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5
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保健食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其中,益生菌作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为维护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益生菌的种类及特性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嗜酸乳杆菌等。
这些益生菌具有以下特性:1、耐酸性:能够在胃酸环境中存活,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2、黏附性:可以黏附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阻止有害菌的侵入。
3、产酸能力:产生乳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 pH 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二、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作用机制1、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益生菌的摄入可以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例如,双歧杆菌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等问题。
2、增强免疫力益生菌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它们通过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导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减少过敏反应和炎症的发生。
3、改善消化功能益生菌可以分泌多种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时,它们还可以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提高乳糖的消化能力。
三、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形式1、益生菌制剂常见的有胶囊、片剂、粉末等剂型。
这些制剂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益生菌菌株,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保证益生菌的活性和稳定性。
2、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通过发酵过程将益生菌引入产品中。
这类食品不仅口感良好,而且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是人们补充益生菌的常见选择。
3、饮料包括益生菌饮料、果蔬汁等,将益生菌与其他成分混合调配而成,方便消费者饮用。
四、影响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效果的因素1、菌株的选择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因此在选择菌株时需要根据产品的目标功效和适用人群进行精准筛选。
益生菌作用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益生菌是一类微生物,通过在消化系统中生存和繁殖来带来健康益处。
近年来,益生菌成为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篇报告旨在总结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研究成果。
2.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益生菌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益生菌能够竞争性地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黏附位点,从而减少病原菌的生长。
此外,益生菌还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抗菌肽和有机酸,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其次,益生菌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细胞层的紧密连接对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至关重要,而益生菌能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合成和肠道黏膜屏障的修复,从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此外,益生菌还能调节免疫系统。
肠道免疫系统在维持肠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而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菌的清除能力。
3. 益生菌对健康的其他影响除了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外,益生菌还对健康的其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3.1 免疫系统调节益生菌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益生菌能够促进抗体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
3.2 营养物质吸收益生菌还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在肠道内,益生菌可以分解和转化一些较难消化的食物成分,从而提高其利用率。
此外,益生菌还能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3.3 心理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而益生菌作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影响心理健康。
益生菌能够产生一些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影响大脑的功能,从而调节情绪和认知。
4. 益生菌研究的挑战和前景益生菌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益生菌菌株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菌株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不同菌株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虽然有关肠道菌群和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答。
中国益生菌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益生菌现在可谓是育儿届的“网红”产品,各种广告、产品五花八门。
益生菌是指摄入足够数量时,能够对人体健康带来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当人吃到一定数量活的益生菌时,可以对身体带来好处!当前,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好时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随着益生菌的不断研究,日常选用益生菌用于宝宝的一些小毛病的预防或调理上,还是安全的。
不过,如果是某些严重疾病,比如严重免疫力系统疾病的宝宝,是否需要长期食用益生菌或者是否需要益生菌调理,还是要遵医嘱。
益生菌粉与益生菌乳酸、益生菌牛奶一样是属于促消化的营养品,益生菌粉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肠道、促进消化、改善便秘、防止腹泻、增进食欲、增强免疫力等几个方便,最合适非母乳婴儿、肥胖儿、便秘人群、食物不振的宝宝等人群食用。
目前85%的中国人存在肠道问题,随着人们对肠胃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具有改善胃肠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益生菌产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饮食健康的“新宠”,益生菌需求逐步兴起,行业扩张趋势明显。
益生菌产品主要可分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三大类,益生菌食品占比最大达85.9%,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相对占比较小,分别为8.6%和5.5%,其中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属于保健食品细分品类中增长较快的种类。
从全球益生菌市场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亚太地区占据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的近半壁江山,达47%,北美占比第二达16.5%,西欧地区占比达15%,东欧地区占比达7%。
作为发酵食品、保健食品、药品、日化用品以及农畜牧等产业健康转型的探索方向,益生菌产业下游产品横跨发酵乳品、乳饮料、休闲零食、膳食补充剂、日化用品及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产品品类丰富。
