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技术组网架构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37
电信级WLAN无线组网方案一览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已开始从企业、家庭市场进入运营市场。
WLAN作为一种运营业务已在全球主流运营商内进行试验并开始投入商用。
从组网的角度,WLAN在特定的场合可以替代其有线接入方式作为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例如公众热点区域、家庭无线宽带接入等;从可运营业务的角度看,由于WLAN具有相对于诸如2.5G、3G等无线技术的高带宽和低成本,能满足客户对高速无线宽带业务的需要,无论是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都非常看好其应用前景,当前中国运营商都开始考虑并逐步部署宏蜂窝+WLAN的模式,将WLAN 作为宏蜂窝数据业务的低成本补充接入手段。
对于可运营的WLAN,从组网的角度,为了实现WLAN网络的快速部署、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精细化的用户管理,相比胖AP(自治性AP)方式,运营商更倾向于采用集中控制性WLAN组网(瘦AP+AC),从而实现WLAN系统、设备的可运维、以管理。
本文主要就电信级WLAN网络组成、信息转发模式以及AC拓扑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网络组成及网元作用瘦AP+AC架构的WLAN网络主要由WLAN终端设备(STA)、WLAN接入点设备(AP)、接入控制点(AC)、PORTAL服务器、AAA服务器、OSS等组成,逻辑组网示意图如下。
●WLAN终端设备(STA)WLAN终端设备包括安装了无线网卡的电脑,也包括了支持WiFi功能的PDA、手机、平板电脑等。
●接入点设备(Access Point,简称AP)AP是WLAN业务网络的小型无线基站设备,完成IEEE 802.11a/b/g/n标准的无线接入,是连接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桥梁。
●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简称AC)/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纯粹的AC承担对WLAN网络中的AP的集中管理功能,完成无线信道管理、设备管理维护、基本的WLAN用户接入管理。
●PORTAL服务器当WLAN网络采用WEB认证方式时,当STA关联WLAN网络后通过浏览器发起Internet 访问请求时,AC将该请求强制发送到PORTAL服务器。
《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以其灵活、便捷、可扩展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针对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设计及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系统架构、设计思路、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自组网系统概述自组网,即Ad Hoc网络,是一种无需基础设施支持的无线网络技术。
它允许终端设备之间直接通信,形成一个临时的、自治的网络。
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是利用WIFI技术实现的自组网系统,具有自组织、自管理和自修复等特点。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无线网卡、路由器等设备。
设计时需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功耗、传输速率等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此外,还需考虑设备的部署方式和布局,以便更好地实现网络的覆盖和通信。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自组网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通信算法等。
设计时需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计合适的网络协议和通信算法,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四、系统架构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终端设备、无线网卡、路由器、网络层和应用层。
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卡与路由器进行通信,路由器负责数据的转发和路由。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应用层则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五、应用场景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灾害救援中,自组网系统可以快速构建一个临时的通信网络,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支持;在智能城市建设中,自组网系统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无线通信,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自组网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六、应用研究基于WIFI的自组网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一方面,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高效的通信算法和网络协议,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在关注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无线自组网技术综述和设计摘要无线自组织网络即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无线通信网络的新型网络,具有自组织、多跳路由和动态拓扑等特点,在军事上和商业应用中有着很大的前景。
无线自组织网络可以不必依托于基础设备,组网拥有了动态性。
从现状看,自组织网络可被用作商业及军事,注重了网络本体的移动属性。
在各个领域内,无线架构的自组织网络获取了明显进步。
然而,受到自身约束,这类网络仍存有若干疑难有待于化解,例如隐暴终端、路由是否拥有最优的适应特性、系统配备的单向链路。
