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写景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写景的基本定义写景,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以此来给读者展示作者所创造出的环境、氛围和情感。
写景作为一种描写手法,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的描写部分,能够充分展现作者的观察力和文学功底。
二、写景的作用1. 烘托氛围。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为作品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使读者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2. 增强形象。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创造出生动形象,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化。
3. 塑造人物。
透过对环境的描写,能够间接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人物更加立体。
4. 表现情感。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更好地领会到作者的感情。
三、写景的手法1. 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 夸张表现。
刻意对景物进行夸张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 色彩表现。
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表达出特定的情感,为作品创造出特定的氛围。
4. 对比描写。
通过对景物的对比描写,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5. 突出细节。
通过对景物的细节描写,使作品更加生动,同时增强读者对作品的形象印象。
四、写景的运用1. 笔墨描绘。
通过用词精准的描绘手法,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特点。
2. 联想抒情。
通过对景物进行联想,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使作品更加有情感色彩。
3. 比喻象征。
通过对景物进行比喻象征的描写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
4. 流畅叙述。
通过对景物的叙述方式,使作品更加流畅,同时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五、综述写景手法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创造出的环境、氛围和情感。
通过运用各种写景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充满魅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写作中应注重写景的表现手法,力求形象生动、情感真挚,为文章增添魅力。
写景赏析方法范文景物赏析是对自然景观或人工建筑物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文学才能和审美活动。
写景赏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表达,使读者产生愉悦的感受和对美的认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写景赏析的方法。
一、细致观察细致观察是写景赏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要仔细观察景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光线等方面的特征,并通过细腻的字眼将这些特征传达给读者。
例如,用生动的描写手法描述花园中的玫瑰花:“那朵玫瑰花盈盈向日,果真是大开大合。
它的颜色像火焰一样的红,散发出阵阵的香气,令人陶醉。
”二、多角度观察写景赏析应该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以便全面展示其美。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欣赏风景,从而获得不同的视角。
例如,在描写山脉时,可以从山下、山顶、山腰等不同位置来观察,并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美感。
三、感受与表达写景赏析不仅是对景物的客观描写,也需要把自己的感受与情感表达出来。
通过用具体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传达自己对景物的喜悦和震撼之情。
例如,在描写海上日出时,可以用“金色的光芒洒满海面,如同一片金色的绸缎慢慢展开,美得无法言喻。
”四、比喻与拟人写景赏析中,适当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可以给景物赋予生命和情感,增添文学性。
比如,可以用"湖面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的颜色,如同大地与天空之间的完美对称"来描述一片湖泊;或者用"树叶在微风中摇摆,好像在和缓缓划过的云彩嬉戏"来表达树叶与云彩的相互关联。
五、运用修辞手法为了增加景物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写景赏析中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倒装、比较、夸张等。
这些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富有节奏感、音韵感和变化,使读者更加投入和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写景赏析是一项需要仔细观察、多角度观察、感受与表达的审美活动。
通过用具体的语言描绘景物的特征和美感,同时运用比喻、拟人和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具艺术性,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和欣赏景物的美。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环境、自然
景致、人工建筑等元素的描绘,可以将读者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增强其阅
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景物描写具有客观性。
景物描写通过客观、准确的描绘方式,
让读者可以具体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环境和氛围。
它提供了作品背景的物理
特性,展示了人物所处的时空背景,让读者更加真切地理解故事的发生地
和发生时间,使故事更加具象而生动。
例如,当我们读到《红楼梦》中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春天花开的美好和
人生短暂的意境。
此外,景物描写具有多样性。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可以有
不同的体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有些作品采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通过详
细地描绘细节来展现景物之美。
有些作品则采用简洁明了的描写方式,通
过字里行间透露出景物的特色和气质。
有些作品则采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通过景物的象征意义来暗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不同的体现形式和表现手
法都能为作品增加层次和魅力。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客观叙述、主
观感受、多样性表达、叙事推动、象征寓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为作品
增加了真实感、情感感染力、思考深度和艺术美感。
它在展现故事的同时,也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景物描写是一种通过文字描绘自然环境、场景特征和氛围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它能够通过精确的形容和适当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认知、感知和体验到写作中所描绘的景物,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享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景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1.具体细致的描写:通过准确的描绘细节,如颜色、形状、纹理、光线等来塑造出具体形象。
例如:花卉的颜色斑斓、水流的清澈可见、阳光的灿烂明媚等。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景物的真实感。
