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表达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提升作文水平,成为文思泉涌的写作高手!作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但是,很多人在写作方面遇到了困难,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成为文思泉涌的写作高手!1. 培养阅读习惯要想提升作文水平,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多读书、多读报、多读文章,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模仿优秀的句子和段落结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要多关注不同领域的文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
2. 学习写作技巧除了多读书,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学习如何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组织逻辑等等。
这些写作技巧可以通过参考一些写作教材和参加写作培训来学习,也可以通过阅读好的作品来模仿和学习。
3. 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进行写作的重要素材。
要想成为文思泉涌的写作高手,就要努力积累词汇。
可以通过背单词、读词汇书、多写多记等方式来积累词汇。
此外,还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避免重复和单一的表达,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4. 多练习"熟能生巧",提升写作水平需要多加练习。
可以多写一些日记、随笔,也可以参加一些写作比赛,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要学会反思和总结写作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5. 保持积极心态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的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但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提升写作水平。
同时,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不断鼓励自己,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要求我们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因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做题、参加逻辑思维训练等方式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7.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写作中,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
5个能让作文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1、巧用名言警句巧妙的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语言内涵,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对此,建议那些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学生,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而对于那些阅读面比较小、知识面比较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多读多用。
比如:学习类的名言警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写作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比如写朋友的文章可以运用排比来增添文章色彩: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3、巧妙运用一字动词想要做到文章有文采,少不了“一字传神”的独特效果。
在此列举两个例子,让各位同学了解一下什么叫一个字的动词,就能让文章耳目一新。
“听!跑道周围的那一声声‘加油’,多么带劲。
”“‘砰’!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竭尽全力冲向终点。
”4、善于运用各种句式在写作文章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在文章中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就一定能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其中包括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倒装句、文言文句式。
如果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运用在作文当中,绝对能使语言准确、凝练,从而使语言更有文采,更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5、文中可带幽默色彩如果一篇文章表达过于严肃,就免不了给人一种沉重感、压抑感。
写作文没有文采怎么办怎么让作文语言更生动1. 用词生动,词汇丰富语言的生动并不是刻意求新,把自己积累的词汇能用最佳的组合传达出来,就做到了生动;从自己的积累中挑选最能表达文意与主旨的词语,有机组合,就做到了词汇丰富。
比如成语,成语是千百年来人们语言实践精华的结晶,其语约意丰,恰当的使用可以令语言更精炼、更生动,使表意更准确、更丰富。
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成语作灵活处理,或浓缩减省,或扩充分用,只要恰当得体,都能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关于网络语言、文言词汇、外来语与口语有的同学的习作中充斥着网络语言,什么“大虾”“表酱菜”“偶”“泥”等,让人不知所云。
当然,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写进文章的语言必须考虑到受众面。
比如“下载”“粘贴”“伊妹儿”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作文中恰当使用也未尝不可,但千万别把习作当成了网络上的“帖子”。
恰当使用文言词语或句子,可以收到言简意丰、含蓄耐咀嚼的效果,前提是要控制好量,掌握好度。
3.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就是修辞。
辞格运用得好,就会语言生动活泼,表达意趣盎然,从而使文章色彩斑斓,引人入胜。
都是拟人,前者表现了“我”劝说父亲时的幽默,后者表现了父亲对旧房子的挚爱与不舍。
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既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及感情,也使行文生动、形象。
了解相关的修辞格知识只是第一步,能灵活运用乃至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才是目的。
在平时的写作中,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断揣摩,才能让修辞格给自己的语言披上美丽的霞衣。
4.文句有意蕴有意蕴,就是语句有丰富的内涵,能给人启迪、引人思考、耐人咀嚼。
这样的句子堪称警句,写作文,应该追求这种“警句效应”。
当然,能够在考场上写出“警句”是非常不易的,需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读书思考与锤炼语言的习惯。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其实,这种“偶然”是长期修养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所谓“有文采”的“神来之笔”,常常不是靠冥思苦想得来的,必须以语文素质、文学修养、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为基础,是长期的文化、思想积淀的反映。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评析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信息。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评析其运用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建立两种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用一个事物来暗喻另一个事物,从而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此句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类比,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笑容的形容。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修辞手法。
例如,"花朵向太阳微笑"。
这里,将花朵具有了人的表情和动作,使读者更容易与花朵产生情感共鸣。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过分夸大描述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诙谐、夸张的文章中。
例如,"他一天能吃十万只虫子"。
