边,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代县,有一个关口,它地势奇险,孤峰耸峙,相传南雁北返,都要侧身从这里飞过,因而它被称为——雁门关。
此关是宋辽两国的分界点,也是大宋疆土的咽喉要塞。
多年来,辽军疯狂攻打雁门关,企图占据此处,直捣中原,然而,有一个人却能死死地守住雁门关,即使辽军十万人马来袭,他仍能以三千兵马大获全胜,这个人姓杨名业。
公元980年3月,春寒料峭,北风凛冽。
雁门关外,十万辽军如同铺天盖地的洪水,正一波接一波朝雁门关口涌来。
在辽军铁骑的前排,次第排列着几十个巨大的铜制怪兽,这些怪兽四足而立,腹部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铜柜子,上面架着一个大铜管儿,铜管前面有个圆孔,后面有个拉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针管。
几个士兵喊着号子,将拉杆向后一拉,再往铜管儿里一推,剧烈的火焰就喷薄而出。
有的直直喷在城门上,有的又把城头点燃。
两千多宋军势单力薄,一群士兵拼命地用铁盾、刀车堵住城门,而在城头之上,许多士兵被火焰灼伤。
一时间,雁门关上,一团团移动的火球惨叫着四处奔逃,有的人到处打滚儿,试图将火焰熄灭,可这火焰竟然分毫未熄。
这怪兽究竟是什么?居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它们,叫猛火油柜。
猛火油,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石油。
这猛火油柜下面装着石油,上面用来喷射火焰,石油燃烧之后很难被扑灭,威力极大。
它们原本是大宋的武器,可是宋军屡次败于辽军,这些先进的武器,也都成为了辽军的战利品。
此时,在猛火油柜的强势攻击下,雁门关岌岌可危,眼看就要守不住了!一个将士匆匆跑上城墙来报:“副将,快撑不住了!”“把所有刀车都堵到关口去!”“是!”副将?大战将至,指挥战局的竟然是一名副将?那主将去哪了呢?这时,来势汹汹的辽军队伍里,没有人意识到,有一小支宋军骑兵悄悄摸到了他们身后。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佘太君姓折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
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
”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
“佘”是“折”的讹传。
在杨业之死事件中,潘仁美并非是罪魁祸首,而是监军王侁。
杨家将连环画“杨家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
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特别是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包括烧火丫头杨排风,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特别是在戏曲舞台上,这传奇的一家人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英雄气概。
“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接着又是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
仅剩的六郎依然在为国征战。
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然是保卫国家的中流砥柱。
杨家不仅男性上战场,女性也是不遑多让。
穆桂英挂帅,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挂帅,让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然而,从史实角度来看,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曲小说对杨业血战陈家谷,最后忠勇殉国的悲剧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演绎。
历史上真正的杨业死后,只有他的儿子延昭(即六郎)、孙子文广曾是宋朝守边的名将。
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源于宋元以来深受外族侵扰的北方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纪念和向往。
民间小说、戏曲与历史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说中的诸多人物和事件是不存在的。
根据传说以及演义等的记载,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杨门男将: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叫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杨门女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怀女、穆桂英等。
杨门谱系,特别是杨门女将是从《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及《杨家将》二书而来,由于这些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得好,深为老百姓所喜爱。
然而,在正史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确实存在,但他们的事迹远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神奇。
杨家将的历史和传说羽白杨家将抵抗契丹和西夏侵扰中原的斗争事迹,在民间流传已有九百多年了。
直至今天,电台、电视和戏曲舞台上还经常广播和演出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但是戏曲小说里面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完全相同,其中有的见于正史记载。
有的则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愿望编造出来的。
我们应当把它区别开来。
杨家将故事的产生及其深入人心,是同北宋初期历史发展的形势分不开的。
北宋建国以后,经过将近二十年韵时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掉北汉,才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事业。
但是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贵族的幽、云诸州,这时仍然没有收复。
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一直是北宋北方最大的威胁。
辽统治者经常派遣骑兵大规模南犯,进行掠夺战争。
宋仁宗时,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夏国,也不时向北宋发动进攻。
中原人民奋起抵抗,和来犯的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杨业及其子孙就是在这种斗争里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扬家将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杨业。
杨业(?——986年),就是戏曲小说中的“老令公”,原名重贵,并州太原人。
他的父亲杨信,曾担任过后汉的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刺史,后来归降后周。
杨业早年曾在北汉主刘崇手下做官,赐名“刘继业”。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招降了他,又恢复他姓“杨”,单名“业”。
宋太宗鉴于他“老于边事,洞晓敌情”,就任命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兼三交(今太原市北)驻泊兵马部署(前线指挥官),归三交都部署(边防军总司令)潘美指挥。
潘美就是戏曲小说中的潘洪、潘仁美,河北大名人。
在后周时候,他就和赵匡胤交厚;北宋建国,潘美曾事兵下朝南,征岭南,克金陵,并以统帅身分,攻下太原。
到赵光义时,他已成为赵宋的两朝重臣。
戏曲小说中说他依仗皇亲的权势,欺上压下,这是史有实据的。
潘美的第八个女儿嫁给韩王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被封为莒国夫八,只是传说中说潘美是太宗的岳父,与历史记载不同。
杨业到任后不久,就在雁门关同辽国打了一仗,取得重大胜利。
北宋灭亡时,名震天下的杨家将去哪儿了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1期北宋末年,杨家还有后人留在天波府,只是此时的天波府,不过是个空架子。
随后杨家从开封搬往临安,大多数的杨家后人留在河南民间开馆收徒。
