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81.43 KB
- 文档页数:4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作者:魏衬衬,李涛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9期魏衬衬,李涛(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核心竞争力以来,掀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热潮。
文章作者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力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9.020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企业认识到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企业内部,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和价值增长的保证。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与研究现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63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得到大规模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外部环境和资源等因素关注较少,它是一种代表未来知识经济特征的先进理念。
分工论、战略发展论和企业理论的新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起源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1],随后核心竞争力得到管理学界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发现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
由于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认识不清,企业常常处于片面追求核心竞争力的境地,以致于在指导实践问题上使企业陷入困境,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树一帜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来源。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寻找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其必然选择。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
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
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
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
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
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
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
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
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迫切面对的重大课题,企业管理者应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进而推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地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关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创始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C K Prahalad & G Hamel,1990)《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题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的文章,首次提出并阐明了核心竞争力概念。
国内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尚处于初期,但目前它已成为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战略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的主动权和创造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能够实现用户最为关注的核心价值。
(2)独特个性断优化而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产物。
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为企业独自拥有,具备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它孕育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转移。
在核心竞争力中,不仅包括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营销技能、品牌效应,还包括独特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3)潜在延展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潜在的延展性。
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拓展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开发潜在的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
(4)动态创新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与环境,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调整、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的。
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地保护、优化、创新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动态发展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综合研究上述观点,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使企业自身独有的,且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持久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测量方法,为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为企业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其核心理论框架的探讨,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这些理论框架试图从不同角度解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发展及其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来源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形成和维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中,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RBV)认为,企业拥有的独特、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 KBV)则强调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过整合、构建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是形成和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构成的理论框架主要探讨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通常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文化等。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摘要: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讨论了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多种识别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
接着,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研究发展的新热点,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后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竞争优势;综述Review of the core competence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s of core competence that definite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lements of core competence firstly。
Then analyzes different methods about identifying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ares them. Third,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and training core competence, and summarizes the new hot points in core competence research。
Finally,points out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韩思为作者简介:韩思为(1997-),女,湖北省咸宁人,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海南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证券化。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生存以及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开始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抵御外界的风险以及进行发展。
选取华为企业为例,纵向分析其近5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华为自身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核心竞争力。
我们发现华为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体制的转变中,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其中核心竞争力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但是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梳理。
并且以华为公司为例,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文选择华为为案例进行分析对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华为是我国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大部分。
因此选择华为具有代表性。
第二,华为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值得我国其他民营企业借鉴学习。
二、文献综述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哈佛大学的C ·K 普拉海拉德和G ·海默(1990)所提出的。
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的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整合形成的,是一种技能和技术的组合,但是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因此后来众多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国外学者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类,整合能力观、核心技术观以及核心产品观。
整合能力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将企业自身的各类资源进行配置与整合的能力。
核心技术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具体的技术中,企业技术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邓雅好.钟霖轩(2017)认为.在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其实债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技能和知识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能量三角,其特点是独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价值。
宋雨莹,方天宇,姚伟楠(201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会加性、带不走、持续性五大特征,它应该是企业难以模仿和豆制的能力。
蒋若兰,崔桂花,叶旗(2019)还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器力。
这包括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司必须具有不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继续发明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能力,以及不断创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芭销工具的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户梦埠.何明媛.麦洛(2019)还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独特产品的开发,独特技术的开发和独特的营销爱力。
