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

摘要:如今新媒体艺术(第四媒体)已深入到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这是时代的跃进。但是社会界仍有不同的声音:是艺术融入技术,还是两者都融入商业化?不希望科技进步就是将经典取替!就像中国的电影越发商业化,越发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需要周而复始,不然早晚被新兴的现代艺术取而代之!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媒体、创作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15-01

与发达国家相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西方国家的艺术造诣无可厚非地影响着国人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在吸取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的风格趋向尤为重要。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民间的刺绣、雕刻、漆器、瓷器等等民间工艺美术品,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传统艺术必须传承。华人应当弘扬中国艺术文化。文化有一定的市场,人类才会去赞赏、学习,然后将其发扬光大。国人的目标必须明确:让西方国家乃至全球更为关注中国的艺术领地。艺术就是灵魂与价值的结合,不分国界,各国之间需相互吸取艺术的养分和灵魂。那么在中华传统文化即将流失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重视?一、学校教育的必然

中国教育较西方国家而言,存在一定弊端。中国的教育一直保持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让受教育的孩子从一开始学习就感觉到无形

的压力。这样的传统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后期的反弹心理,不知不觉会产生自卑和厌学的情绪。相对度过压力并且考上大学的同学又容易因其突如其来的不适应环境,变得脆弱,从而被惰性所征服;西方国家的教育是完全受尊重的,加之教育会因阶级、种族、性别而不同。他们基本上很小就完全明白金钱的重要性,也更独立自主。中国许多中小学,甚至高中(除艺术生外)都已经完全取消美术课、音乐课等看似跟课本知识无关的课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垄断了一些学生的天赋。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里去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我认为艺术不应该被教育扼杀在成长的摇篮里。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有学校正在改进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上海将尝试创办第一所男子中学。[1]创办专门的男子中学,就是希望探索独特的培养方法,让男生扬长补短。男生具备空间感强、思维活跃、擅长运动、动手能力强等优势,学校将从基础、拓展、研究型等课程和社团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可能会突出一些理科类课程,发挥男生长处,培养质疑、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李酉亭说,“在发达国家,男校、女校比例占10%-30%左右,“国外一些优秀男校有几百年历史沉淀,才摸索出一些独到的培养规律。对于新实验,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重要的是总结和积累多样化的办学经验。”[2]

这样的尝试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不管是从艺术专业学习出发,还是其他的专业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创新举措,预示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明朗化。

二、媒体的传播力量

传媒是文化艺术的载体,而文艺传播行为本身又是文化现象,所以它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文化艺术载体,传媒又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文艺的传播、倡导、普及和推广。文化艺术通过传媒的载体和商业策划,变成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大众文化景观,这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3]渲染的力量具有连通性,在电子化横行的时代,媒体是最自然的一种传播方式,人们的潜意识会受到影响,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艺术是向前的,设计是创新的,就像乔布斯的“时光胶囊”印证了他的演讲:《未来不是过去的样子》。

媒体需要留给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栖息的平台,不仅仅局限于模仿西方艺术文化,而是在见识了优秀的艺术设计之后,进行新的艺术理解和创作,并适当保留属于中国的经典传统。

如果传播仅仅是一时兴起,那么很快会被其他的舆论、炒作所掩埋。报纸、杂志、海报、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相互作用,其信息量足以覆盖整个社会。如今新媒体艺术(第四媒体)已深入到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这是时代的跃进。但是社会界仍有不同的声音:是艺术融入技术,还是两者都融入商业化?不希望科技进步就是将经典取替!就像中国的电影越发商业化,越发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需要周而复始,不然早晚被新兴的现代艺术取而代之!甚至可以多设立一些文化品牌项目,比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返璞归真的艺术创作

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如果缺乏创作,人类的历史将会止步不前,很难出现新的崛起。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甚至艺术家,都有过天马行空的思维。想去设计创造一件艺术品,总想法设法地将它变得非主流的不规则;或是一个动漫形象,尽可能去夸张其视觉冲击力;甚至设计出飞碟般的建筑物等等。随着设计的路越走越长,看过的优秀设计越来越多以后,反而艺术设计成为了一门最单向思维的科学。设计源于生活、因万物而生,亦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它像一个圆,到了最后,越是简单纯粹的东西你越会找到共鸣。你依然对设计充满激情,但你的设计可能慢慢在往回走。这不是知识倒退,而是能量的依归。就室内设计而言,陈设(软装)能够移动,硬装固定生成。二者相辅相成,有时候也需要退而求其次。所以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艺术创作将会是下个世纪的流行趋向,就好比日式建筑、日式风格的家装逐步跟进时代一样![4]

由建筑公司plan 01 设计的法国rennes métropole 火葬场,以圆形的建筑符号,象征轮回的生命周期,表达了对星象学及英国巨石阵的膜拜,并且与周遭自然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为生命的终点提供一个圆满的收场。这类设计是完全尊重生命规律的。

设计不单单是艺术,更需要主题性和功能性。著名的设计加减法就在发挥艺术灵感的同时保留功用。艺术是形式美,设计是存在价值。复古的流行是源于人类的文化取向,需要超越旧的东西而不失去经典的东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社会

是一个前进的集体,历史确是不可更改和复制。所以我们需要科技的进步,也需要文化得以推崇!

参考文献:

[1]彭薇.男校模式:一场办学“突围[n].解放日报,2012-03-23(01).

[2]苏军.性别教育更推崇扬长补短[n].文汇报,2012-03-28(008).

[3]马相武.传媒文化与文化艺术[j].中国美术馆.2006,(09):93-94.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