在北宋的末期,杨家将还算得上北宋王牌军,可惜的是,时任皇帝昏庸无能,再强的将领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受评书、戏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影响,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其实,杨家将并不仅仅是传说,历史上真有杨家一门忠烈御敌。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战斗力,北宋灭亡时,这样一支生力军又去哪了呢?杨令公为表忠心,绝食三日而死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
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
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
王冼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
可能是由于王冼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在杨家将的传说中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
杨家将第一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业(演义小说的杨令公)。
杨业是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
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
杨业弱冠即跟随刘崇,年少英武的杨业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业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
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
杨家将全部人物列表杨家将全部成员包含令公令婆、七郎八虎、杨门女将22人等。
具体如下:令公令婆: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
这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
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
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
一门妻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
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
后被困两狼山。
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绝望与饥渴交加,碰碑而死。
老太君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
杨继业之妻。
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这佘赛花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又都称她为“金刀令婆佘太君”。
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其夫及七子二孙(二孙指杨宗英和杨宗勉)皆为国捐躯。
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
御赐一根九龙监国锡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宝杖龙头上镌刻着八个字是“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平时只要手里有这根宝杖,见官大一级,甭管你是什么人、多大的官,都得跟前边这呵儿喽着。
拿着这根宝杖,等于是先皇亲临,上殿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也不用辞王,只要拿宝杖点三点就得了。
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但当西夏入侵宋境之时,她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以寡妇征西,体现杨家将忠烈报国的精神。
七郎八虎:杨家将的正史、戏曲与小说,分裂许多不同的版本,杨业七子的名字和结局都有不同。
按照作品年份,人物由大到小的排列为:《宋史》: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穆桂英概况: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
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
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人物简介:穆桂英。
北宋名将。
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
穆桂英其人物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她的原型是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秦良玉) 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大破天门阵,成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后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亲挂先锋印,连破强敌,为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
后因亲自深入险境探查敌情,一时大意中了敌人的埋伏,身负重伤,最终遇害阵亡,为国壮烈捐躯。
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
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
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
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
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
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
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
《杨家将》读后感《杨家将》读后感(精选10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家将》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杨家将》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是我国的十大名著之一。
此书的名字是《杨家将》,内容是杨家人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经历。
里面的人物有元帅杨业,老谋深算的佘太君,还有七个儿子和八妹、九妹。
七个儿子分别是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朗、四郎延辉、五郎延德、六朗延昭、七郎延嗣。
杨家人一心保家卫国,却被奸人所害。
杨业与辽军拼杀时,因潘仁美是主帅,又与杨家有仇,所以不给杨业救兵,后来被辽军包围,撞死在李陵碑上。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七郎在护送皇帝的时候,除四郎、五郎以外别的人都战死了,四郎当了辽国的驸马,五郎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六朗突出重围,再回头找父亲的时候,杨业的头已被辽军砍下来了。
后来,杨延昭奋力抵抗辽军,平定了边疆战事,再后来因孟良、焦赞的死过度悲伤去世。
西夏国造反,杨家的杨宗保(杨延昭之子)帅五万精兵来抵西夏十万大军,攻下两座城池,杨宗保左肋中了一箭。
后来穆桂英挂帅,与杨宗保联手大破西夏大军,赢回了两座城池,从此边境平定,杨家人受到了朝廷的奖赏和后世的褒扬。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奸人小人很可怕,但好人终将有好报。
《杨家将》读后感2我是个酷爱历史的男孩,所以暑假我看了一本历史小说《杨家将》。
我看这本书时,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是一口气把它看完的。
后来我又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太喜欢了。
这本书介绍了杨业全家誓死保卫宋朝,打败辽国进攻的故事。
书里有辕门斩子、军纪严明的杨六郎,巧偷宝刀、聪明过人的杨八姐,初生牛犊不怕虎、英勇善战的杨宗保……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佘太君,她久战沙场、老当益壮,培养了一批英勇善战、忠心报国的杨家将。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被杨家将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