2.多感官的描述:除了视觉之外,还可以通过描写声音、触感、味道和气味等多个感官来增加读者的感知和带入感。
例如:鸟儿的歌声悦耳动听、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皮肤上的温暖、花草散发的芬芳馨香等。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全面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
3.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景物与其他物体或生命体进行类比,来强化景物的形象。
例如:天空如一块碧蓝的巨帆、大地如母亲的温情怀抱等。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景物的特点和意义。
4.使用修辞技巧: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排比、夸张、对仗、比较等等,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花开花谢,百花争艳;阳光洒满大地,犹如万盏明灯。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景物更加生动真实,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5.运用动词和形容词:通过更具有感染力和形象的动词和形容词,使描述更加精确生动。
例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欢快嘈杂的鸟鸣、婆娑摇曳的树林等。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动态和特点。
6.人物的视角和情感抒发:通过人物的视角和情感抒发,将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增加描写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孤独的行人伫立在桥上,享受着落日余晖的温暖,思绪万千。
这样的描写能够使景物更加有血有肉,读者能够更好地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景物描写需要准确、细致、形象、生动地表达,通过多感官和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增强描写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要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人物的融入,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景物描写。
写景角度及方法总结写景是一种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的写作方式,它可以通过描绘细节、运用比喻修辞等手法,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美感和艺术感的写作世界。
本文将从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景。
一、创造独特的视角写景的首要任务是创造独特的视角,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景物的独到观察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不同的拍摄角度或选择景物的特殊细节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描写一朵花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如仰望花朵从下往上看,或贴近花蕊等,这样可以将花朵的美丽和神奇之处展现出来。
二、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在写景中,比喻和象征是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景物的形象感和艺术表达。
比如,我们可以用“湖水如镜”来比喻湖面平静如镜,或用“枝头婆娑”来形容风吹过树枝时的动态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给景物赋予象征意义来增加写作的深度。
比如,用春天的花朵象征生机勃勃、希望和爱情,用秋天的叶子象征寂寞和凋零等。
三、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写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景物的美丽和生动。
在描写细节时,我们可以注重景物的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方面的描绘。
比如,在描写一个花园时,可以描述各种花朵的颜色鲜艳、形状各异,花瓣的质地柔软,还可以通过描写花香的气息来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受。
四、运用对比手法对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写作更有层次感和冲击力。
在写景中,我们可以运用对比来突出景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可以将闪烁的星空与暗淡的城市灯光进行对比,将青山绿水与钢筋水泥的城市景观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自然之美。
五、传递情感与思考写景不仅仅是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和思考。
通过景物的描绘,我们可以借景抒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在描写一片凋谢的花海时,可以借景抒发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情感共鸣,也能使写景具有更深的内涵。
六、结束时给予读者启示在结束写景作品时,可以给予读者一些启示或独到的思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与《桃花扇》的欣赏概述古代中国文学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一直是重要的创作元素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文学中自然景物描写在《桃花扇》中的体现与欣赏。
自然景物描写在古代中国文学中的意义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自然景物被广泛运用于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各种文体中。
这些描写往往通过丰富多样的形象和修辞手法,使读者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首先,自然景物描写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界万物生命力和美的敬仰之情。
通过对山水、花草、动物等元素进行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作品中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崇敬之情。
其次,自然景物描写也有助于突出作品主题,并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利用自然景物的对比、象征等手法,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示人性的善恶、生活的美好与荒芜,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桃花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桃花扇》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长篇话本传奇剧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瑰宝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汤显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来丰富故事情节和表达感情。
首先,《桃花扇》以南宋江南为背景,许多场景都以江南风光为基础进行描绘。
诸如山水画般清新迷人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庭院以及绚烂多彩的春日花开等景色都被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在《桃花扇》中还有大量以花卉为主题的描写。
例如,在剧集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描述桃花盛开时红如火焰、白如雪花的景象,表达出美好的生活和浓厚的浪漫情感。
最后,汤显祖通过对江南自然景物变幻莫测的描绘,创造了许多气氛独特、富有戏剧性的场景。
例如,暴风雨来临时的惊涛骇浪、纷飞落叶预示着命运转折等情节都加深了作品的张力与震撼力。