20世纪90年代,益生菌在我国的研究才真正起步,近几年我国科技部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益生菌产业的科技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期间都部署安排了多项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升级,努力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及益生菌食品的市场化,加强我国益生菌制品加工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地势高峻,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全球最大的高原。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就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1.1 物种多样性丰富西藏地处高原环境,其益生菌资源得天独厚。
研究发现,西藏高原上益生菌种类繁多,种群密度较高,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相比于平原地区,西藏益生菌更具有独特性和优势性。
1.2 高原环境对益生菌的影响高原环境对益生菌的生长、代谢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原环境下,益生菌适应能力强,代谢特性独特,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这为其在特殊环境下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1.3 益生菌的生态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西藏益生菌在高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促进土壤健康,提升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调节地下水位和水质,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 益生菌的药用价值西藏益生菌在药用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据研究发现,部分西藏益生菌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西藏益生菌的应用2.1 农业领域西藏益生菌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可以作为农作物生长促进剂、土壤调理剂以及农作物保护剂使用,用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益生菌对土壤和农作物的调理,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2 食品领域在食品领域,西藏益生菌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益生菌可以被添加到乳制品、酸奶、发酵食品等中,用于制作功能性食品,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2.3 环境领域益生菌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
它可以被应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通过益生菌对废水的净化和有害气体的降解,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
常见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在益生菌中最常见的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并且发现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婴幼儿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1.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婴幼儿的肠道菌群是建立健康免疫系统和消化功能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增加。
2.预防腹泻:婴幼儿腹泻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增加肠道粘膜屏障的功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率。
3.预防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和哮喘,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的摄入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发育,并降低过敏疾病的风险。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菌株和代谢产物,影响肠道黏膜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
4.改善消化功能: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如脱水、腹胀、便秘等。
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提高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改善消化功能。
5.提高钙吸收能力: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阶段,钙的吸收对于骨骼和牙齿的健康至关重要。
益生菌的摄入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骼的密度。
总之,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有着显著的益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菌株、不同剂量的益生菌对婴幼儿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正在发育中,因此对于婴幼儿使用益生菌的剂量和时机需要谨慎。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益生菌对婴幼儿健康的作用机制,并提供更具体的应用指南。
益生菌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益生菌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成为了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本报告将对益生菌行业的市场调研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市场调研1.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24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约为3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45.6%。
中国市场在全球益生菌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益生菌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人民币。
2.益生菌市场消费群体益生菌的消费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对于益生菌产品的消费需求较高。
同时,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由于肠道功能下降,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儿童和孕妇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益生菌市场销售渠道二、发展趋势分析1.益生菌产品多样化随着益生菌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对于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常见的益生菌口服产品外,还出现了益生菌饮料、益生菌面膜、益生菌乳制品等多种产品形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可能出现更多创新型的益生菌产品。
2.益生菌研发技术提升益生菌行业在研发技术上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菌种的筛选和细菌培养方面。
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关注更多种类的益生菌,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同时,一些研究机构还在探索益生菌与其他健康领域的结合,如益生菌与心脑血管健康、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应用。
3.益生菌行业健康监管加强由于益生菌产品涉及到人体健康,相关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也越来越重视。
未来,益生菌行业将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发生。
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益生菌行业品牌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益生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人类乳酸菌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乳酸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类乳酸菌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什么是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其代表性菌种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可以在乳制品、肠道、土壤等多个环境中发现。
