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章大地测量第一节大地测量概论主要内容(基准问题):1、坐标系统;2、高程系统;3、深度基准4、重力基准;5、时间基准知识点1:参心坐标系统: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
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54坐标系、80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大地原点;54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前苏联的普尔科沃;80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体;陕西西安;三个概念:大地线、子午圈、卯酉圈;高斯投影、兰伯特投影;知识点2:地心坐标系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f's 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由三级构成。
第一级为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它是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的主控制;第二级是与连续运行站定期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第三级是加密大地控制点.(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知识点3: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 260 4 m。
水准原点网由主点-----原点、参考点、附点共6个点组成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
正常高: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
正高:沿重力(垂)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高: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n为大地水准面差距,为高程异常(参考椭球面,法线)存在水准面不平行性,需要进行水准概算;知识点4:例题:gps点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ξ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
大地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是2010年5月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祥元。
图书简介:该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本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要求和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武汉大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用教材,也可供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研究生等参考。
图书目录:序第二版前言前言第1章绪论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1.1.2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1.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1.2.1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1.2.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内容1.2.3 大地测量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1.3.1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1.3.2 大地测量的展望第2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2.1 地球的运转2.1.1 地球绕太阳公转2.1.2 地球的自转2.2 时间系统2.2.1 恒星时(ST)2.2.2 世界时(UT)2.2.3 历书时(ET)与力学时(DT)2.2.4 原子时(AT)2.2.5 协调世界时(UTC)2.2.6 卫星定位系统时间2.3 坐标系统2.3.1 基本概念2.3.2 惯性坐标系(ClS)与协议天球坐标系2.3.3 地固坐标系2.3.4 坐标系换算第3章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3.1 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3.1.1 地球概说3.1.2 地球运动概说3.1.3 地球基本参数:3.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3.2.1 引力与离心力3.2.2 引力位和离心力位3.2.3 重力位3.2.4 地球的正常重力位和正常重力3.2.5 正常椭球和水准椭球,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3.3 高程系统3.3.1 一般说明3.3.2 正高系统3.3.3 正常高系统3.3.4 力高和地区力高高程系统3.3.5 国家高程基准3.4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3.4.1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的基本概念3.4.2 关于测定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基本概念3.5 关于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3.5.1 天文大地测量方法3.5.2 重力测量方法3.5.3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第4章地球椭球及其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4.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相互关系4.1.1 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4.1.2 地球椭球参数间的相互关系4.2 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4.2.1 各种坐标系的建立4.2.2 各坐标系间的关系4.2.3 站心地平坐标系4.3 椭球面上的几种曲率半径4.3.1 子午圈曲率半径4.3.2 卯酉圈曲率半径4.3.3 主曲率半径的计算4.3.4 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径4.3.5 平均曲率半径4.3.6 M,N,R的关系4.4 椭球面上的弧长计算4.4.1 子午线弧长计算公式4.4.2 由子午线弧长求大地纬度4.4.3 平行圈弧长公式4.4.4 子午线弧长和平行圈弧长变化的比较4.4.5 椭球面梯形图幅面积的计算4.5 大地线4.5.1 相对法截线4.5.2 大地线的定义和性质4.5.3 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和克莱劳方程4.6 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4.6.1 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4.6.2 将地面观测的长度归算至椭球面4.7 大地测量主题解算概述4.7.1 大地主题解算的一般说明4.7.2 勒让德级数式4.7.3 高斯平均引数正算公式4.7.4 高斯平均引数反算公式4.7.5 白塞尔大地主题解算方法4.8 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4.8.1 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意义和投影方程4.8.2 地图投影的变形4.8.3 地图投影的分类4.8.4 高斯投影简要说明4.9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4.9.1 高斯投影概述4.9.2 正形投影的一般条件4.9.3 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4.9.4 高斯投影坐标计算的实用公式及算例4.9.5 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4.9.6 方向改化公式4.9.7 距离改化公式4.9.8 高斯投影的邻带坐标换算4.10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和高斯投影族的概念4.10.1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概念4.10.2 高斯投影族的概念4.11兰勃脱投影概述4.11.1 兰勃脱投影基本概念4.11.2 兰勃脱投影坐标正、反算公式4.11.3 兰勃脱投影长度比、投影带划分及应用第5章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5.1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5.1.1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5.1.2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5.1.3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5.1.4 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简介5.2 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5.2.1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2.2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方案及精度要求5.2.3 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5.2.4 