《桃花扇》中自然景物描写的欣赏《桃花扇》中自然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不仅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真实性,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愉悦和美好的阅读体验。
首先,在《桃花扇》中,作者汤显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
环境描写赏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常常被用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情感氛围以及烘托故事背景。
本文将以环境描写为题,探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与表现。
环境描写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景物、气候、光影、声音等元素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
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常常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一部描写冬天的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寒冷的天气、冰雪覆盖的大地和凛冽的寒风来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状况,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
环境描写还可以通过描绘气候变化来烘托情感氛围。
在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绘阳光明媚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凄凉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来展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和故事的发展。
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变化,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环境描写还可以通过描绘光影和声音来烘托故事背景。
比如,在一部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火光冲天的战场、枪炮声和呐喊声交织的空气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悲剧。
光影和声音的交织,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作品更加震撼人心。
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描绘景物、气候、光影和声音等元素,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环境,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
通过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互交织,环境描写能够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让读者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景物描写的艺术技巧分析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和体验,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景物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它的描写手法可以是直接描写,也可以是隐喻、比喻、意象等方式。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景物描写的艺术技巧和应用。
一、明确描写对象,注重感官表现在进行景物描写时,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和情境。
比如,描写一幅山水画中的雪景,就需要对雪、山、树等各个元素进行细致观察和刻画。
同时,表现出读者所能感官到的情感色彩。
在生动的描写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冰雪间的清冽,寒气东逝,如诗如画。
因此,描写时注重感官表现,尽可能地通过字眼和语言的选择营造出明快、清新的感觉,让读者产生换空置地的幻觉和共鸣。
二、真实感和想象力的结合景物的描写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真实性和想象性。
真实性主要就是根据实际情境所表现出来的景色,呈现一种真实的,触摸和感知的状态。
这种情境下的描写会十分清晰和具体,读者可以通过描写中的场景而形成时空感。
比如描写一幅夏日的自然风光会表现出空气中的花粉散发的清新芬芳、鸟鸣声和悠悠的溪流声等等。
想象性的描写则需要作者在基础的景观上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和发挥,表现出创作想象和创意。
这样的创作会显得充满特色,动态和生动。
三、情感氛围的转换和营造景物描写与情感的转变和氛围的营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如果要表现壮丽的山景,就需要将激动人心的情感和气氛体现出来。
在描写中,作者可以通过运用不同造型和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转换和氛围的营造。
比如,运用层次感、色调,运用高亢的音乐和季节气氛等等,表达出一种强烈、振奋人心的情感和气氛,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遵循文学规律,避免平庸和雷同景物描写不是一种简单的描述,而是需要遵循文学规律和审美标准。
在描写中,要多运用变化、转折等各种手法,使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比如运用对比手法,将天、地、人的各种特点彼此对比、寄托其他景象,舒展文字的表达力;又通过对景色气象规律的把握,以及对自然物种的分析、观察和描写,让景物描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环境(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解题角度)2007江苏《麦天》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答: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010江苏《溜索》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答: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专练一《寒鸟》冷而犀利的风刮过天空。
云层仿佛越积越厚的冰凌,凝重、灰暗,无有涯际。
土地里微微的暖气被树尖草梢的冰凌冻住,就如冻住一个季节。
1.开头两节文字是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
(4分)答: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1分)、从视觉和内心感受等角度(1分)、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1分)描写环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气氛的沉重(1分)。
2014高三摸底《雪中六盘》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
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
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
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
答: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顺序(1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1分),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2分),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1分)。
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环境
等进行描绘和刻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景物描写手
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细致描写、借景抒情、对比描写、象征意味等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首先是细致描写。
细致描写是指对景物细节进行精确、详细的描写,
通过详尽的情景勾勒,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景物形象。
