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用非金属材料材质定期确认检验实施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6
家电有限公司
二级文件
文件名称: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C2-022
制定日期:
发行日期:
版本:A/0
核准审核制订管制文件,禁止翻印
家电有限公司程序文件Page 2 of 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保证本工厂获证产品在生产时有可靠性、安全性及与获证产品的一致性,以使成品符合强制性认证的质量要求。
2.定义:略。
3.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产品均适用。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线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确认实验应按标准的规定进行。
4.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产品生产。
4.2品管部:负责产品的功能及外观等检验。
4.3开发部:负责产品的确认检验。
5.程序内容
5.1例行检验。
5.1.1产品送品管部进行例行测试(测试项目:耐压、接地,具体测试数据参见各个
作业指导书.),并填写《QC测试记录》。
若测试OK则流入下一工序。
5.1.2以上任一工序检验不通过,该工序检验员及时将其隔离并通知生产部进行返工
查至检验OK为止。
5.2确认检验
5.2.1开发部按《电器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中确认检验项目、时间、频次进行确认检验,并保存确认检验记录。
5.2.2对于本厂无能力确认检验项目,由开发部送国家认可检测机构检验,并保持
QC2-022 A/0 版。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1、目的确保获证产品能够持续符合规定要求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保持一致性要求。
2、范围适用于进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
3、工作程序3.1 定期确认检验实施的内容、周期和时机检验/试验室应根据外购元器件和材料的重要性,自身检测能力、检验成本及供应商的质保能力等因素,确定检验的方式和内容,定期确认检验的元器件和材料须填写CT-3C-19《定期确认检验计划表》。
3.2 试验站根据《定期确认检验计划表》对其内容进行确认检验,检验结论列入CT-3C-20《定期确认检验记录》中。
3.3 根据自身的检测能力,如出现不能检测的内容,可由采购部要求供方或委托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
3.4 对非3C认证产品(铜排、绝缘件、电容器、电抗器、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电力电子投切开关、避雷器等)由供方或第三方完成的检验、应对其提出检验的要求,并明确元器件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等,对检测方出具的报告或质量凭证,由质管办进行确认。
3.5对属于3C认证范围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可以通过登陆认监委网站验证其证书有效性,并在《定期确认检验记录》中记录元器件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查阅日期及证书是否有效等内容。
3.5 本程序所形成的记录,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4、检验要求及频次见附件(共5 页)编制:审核:批准:日期:附件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要求附件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要求附件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要求附件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要求附件箱(柜)体进货检验要求注2:需确认检验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仅限于外购的元部件。
注3:表中所列元器件和材料若有按对应标准的第三方认证证书,则仅需在规定周期内确认证书有效性(证书在有效期内、持证人持有有效的年度监督检查报告并检查结论合格)。
国家认监委关于调整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检测方法适用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1.22
•【文号】国家认监委公告2024年第3号
•【施行日期】2024.01.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认证认可
正文
国家认监委公告
2024年第3号
关于调整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检测
方法适用标准的公告
为与国际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保持一致,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贸易便利化,决定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检测方法标准由GB/T 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调整为GB/T 39560.1、GB/T 39560.2、GB/T