通过夸张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威力和特殊之处。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并列句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她努力、她拼搏、她从不放弃"。
通过排比的句式,使句子更加有力量感和节奏感。
五、反问反问是以质询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使语气更加强烈。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通过反问的方式,向读者呈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六、对比对比是将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概念置于同一语句中,以突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常用于写景和写人的文章中。
例如,"大街上人来人往,繁华与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的手法,凸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列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多动脑思考"。
通过对比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引发读者对于动脑思考的重要性的思考。
通过运用上述修辞手法,作者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的重要环节。
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升文章表达力和感染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本文将分析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期帮助考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并产生共鸣。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够深化主题,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以下是几种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的技巧。
1.1 用物喻情通过将人的情感与物体进行比较,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增强读者对文章的感受。
例如,在写景作文中,可以用花朵来比喻美丽的女子,用残破的房屋来比喻贫穷的农民,以此来展示景物对情感的映射。
1.2 用生活喻理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某种道理进行类比,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对主题的思考。
例如,在论述友情的作文中,可以比喻友情如同漂流瓶,需要双方的真心与付出,才能共同享受其中的温暖与快乐。
1.3 用动物喻人动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常常可以与人类进行类比,用动物来比喻人物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例如,在写人物形象的作文中,可以用狮子来比喻勇敢的将军,用猫头鹰来比喻智慧的学者,以此来增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一种通过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概念或者深层含义的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富有艺术感和哲理性。
以下是几种在高考作文中运用象征的技巧。
2.1 用自然寓意自然界中的事物常常有其特定的象征寓意,可以通过引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在写人生的作文中,可以用河流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终结,用阳光来象征希望和美好,以此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2 用历史典故历史上的典故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借用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写传统文化的作文中,可以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来象征才女的悲剧命运,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来象征聪明机智的人物。
作文写作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比喻能够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使文章内容更加贴近读者的感受和理解。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形容了一个人笑容的美丽和愉悦。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
通过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事物。
例如,“树林里的风儿轻轻地低语着”,赋予了风儿人类的特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风的轻柔。
3. 对比:对比是通过比较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黑夜与白天的对比让人们体会到光明的珍贵”。
4. 排比:排比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词或句式,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动感。
排比能够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她自信地笑了,她坚定地走了,她永远不会放弃”。
5. 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常常用于论证方式,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比如,“我们难道不应该对环境保护负责吗?难道我们可以任由污染继续扩大吗?”这样的反问句引出了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6.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夸张可以使读者印象深刻,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她跑得比闪电还快”,通过夸张,形容了一个人的跑步速度之快。
7. 省略:省略是通过删去一些不必要的文字,使表达更加简洁有力。
省略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使读者更加关注文章的核心内容。
例如,“没有风,世界静了”,通过省略“树叶不摇摆”等描述,直接展示了风静的场景。
8. 修辞问句:修辞问句是一种通过问句的方式来表达的修辞手法。
修辞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文章更加思想深刻。
例如,“我们为何要停留在原地不前进呢?”通过修辞问句,突显了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修辞手法升华作文主题作文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而修辞手法则是作文的灵魂。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力,充满感染力。
在教育行业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此来升华作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本文将从比喻、排比、夸张、对比等四个方面,探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常用的一种。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主题,从而产生共鸣。
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当我们要描述友谊的时候,可以通过比喻来表达:“友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
”这样的比喻使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二、排比排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其通过使用相同的结构句式和语法,来列举相似或相关的内容,以突出主题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忍耐,坚持,努力。
这是成功的三个法则。
”这里排比的重复和对比,使主题更加明确清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三、夸张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其通过夸大事物的部分特点或描绘事物的特点时夸张其程度,以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印象。
例如,“他白手起家,一夜暴富。
”这里的夸张修辞突出了主题中“成功”的程度和速度,使读者对其印象深刻,以引起思考和共鸣。
四、对比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其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差异或相似,以加深受众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冬天的北方寒风刺骨,而夏天的南方却炎热如火。