关键词: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应用现状Abstract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organization, multi hop routing and dynamic topology, which have great prospects in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do not have to rely on the infrastructure, the network has a dynamic.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an be used as the commercial and military, and it has a focus on the mobile property of the network ontology. In all areas, the wireless architecture of the self-organizing network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However, subject to its own constraint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in this kind of network, such as the hidden storm terminal, routing has the best 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system is equipped with a one-way link.Keyword: MANET; ke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tatus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高涨,而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的渴望更使无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无线自组网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将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5G SA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5G Standalone(SA)是指5G独立组网,是5G新一代网络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可以概括如下:一、网络架构:5G SA的网络架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用户面、控制面、传输侧、管理侧和辅助网络。
1. 用户面:用户面提供数据传输和处理功能,负责处理用户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并将数据发送到合适的终端设备。
2. 控制面:控制面负责用户接入、资源管理和调度等任务,包括RAN(无线接入网络)、核心网和终端设备。
3. 传输侧:传输侧是5G SA网络的基础,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并提供高速、低时延和稳定的网络连接。
4. 管理侧:管理侧负责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包括网络配置、故障诊断和性能监测等。
5. 辅助网络:辅助网络包括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功能支持。
二、关键技术:1. 无线接入技术:5G SA网络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无线接入技术,如毫米波和宽频段信道。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速度,支持更多用户同时接入网络。
2.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可编程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和管理。
5G SA网络采用SDN技术,可以实现对网络功能的灵活配置和部署,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是指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网络切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优化配置。
5G SA网络支持多个网络切片的同时存在,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网络服务。
4.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传输和接收数据,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
在5G SA网络中,MIMO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高速移动和多用户同时接入的问题。
5.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数据处理和计算放在网络边缘的设备上,减少数据的传输延迟和网络负载,提高用户体验。
在5G SA网络中,边缘计算可以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交通、智能城市和工业自动化等。
Mesh组网方案1. 引言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联网通信,而传统的星型网络架构已经不能满足对网络容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esh组网方案应运而生。
Mesh组网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架构,通过设备之间的互联,形成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的网络,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更高的容量和更强的鲁棒性。
本文将介绍Mesh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探讨Mesh组网方案的应用和部署。
2. Mesh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1 基本概念Mesh组网是一种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其中的每个设备都可以充当路由器和终端节点,组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
Mesh组网中的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接,可以动态地选择最优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2.2 工作原理在Mesh组网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并且具有路由和转发数据的能力。
当一个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它会找到一个可用的路径,并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设备。
由于Mesh组网的节点通常分布在广泛的区域,节点之间的通信经常需要经过多个跳转。
Mesh组网使用了一种称为“自组织网络”的技术,这种技术允许节点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自动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节点可以通过接收和转发其他节点的数据包来学习和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
这种自组织网络的特点使得Mesh组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鲁棒性。
3. Mesh组网方案的应用3.1 智能家居Mesh组网在智能家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到Mesh组网中,可以实现智能家居的全面自动化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Mesh组网实现智能灯光控制、温度调节、安全监控等功能,并且不需要安装大量的网络线缆。
3.2 工业物联网在工业环境中,Mesh组网可以用来构建稳定可靠的工业物联网。
通过使用Mesh组网,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直接连接到网络中,实现对工业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
