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作物病虫害防治学-1
- 格式:ppt
- 大小:12.00 MB
- 文档页数:148
病虫害的防治方案第1篇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一、背景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确保农作物生长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产值,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1. 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作物损失。
2. 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三、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优先采用生物、物理和农业防治措施。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
4. 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四、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逆性。
(3)合理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
(4)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传播。
2. 物理防治(1)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
(2)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
(3)使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隔离病虫害。
3. 生物防治(1)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2)引进和释放天敌昆虫。
(3)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4. 化学防治(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3)合理混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五、防治方案具体实施1.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制定防治预案,明确防治时期、防治对象和防治措施。
3.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能。
4. 加大农业投入,保障防治措施落实。
5. 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药质量。
6. 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提高防治效果。
六、效果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2. 对防治效果显著的措施予以推广,对效果不佳的措施进行改进或淘汰。
3. 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优化防治方案。
七、总结本方案旨在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操作指南,以降低病虫害发生,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专业化统防统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概念、相关技术以及优势。
1.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概念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通过系统性的、科学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
该方法注重从整体上进行管理,通过综合治理手段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技术手段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依赖于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技术手段:2.1.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可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具有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等特点,能够提高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2.2. 合理施肥与土壤调理合理施肥和土壤调理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节土壤酸碱度、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3.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真菌等有益生物,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昆虫中的天敌来捕食病虫害,或者运用寄生性真菌来寄生并杀死病虫害。
2.4.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农药等化学药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技术。
化学药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杀灭病虫害,但同时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和控制使用量。
3.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优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具有以下优势:- 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从多个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管理,提高防治效果。
- 高效性: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准2023-10-29CATALOGUE 目录•课程概述•课程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与考核•教学资源与条件01课程概述农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课程背景课程目标掌握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理论。
•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实践。
•农药的配制和使用。
•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02课程大纲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分类及危害,熟悉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和识别方法。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病虫害基本知识掌握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程度。
病虫害诊断技术了解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的方法和流程,掌握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了解病虫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病虫害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控制原理。
病虫害生态学研究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掌握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方法。
病虫害流行病学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和效益,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的确定方法。
病虫害防治经济学病虫害生态学与流行病学掌握农业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耕作制度、科学施肥等。
农业防治技术了解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掌握化学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安全使用等。
化学防治技术了解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光、热等物理因素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了解农作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提高农作物抗病性的方法和技术。
农作物抗病性掌握品种选育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品种选育技术了解品种抗病性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掌握抗病品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
农作物害虫防治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5%):植物检疫、地下害虫、两查两定、“虫花”与“双连籽”、“红砂”与“垮杆”、“花叶”与“排孔”、“枯心”与“枯鞘”、稻田赶蛾、草把诱卵、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二、填空题(20%):1.我国目前的植保工作方针是“,”。
2.昆虫的田间分布型常分为和两大类。
3.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到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时为高峰期,达到为盛末期。
4.“IPM”的三个基本观点是、和观点。
5.根据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和。
6.目前防治地下害虫蝼蛄和蛴螬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等,常用的施药方法是、、等。
7.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主要途径有、、。
8.蛴螬是总称,其中植食性种类幼虫为害,成虫为害。
9.有利于三化螟为害的水稻生育期是和,水稻受害表现症状不一样,前者形成,后者形成。
10.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蝗虫的若虫称为。
11.在我国每年春末夏初,稻纵卷叶螟的迁飞方向是,而到秋天,它的迁飞方向是。
1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褐飞虱影响不同,其中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为有利。
13.稻飞虱成、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严重时造成水稻成团、成片死杆倒伏,俗称“”。
14.棉花苗期害虫主要有等;蕾铃期害虫主要有等。
15.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7、8月份发生的小型棉蚜称为“”。
16.为害小麦的麦蜘蛛主要有和。
17.写出下列害虫的越冬虫态和场所:大黑鳃金龟、单刺蝼蛄、东方蝼蛄、小地老虎、三化螟、二化螟、麦红吸浆虫、麦长管蚜、麦岩螨、棉蚜、红铃虫、玉米螟、东亚飞蝗、大豆食心虫。
18.稻田赶蛾和白瓷盘拍查法的调查对象分别是和。
19.杨树枝把诱蛾可诱杀、等,糖醋液诱蛾可诱杀、。
20.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产卵场所:棉红铃虫、褐飞虱、小麦粘虫、单刺蝼蛄。
21.写出下列害虫的主要为害状或为害方式(1-3种)蛴螬、蝼蛄、三化螟、二化螟、棉蚜、棉铃虫、红铃虫、玉米螟、大豆食心虫。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集成防控技术摘要:设施蔬菜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新的增产项目,但在种植规模扩大的同时,蔬菜病虫害也呈现出高发态势。