乳酸菌有很多种类,其中一些种类已经被证明对人类健康有益。
这些益生菌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
人类乳酸菌研究的历史早在1900年代初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乳酸菌。
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探索酸奶和其他发酵食品的制备方法。
20世纪中叶,人们开始意识到乳酸菌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这一认知的推动,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使乳酸菌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人类乳酸菌研究的现状目前,人类乳酸菌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特别是在分离、鉴定、筛选和培育益生菌方面,技术水平已经大大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乳酸菌在保健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在人类乳酸菌的研究中,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以及不少权威机构。
这些研究人员在提高人类乳酸菌的研究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类乳酸菌的应用在人类乳酸菌的应用方面,目前有三个主要领域:食品、保健品和医药。
食品领域乳酸菌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酸奶、金刚菩提、沙门氏菌酸奶、酸菜、泡菜等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乳酸菌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代表。
保健品领域人类乳酸菌在保健品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乳酸菌保健品可以帮助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健康。
医药领域人类乳酸菌在医药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可以被用于治疗很多疾病,例如粘膜炎、阴道炎以及呼吸道感染等。
人类乳酸菌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人类乳酸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人类乳酸菌的功能和应用前景,将会是人类乳酸菌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3年益生菌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益生菌越来越受到关注。
市场调研显示,益生菌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
一、益生菌市场现状1. 益生菌市场分类益生菌产品主要分为干货和发酵剂两类。
其中,干货主要包括菌粉、菌胶囊、菌片等。
发酵剂则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得到的饮料、奶粉等。
2. 益生菌市场应用益生菌产品主要被应用于保健、医疗和养殖三大领域。
在保健领域,益生菌产品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胃肠疾病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医疗领域,益生菌产品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口腔疾病、皮肤病等。
在养殖领域,益生菌则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等动物的生产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动物消化吸收,预防疾病等。
二、益生菌市场影响因素1.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益生菌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产品之一。
2. 肠道健康问题突出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加之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出现肠道健康问题的人群增加,益生菌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养殖业发展壮大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将益生菌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有助于提高畜禽生产效益,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三、益生菌市场竞争格局1. 主要品牌益生菌市场主要品牌有威尔曼、乳山王、安琪儿等。
2. 主要市场份额目前,益生菌市场主要市场份额以威尔曼居于领导地位,其次是乳山王与安琪儿。
威尔曼是国内领先的益生菌品牌,以多元化产品组合、全渠道营销覆盖和独特的技术亮点和市场模块及智慧管理模式为核心,一直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乳山王是国内较早进入益生菌市场的品牌,旗下消费品线涉及生产制伏乳副品,奶粉,饮料类产品等,面向家庭,儿童等群体。
安琪儿则主要涉及保健品、饮料产品等,产品研发上以孕妇、产后、老年人、儿童等不同人群需求为出发点。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包括益生菌的种类、功能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文章分析了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引言:益生菌是一种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人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提高,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正文:益生菌的种类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例如,乳酸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而双歧杆菌则能够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提高免疫力。
益生菌的功能益生菌的主要功能包括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预防肠道感染等。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的目的。
益生菌还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等疾病。
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益生菌饮料、益生菌酸奶、益生菌片剂等。
这些保健食品通过添加益生菌,可以达到改善肠道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益生菌还可以应用于改善皮肤健康、减轻过敏症状等领域。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优缺点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优点主要包括改善肠道健康、预防疾病、促进营养吸收等。
然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稳定性差、对储存条件要求高、生产成本较高等。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益生菌的稳定性和储存条件研究,以解决其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在改善肠道健康、预防疾病、促进营养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其存在稳定性差、对储存条件要求高、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未来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开发新的益生菌种类,研究其在调节人体免疫、预防癌症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优化益生菌保健品的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益生菌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的健康领域,益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们被广泛认为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从改善肠道功能到增强免疫系统,甚至可能对某些慢性疾病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益生菌,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二、益生菌的定义与种类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
常见的益生菌种类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等。
双歧杆菌是肠道内的重要益生菌之一,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乳酸杆菌则在调节肠道 pH 值、抑制有害菌生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逆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并发挥益生作用。