3.3 城市智能交通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Mesh组网可以用来构建交通监控和管理系统。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lte 组网方案# LTE 组网方案## 1. 引言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满足用户对高速、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在LTE网络中,组网方案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决定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容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LTE网络的组网方案,包括网络架构、频段分配和基站部署等内容。
## 2. 网络架构LTE网络采用了分布式的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 2.1 基站(eNodeB)基站,也称为eNodeB,是LTE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它负责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及用户终端的接入管理和数据传输。
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覆盖区域,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和数据传输服务。
### 2.2 核心网(EPC)核心网,也称为Evolved Packet Core(EPC),负责处理用户数据和控制平面的功能。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件:-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负责用户移动管理、信令传输和安全控制等功能。
- Serving Gateway(SGW):负责数据传输和路由转发。
-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负责连接LTE网络和外部网络。
### 2.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使用LTE网络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
用户终端通过基站进行接入,并与核心网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通信。
## 3. 频段分配LTE网络的频段分配是指将无线频谱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和LTE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服务提供商的需求。
LTE网络支持多个频段,并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 3.1 FDD频段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是一种频分双工技术,用于将上行和下行传输分为不同的频段。
家庭无线组网方案第1篇家庭无线组网方案一、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家庭无线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
为满足用户在家庭环境中对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的需求,特制定本家庭无线组网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套合法合规、高速稳定、易于管理的无线网络。
二、目标1. 确保无线网络在家庭范围内的稳定覆盖;2. 满足用户在家庭环境下对高速网络的需求;3. 提高网络安全性和易用性;4. 合法合规,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三、方案设计1. 网络拓扑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家庭无线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家庭宽带接入设备(如光猫、路由器等);- 无线接入点(AP);- 家庭内部网络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
2. 设备选型(1)家庭宽带接入设备选用性能稳定、支持高速率的光猫或路由器作为家庭宽带接入设备。
(2)无线接入点(AP)选用支持802.11ac或更高标准的无线接入点,确保无线网络的高速传输。
(3)家庭内部网络设备根据用户需求,选用支持相应无线标准的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
3. 无线网络配置(1)无线信号覆盖根据家庭环境,合理规划无线接入点的位置,确保无线信号覆盖家庭各个角落。
(2)无线频道规划选用干扰较小的无线频道,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
(3)无线安全配置启用WPA2及以上加密协议,设置复杂密码,防止非法接入。
4. 网络管理(1)设备管理对家庭内部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如限制访问特定网站、设置设备上线时间等。
(2)带宽管理合理分配带宽,确保家庭内部各个设备的网络使用需求。
5. 合法合规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合法使用网络资源,不从事任何违法活动。
四、实施与验收1. 按照本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2. 对无线网络进行测试,确保达到预期效果;3. 对用户进行培训,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和维护无线网络;4. 定期对无线网络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五、后期服务与保障1. 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确保网络性能;3. 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关注网络政策变化,确保方案合法合规。
5G无线网络架构l5G在实现G比特级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端到端延时和网络能耗效率大幅提升等方面拥有超强的能力。
在无线侧引入新的关键技术的同时,网络架构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在5G整体架构的云化趋势之下,无线侧又能否实现ICT融合?l本章课程主要介绍5G的无线网络架构演进。
l学完本课程后,您将能够:p掌握传统的DRAN、CRAN架构p理解5G无线接入网重构需求p掌握Cloud RAN的架构及部署p理解Cloud RAN的应用价值2.1 传统无线网络架构2.2 Cloud RAN架构及部署l在4G网络中,无线侧基本完成了宏基站向分布式基站(Distributed Base Station,DBS)站型的转变。
分布式基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射频模块的形态由机柜内集中部署的单板演进为独立的模块单元,可以脱离机柜部署。
基于射频拉远单元(Romte Radio Unit,RRU)或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Unit,AAU)的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之间采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CPRI),并通过光纤连接,所以射频模块可以进行较长距离的拉远,从而使整个站点的覆盖范围扩大,并且灵活可控。
