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状况,,这是因为农作物的生长中完全是或基本上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了气象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气象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气象;农作物;生长;影响

引言

某市位于中纬度偏南的晋西黄土高原上,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大约在120~170d,年平均气温在9℃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0h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450~550mm之间,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身居内陆和黄土高原的影响,使得该区的气候变化明显,各项气候因素差异大,温度、湿度、光照、热量、降水等季节和年度变化大,使得该区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各项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农业减产。因此,研究气象对该区农业的影响,就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该区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各项气候因素的差异性特征,就有助于该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更好的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一、气象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当前,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高温热害将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得出,在农作物的生育期,气温每升高1℃,睡到的生育期日数就会缩短1周左右,冬小麦的生育期日数就会缩短2周左右,从而就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不足,物质和能量积累不够。

气温升高,导致农作物的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大幅度减少,有可能抵消全年生长期的延迟作用,但这仅仅是一个有利方面,更多不利方面还在凸显:气温的升高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的积累;气温的升高,蒸发量的加大,抑制了农作物对CO2的吸收,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度和强度;气温升高,使得农作物受到高温的威胁,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高温还有可能导致土壤中的有益因子和肥料成分的分解和流失,使得农作物的营养不足,呼吸消耗作用增加。高温还有可能使得植物生长发育时间缩短,导致果实或是颗粒不饱满,气温升高或是增暖导致旱涝灾害日益频繁,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给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日照时数减少,光照不足会导致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下降,使作物积累的养分减少,发育受挫,还会使病虫害增加,最终导致作物减产。对于棉花而言,习惯于较强光照,在晴天强烈光照少时对棉花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都十分不利,再加上夏季的雨水较多,更容易造成蕾铃脱落。

(三)干燥少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资源王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土壤水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来源,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我们农业生产大部分要靠灌溉,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资源的污染,使得农业用水问题日意突出,据统计,我国灌溉作物,小麦、水稻水分每减少1/100,粮食将减产90亿t,将对我国粮食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大风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大风造成的灾害是由风的压力造成的,还往往伴随着暴雨、冰雹等灾害。在大风灾害的影响下,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受密度、株高、行向、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风可以使农作物的幼苗折断枯死,开花期遇上大风会影响授粉,成熟期遇上大风会使作物的植株出现倒伏、折断的情况,还会吹掉果实。另外,大风会使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发,从而加重干旱。大风能够使农作物叶片表面的水分加快散失,在干热条件下,会加大农作物的耗水量,使作物的根部吸水不足,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作物枯死。大风也会破坏农业生产设施,影响农事活动,传播病虫害,扩散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二、对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手段的探究

(一)针对性灾害防御措施

1.干旱防御

加强干旱预报预警,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立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对干旱灾害高风险区,实现旱灾的及时监测预警服务。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防旱植被建设,因地制宜推广耐旱作物或树种的种植。

2.暴雨洪涝灾害防御

加强暴雨预报预警,根据暴雨预报及时做好暴雨来临前的各项防御措施。完善防洪工程建设与防洪应急避险措施。重视农田排涝管理工作,加强农田排涝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如遇洪涝灾害应当及时做好排涝工作。

3.低温冰冻的防御

做好低温冰冻预报预警,及时做好应对低温冻害的工作,积极采取科学防冻措施。例如,选择培育能够抗冻抗寒的良种,提高农作物抵御低温冰冻能力。

4.大风防御

加强大风监测预报预警。气象部门应做好大风监测预报,在接收到大风预报或预警信息后,及时科学地加固棚架及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农业设施等必须依据气象部门对大风灾害风险区域的划分进行规划,同时,努力推广建设果园、花卉、苗木等园区防风林带,以此对大风进行有效的抵御。

5.光照长度及强度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这些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植物按光周期反应的分类:(1)短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2)长日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时数后才能开花,如果缩短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3)中性植物:这类植物开花不受光照长度的影响,在长短不同的任何光照下都能正常开花结实。一般认为不少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都能开花,不过当光照延长或缩短时,二者的发育有的加快,有的却延缓。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再增加了,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照强度就是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不再起作用。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如水稻、小麦、花生、玉米、棉花等,由于喜阳植物的光饱和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不同,光照过强或不足都会引起植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出现过热、灼伤、黄化、倒伏等导致死亡。

(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为提高抗灾减灾水平和农业应变能力,需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强对节水农业及科学灌溉农业的研究、推广和应用,需要研制农业生产新工艺,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另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完善灌溉体系,开发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固化防渗,加强防治自然灾害的工程设施建设等措施,对增强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防御自然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

调整农业结构就意味着要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计划地改进作物的品种布局。这就需要培育和选用抗旱、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运用稳产增产和防灾抗灾的措施预防出现不良现象的农业。在调整种植制度时要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等因素与气象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展对防御气象灾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