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剂不良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54
对比剂副反应的一般反应
对比剂副反应是指在进行对比剂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是指对比剂的给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过敏反应、急性肾损伤等。
对比剂副反应是一种可预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多数情况下是短暂的并且自行缓解。
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对比剂副反应可能较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进行对比剂检查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使用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绝对禁忌证和慎用情况:●禁忌证:严重甲状腺功效亢进、肾功效不全、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近期有中风发作●慎用:肺及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分泌儿茶酚胺肿瘤、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重症肌无力高胱氨酸尿●哪些患者轻易发生对比剂过敏样反应?研究发觉,女性、20-50岁成年人和既往发生过对比剂过敏反应或过敏体质患者更轻易发生对比剂过敏样反应,在给X线增强检验时需关键关注。
不过,至今尚不能有效预防过敏样反应。
2、相关碘过敏试验●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碘过敏试验无助于估计碘对比剂是否发生不良反应,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尤其要求。
●常规过敏试验关键是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如常见青霉素过敏试验。
●碘对比剂过敏样反应发生机制不一样于I型超敏反应.3、什么是X线对比剂ADR?●是在正常使用方法、用量情况下出现和用药目标无关有害反应●依据发生时间,有急性(1h内)和迟发(1h到1周)两种不良反应●急性ADR有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严重程度4、对比剂ADR有哪些种类?●过敏样反应:症状和速发型变态反应类似,如荨麻疹等;和对比剂注射剂量、注入方法、速度无关●非过敏样反应:包含迷走神经反应、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和迟发反应等;和对比剂注射剂量、注入方法、速度相关总而言之,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研究中均不支持碘过敏试验5、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有效预防:①提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②不推荐预防性用药②患者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min才能离开检验室③建立和急诊室或其它临床相关科室应急快速支援机制●处理方法:轻度不良反应,对比剂轻度ADR表现关键有:局部荨麻疹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对于轻微不良反应,可无需诊疗或依据情况给对症诊疗;卧床、饮水、通风等重度不良反应:如气管、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或休克等,影像科医护人员应依据情况采取心肺复苏术或给抢救药品进行诊疗,并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参与抢救:心跳骤停是最严重ADR表现,需要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如发生气管栓塞监测:氧饱和度、脉搏、血压诊疗方法:包含左侧卧,给纯氧,严重时可给高压氧。
对比剂不良反应医生须知在影像诊断中,为了增强影像对比效果会给患者使用对比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是药三分毒,对比剂也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如何防治这些不良反应是影像医生必备的基本功。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及发生率,既取决于对比剂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对比剂的渗透性、电荷、分子结构等;也可由外在因素决定,如注入对比剂的剂量、部位、患者的高危因素及造影方法等。
对比剂过敏反应轻者有荨麻疹、哮喘、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一般可在注射对比剂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几小时后出现,发病急促者往往都较严重。
据统计,60%~70%严重反应在开始注射后5分钟内出现;80%~90%在10分钟内出现;而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有所延缓,29%的不良反应发生于15分钟之内;71%发生于25分钟~72小时。
因此,对于需要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检查的患者来说,在检查完毕后,要留观15~30分钟方允许其离开。
医学影像科要事先为患者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氧气吸入装置、吸引器、除颤器等药械装置。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保护使用对比剂的高危人群为:年龄小于1岁或大于50岁~60岁,以前发生过对比剂反应,有过敏及(或)哮喘史,肝肾功能不良、重症甲状腺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有焦虑症的患者,极度衰竭的患者等。
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最好不要注射碘对比剂,若必须注射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如需要造影者术前4个小时禁食,有家人陪同,甚至医生要请患者及其家人同时签订造影知情同意书。
碘过敏试验可致严重不良反应常用的碘过敏试验有多种方法,其中以静脉注射试验常用,也最可靠。
它是将同一品种对比剂以1毫升缓慢注入静脉,观察15分钟,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荨麻疹、心慌、气急等症状者属阳性反应,严重者会发生休克。
应该注意碘过敏试验本身也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其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因为阴性结果也存在着发生严重反应的可能性,阳性结果不一定发生过敏反应,也不能预示发生反应的严重程度。
磁共振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对比剂是医学影像检查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比剂不良反应包括肾脏外不良反应及肾脏不良反应。
按发生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不良反应、晚期不良反应及超晚期不良反应。
含钆对比剂在磁共振检查中被广泛使用,相对于碘对比剂,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程度可能很严重。
静脉注射0.1mmol/kg或0.2mmol/kg含钆对比剂急性的肾脏外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0.07%-2.4%。
绝大多数程度很轻。
类过敏反应非常少见,发生率大约为0.004%-0.7%,最常见的症状是风疹或荨麻疹,气管痉挛罕见。
严重的、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十分少见,发生率约0.001%~0.01%。
致死性不良反应有发生但十分罕见。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轻度不良反应症状及体征轻、可自限。
症状包括出汗、瘙痒、皮疹、荨麻疹、皮肤苍白或潮红、恶心、咳嗽、头痛、头晕、颜面部肿胀、发热、寒战、焦虑。
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需观察着直至确认症状缓解或者没有进展,一般不需治疗。
中度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更显著。
表现为全身性或弥漫性红斑、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轻度低血压、高血压、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