燕秋遥,崔泽民,易璇(2019)在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发展研究中认为,有必要重视企业内部贡源的发现和挖掘,培养长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康华山,金恩雅(2019)认为特色城镇具有工业特征,主体也是工业。
因此,有必要孵化,培育和发展特色.行业的关键是特色城镇建设。
温馨涵,袁家乐,卓丽(2017)也认为特色城镇必须得到产业的支持。
因此,要培育特色城镇,就必须发展产业作为支撑城镇生活的骨干,并若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又化内涵和旅游功作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
万心怡,章小飞鲍宇(2017)分析了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基于GEM模型,抱建了特色低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GSC模型,通过调码形成了以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要素构成的指标体系。
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发展,国内核心竞争力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根据中国国情在竞争资源上形成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体系,技术和技能(余舒惇,洪宜萍,20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作者:顾晔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05期摘要:本文检索并统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1995至2009年间从各个角度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论文,归纳出现阶段国内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趋势、主要视角以及研究的阶段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综述;分析引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核心竞争力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以往,一般的企业通常采用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各种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这些职能战略只是企业外在的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
国内外的企业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内涵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选择战略路径应该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优势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资源、技术、能力、组织的相匹配程度。
目前,在国内针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中,大多是结合某个具体的主题来进行分析论述,写作手法则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与整理,然后进行评述,例如,刘瑞波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一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展意见。
本文将从分析文献出发,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求对目前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文章首先进行总体的分析,然后从中归纳出现阶段国内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趋势、主要视角以及研究阶段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趋势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本文仅对1995年至2009年这15年期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1995年之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没有收录该主题的文献)。
在检索文献时,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与特点,针对“核心竞争力”,我们采用了“篇名检索”,以保证所选样本的直接相关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黄灏然;俞守华;区晶莹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08(27)3
【摘要】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定义和特性、识别方法、培育和提升途径、测评体系、发展趋势六个方面,对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述.
【总页数】4页(P115-118)
【作者】黄灏然;俞守华;区晶莹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F124·3
【相关文献】
1.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J], 李晓军;白思俊
2.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J], 闫志强
3.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J], 赵钟宇;余家胜
4.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 [J], 顾晔
5.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J], 魏衬衬;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创新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论文企业创新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变迁,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企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竞争基础。
企业创新不仅是单纯的创新产品,也包括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
本篇论文将就企业创新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进行探讨,并分析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
一、企业创新的竞争力1.创新带来的优势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能不断推出更加优质、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进一步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当一个公司能够维系住自身的竞争优势,也就能够在市场中更好的生存,比如可以更好的挤进市场中。
2.市场占有率企业创新能力强的同时,其产品较早在市场中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使得竞争者无法跟上步伐。
企业不断推出更加适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将会赢得更多顾客,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这就是企业创新竞争有时具有比较大的比重的因素。
3.品牌商誉企业创新能力强,其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好评,从而加强品牌的商誉和信誉度,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越来越受到尊重。
二、企业创新能力1.组织管理和文化企业内部组织和文化的形成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一种激励员工创新的文化,建立一种创新机制,鼓励员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法,将其内部效率、效益达到最大化。
2.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关注不断更新的技术成果,把握市场需求,不断进步,创新和改进技术,以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
3.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关注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分析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并且创新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及提高竞争力1.改变理念企业领导人需要改变理念,建立一套创新的理念体系,鼓励员工自身创造力的发挥,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来支持员工的创新,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拓斯达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升对策分析内容摘要众所周知,现如今社会的智能化在不断地发展,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竞争愈加激烈,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公司都已经展开以工业机器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了,创始于2007年的拓斯达公司就是众多成功案例之一。
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将以研究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基础,结合SWOT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并探究出拓斯达公司在发展的独特优势。
该论文首先对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进行研究探讨,其次对拓斯达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进行阐述,最后分析拓斯达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总结拓斯达公司在发展阶段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进步的经验,供其他企业借鉴。
关键词:拓斯达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法;构成要素;提升对策Analysis on the element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opstar compan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intelligence of societ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the competi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in the marke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In the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many companies have launched industrial robots as an ecosystem automation solution, which was founded in 2007. Topstar is one of many success stories.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thesis will us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ory as the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SWOT model for analysis,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opstar in development. The thesis first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secondly expound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opstar'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lly analyzes Top star'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summarizes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stage Use the experienc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ts own advantages for other companies to learn from.Key words: Topstar;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SWOT analysis; Constituent elements; Promotion strategy一、绪论(一)研究的依据及意义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大发展时期,现在,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势头似乎有所平缓,很多的制造业大亨已经到了发展进程中的瓶颈,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智能化已然成为制造业圈子里很热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