三、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1、竞争排斥益生菌能够与有害菌竞争肠道内的生态位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2、产生有益物质它们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等有益物质,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3、调节免疫系统益生菌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其更好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4、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通过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比例,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四、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1、缓解腹泻无论是感染性腹泻还是功能性腹泻,益生菌都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
2、改善便秘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水分和体积,使排便更加顺畅。
3、减轻肠道炎症对于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益生菌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4、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降低肠道通透性。
五、益生菌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益生菌在免疫系统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一、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据统计,目前,全球水产养殖业约有80%以上的养殖场使用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鱼类、虾类和蟹类等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水质、增强鱼类和虾类的抵抗力、促进消化吸收等多种途径,对水产养殖业起到积极作用。
二、益生菌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1. 改善水质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业生产效益和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养殖水体中有机废物、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过高都会对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益生菌可以降解有机废物,还原氨氮和亚硝酸盐,有效改善水体环境,提升养殖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温度等指标,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增强免疫力益生菌可以通过激活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等方式,增强水产动物的抵抗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实验证明,添加益生菌的饲料可以显著降低水产动物患病率,减少养殖场的投药次数,降低养殖成本。
3. 促进消化吸收在水产养殖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善水产动物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分吸收率。
益生菌还可以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
1. 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益生菌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目前,常见的应用方式主要为将益生菌添加到鱼类饲料或水中。
研究表明,在鱼类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斑鱼、鲶鱼等鱼类的存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同时可以降低因水质恶化引起的疾病发生率。
3. 蟹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在蟹类养殖中,益生菌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在蟹类养殖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显著改善蟹类的生长速度、抵抗力和产量,同时可以降低蟹类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蟹类的养殖效益。
尽管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初步验证,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益生菌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在当今的健康领域,益生菌行业正迅速崛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益生菌产品因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如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等,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就像任何新兴行业一样,益生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痛点,这些痛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益生菌行业的痛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行业痛点(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
部分产品中的益生菌菌株活性不足、数量不够,甚至存在菌株标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功效,也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由于益生菌行业发展迅速,相关的行业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和完善。
这导致了不同品牌的产品在菌株鉴定、活性检测、功效声称等方面存在差异,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困惑,也给监管部门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三)科研投入不足虽然益生菌的研究在不断推进,但总体来说,科研投入仍然相对不足。
对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限制了产品的创新和优化。
(四)消费者认知误区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认为所有的益生菌产品都具有相同的功效,或者将益生菌视为万能的保健品。
这种认知误区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选择,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市场竞争无序随着益生菌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低价竞争、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
二、解决措施(一)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益生菌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
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确保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质量可靠。
(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明确益生菌菌株的鉴定方法、活性检测标准、功效声称规范等。
同时,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对标准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兽用新生物制品名称、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与依据兽用新生物制品名称为:动物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粪肠球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复合活菌制剂(Preparation of B. animals,L.casei,E.faecalis,S.cerevisiae and B.subtilis)。
1、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提高畜禽动物饲料收益,减少畜禽患病率,是饲养者追求的目标。
