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支气管激发试验(BPT)_课件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0
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也称气道反应性测定试验,是用以测试支气管对吸入刺激性物质产生收缩反应程度的方法。
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指气道对各种物理、化学、变应原或运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人气道对上述微量刺激并不引发平滑肌收缩或仅发生微弱收缩反应;而在同样刺激下,某些哮喘患者则可因气道炎症处于过度反应状态,表现出敏感而过强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缩窄和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引发咳嗽、胸闷和喘息等症状,这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
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标准的雾化器雾化吸入一定量的激发剂,比较吸入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阻力(airway resistance,Rrs)或峰流速值(PEF)等的变化来衡量气道对刺激的反应程度。
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气道存在炎症的间接反映。
支气管激发试验能为支持或排除哮喘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并对哮喘的病情判定、疗效评估等有重要帮助。
第一节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一、气道炎症机制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损伤可使气道胆碱能性的敏感性增强,从而产生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炎症包括变应性因素和非变应性因素。
除IgE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外,还有许多非变应性因素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某些非过敏抗体(如IgG4)、某些非过敏介质(如补体)、渗透压的改变等物理因素、某些药物等化学刺激等,这些非变应性因素均可激活肥大细胞,从而改变气道反应性。
由于气道炎症可导致的气道平滑肌呈易激性,使气道处于痉挛易激状态,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炎症的其他变化如渗出增加、粘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上皮损伤等均可加剧气道高反应性。
二、遗传等因素与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更为密切的是遗传因素,研究证明在哮喘患者的无症状直系亲属中气道高反应性者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激发试验Bronchial Test概述:一般采用非特异性的支气管痉孪药物,如组胺(histamine)和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等,按标准的剂量规程,通过雾化吸入到达支气管,然后反复检查肺功能,如通气功能的流速容量环、脉冲振荡、体描、阻断法气道阻力等等,通过肺功能的参数观察支气管的反应。
一旦观察的参数,如一秒量(FEV1)下降了20%以上(与用药前比较),按中华医学会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判定该病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激发试验的检查流程:进入激发试验程序 -〉输入病人资料 -〉检查肺功能(如流速容量环)获得用药前的参考值 -〉按规程喷药 -〉等待药物反应后再次检查肺功能获得用药后的观察数据 -〉判断FEV1下降超过 20%?-〉-〉如果否,继续按规程喷药,重复上一步检查-〉如果是,激发试验为阳性,结束检查,喷舒张药。
激发试验的程序界面:用鼠标双击激发试验图标进入标准的激发试验检查程序,在屏幕的最左边有各控制图标进入病人资料的数据库管理程序编写或修改药物激发规程(不保存)开始雾化喷药提早停止喷药进入通气功能检查程序进入阻断法气道阻力检查程序进入体积描记法检查程序进入脉冲震荡法检查程序按设置步骤进行跳转到其他应用程序退出激发试验程序控制按钮图标药物规程列表呼吸和药物控制显示参数的反应趋势测试前的准备工作选好激发的药物,常用的有组胺(histamine)和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等非特异性的支气管痉孪剂,也可以用花粉、毛发、尘土等特异性的支气管痉孪剂,这取决于医生。
选好剂量规程,常用的剂量规程有:欧洲的两浓度六步法(),中华医学会的短规程(China-short)和中华医学会的长规程(China-long)。
注意欧洲的剂量规程比中华医学会的规程少一步剂量,这可能是国外都采用定量雾化装置(Dosimeter),而中华医学会采用简易装置。
精确地按规程配好不同等级的药物保存在冰箱中,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易挥发性药物。
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是一种用于评估支气管高反应性的临床检测方法,也是诊断哮喘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刺激支气管黏膜,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支气管痉挛以及反应程度,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结果判断。
### 1. 支气管激发试验操作流程#### 1.1 准备工作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需要对设备和药物进行准备。
检测所需的刺激剂、雾化器等设备要得到妥善清洁和消毒,确保试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过敏史等,了解其基本状况。
#### 1.2 实施过程(1)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如解释试验目的、过程等,让患者了解试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让患者采取坐位,正确认识呼吸喷雾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由医生或护士进行操作,使用雾化器向患者呼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 1.3 注意事项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试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选择合适的刺激剂,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确定刺激剂的浓度和剂量。
- 严格控制试验的操作流程,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2. 质量控制与结果判断#### 2.1 质量控制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对试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标定,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对试验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和记录,包括试验操作、试验结果等,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 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排除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 2.2 结果判断在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患者的支气管高反应性程度和诊断结果。
- 结果判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过敏史等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患者的支气管高反应性程度,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肺功能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说明:支气管激发试验是用于测量和判断病人吸入支气管收缩剂(如甲酰二胆碱)后出现的气道高反应性。