对此,应充分重视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引入物理、生物等技术,在掌握设施蔬菜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调控各种生长因素,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设施蔬菜;绿色防控;病虫害引言农业生产是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形式,其规模化生产始终是社会进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设施农业凭借机械化、工程化等工业手段,在发展中不断取代人力劳作,有效弥补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促进了蔬菜产量的提高。
1设施蔬菜栽培的特点设施蔬菜生产是指在蔬菜生长发育困难的季节,采取防寒增温增湿或遮光降温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与设备,打造一个蔬菜生长发育最佳的小气候环境,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性生产技术。
与露地蔬菜栽培对比,设施蔬菜栽培对区域面积内的气候条件实现改善,提高蔬菜的生长发育水平。
一般情况下,因蔬菜主要采取大棚种植方式,采光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其通风透光率不同,加之大棚棚膜容易被灰尘水滴污染,降低了大棚内部的光线和光照量。
蔬菜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室内外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异,如果昼夜温差失控则直接影响蔬菜生产质量。
此外,在密闭环境内,通风透光较弱,湿度偏大,加快各种病虫害的传播速度。
2绿色集成防控意义首先,对设施蔬菜采用绿色集成防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种植产量与质量水平,降低农业损失,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其次,采用绿色集成防控技术,可以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优化升级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采用绿色集成防控技术,可以提升我国整体农业发展水平。
3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引入全新设施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走进了全新的时代。
设施农业的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当前,在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农业蔬菜种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物理防治方法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的物理防治方法。
一、温度控制1. 高温处理高温处理是通过提高环境温度来杀灭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例如,在果蔬储存过程中,可以将室温升高到40°C以上,以杀灭潜在的病菌和害虫。
2. 低温处理低温处理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防治病虫害。
一些病虫害对低温比较敏感,通过将农产品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例如,在冷库中冷藏水果和蔬菜,可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生长,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光照处理1. 冷光灯照射冷光灯照射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适用于室内作物。
研究表明,冷光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杀虫效果。
将冷光灯放置在植物周围,可以杀死病菌和害虫,达到防治的效果。
2. 黑暗处理黑暗处理是采用无光照环境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有些病虫害对黑暗环境比较敏感,通过将农产品置于黑暗中,可以阻断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例如,将种子存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可以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感染,提高种子的存活率。
三、水处理1. 高压水喷洗高压水喷洗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适用于农田和大型设施内的作物。
通过使用高压水枪对病菌和害虫的聚集地进行喷洗,可以将其冲洗掉,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水淹处理水淹处理是利用水的性质来防治病虫害。
将作物或种子浸泡在水中,可以溶解掉一些病菌和害虫,达到防治的效果。
例如,在种子发芽前进行水浸处理,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害虫,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四、机械处理1. 机械割除机械割除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适用于农田和园艺作物。
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如割草机或割禾机,可以将病菌和害虫所在的部分割除,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振动处理振动处理是利用机械设备的振动特性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在果树上安装振动装置,可以通过振动果实的方式阻断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的效果。
农业知识科普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业知识科普: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农作物的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的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掌握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应对措施。
一、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 果树病虫害- 肿瘤病:果树生长的肿瘤病多由根部的细菌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另外及时清除病株可防止病害传播。
- 灰飞虱:果树叶片出现白色斑点是灰飞虱的典型症状,对它们进行针对性的防治非常重要。
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或使用植物提取物进行喷洒,也可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蔬菜病害- 疮痂病:蔬菜叶片出现黑褐色的坏疽斑点,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健康种子、避免密植、合理施肥和喷药防治。
- 蚜虫:蚜虫是蔬菜上常见的害虫,喜欢聚集在嫩叶或新梢上吸食植物汁液。
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或者利用环境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3. 粮食病害- 稻瘟病:稻瘟病是稻谷的主要病害之一,可能导致严重减产甚至死亡。
管理稻田的水利,选择抗病品种和轮作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方法。
- 稻纵卷叶螟:该害虫会使稻株叶片卷曲并形成条纹,严重影响产量。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以及蓝色灯诱捕等方式进行防治。
二、病虫害的防治原则1.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即采取多种手段综合应用,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合理利用种植技术和工具,建立健康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品种防治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
培育具有抗性的品种,能够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并减少农药的使用。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有益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环保措施。
例如,释放捕食性昆虫捕食害虫,或者利用寄生性真菌感染害虫,达到防治目的。
4.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可以适度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3套)及答案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作物病虫害防治常见方法•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与应用•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作物病虫害防治试卷及答案01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作物病虫害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品质降低、生态平衡失调等状况。
有害生物包括病原生物、害虫、杂草等。
作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等。
作物病虫害的分类与识别病害分类昆虫类、螨类等。
虫害分类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等。
杂草分类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预防为主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选择的防治方法要安全有效,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
安全有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作物品种和病虫害种类,制定适宜的防治方案。
因地制宜02作物病虫害防治常见方法农业防治选择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种植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采用轮作方式,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
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株败叶,减少病源和虫源。
精整田地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的抗性。
科学施肥1生物防治23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天敌如昆虫、鸟类等控制害虫数量。
利用天敌使用微生物菌剂、菌液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微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等。
生物农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害虫。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性,使用黄板、蓝板等诱杀害虫。
色板诱杀对种子或土壤进行高温或低温处理,杀死病原菌或虫卵。
温度处理物理防治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农药,避免滥用和乱用。
科学选用农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配制,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合理配制浓度穿戴防护用品,遵循安全使用规程,避免人畜中毒。
安全使用农药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轮换使用农药化学防治03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与应用常见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识别与防治方法,如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玉米病虫害小麦病虫害蔬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方法,如玉米螟、蚜虫、锈病等;识别与防治方法,如小麦锈病、赤霉病、蚜虫等;识别与防治方法,如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