历年来,人们习惯把抗生素作为防病促生长添加剂,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之而来的抗生素残留、耐药性问题、抗生素污染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而,研制应用于畜禽养殖领域的无残药、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替代抗生素、预防动物疾病的的微生态制剂尤为重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
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尤其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积极鼓励和倡导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推广。
在国外,饲用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在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欧美各国和日本已将益生菌用于配合饲料的生产,形成了微生态制剂产业。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外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多是围绕乳酸杆菌属、枯草杆菌及一些链球菌进行,商业所用的产品常为复合菌剂,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也较为完善。
目前在美国准许饲喂的微生态制剂年使用量8000吨以上。
日本年产值上亿元的公司几十家,主要是双歧杆菌类产品。
在我国,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表现出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而且大部分以芽孢杆菌类产品的研制为主,产品多为单一菌剂,产品质量及功效与国外产品尚有很大差距。
中国专利开号为CN1103584A涉及一种三株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属营养保健食品,是双歧杆菌、屎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的保健口服液。
但是液体发酵,口服液稳定性较差、活性益生菌存活率低,保存时间短等缺陷。
专利公开号为CN1223865A涉及的一种双歧三联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是由两歧双歧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冷冻干燥活性粉与保护剂组成的一种粉末或胶囊制品。
2023年全球益生菌生产市场销售额达到了83.22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42.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1%(2024-2030)。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为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预计2030年将达到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益生菌制造(Probiotic Manufacturing)的全球主要制造商包括Bayer、DuPont、H&H Group, By-Health、Chr. Hansen、BioGaia、Hanmi Pharm等。
按收入计算,全球前五大制造商占有全球大约10%的份额。
亚太地区是最大的消费地区,消费市场份额接近40%。
欧洲是继亚太地区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地区,约占有25%的份额。
就产品类型而言,胶囊和片剂是最大的细分,占有超55%的份额,同时就下游来说,人类使用是最大的下游领域,占有超80%份额。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益生菌生产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
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历史数据为2019至2023年,预测数据为2024至2030年。
主要厂商包括:By-HealthBeijing ScitopH&H GroupShanxi Dayu Biologicali-HealthBioGaiaProbi ABAlfasigmaChr. HansenBayerHanmi PharmJarrow FormulasAmwayJIAODA ONLLYDuPont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粉末胶囊和片剂其他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人用动植物用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北美欧洲中国韩国本文正文共10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及主要的下游市场,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等第2章:全球总体规模(产能、产量、销量、需求量、销售收入等数据,2019-2030年)第3章:全球范围内益生菌生产主要厂商竞争分析,主要包括益生菌生产产能、销量、收入、市场份额、价格、产地及行业集中度分析第4章:全球益生菌生产主要地区分析,包括销量、销售收入等第5章:全球益生菌生产主要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益生菌生产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第6章:全球不同产品类型益生菌生产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益生菌生产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第8章:产业链、上下游分析、销售渠道分析等第9章:行业动态、增长驱动因素、发展机遇、有利因素、不利及阻碍因素、行业政策等第10章:报告结论报告目录1 益生菌生产市场概述1.1 产品定义及统计范围1.2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益生菌生产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2.1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益生菌生产销售额增长趋势2019 VS 2023 VS 20301.2.2 粉末1.2.3 胶囊和片剂1.2.4 其他1.3 从不同应用,益生菌生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3.1 全球不同应用益生菌生产销售额增长趋势2019 VS 2023 VS 20301.3.2 人用1.3.3 动植物用1.4 益生菌生产行业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1.4.1 益生菌生产行业目前现状分析1.4.2 益生菌生产发展趋势2 全球益生菌生产总体规模分析2.1 全球益生菌生产供需现状及预测(2019-2030)更多详情,请W: chenyu-zl,获取报告样品和报价行业分析专家,8年行业研究经验,逻辑性强,数据敏感度较高。
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在当今的健康领域,益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益生菌被定义为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益生菌作用机理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益生菌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它们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腹泻、便秘、炎症性肠病等。
益生菌的定植和生长可以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状态。
益生菌还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黏膜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最大界面之一,它起着阻挡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重要作用。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肠道黏膜的紧密连接,提高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
此外,益生菌还能刺激肠道分泌黏液,进一步增强肠道的化学屏障功能。
在免疫调节方面,益生菌发挥着关键作用。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内的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密切互动。
益生菌可以通过与肠道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例如,某些益生菌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杀伤作用。
同时,益生菌还可以促进调节性 T 细胞的分化,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益生菌在营养代谢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帮助宿主更好地获取营养物质。
例如,一些益生菌能够产生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此外,益生菌还能合成维生素,如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K 等,为宿主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除了对肠道健康的直接影响,益生菌还对其他系统和疾病产生有益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生菌对胆固醇的吸收和代谢调节有关。