”这里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冬夏季节的差异,以及主题中描述的气候变化。
综上所述,作为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利用修辞手法来升华作文主题。
比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排比可以突出主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夸张可以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印象;对比则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修辞手法与作文表达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通过示例来展示它们在作文表达中的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建立两个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它常常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比如,对于一个勤奋的人,我们可以写道:“他像一只蜜蜂,辛勤工作,不知疲倦。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让作文中的事物更有情感和表达力。
例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跳舞,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三、夸张夸张是夸大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特征或描述情感的强烈程度。
比如,“他身上的伤痕如同地图一般,纵横交错,让人触目惊心。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并列、连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句子更有力量和张力。
比如,“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不怕挫折。
”五、反问反问是表达一种观点或情感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而不要求答案,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吗?是名利权位吗?还是真情实感?”六、对比对比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对比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例如,“高山峻岭与平原大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七、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一种表达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立即回答,强调某一观点或引起注意的修辞手法。
例如:“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更加丰富多样。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总结起来,语文修辞手法是作文表达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文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
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
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
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
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
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说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就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作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成四季,每季又分成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表示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光亮,所以又叫作“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俯视天空如玉例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可以盼望家人团圆。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倾注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那天,据说,如果你认真看看,就可以辨认出那里面存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烫着香甜的月饼,听到爸爸谈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到家乡的好朋友,直至很晚很晚……中秋节作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
初中生作文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技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鲜活、生动、富有表现力。
初中生作文写作时,如果能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必将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如何在初中生作文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更深层的含义。
在作文中,比喻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使作文更加形象、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时,可以使用比喻来揭示他的特点或者情感,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二、排比排比是通过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以达到强调、加强或对比的修辞手法。
在作文中,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节奏感更强,从而增加作文的力度和表现力。
例如,“我想、我努力、我成功”,这种排比的结构能够使句子更加凝练,同时又突出了主题。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或者过度渲染,以达到强调或者引起读者注意的目的。
初中生作文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可以调动读者的情感,使作文更加引人入胜。
比如描述夏天的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热得让人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
四、比较比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进行对比,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产生新的感受。
初中生作文中的比较可以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写景时可以通过对比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如“春天的花朵鲜艳而娇嫩,它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女孩子在绽放”。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自问题进行回答和肯定,以达到强调观点或者引起思考的目的。
在初中生作文中,反问可以使作文更具有表现力和互动性。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吗?”这种反问的方式可以引起读者对于时间的思考。
六、拟人拟人是一种通过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性,以凸显其特点或者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在初中生作文中运用拟人可以使作文更具传神和生动。
例如,在描述自然风景时,可以使用拟人来使描写更加生动,如“风儿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像一个温柔的母亲为我梳理着头发”。
作文表达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作者:潘秉雄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如果对句子能够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去加以润饰,就可以使语言顿放异彩,表达文采斐然,给读者以艺术般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比喻排比引用文采修辞手法比较多,运用起来也比较复杂。
根据目前高考作文的现实情况,我们就作文中最常用到的比喻、排比、引用等手法做一具体说明。
1.比喻。
(1)直接博喻式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