39560.301、GB/T 39560.4、GB/T 39560.5、GB/T 39560.6、GB/T 39560.701、GB/T 39560.702共8项关于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测定的系列标准(以下简称GB/T 39560系列标准)。
现将有关要求公告如下:
一、2024年3月1日起,开展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活动的检测方法按照GB/T 39560系列标准执行。
二、2024年3月1日前,按照GB/T 26125完成合格评定的,采取到期换证、
产品变更等自然过渡的方式完成标准转换。
三、2024年3月1日前,已经出厂、进口的产品,无需进行标准转换。
国家认监委
2024年1月22日。
非金属件测试项目和要求(GB4706.1第30章)一、非金属件表二、标准GB4706,1,第30章:耐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1、耐热:◆适用范围☐因受热变软而变形,可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外部零件和支撑带电部件(包括连接)的绝缘材料☐不适用于软线或内部布线的绝缘和护套☐不适用于热固性塑料☐不适用于橡皮☐不适用于陶瓷◆要求——球压试验合格☐非金属外部零件:75℃±2 ℃,或最大温升+40 ℃,二者取较高☐支撑带电部件的零件:125℃±2 ℃,或最大温升+40 ℃,二者取较高2、耐燃:◆适用范围☐可能被点燃或传播由器具内部产生的火焰的非金属零部件☐不适用于电线绝缘☐不适用于装饰物、旋钮☐不适用于金属、陶瓷等不可能着火的零部件◆要求——灼热丝和针焰试验◆要求——灼热丝和针焰试验◆针焰试验◆如果某部件的灼热丝试验期间起火,其周围(半径10mm,高火焰高度的圆柱体区域)非金属零部件需经受针焰试验(或材料等级达到V1以上)。
◆如果某部件的灼热丝试验不通过,其周围50mm距离内的所有非金属材料需经受针焰试验(或材料等级达到V1以上)3、耐漏电起痕:◆适用范围☐可能发生漏电起痕现象的绝缘材料(材料上存在电位差)☐不适用于陶瓷◆要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用的绝缘材料:无要求☐在严酷工作条件下使用的绝缘材料:要求PTI 175通过☐在极其严酷工作条件下使用的绝缘材料:要求PTI 250通过☐主要变化◆耐漏电起痕试验移到第29章◆灼热丝试验非金属材料检验增加内容1、测试项目:2、选用未申请认证的非金属部件,需送样进行:耐燃、耐热、密度、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的测试。
3、选用非金属部件已有认证证书,需核对报告内容是否包含:耐燃、耐热、密度、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的测试内容,若全部符合,不再进行重复测试。
1)全6项:2500元左右;2)密度、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2100元左右;3)PCB板材:800元;4)接线端子:500元;4、原整机型式检验报告中只有非金属部件的元件清单,无测试数据的,需要送样测试并补充报告。
家电用非金属材料材质定期确认检验实施解析1.非金属材料范围:(1)使用在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中,且标准(GB4706)有相关要求的不同材质、不同供应商的非金属材料;(2)非金属材料包括:未加工成型的塑料原料(粒料)或加工成型的均质塑料部件(如外壳、支撑带电部件等);印制线路板(PCB板)。
以下非金属材料均指此范围内的非金属材料。
2.材质一致性材质一致性:实际使用的非金属材料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所确认的非金属材料保持一致(成份、配方、工艺、性能等保持一致)。
通常采用表1所列检测项目和判定准则能快速且相对准确的进行一致性判定。
其中,密度为数值,红外、热重和差热为曲线。
判定准则已经考虑非金属材料的变化容许。
3.一致性判定基准3.1认证基准:(1)非金属材料获得认证,其在材料认证中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保留检测结果,作为认证基准;(2)非金属材料未获证,在进行CCC认证型式试验时,由实验室将非金属材料样块寄送CQC,由CQC组织对其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保留检测结果,作为认证基准。
认证基准为认证机构建立,用于认证中对非金属材料一致性控制。
3.2 企业基准:(1)非金属材料获得认证,无需建立;(2)非金属材料未获证,企业送样到实验室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保留其检测结果和样品,作为企业基准。
实验室可为:工厂实验室、供应商实验室或第三方的外部实验室。
其中,供应商实验室应具有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第三方实验室除应具有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外,还应具有向社会提供相关标准检测报告的经历。
企业基准为企业建立,用于企业对外购非金属材料一致性控制。
4.材质定期确认检验方法选择材质定期确认检验方法有四种,企业可选择其中任意一种方法进行。
5.材质定期确认检验四种方法实际操作5.1 第一种方法----获得认证证书非金属材料获得认证证书。