l分布式基站(Distributed Base Station,DBS)常见的应用场景5G的基站仍然采用DBS站型,部署无线接入网的时候,既可以沿用传统的分布式无线接入网(Distributed RadioAccess Network,DRAN)架构和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entralize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架构,也可以采用新型的基于云数据中心的云化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loudRAN)架钩。
1、架构部署在DRAN架构中,每个站点均独立部署机房,BBU与RRU/AAU共站部署,配电供电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均独立部署。
5G网络架构与组网技术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5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为读者详细介绍5G网络的架构和组网技术,并探讨其对未来通信行业的影响。
一、5G网络架构1. 5G网络的核心架构5G网络的核心架构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用户设备(UE):是指连接到5G网络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 无线接入网(RAN):是指连接用户设备和核心网的无线网络,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 核心网(CN):是指支持移动通信系统的主干网,负责处理用户身份识别、接入控制、数据传输等核心服务。
- 业务支持系统(BSS)和运营支持系统(OSS):是指支撑整个网络运营的管理和计费系统。
通过以上几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5G网络能够提供超高速率和低延迟的通信服务。
2. 5G网络的多层次架构为了实现更好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5G网络采用了多层次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蜂窝层(Cellular Layer):是指由基站和相关网络设备组成的网络层次,负责提供基础的无线接入服务。
- 基站层(Base Station Layer):是指由一组蜂窝基站组成的网络层次,负责提供对用户设备的接入服务。
- 边缘计算层(Edge Computing Layer):是指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放置在网络边缘,提供更快速、更低延迟的服务。
- 云计算层(Cloud Computing Layer):是指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提供更大规模、更复杂的计算和存储服务。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指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网络层次,如视频通话、物联网等。
通过这种分层架构,5G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网络环境。
二、5G网络组网技术1. 射频技术射频技术是5G网络中非常重要的组网技术,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通过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来增加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5G SA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随着5G标准的逐步成熟和商用,5G SA(独立组网)作为5G网络的一种重要架构,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与NSA(非独立组网)相比,5G SA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性能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和高速的网络体验。
本文将从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探讨5G SA的特点和优势。
一、5G SA的网络架构5G SA的核心网络架构主要由AMF(核心网功能性网络节点)、SMF(会话管理功能网络节点)、UPF(用户面功能网络节点)、NRF(网络资源功能网络节点)等组成。
AMF负责用户身份管理和鉴权,SMF负责会话管理和策略控制,UPF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和处理,NRF负责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这个核心网络架构的设计使得5G SA具有更加灵活和快速的网络部署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业务场景和需求。
5G SA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采用了全新的RAN(无线接入网络)架构,主要由gNB(5G 基站)和NG-RAN(Next Generation RAN)组成。
gNB与NG-RAN之间采用了灵活的接口协议,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无线资源调度和管理。
5G SA的RAN架构还支持更多频段的组网和更高密度的接入用户,使得5G SA能够更好地应对移动宽带、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多种业务需求。
二、5G SA的关键技术1. 网络切片技术网络切片是5G SA的重要技术之一,它能够将整个网络资源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服务质量要求,进行灵活的划分和分配。
通过网络切片技术,5G SA能够为不同的用户和业务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满足不同的性能指标和服务级别。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5G SA能够更好地支持多样化的服务和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网络体验。
2. Massive MIMO技术Massive MIMO是5G SA的另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和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空间频谱复用和波束赋形,提高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5G无线技术及部署5G无线网络架构随着物联网和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网络的带宽、延迟和连接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而5G无线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车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成为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1. 高速率:5G无线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可以实现基站到终端设备之间多达10 Gbps的传输速度。
这比4G技术的速度要快很多,可以更好地支持高负载的应用和大规模数据传输。