实验是通过逐渐增加吸入刺激药物浓度,并根据吸入药物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呼吸道的收缩。
对于能够配合进行肺活量检查和激发实验的成人和小孩,下面的方案都是适合的。
以下一点或几点说明实验阳性1.吸入稀释剂后,FEV1的下降>10%2.FEV1在吸入制剂后较吸入前下降>20%3.其他一些通气参数在吸入制剂后较吸入前下降>35-40%医嘱:支气管激发实验要求有医生的正式医嘱场所:呼吸治疗科下属的肺功能检查室设备要求:检查仪器1. 标准肺量仪及相关材料准备,并行自检2. 高质量的雾化器,能够稳定产雾,雾粒直径(MMAD)2~5mm3. 要求驱动气体压力稳定在40PSI以保证产雾恒定4. 时间间隔调整(0.7/sec)的定时产雾器5. 制剂:a. 稀释液:3ml80%PG The diluent in which the agonists are dissolved (3 ml 80% Propylene Glycol).b. 0.075mg/ml甲酰二胆碱c. 0.150 mg/ml甲酰二胆碱.d. 0.310 mg/ml甲酰二胆碱e. 0.620 mg/ml甲酰二胆碱f. 1.250 mg/ml甲酰二胆碱g. 2.500 mg/ml 甲酰二胆碱h. 5.000 mg/ml 甲酰二胆碱i. 10.00 mg/ml甲酰二胆碱J. 25.00 mg/ml 甲酰二胆碱* 制剂需有明显标签、日期抢救设备a. 抢救箱b. 氧气c. 支扩剂人员:1.支气管激发试验需要在经过肺功能培训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完成。
操作人员能参照临床操作指南,评估病人,掌握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相关知识及风险处理。
2.试验过程中,医生具有渊博的激发试验和气道管理的知识。
适应症:1. 明确诊断或明确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2. 观察气道高反应改变情况3. 确定气道高反映的严重程度4. 确定在特定环境中的危险性5. 需要建立控制过敏源暴露的职业环境禁忌:1.相对禁忌 a.激发实验时通气功能 i)FEV1<预计值80% ii)FEV1/FVC<70%iii)FEV1<1L(成人)b. 稀释剂吸入后FEV1较基线下降>10%c. 6周内上,下呼吸道感染d. 前一周内有抗原物质接触史\e. 前一周接触高度污染大气环境f. 孕妇2.在基础测定或吸入稀释液后测定时,重复性差FEV1>±5%3.支气管动力剂可影响气道反应性,建议:a. β-肾上腺素雾化-12hb. 抗胆碱能-12hc. 色甘酸二钠 - 8 hd. 口服β-肾上腺素激动剂-12he. 茶碱类-48hf. H1-受体拮抗剂-48hg. 抗组胺剂-72~96hh. 皮质类固醇(口服/吸入)增加高反应性,程度未知i. β-阻滞剂引起高反应性,程度未知4.其他影响准确性的因素:a.可可,咖啡,茶b.吸烟c.接触环境中有抗原物质不良反应,并发症1.支气管收缩,通气过度,严重咳嗽2.测定过程出现头昏,轻度头痛,胸痛3.操作人员接触后反应观察与记录:1.知情同意书。
支气管激发试验_Zhi Qi Guan Ji Fa Shi Yan一概述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以某种化学、物理或生物的刺激,激发气道的收缩反应,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再行肺功能检查,以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从而用于测定气道高反应性(AHR)的一种方法。
依据激发剂的不同,常用的激发试验可分为药物试验、运动试验、蒸馏水或高渗盐水激发试验、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等。
气道反应性增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气道炎症的间接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道堵塞的可变性。
气道反应性越高,峰值流速(PEF)的昼夜波动率也越大。
气道反应性与哮喘病情的轻重相关。
二术前预备具体了解受试者的病史、是否曾做过激发试验及其结果,是否有严峻的气道痉挛发生并做体格检查,排解全部激发试验的禁忌。
三适应证1.支气管哮喘,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职业性哮喘等,是气道反应性测定的主要适应证。
2.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其他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肺泡炎、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肺囊性纤维化、结节病、支气管扩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长期吸烟者等。
3.肺通气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气道堵塞者(FEV1>正常估计值的70%)。
四禁忌证1.对诱发剂过敏者。
2.基础通气功能严峻损害者。
3.近期内有心梗,或正在使用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心动过缓等。
4.严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
5.哮喘发作加重期者慎用。
五留意事项1.试验前应停用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药物:吸人性短效β2受体感动剂或抗胆碱能药停用4~6小时、口服短效β2受体感动剂或茶碱停用8小时、长效或缓释型停用24小时以上、抗组胺药停用48小时、色甘酸钠停用24小时、糖皮质激素口服停24小时、吸入停12小时;避开吸烟、饮用刺激性饮料等6小时以上。
2.试验前基础肺通气功能的指标FEV1占估计值的70%以上才能进行激发试验。
受试者应为哮喘患者病情稳定时或缓解期。
3.支气管激发试验具有肯定危急性。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完整版)气管和支气管受各种物理、化学、药物、变应原等刺激后所引起的气道阻力(Rrs)变化称为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AR)。
正常气道对轻微刺激不发生收缩反应或仅有微弱反应,是正常生理反应。
气管和支气管受轻微物理、化学、药物、变应原等刺激后,Rrs明显增高的现象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1]。
其是基于气道慢性炎症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AHR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来测定AHR,判断其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通过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来诱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及气道炎性反应的一种方法,以通过测定刺激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判定气道收缩程度,对AHR作出定性或定量判断[2]。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测AHR最常用的临床检查[3]。
根据刺激物的作用机制,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分为直接和间接2类激发试验,直接激发试验主要包括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Mch)、组胺、白三烯D4等;间接激发试验包括运动、甘露醇、腺苷、高渗盐水、冷空气等[4]。
根据我国儿科临床应用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现况和发展趋势,本指南着重阐述Mch直接支气管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和高渗盐水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仍需重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应有具备执业医师资质的医师在场。
试验地点最好设在易于抢救受试者的地方,配备相关的监护设备、急救物品和吸氧装置。
操作过程中应对受试者进行严密观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均有相应的应急预案[5]。
1 受试者准备试验前详细了解受试者的病情,应在哮喘非发作期进行;近期未接触变应原,至少1周内无哮喘发作;近4周无气道感染病史,无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脏病史,了解近期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试验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70%预计值[6],必要时行心电图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