病情可能进展,甚至危及生命,必须立即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
重度不良反应常常危及生命。
表现为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喉头水肿、惊厥。
需马上识别并立即积极抢救,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
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一般处理方法包括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6~10L/min)。
静脉补液0.9%的生理盐水或林格乳酸液(儿童:10~20ml/kg,最大量不超过500-1000mL。
成人:1000mL,快速注射)。
特殊的处理:意识丧失及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及心脏除颤。
出现荨麻疹可考虑使用苯海拉明。
儿童: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剂量为1mg/kg体重,最高不超过50mg,静脉注射需缓慢,至少注射1~2min。
碘对比剂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处理
1、药物外渗
应对处理:轻度外渗,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注意观察,若外渗加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对于个别疼痛患者,给予冷湿敷。
中、重度外渗,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早期使用50%硫酸镁保湿冷敷,24h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用喜疗妥软膏等外敷;或用0.05%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5mg∕次,3次∕d,连用3d;必要时,咨询临床医师用药。
2、空气栓塞
是高压输注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连续性咳嗽、呼吸暂停、胸痛、低血压、心动过速、喘息、呼吸急促、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应对处理:若输注过程中发现空气进入体内,应立即夹毕静脉管道,防止空气进一步进入;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若患者无其他禁忌症(如颅内压升高、眼部手术、重度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立即将患者放置于左侧卧位;空气较多时,必要时送高压氧舱治疗;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立即组织抢救。
3、过敏反应
应对处理:轻度,严密观察30min,适当延长,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嘱患者多饮水,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中度,积极对症药物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直至反应消退。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高流量吸氧;重度,严密监护,快速识别处理。
过敏性休克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处理应对流程执行。
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是以CT检查为基础的,而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对比剂中最高的,而不良反应的种类则取决于碘对比剂所致的各种病理机理,并且与对比剂浓度、温度、注射速率等因素有关。
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性护理于放射护理更为重要。
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机制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可分为类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但随着对比剂用量的增大,其毒性反应呈上升趋势。
而在临床上,大部分的过敏反应是一种类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是通过非免疫途径引起的:(1)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直接膜作用机理:碘对比剂的高渗透压和阳离子对细胞的伤害会导致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组织胺,高浓度的组胺会引起系统的不良反应;(2)促进补体系统激活的机理:增加过敏性毒素(C3a,C4a);(3)缓激肽的释放机理:碘对比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从而使炎症介质缓激肽的分泌增加。
Ig-E、T细胞是碘对比剂的过敏反应的介导。
但Ig-E介导的免疫应答中,碘元素不是致敏原,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迟发型过敏有关。
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术前过敏试验及预防在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和介入造影之前,需要做碘过敏试验,但假阴性率高达100%。
在《对比剂使用指南》的最新版本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在CT增强之前,应先做碘对比剂的过敏性测试。
在CT增强检查中,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预测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因此,如何防止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的研究显示,CT增强前后口服水化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但是静脉水化对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影响较小,甚至会引起肺水肿、静脉损伤、心脏负荷增加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建议采用口服水化法来防治对比剂造成的肾病。
(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护理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潮红为主,24小时以内发生的概率占90.48%,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流程2008-11-06 23:19:56| 分类:造影剂及用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轻度:1、荨麻疹 2、面潮红 3、喷嚏 4、恶心、呕吐重度:面部水肿、咽喉及肺部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或呼吸困难、癫痫、昏厥、心悸、血压突降、循环衰竭、甚至心肌梗死、心肌纤维颤动和脑梗塞等,乃至死亡。
一、造影前准备好抢救用药、器械。
二、工作人员分工:一旦发生反应,责任医师立即下口头急救医嘱,同时实行急救措施,护师立即执行医嘱;技师/医师立即通知急诊科来抢救;密切配合,并在实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向上级医师及科主任报告。
三、造影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1、一旦发生碘剂轻度反应:立即停止给药、解除压迫、室内通风、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肌注地塞米松10mg。
2、一旦发生重度反应:立即实行轻反应措施,立即电话通知急诊科抢救,同时:①过敏反应:发生荨麻疹、支气管痉挛、鼻咽口舌及肺水肿等引起呼吸困难者,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0.5mg,肌注异丙嗪注射液25mg。
②神经系统障碍:发生抽搐、癫痫者,可静注安定注射液10mg。
可重复多次给药,也可以给皮质激素类药及补充血容量药。
③对循环系统表现为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者,应将病人仰卧,足部抬高,静注多巴胺注射液5-10mg/kg.min,也可以给皮质激素类药,还可重复给药。
④对出现心脏骤停者,使患者足部抬高,进行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给氧。
⑤其它症状,可对症治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