2.低延迟:5G无线技术的网络延迟相对较低,可以提供云游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实时应用所需的实时响应。
这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并支持了更多实时应用的发展。
3.大连接密度:5G无线技术支持大规模设备连接,可以实现每平方公里数百万个设备的同时连接。
这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实现了更多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互联。
4.宽频带:5G无线技术采用了更宽的频带,可以在更高的频段上进行数据传输,提供更大的网络容量。
这有利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多设备同时连接的实现。
为了部署5G无线网络,需要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
5G无线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基站:作为5G网络的核心节点,基站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基站采用小型化设计,可以灵活安装在建筑物、电线杆等地方。
基站之间通过光纤等高速传输介质连接,形成覆盖区域。
2.核心网:核心网是管理和控制整个5G网络的关键部分。
核心网包括用户产权管理、数据传输和网络控制等功能,主要由核心网节点和数据中心构成。
通过核心网的建设,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网络延迟。
3.频谱:5G无线网络使用了更宽的频带,包括高频段、中频段和低频段。
高频段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但其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低频段的覆盖范围更广,但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不同频段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
4.天线:5G网络使用了更多的天线,以支持更高的连接密度和更稳定的信号覆盖。
Lora技术的技术架构及组网方式介绍1. 引言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互联互通。
在这个环境中,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崭露头角——Lora技术。
本文将介绍Lora技术的技术架构及组网方式。
2. Lora技术简介Lora(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是一种为低功耗广域网设计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利用低功耗和广覆盖的特性,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远距离、低功耗地进行通信。
3. Lora技术的技术架构Lora技术的技术架构分为物理层、MAC层和应用层。
3.1 物理层Lora技术的物理层采用了扩频调制(CSS)技术,通过在发送信号中引入特定的扩频码,将窄带信号转换为宽带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抵抗路径损耗、多径干扰和噪声干扰,实现远距离通信。
3.2 MAC层Lora技术的MAC层负责管理通信链路,包括设备之间的接入过程、数据的传输、冲突避免和功耗优化。
MAC层采用了自适应数据速率(ADR)技术,根据链路质量自动调整数据传输速率,以实现更好的通信性能和功耗控制。
3.3 应用层Lora技术的应用层负责定义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格式,以及设备之间的应用协议。
应用层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定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协议。
4. Lora技术的组网方式Lora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网方式,包括星型组网、网状组网和混合组网。
4.1 星型组网星型组网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网方式,所有的设备都直接连接到一个集中的基站或网关。
基站负责管理设备之间的通信,设备通过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组网方式适用于设备数量较少、通信距离较近的场景。
4.2 网状组网网状组网是一种多跳的组网方式,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中继节点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设备可以同时作为终端节点和中继节点,使得信号可以经过多个节点传输,实现更大的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
4.3 混合组网混合组网是星型组网和网状组网的结合,既具备了星型组网的简单性和可伸缩性,又具备了网状组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AP模式AP模式,又称为基础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它由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工作站(STA)以及分布式系统(DSS)构成,覆盖的区域称基本服务区(BSS)。
其中AP用于在无线工作站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存和转发数据,所有的无线通讯都由AP来处理及完成,实现从有线网络向无线终端的连接。
AP的覆盖半径通常能达到几百米,能同时支撑几十至几百个用户.此种模式下,应用最多的就是需要无线漫游的,故也称其为无线漫游模式,有时需要采用多个无线AP来满足用户较多的需要。
AP构成一个统一的无线工作组,所以其SSID必须相同,其他的认证、加密模式的设置也都需要相同。
而由于相同或相邻的信道(Channel)存在相互干扰,有必要将相邻的AP使用不同的信道。
它不仅能扩展无线覆盖范围,还能在信号重叠区域提供冗余性保障,设置相对简单,所以被广泛采用。
AP模式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环境,它是一种基础性的构架模式,如上图所示,一般的终端无限用户都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接入网络之中。
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和自习室是学生课外来得最多的地方,组建了无线局域网,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查询所需资料与校园网内的课件。
远程教育、研究生实验室则是无线网络应用的重点,可以方便老师授课和移动办公。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给学习、交流、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无线移动办公更是适应企业的发展,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AP模式组建无线平台室内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大空间,不定位,无需布线的场所展览馆等,不易实现布线的场所旧有楼宇、酒店等,需要移动办公的场所演示场地、服务场所等,需要无线办公的会议大厅等。
在这些环境中,无线终端采用AP无线网络模式接入就具有先天的优势。
使用网络资源具备一定的移动性,现代的笔记本电脑一般都拥有无线接入功能,只需有相应的AP设备就能组建无线局域网络,从而实现网络需求。
无线办公是AP模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