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志审计与性能修正算法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 格式:pptx
- 大小:528.34 KB
- 文档页数:20
基于链路性能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
黄正兴;苏旸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
【年(卷),期】2013(33)11
【摘要】针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融合特性和现有层次化态势评估方法存在对未知攻击感知不足的问题,提出融合链路安全态势值来计算网络安全态势值的方法.借助网络性能分析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链路性能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在态势值计算过程中,首先计算不同时段各链路的安全态势值,并把结果以矩阵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将各链路安全态势值进行加权融合,得到不同时段的网络安全态势值,并以向量形式表示.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反映网络局部和整体的安全状况变化,并且对未知攻击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了方便.
【总页数】4页(P3224-3227)
【作者】黄正兴;苏旸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武警部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武警部队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西安71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链路性能分析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 [J], 张展翔;钟成琦;陈钧
2.基于主机和链路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探析 [J], 吴晓风
3.基于主机和链路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探析 [J], 吴晓风[1]
4.基于遗传优化PNN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 [J], 王金恒;单志龙;谭汉松;王煜林
5.基于用户群体偏好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J], 王艳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安全评估模型
网络安全评估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性和风险的框架或方法。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威胁建模:确定可能的威胁、攻击者和攻击路径,以及攻击可能导致的潜在损害。
2. 脆弱性分析:识别网络系统中存在的脆弱性和安全漏洞,包括软件漏洞、配置问题等。
3. 风险评估:评估不同攻击场景下的风险级别,确定可能的风险和潜在的影响。
4. 安全控制评估:评估网络系统中已经实施的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 安全测试:通过模拟攻击或执行漏洞扫描等方式,测试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验证安全控制的实施情况。
6. 攻击模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常见的攻击技术和攻击场景,以评估网络系统的抵御能力。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状态和风险级别,并为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网络安全评估模型包括OWASP安全评估方法、DREAD模型、CVSS等。
基于改进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平台设计摘要:设计一种基于改进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平台,该平台由数据采集器模块、指标体系配置模块、关联分析模块、网络态势评估模块、安全响应模块和网络安全态势信息模块等组成,其包括管理模块和公共服务、数据分析层、数据显示层、数据采集层四大功能模块。
调度平台基于改进博弈模型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给出平台进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关键代码。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平台具有很高的评估性能,而且能够对系统进行有效的修补。
关键词:改进博弈模型;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平台设计;系统修补中图分类号:TN926?34;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6)12?0087?04Abstract: A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mproved game model was designed. The platform is composed of data acquisition module,index system configuration module,correlation analysis module,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ule,security response module and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al information module,and four function modules:management moduleand public service,data analysis,data display,data acquisition layer. Based on improved game model,The scheduling platform evaluates network security posture. Thekey code is given for the platform to assess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latform is of high evaluating performance,and can mend the system effectively.Keywords:improved game model;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assessment platform design;system mending0 引言随着计算机的逐渐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
兵工自动化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2021-0140(1)・17・doi: 10.7690/bgzdh.2021.01.005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架构设计糜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摘要:为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设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架构。
详细阐述其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利用大 数据技术将异构日志源数据进行存储、处理,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等进行分析、整合,并用可视化技术将 结果呈现给用户。
通过该平台,可建立针对网络未知威胁的动态安全监控与防御体系,避免因网络攻击导致的数据 泄露、信息系统被破坏等安全问题。
关键词:安全态势感知;架构;机器学习中图分类号:TP393.081 文献标志码:A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Platform Architecture DesignMi Qi(Shanghai 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No. 8 Academy, CASC, Shanghai 201109,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network security prevention capabilities,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platform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It elaborates its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module design, uses big data technology to store and process heterogeneous log source data, uses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analyze and integrate, and uses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o present the results to users. Through this platform, a dynamic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defense system against unknown network threats can be established to avoid security issues such as data leaka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 destruction caused by network attacks.Keywords: security situational awareness; architecture; machine learning0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有组织、有政治目的的网络攻击也明显增多。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个人权益的重要因素。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作为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其研究与应用对于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预防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以期为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概念、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对国内外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并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构建原则、框架结构和评估流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网络安全的多个方面,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威胁情报、漏洞管理等因素,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理论基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过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信息安全、系统管理、数据分析和等领域。
在进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时,需要深入理解并应用这些理论知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信息安全理论是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基石。
这一理论关注如何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销毁。
在态势评估中,需要分析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威胁,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害,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系统管理理论对于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同样重要。
系统管理强调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等方面。
在态势评估中,需要对系统的各个组件进行综合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评估模型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
从个人的日常通信、娱乐到企业的业务运营、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几乎方方面面都依赖于网络。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攻击规模日益增大,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评估模型应运而生,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一种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它就像是一个网络安全的“瞭望塔”,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及时地了解网络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通过收集各种网络数据,如流量数据、日志数据、漏洞信息等,并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态势感知系统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预测可能的攻击趋势,为我们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评估则是对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就像是给网络系统做一次“全面体检”,找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评估这些薄弱环节可能被攻击的概率以及一旦被攻击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网络系统的风险水平。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评估模型通常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评估和响应决策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数据采集是整个模型的基础。
就像盖房子需要砖头一样,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评估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包括网络设备的日志、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信息、应用系统的访问记录等等。
为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需要采用多种采集手段,如传感器、代理程序、网络爬虫等。
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的过程。
由于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格式不一的,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成为能够被分析的有效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会运用到数据清洗技术、数据标准化技术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等。
分析评估是整个模型的核心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潜在威胁和风险。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确保网络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因为网络攻击事件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业务中断、财务损失甚至声誉受损。
因此,研发一种高效、准确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至关重要。
传统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通常基于经验规则,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知识。
然而,由于网络攻击手段日新月异,传统方法往往难以应对新兴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构建网络安全评估模型。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分析数据并自动获取模式的技术,对于网络安全来说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对历史网络攻击数据进行学习,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发现攻击的特征和规律,进而预测未知攻击的可能性和后果。
此外,机器学习还可以辅助安全管理员进行实时监控和应急响应,提高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本文旨在研究和实现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
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网络攻击数据,包括攻击类型、攻击来源、攻击目标、攻击时间等。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构建一个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对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选择,我们可以考虑使用监督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已有的标记数据(攻击/非攻击)进行学习,并通过对新的数据进行分类来评估网络安全态势。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无监督学习算法,如聚类算法(K-means、DBSCAN等)来发现网络攻击的聚类模式。
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等。
接着,我们将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并使用训练集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模型的参数,并使用交叉验证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