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考生《爱心》(2)设问句﹢博喻式这种比喻句,往往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这也是提高比喻能力的一种常见方式。
例如: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
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考生《亲情》(3)中心句﹢博喻式与前面表达技法相似,就是在一组比喻句前写上一个中心句,然后再将它的具体内涵用比喻的形式挖掘出来,那么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是令人回味不已的。
例如:潇洒不是外表的奇装异服,而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现。
潇洒是诸葛亮空城退敌的自信,是陶渊明淡如菊的淡泊,是李白散发弄扁舟的逍遥,是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潇洒是来自于生命对自然的体验和认识,是对事物的执而不泥……——考生《谈潇洒》2.排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根据文章主旨表达的需要,巧妙地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起来,可以增强文章的语势,使文章的议论说理、描写抒情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排比句可运用于串连论据、描摹形象、议论说理、抒发感情、拓展思路等方面。
(1)串连论据式这种方法是考生在证明议论文的论点时,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通过列举三个以上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
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地生活。
——考生《诗意地生活》(2)描摹形象式描摹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其去极力状写,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惟妙惟肖,有血有肉,显得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可感。
例如:你的脸纯朴而安详,你的手粗糙而温暖,你的心质朴而善良。
爱,从你的手上传递开来。
孩子感受到了,老人感受到了,年轻美丽的心灵感受到了,孤寡残疾的身躯也感受到了。
你——林秀贞,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传递出爱的太阳,让九州温暖。
——考生《传递爱的太阳》(3)议论说理式学生议论文往往习惯于很直白地去说理,显得空洞,语言干瘪,没有半点儿生机。
而要克服这种弊病,说理时就要学会运用排比进行论证,以增加语言的气势,增强文章的内涵,拓展行文的思路,这种方法不失为提高议论文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芳香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辉,自己的声音。
——考生《坦然看生活》(4)抒发感情式运用排比抒发感情,不仅可以使行文自然,表意集中,更可以使抒情酣畅,产生感染。
例如:当你贫穷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富有时,更不要忘记帮助别人;当你年轻时,不忘帮助别人;当你高龄时,也不忘帮助别人。
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秋冬,时时刻刻不忘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我们将永远年轻;帮助别人,我们将青春永驻;帮助别人,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乐章。
——考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5)比兴入题式这是考生作文常见的开头形式。
通常是选取典型的自然意象,在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又水到渠成地联系人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
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考生《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3.引用。
(1)直引式即直接将个别诗词名句引用到自己的语段中。
这种用法最为浅易,比较适合语言功底较差的学生,但在引入时一定要得体,并符合文意表达的需要。
例如:青莲居士,这位放荡的浪子。
他有着横溢的才华,更有着超人的自信。
他狂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放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使他摘取了诗歌界的桂冠;自信,使他谱写了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自信,使他在今天仍然催人奋进不已。
惊人的自信,使他登上了诗歌的巅峰,他成功了。
——考生《成功的秘诀》(2)复引式即将符合文意的多个诗词名句融入整句中,或将一组诗词名句分列出来。
这种用法既能做到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又增加了内蕴和气势,是展示自我文采的又一途径。
例如:试想,众多发明家的创造都是出自我们常见的很平常的事物,但我们当中成功的人为什么很少?创造需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积淀,创造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创造需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志,创造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持,创造更需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机遇。
——学生习作《创造需要机遇》(3)化解式即将诗词名句化解,选取部分词语嵌入自己的语言里来增加文学含量。
这种用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既要有丰富的积累,又要有思辨能力,要考虑如何裁新。
但这种用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应多做尝试。
例如:冰雪奉献爱心,甘心消融自己来换取光彩灼灼的桃花;桃花奉献爱心,不怕成为落英缤纷的桃瓣去迎接映日别样红的荷群;荷群奉献爱心,宁愿变为秋日的香残红藕也要迎接傲霜独立的金菊;金菊奉献爱心,不惜自己成为比西风还瘦的残骸也要换来让冰雪逊色的梅花。
——学生习作《生命诚可贵爱心价更高》这段文字通过化解的笔法,使语言颇具文学气息。
“灼灼的桃花”化用《诗经》的《周南·桃夭》篇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映日别样红”则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香残红藕”截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傲霜独立”化自苏轼《冬景》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比西风还瘦”化用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冰雪逊色”化于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句。
(4)综合式即将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两种或三种共同使用到文章的语段中。
这种方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并进而显示出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良好的语文素养。
要达此写作水平,除考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外,还要对相关内容做到恰如其分的嫁接与融合。
例如: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考生《留给明天》这段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基本上是从屈原《离骚》一文直接引用而来,而“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是对《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句的化解。
此外,“披发行吟于江畔”、“形容枯槁”是化用了《屈原列传》中的“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句,“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又都是化自于《屈原列传》中的“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这些语句,“至死不悔”又是对“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化用。
由此可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给读者以艺术般的审美享受,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不过,写作中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们是兼容在一起的。
建议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比喻、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
那么,就让我们在高考中恰当地将这“魔水”洒在作文上,去点石成金,使作文跌宕多姿,生动有趣,从而使语言表达文采斐然。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