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在当今的健康领域,益生菌正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益生菌被定义为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益生菌的作用机制1、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肠道是人体内微生物最密集的场所之一,其中包含着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益生菌能够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抗菌物质等方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例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 pH 值,创造不利于有害菌生长的环境。
2、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肠道黏膜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肠道黏膜的紧密连接,减少肠道通透性,防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体内。
同时,益生菌还可以刺激肠道分泌黏液,进一步增强肠道的屏障作用。
3、调节免疫功能益生菌可以通过与肠道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
它们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例如,某些益生菌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调节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免疫反应。
4、产生有益代谢产物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短链脂肪酸、氨基酸等。
短链脂肪酸不仅可以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还具有抗炎、调节肠道蠕动等作用。
维生素如维生素 K 和 B 族维生素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5、抑制病原菌黏附和定植益生菌可以与病原菌竞争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位点,从而阻止病原菌的黏附和定植。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如细菌素、有机酸等,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存活。
二、益生菌的筛选方法1、来源筛选益生菌的来源通常包括传统发酵食品、健康人体肠道、动物肠道等。
从这些来源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菌株是益生菌筛选的第一步。
例如,从酸奶、泡菜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的乳酸菌,经过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有可能成为新的益生菌。
益生菌研究益生菌是指具有一定数量和活性的有益细菌,可以在人体内起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目前,益生菌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本文将从益生菌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益生菌的定义是表明其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防治疾病。
在人类的肠道中,有大约100万亿个细菌,包括了多种益生菌。
研究者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组成,可以确定具有益生作用的菌种,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其次,益生菌研究主要依赖于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
例如,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菌种,确定其对人体的益生作用。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研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益生菌的基因组,深入了解其功能特性和适应机制。
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益生菌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
益生菌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益生菌可以预防和治疗腹泻、便秘、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它们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益生菌还能降低血脂、调节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在保健品、食品和饮料中加入,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未来,益生菌的研究还有许多挑战和发展空间。
首先,如何选择和筛选具有益生作用的菌种,提高其活性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通过研究益生菌的机制,发展更加精确和个性化的应用策略,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益生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总之,益生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通过深入了解益生菌的特性和作用机制,可以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益生菌产品,为健康促进提供更好的选择。
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益生菌研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让其发挥更大的潜力。
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
两岐双岐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婴儿双岐杆菌 B. infantis长双岐杆菌 B. longum短双岐杆菌 B. breve青春双岐杆菌 B. adolescent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
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
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保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
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
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
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
我国于50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
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1964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与lohmann提出来的。
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
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来,又在高科技水平上,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共同研究微生态与人类、动物及植物各器官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我国于50年代初开始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当时因使用抗菌素出现了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有人就进行了用正常菌去治疗这些疾病的研究。
到目前已发展到用正常菌防治多种疾病(肝病、肾病、肿瘤、糖尿病、血液病、结核病等)及对人类健康的预防保健作用等的研究。
于1981年在大连首次召开中国微生态学研讨会,后来相继在扬州市、广州市、青岛市、佳木斯市、杭州市召开微生态学研讨会,并于1988年在北戴河建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下设13个学组,对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免疫学、细菌分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微生态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微生态制剂工程,生产出品种繁多的微生态制剂的产品,对人类的健康保健作出较大的贡献。
有人预言继抗菌素之后将是微生态制剂时代。
2.微生态制剂的种类根据有关资料的报道,目前在我国将微生态制剂分成三大类:(1)益生菌(Probiotics),也称活菌制剂,即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菌制剂。
(2)益生元(Prebiotics),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生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