工厂检查时,企业提供认证证书,工厂检查员核对证书有效性。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2001-12-07公布 2002-05-01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治理委员会公布目录1.适用范畴 (3)2.认证模式 (3)3.认证的差不多环节 (4)3.1认证的申请 (4)3.2型式试验 (4)3.3初始工厂审查 (4)3.4认证结果评判与批准 (4)3.5获证后的监督 (4)4.认证实施的差不多要求 (4)4.1认证申请 (4)4.2型式试验 (5)4.3初始工厂审查 (6)4.4认证结果评判与批准 (8)4.5获证后的监督 (9)5.认证证书 (10)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10)5.2认证产品的变更 (11)5.3认证产品的扩展 (11)5.4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12)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12)6.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12)6.2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12)6.3加施方式 (13)6.4标志位置 (13)7.收费 (13)附件1 (14)附件2 (17)附件3 (21)附件4 (22)附件5 (24)附件6 (25)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产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1.适用范畴本实施规则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括:家用电冰箱、食品冷冻箱;电风扇;空气调剂器;家用电动洗衣机;贮水式电热水器;室内加热器;真空吸尘器;皮肤和毛发护理器具;快热式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磁灶;电烤箱;电动食品加工器具;微波炉;电灶、灶台、烤炉和类似器具;吸油烟机;液体加热器;电饭锅;冷热饮水机;电动机—压缩机。
2.认证模式型式试验 + 初始工厂审查+ 获证后监督。
3.认证的差不多环节3.1认证的申请3.2型式试验3.3初始工厂审查3.4认证结果评判与批准3.5获证后的监督4.认证实施的差不多要求4.1认证申请4.1.1申请单元划分4.1.1.1原则上按产品品种、型式、规格、工作原理、安全结构、对产品电磁兼容性能有重要阻碍的零部件(见附件5中带*号的零部件)的不同划分申请单元(见附件1)。
编号:QP-22-1 版本:A/0生效日期:2010.6.15广东强力集团中山电器有限公司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编制:审核:批准:广东强力集团中山电器有限公司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文件编号: QP-22-1 版次/修改:A/01、目的: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非金属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以确保其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获证产品所涉及到的关键元器件和非金属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3.1、品质部是关键零部件和非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部门,负责公司获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和非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和验证。
3.2、采购部负责关键零部件和非金属材料的采购,负责对检验或验证出现问题的关键元器件和非金属材料的处理。
4、程序:4.1 检验或验证4.1.1 对获证产品生产所需购进的关键元器件和非金属材料等物料,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通知品质部检验员进行检验或验证。
4.1.2 检验员根据《进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或验证,并填写相应的检验或验证记录:A) 仓库管理员根据检验或验证记录办理入库手续;B) 验证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签,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1.3 根据本公司的检测能力,只对关键元器件和非金属材料的外观或尺寸等能检测的项目进行检验或验证。
编制了《进货检验标准》,在此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检测频率、抽样方法、检测项目检验内容、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对于无检测能力的项目,由供应商自行检验或验证。
对重要的关键元器件和非金属材料,并且本身是生产厂家的,本公司要求其提供产品的检验标准,若是中间商的则要求提供质量保证协议、每批产品的检验记录、合格证明等文件。
一般的关键元器件除本公司内部检验外,只需要求提供质量证明或网上验证证书的有效性。
4.2 定期确认检验4.2.1 定期确认检验的频次:一般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碰到下述情况时:A) 当本公司在使用其产品中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B) 当关键元器件的非金属材料或结构发生变化等情况会影响本公司获证产品的一致性时,可立即进行确认检验。
家电用非金属材料材质定期确认检验实施解析
1.非金属材料范围:
(1)使用在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中,且标准(GB4706)有相关要求的不同材质、不同供应商的非金属材料;