水准路线上的重力测量5.2.5 我国国家水准网的布设概况5.3 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5.3.1 工程泓量控制网的分类5.3.2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3.3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5.3.4 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5.4 大地测量仪器5.4.1 精密测角仪器——经纬仪5.4.2 电磁波测距仪5.4.3 全站仪5.4.4 GPS接收机5.4.5 TPS和GPS的集成——徕卡系统1200-超站仪(system1200-SmartStation5.4.6 精密水准测量的仪器——水准仪5.5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5.5.1 一般概念5.5.2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5.5.3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5.5.4 电磁波的波道弯曲5.6 精密角度测量方法5.6.1 精密测角的误差来源及影响5.6.2 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5.6.3 方向观测法5.6.4 分组方向观测法5.6.5 归心改正5.7 精密的电磁波测距方法5.7.1 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5.7.2 N值解算的一般原理5.7.3 距离观测值的改正……第6章深空在地测量简介主要参考文献。
大地测量学基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地测量学基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地测量学基础的全部内容。
教案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授课班级:测绘工程1241-1242 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任课教师:刘小强院部名称:土木工程学院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八日上课日期2014年 9 月 2 日第 1 讲章节第1章 绪论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1。
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重点及处理方法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重点、详细讲授难点及处理方法无授课方式讲授时间分配5分钟10分钟20分钟40分钟10分钟教学内容1。
本门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中的介绍2。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课程安排3.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4.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5.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6。
本讲小结5分钟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板书+提问课后作业1.大地测量学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2.简述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参考资料《应用大地测量学(第三版)》,张华海,王宝山,赵长胜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一版)》,吕志平,乔书波著,测绘出版社,2010教学后记大地测量学的核心是定位,是一门重要的测绘基础学科.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板书+提问课后作业1。
岁差和章动指的是什么?它们会造成什么影响? 2。
时间系统的要素是什么?如何描述时间系统?3.几种典型的时间系统各自有什么用途?参考资料《应用大地测量学(第三版)》,张华海,王宝山,赵长胜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一版)》,吕志平,乔书波著,测绘出版社,2010教学后记时间对于大地测量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大地测量学基础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京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面关于大地测量学叙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大地测量学的目的是测绘地形图2.大地测量学可以分为,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以及___。
参考答案:null3.卫星大地测量学属于大地测量学中的哪一分支()参考答案:空间大地测量学第二章测试1.下列关于地球的自转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参考答案:岁差和章动导致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2.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地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与运动。
()参考答案:对3.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___。
参考答案:null4.下列关于时间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世界时的时间尺度为地球公转5.下列关于的椭球参数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第一偏心率反应椭球体的扁平程度,它反映椭球的扁平程度,越大椭球体越扁6.下列关于关于的椭球定位和定向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椭球定向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以及大地起始子午面的位置,地心定位要满足两个平行条件,局部定位无此要求7.下列关于地球坐标系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站心坐标系为全局坐标系,可以分为垂线站心坐标系和法线站心坐标系,坐标展现形式可以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第三章测试1.经纬仪的三轴误差不包括()参考答案:垂线偏差2.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因素不包括()参考答案:平差方法3.在精密经纬仪中,为了提高望远镜系统的质量,物镜、调焦镜和目镜均为复合透镜。
()参考答案:对4.T3读数测微器两次读数之后需要除以2。
()参考答案:错5.双平行板测微器误差包括隙动差、行差等。
()参考答案:对6.方向观测法又称全圆方向观测法,当测站上的方向观测数在2个或者2个以上时,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下面哪一组为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参考答案:长半轴、短半轴、扁率、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2.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子午圈曲率半径、卯酉圈曲率半径以及平均曲率半径的大小关系()。
大地测量学基础作业题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大地测量学?它与普通测量学有什么不同?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和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第二章大地测量基础知识作业题1、天球坐标系中,已知某卫星的r=26600000m,α=45°,δ=45°。
求该卫星的天球直角坐标X,Y,Z。
2、测站P对某卫星测得其r=21000000m, A= 45°, h=45°。
求该卫星的站心地平直角坐标x,y,z。
3、垂直角测量中,地面点P对目标点Q观测的垂直角为0°,如图所示。
水平距离PQ=1000m。
设地球半径OP=OC=R=6378000m,计算Q点对P点的高差h=QC=?球面距离PC=?(提示:P点、C点在球面上为等高,弧长PC=Rθ)4、已知A点正常高和各测段水准高差,计算B点的正常高。
A◎----------1○----------○2------------◎BA点正常高HA=1000m,各测段高差分别为:h1=21.123m、h2=20.014m、h3=19.762m,各测段路线长分别为:3km、2km、3km,各点纬度分别为:φa=33°50′、φ1=33°48′、φ2=33°47′、φb=33°45′。
(提示:先计算各测段高差的水准面不行改正及重力异常改正,再计算B点高程。
由平均纬度计算得系数A=0.00000142335,无重力异常资料)5、GPS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1小时58分(平太阳时), 计算相应的恒星时=?6、北京时间7时30分对应的世界时=?7、地的经度L=117°, 求该点平太阳时与北京时之差=?8、两地经度之差为30°, 求两地平太阳时之差、两地恒星时之差各为多少?第二章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1、名词定义: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总地球椭球、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差距?4、常用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有哪些?5、名词定义:恒星时、平太阳时、世界时、区时、原子时、GPS时间系统?6、水准面不平行性对水准测量成果产生什么影响?7、什么是正高、正常高、大地高?绘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