(3)合生素(synbiotics),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剂。
产品分类: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报道,目前关于微生态制剂的产品种类在某些国家(日本)已趋于饱和状态。
从制剂的功能分:食品、保健品、药品。
从服用的对象分:婴儿、青年、成年和老年人保健品。
从剂型来分:口服液、胶囊、粉剂、片剂丸剂及复合剂等。
我国对于微生态制剂研究速度在近年发展迅速,品种主要有保健食品类与药用类。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品种主要有:昂立1号、丽珠肠乐、回春生、促菌生、培菲康、佳士康、双歧多宝、五株王、六株宝、妈咪爱等。
新品种还在不断地踊向市场。
微生态制剂不但在人类中广泛应用,并在兽医方面也进行了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3.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在我国通过卫生部批准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丁酸梭菌、脆弱拟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肠球菌与光和菌等。
农业部公布应用于动物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菌、DM423腊样芽孢杆菌、SA38腊样芽孢杆菌等。
4.选择菌种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而无毒、无害、安全和无副作用的;具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在使用和储存期间保持存活状态和稳定性;在肠内和其他生境内具有存活能力的;应该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具有调节和有益作用的外来菌也可以)。
目前使用较多的益生菌是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与丁酸梭菌属的部分菌种。
5.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益生菌的含义是能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乳酸细菌。
也是微生态制剂中的一个大类。
不是细菌分类学的名称,通俗讲: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
对益生菌的定义曾经有不同的解释;如1989年Fuller认为是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着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可以称益生菌。
后来于1994年在德国召开的会议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作了修改,认为益生菌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成和产物的细菌制品,经口或其他粘膜途径投入,目的是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
益生菌与人类的关系益生菌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讲:“如果没有益生菌的存在,人类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存就困难”。
从研究结果发现;婴儿出生几个小时,在其肠内就出现双歧杆菌,1-2周时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有关资料报道: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99%以上,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90%以上。
并且证实双歧杆菌终生存在,只有在患病、衰老时,其菌量即减少。
见下例:年龄与益生菌的关系年龄双歧杆菌菌数1~4天±(47)5~9天±(90)4~6岁±(97)20~64岁±(100)65~86岁±(85)注()内数字表示检出率数字表示10的次方数饮食与益生菌(双歧杆菌)的关系饮食双歧杆菌数碳水化合物过量增加脂肪过量激减蛋白质过量正常纤维素过量变化不大饮食改变时对双歧杆菌也有影响。
如33名日裔美国人由日本饮食转变为美国饮食时,其双歧杆菌的对数由→。
疾病与双歧杆菌的关系疾病名称双歧杆菌数胃酸减少症少数减少多数消失胃切除减少十二指肠溃疡减少大肠癌减少30~70%肝癌减少40%胃炎、胰腺炎、胆管炎、十二指肠炎、空肠炎变化不大麻疹、痤疮、酒渣鼻、肛门瘙痒症变化不大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增加慢性肾炎部分消失婴幼儿感冒、鹅口疮、口内炎减少或消失慢性便秘时25%减少或消失除上述各因素对双歧杆菌有影响外,还存在个体差异与药物的影响尤其是抗菌素的影响最大,如每4小时1次口服250mg的四环素,双歧杆菌立即消失。
还有报道情绪变化对双歧杆菌也有影响。
益生菌研究的简要历史对于益生菌的研究,从1899年发现到目前,在这100余年漫长岁月中,科学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
益生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发现、认识和现代研究应用3个阶段。
5.3.1 发现阶段早在一个世纪之前(1899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Tissier教授首先从健康母亲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了占绝对优势的分叉的革蓝氏阳性杆菌,当时Tissier教授命名为普通分叉杆菌。
于1900-1905年,巴斯德研究院的另一位Moro 与Tissier合作,首次从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出革蓝氏阳性、直杆、不分叉的杆菌。
接着又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出革蓝氏阳性、直杆、分叉的杆菌。
并对该二种菌进行形态学的研究,发现分叉的与不分叉直杆或弯杆菌等形态的革蓝氏阳性菌,至此双歧杆菌的两种形态均被发现了。
迄今,这两种形态仍然被认为是正确的,并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认识阶段1)对形态学的认识:最初学术界对分叉与直杆状两种形态的细菌是两种菌还是一种菌有不同的意见,经过近50年的研究与探讨才认为是一种菌两种形态。
这个结论是1950年Norris等经过精密的实验,将单个菌细胞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单克隆化,结果表明完全可以再现分叉相转向杆状相的过程,证实了双歧杆菌的二种形态,并将分叉状的确定为Ⅰ型,定名为分叉乳杆菌(,直杆状的确定为Ⅱ型,定名为副分叉乳杆菌(。
这两个型在形态与生物学性状方面均有不同之处。
2)对生物学的认识:经过近50年的研究,确证双歧杆菌既无外毒素,亦无内毒素,是健康人特别是婴幼儿肠道内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成员之一。
通过研究也证实了该菌的各项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特性。
该菌刚分离时为专性厌氧或微需氧,传代后转为微需氧或兼性厌氧。
3)对生态学的认识:对双歧杆菌的发现和研究,是从生态学(确切讲是微生态学出发)开始的。
经过大量的观察与研究已经认识到,双歧杆菌对人特别是婴幼儿的营养、免疫、抗感染和抗肿瘤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研究应用阶段50年代后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益生菌的研究趋于更深入全面,并从最初的形态学研究发展为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并使认识进一步的深化。
这些问题包括形态学研究、微生物学研究、分类学研究及微生态学研究。
同时还发展了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在新的理论指导下,益生菌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更加显露出来了,并在保健医学发展阶段,必将成为一支劲旅。
益生菌的基础研究(Bifidobacterium与Lactobacillus的研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抑制细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研究。
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作用因素的研究益生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研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益生菌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实验表明乳酸菌作用后使瘤体缩小、重量减轻、抗癌细胞的转移,使生命延长。
如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能抑制Meth—A纤维肉瘤、结肠癌、肝癌以及黑色素瘤等。
乳酸菌抗肿瘤的机制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从研究结果已表明与下列乳酸菌的功能与特性有关:(1)改善肠道菌群,阻止肠内致癌物形成。
在肠道内的有些菌群能产生7a—羟化酶、β—葡萄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等,这些酶在体内均可以促使某些物质形成致癌物。
经过实验表明食用乳酸细菌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使β—葡萄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粪胆酸和粪细菌酶(致癌物)水平下降,达到降低发生肿瘤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