(2)非金属材料包括:未加工成型的塑料原料(粒料)或加工成型的均质塑料部件(如外壳、支撑带电部件等);印制线路板(PCB 板)。
以下非金属材料均指此范围内的非金属材料。
2.材质一致性
材质一致性:实际使用的非金属材料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所确认的非金属材料保持一致(成份、配方、工艺、性能等保持一致)。
通常采用表1所列检测项目和判定准则能快速且相对准确的进行一致性判定。
其中,密度为数值,红外、热重和差热为曲线。
判定准则已经考虑非金属材料的变化容许。
3.一致性判定基准
3.1认证基准:
(1)非金属材料获得认证,其在材料认证中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保留检测结果,作为认证基准;
(2)非金属材料未获证,在进行CCC认证型式试验时,由实验室将非金属材料样块寄送CQC,由CQC组织对其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保留检测结果,作为认证基准。
认证基准为认证机构建立,用于认证中对非金属材料一致性控
制。
3.2 企业基准:
(1)非金属材料获得认证,无需建立;
(2)非金属材料未获证,企业送样到实验室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保留其检测结果和样品,作为企业基准。
实验室可为:
工厂实验室、供应商实验室或第三方的外部实验室。
其中,供应商实验室应具有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
第三方实验室除应具有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外,还应具有向社会提供相关标准检测报告的经历。
企业基准为企业建立,用于企业对外购非金属材料一致性控制。
4.材质定期确认检验方法选择
材质定期确认检验方法有四种,企业可选择其中任意一种方法进行。
5.材质定期确认检验四种方法实际操作
5.1 第一种方法----获得认证证书
非金属材料获得认证证书。
工厂检查时,企业提供认证证书,工厂检查员核对证书有效性。
5.1.1 未加工成型的塑料原料(粒料)或加工成型的均质塑料部件认证
一.认证范围:(认证对象)
1.未加工成型的塑料原料(粒料),产品类别134002;
2.加工成型的均质塑料部件,产品类别134003;
二.实施规则: CQC13-036047-2009;
三.原料(粒料)、部件企业如何申请证书
CQC网站()注册用户-在线提交申请-送样检测-合格评定-发证;
四.获证监督:年度抽样一致性比对;
五.整机企业如何选择认证对象(认证范围)
1.对未加工成型的塑料原料(粒料)进行认证
当整机企业指定粒料制造商、委托外协厂或自行加工成形部件,并且在加工成形时不再添加任何添加剂,或仅添加色母添加剂,此时,可选择未加工成型的塑料原料(粒料)认证;
2.对加工成型的均质塑料部件进行认证
1)当整机企业购进粒料后,根据需求自行添加各种添加剂(如阻燃剂、抗氧化剂、增强材料、抗紫外线稳定剂等),自行加工成非金属部件时;
2)当整机企业直接采购成型的非金属部件时(可直接采购有认证的非金属部件)。
5.1.2印制线路板认证
一.认证范围:印制线路板,产品类别134001;
二.实施规则: CQC13-471301-2010;
三.印制线路板企业如何申请证书
CQC网站()注册用户-在线提交申请-送样检测-工厂检查-合格评定-发证。
四.获证监督:年度工厂监督检查+抽样检测。
5.2 第二种方法----认证机构出具材质一致性判定报告企业将实际使用的非金属材料送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认证基准进行比对,最终由认证机构出具材质一致性判定报告。
工厂检查时,企业提供一致性判定报告,工厂检查员核对并确认一致性判定报告。
5.3第三种方法----实验室检测并判定一致性
企业将实际使用的非金属材料送实验室进行至少包括:密度、红外、热重和差热等项目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并将检测结果与一致性判定基准进行比对,得出一致性判定结论。
实验室可为:
工厂实验室、供应商实验室或第三方的外部实验室。
其中,供应商实验室应具有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
第三方实验室除应具有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外,还应具有向社会提供相关标准检测报告的经历。
一致性判定基准可为认证基准,也可为企业基准,当对一致性判定产生异议时,以认证基准为准。
工厂检查时,企业提供检测报告和一致性判定结论,工厂检查员核对实验室相关标准的认可资质,同时,核对并确认检测报告和一致
性判定是否符合要求,若检查员质疑或不能判定检测报告和一致性判定结论是否符合要求,则复印相关资料上报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判定。
5.4 第四种方法----企业制定“控制方案”并实施
企业制定关于非金属材料材质的“控制方案”,其控制效果不低于第一、二、三种方法的要求。
对于有意采取本种控制方式的企业,应向认证机构提交其“控制方案”;“控制方案”应围绕非金属材料材质的控制效果(即实际使用的非金属材料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的非金属材料一致)拟写,并提供有关实施记录;在经认证机构确认后,企业即可按照其“控制方案”施行。
企业向认证机构提供“控制方案”和实施记录,认证机构在25个工作日内回复,若批准使用,则认证机构通知企业和其所在分中心,企业按此“控制方案”实施,工厂检查时,将此“控制方案”作为检查依据文件。
工厂检查时,检查员核对并确认实施记录,判定实施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若检查员质疑或不能判定其是否符合要求,则复印相关资料上报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判定。
表1非金属材料一致性判定检测标准和判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