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化控药剂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841.92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4年2月刊32科 研 试 验DOI:10.16815/ki.11-5436/s.2024.04.012不同化控剂对玉米倒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宋林慎,胡建军(江西省峡江县福民乡政务服务中心,江西 峡江 331402)摘要:该研究以玉米品种“花花公子彩糯”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吨田宝、玉黄金、壮丰灵3种化控剂对玉米倒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化控剂均有助于降低玉米倒伏率、提升玉米产量,其中吨田宝、壮丰灵应用效果较佳,建议在江西省峡江县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控剂;玉米;倒伏;产量;田间试验宋林慎,胡建军. 不同化控剂对玉米倒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4):32~33.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及产粮大省,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1]。
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是增加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2],但种植密度提高会导致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光合能力降低,增加倒伏风险[3]。
科学化控有利于增强植物的抗倒伏性能,近年来已有大量学者研究了化控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马瑞琦等[4]发现起身期喷施抗倒型吨田宝、多效唑和矮壮素可显著降低冬小麦株高及重心高度,提高茎秆基部节间的抗折力、穿刺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特性,从而显著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董扬[5]发现分蘖期喷施多效唑化控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糜子主茎高、茎秆倒伏指数,提高地上部干质量、净光合效率、产量。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探究了化控剂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6~8],但是化控剂对峡江县常见玉米品种倒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在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4℃,降水量1865.2 mm,日照时数1434.4 h。
玉米化控试验报告
王秀萍
【期刊名称】《农村科技》
【年(卷),期】1998(000)008
【摘要】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进行人为调控,已成为实现玉米"矮、密、早"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积极而稳妥地应用这项新技术,1997年我们在玉米上做了四种调节剂的对比试验,其使用方法与效果简介如下:(一)试验地点与材料1.试验时间1997年6月16日在玉米11片叶时喷施。
2.试验地点吉木萨尔镇柳树河子四队。
3.试验药剂及用量乙烯利40克/亩,乙烯利20克/亩,达尔丰35
【总页数】2页(P6-7)
【作者】王秀萍
【作者单位】吉木萨尔县农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玉米“控施复合肥”肥效试验报告 [J], 胡振方;姜玉琴;张振伟;杨英华
2.2013年浩化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试验报告 [J], 钱英明
3.玉米化控试验报告 [J], 路剑武
4.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玉米高密化控加沼液栽培技术路线 [J],
冯安荣;鱼福庆;邰艳利
5.玉米高效控量施肥试验报告 [J], 王政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摘要:近年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玉米产区大面积流行,病害逐年加重。
目前国内外对于防治玉米茎腐病的药剂研究较少,缺乏防治该病的专用药剂。
笔者通过田间试验,采用人工接菌方法,研究8种不同化学药剂的病害防治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高效杀菌剂。
结果表明:8种不同药剂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适乐时防效最好,为64.2%,其次为多菌灵,为55.4%。
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其中适乐时、多菌灵、敌委丹的效果较好,相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8.8%、16.5%和14.0%,行粒数增加14.1%、7.9%和9.5%,百粒重提高12.1%、11.2%和9.5%,可有效提高植株结实性,降低空秆率,促进玉米果穗生长发育,实现玉米增产增收。
关键词:化学药剂;玉米茎腐病;田间试验;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7-0114-04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但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变化,玉米茎腐病常年处于高发状态,给玉米病害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20%,最高可达80%以上,多雨年份发病尤其严重。
调查和研究表明,玉米茎腐病植株果穗的粒数和千粒重与病害损失率密切相关,病害发生也影响到果穗的穗长、穗粗以及籽粒出产率。
发病率每增加1%,单穗籽粒损失率提高0.485%,千粒重损失率提高0.304%。
植株发病程度严重时,减产可以达到35%以上。
近年来,茎腐病的发病程度和发生范围不断加重和扩大,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玉米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
虽然国内外对玉米茎腐病作了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病原菌种类及鉴定技术方法、品种抗病性、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等方面,而对其有效防治药剂缺乏系统研究。
针对上述现状,通过田间试验,采用人工接菌方法,研究8种不同化学药剂的病害防治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玉米茎腐病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玉米密度化控试验总结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79-01试验目的:根据新疆温泉县主导作物生产现状,针对温泉玉米种植采用不同密度和化控量双因子试验,对温泉县玉米单产、农艺性状进行研究,探索玉米增产的潜力和相关技术。
一、处理与方法1.供试化控剂玉米健壮素30ml/667?O,分二次喷施,2.供试作物品种玉米(kws3564)当地主栽品种。
3.试验地点与方法3.1试验地点设在温泉县塔秀乡呼和村,面积8亩,土壤肥力条件中等。
有机质/6.43g/kg,碱解氮9.2mg/kg,速效磷27mg/kg,速效钾323mg/kg,有效锌0.57mg/kg,有效硼0.74mg/kg,有效铁11.14mg/kg,有效锰9.53mg/kg,有效铜1.37mg/kg。
3.2玉米试验施肥情况根据温泉县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物和土壤,结合整地深施肥,磷酸氨(20kg/667m2),硫酸钾(3kg/667m2),硫酸锌(1kg/667m2),尿素(5kg/667m2),追施25kg。
3.3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两个因素,既不同种植密度与化控对作物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密度设:22cm×50cm、24cm×50cm、17cm×50cm三个处理。
分别在6月17日至6月24 日喷施玉米健壮素各15ml/667m2,并分设空白对照。
3.4试验田设计表试验随大田种植管理,东西方向种植。
4月28日播种,播种量为2.5kg/667m2二、验田管措施1.出苗4月4日,中耕松土两遍,浇水四次,化控两次,田管措施结合大田生产管理进行。
注解;根据试验各生育期观察,不同栽培密度玉米生长势,在抽雄前没有太大差别。
抽雄后17cm×50cm密度的试验处理,玉米基部叶片开始失绿,整株叶色变淡。
各处理化控后比对照的叶片平均变窄0.9cm左右,变短1.31cm左右,茎粗增加0.22―0.31cm。
玉米化控剂试验总结作者:陆洪海李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2期[摘要] 为更好的实现玉米增密保匀,防治玉米倒伏,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于2013年进行了玉米化控剂的药效试验,旨在验证不同化控剂的抗倒伏效果,同时找出化控剂的适宜施用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前喷施化控剂,玉黄金矮化株高22cm,矮多收矮化38cm,矮化效果显著,抗倒伏性强。
拔节后期差异不大。
[关键词] 玉米化控剂倒伏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15-01玉米增密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同时存在密度大玉米植株易倒伏的问题[1]。
而化控可以控制玉米植株高度,有防倒伏的作用,所以安排玉米化控劑试验,来验证不同化控剂的抗倒伏效果,同时找出化控剂的适宜施用时期,为今后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作物与品种玉米,德美亚3号2.供试材料与来源玉黄金:由福建浩伦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矮多收:由郑州农大生化制品厂生产。
3.试验处理与方法试验处理:3.1玉黄金20ml/亩于玉米长出65%叶片时兑水叶面喷施;3.2玉黄金20ml/亩于抽雄前兑水叶面喷施;3.3矮多收20g/亩于玉米长出65%叶片时兑水叶面喷施;3.4矮多收20g/亩于抽雄前兑水叶面喷施;3.5对照:不喷化控剂(喷清水)。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条田对比,不设重复。
每处理面积1355.2m2(70cm行距×8垄×242m长)。
其它措施同大田常规生产。
亩设计保苗株数5000株。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1.产品物理性状表现矮多收、玉黄金:放入冷水中迅速溶合,并且无沉淀物产生。
2.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处理1(玉黄金20ml/亩拔节前喷施),播种期5月23日,出苗期5月27日,拔节期6月26日,抽雄期7月18日,吐丝期7月21日,成熟期9月13日,生育期天数109天;处理2(玉黄金20ml/亩抽雄前喷施),播种期5月23日,出苗期5月27日,拔节期6月26日,抽雄期7月18日,吐丝期7月21日,成熟期9月14日,生育期天数110天;处理3(矮多收20g/亩拔节前喷施),播种期5月23日,出苗期5月27日,拔节期6月26日,抽雄期7月20日,吐丝期7月23日,成熟期9月12日,生育期天数108天;处理4(矮多收20g/亩抽雄前喷施),播种期5月23日,出苗期5月27日,拔节期6月26日,抽雄期7月18日,吐丝期7月21日,成熟期9月14日,生育期天数110天;对照(喷水),播种期5月23日,出苗期5月27日,拔节期6月26日,抽雄期7月18日,吐丝期7月21日,成熟期9月14日,生育期天数110天。
七种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玉米是东北三省的主要作物之一,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玉米种植的中后期,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甚至干枯死亡,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为解决生产问题,采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疾病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笔者在东北地区选择玉米大斑病重发生区,进行了化学药剂施用在田间控制玉米大斑病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18.7%丙环?嘧菌酯SC、32.5 %苯甲?嘧菌酯SC(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XX公司)、41%甲硫?戊唑醇SC(江苏龙灯化学XX 公司)、30% 醚菌?啶酰菌SC(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80%代森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业科技XX公司)、25%吡唑醚菌酯SC (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60%唑醚?代森联DF(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1.2 试验方法2014年5月5日,在吉林市左家镇吉林特产研究所试验地,人工种植玉米――先玉335,公顷保苗5.5万株,试验设8个处理重复4次,顺序排列,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平方米,各处理为18.7%丙环?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32.5 %苯甲?嘧菌酯SC 1050毫升/公顷,41%甲硫?戊唑醇SC 2250毫升/公顷,30% 醚菌?啶酰菌SC 900毫升/公顷,80%代森锰锌WP 900克/公顷,25%吡唑醚菌酯SC 900克/公顷,60%唑醚?代森联DF 750克/公顷。
2014年7月1日,玉米7~8叶期,将126℃60分钟灭菌的高粱粒,接入无杂菌的玉米大斑病基质,培养20天,每株玉米人工接种培养料的25克,形成带菌的植株,保证每一株玉米发病均匀,7月8日(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按计划剂量精准施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人工施药。
药前调查,7月8日,每小区随机选五点调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药后30天,8月8日,每点取5株,计25株,每株调查第7~9叶发病情况,根据国标进行分级,统计病害发生级别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