细致
描写常用于表现自然景色、人物外貌、环境气氛等,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
品中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例如,在描写一处山水风光时,可以通过细致描
写山峦的起伏、溪流的曲折、树木的繁茂等,引导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
山水的壮丽与宁静。
景物描写手法的作用是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更加具体、生
动和情感丰富。
通过对景物的准确描写和巧妙运用不同的手法,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增加对作品的感知力和共鸣力。
同时,景物描写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引导读者对作品中的景物
形象进行感性和理性的思考,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精神愉悦。
综上所述,景物描写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细致
描写、借景抒情、对比描写、象征意味等手法,可以使作品的景物描写更
加生动、具体和富有情感。
景物描写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读者的阅
读体验,也能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赏析
作者:程惠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九种语文课文中自然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并分析其艺术特色、找到其赏析的切入点与方法,使其赏析有径可循。
【关键词】自然景物描写 ;艺术手法 ;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5-01
自然景物描写即描写自然环境的风景,包括四季风景、山水花木风景,乡村城市风光等。
作品中所使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就是艺术手法。
恰当的艺术手法是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相适应的,可以使景色描写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自然景物描写所能够使用的艺术手法种类丰富,异彩纷呈。
下面介绍几种初中语文课文中常见到的:
一、简笔勾勒。
景色描写中的简笔勾勒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景色的基本特征或全貌,不着华丽修饰,不加过多渲染。
如《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上景色的描绘仅仅十二个字,便展示出了小石潭周围幽静精致的全貌:青翠的藤蔓和树木,均匀地围绕小石潭,柳条随风飘动,缠绕覆盖。
此文中使用此手法的还有“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寥寥几字写出了通向小石潭水流的形状、远近、地理状况。
“寥寥数语胜过千言万语”,这便是简笔勾勒的效果,正如鲁迅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赏析这样的景色描写时可以抓住此特点来分析鉴赏。
二、工笔细描。
景色描写中的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致入微的笔法描摹景物,使所写景物纤毫毕现,如在眼前。
例如:“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选自《满井游记》)这是初春水光的特写镜头,作者袁宏道观察入微,不仅细腻地描绘出春波一层一层的如同鱼鳞的样子,还抓住了波光闪动的那一瞬间,勾魂摄魄地凸显出水色的“冷”、“亮”、“快”的特点。
赏析工笔细描时,抓住一个“细”字,体会出其“浓墨重彩,着意刻画,入微地再现景物特征,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的效果。
三、修辞。
修辞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使描写更形象、生动、鲜明、有气势等。
比喻、拟人、排比、对比、顶真、夸张、对偶等都属于修辞。
例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是对偶的修辞,生动地描写出了琅琊山春夏景色的不同。
赏析景色描写的修辞,要辨析出是何种修辞,抓住使用这种修辞的效果,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谈自己的感受。
四、动静结合。
景色描写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比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是动,“静影沉璧”是静,静谧的月光随着水波动荡闪耀,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动静结合把月色的美写到了极致。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这是把静止的连山比喻成了奔跑的铁兽,化静为动,暗示了船行速度之快。
杜甫《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用动态写静态,泰山的高大巍峨跃然纸上。
五、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景色描写中的“实”一般指作者描绘出的客观存在的实景、实境,“虚”则是作者借助想象联想所描写出的景物。
赏析这样的景物描写时,可以注意抓住“虚”与“实”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来分析体会。
例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水汽从湖中升起形成雨,是实写,以太的翅膀是想象的,属于虚写,虚实相生,写出了雨滋润万物的特点,并给雨浸染上浪漫的气息。
六、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物中。
例如《芦花荡》中,大菱受伤后,作者写道:“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衬托出了老英雄自责、沮丧、自尊受伤的情感;老英雄智惩鬼子时,作者描写了老英雄眼中的苇塘:“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表现出了老英雄为大菱报了仇、智惩鬼子后的轻松心情。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清·王夫之),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景随情至,情由景生”(清·黄图泌),景物描写更有感染力了。
七、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例如:“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选自《醉翁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选自《小石潭记》)作者移步换景,几个动词使我们在移动变换中领略了各种不同的景致,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赏析移步换景的时候,要注意作者观察点的变换,体会作者围绕不同立足点所精心展示出的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八、渲染,烘托。
语文课文中许多描写对景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创造气氛和加强感染力,把人带入到某种意境、心情、氛围当中。
沈从文在《云南的歌会》中写山路漫歌的时候,不惜笔墨细细描绘山野风光,“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作者先为“赶马女孩的歌唱”渲染出一个动人的场境,“女孩”生活在其间,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美好的自然真趣,歌声情韵自然也是动人的。
赏析渲染和烘托的手法时,要注意体会其极力渲染的氛围。
九、意象。
被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比如月亮,它已经不仅仅代表着月亮本身,而是“思念”、“凄美”、“静谧”、“清幽”等的化身;竹,也不仅指一种植物,而是“文雅”、“气节”的代表;影,不仅是指阳光照射人或者物体的暗像,还有了“寂寞”“追随"“浪漫”的象征。
丰子恺在《竹影》里写道:“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孩子们用木炭描竹影这种随意涂鸦出的效果,在月、影、竹的意象中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氛围,童趣中生出了文雅。
春、花、秋、叶、月、夜、竹、菊……许多事物几千年来经过创造主体的情感加工,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了一些主观情思的化身,作者选用它们的时候,也就把这些主观情思加入到了描写中。
赏析这些带有意象的景物描写时,要注意赏析出意象赋予此描写的特殊氛围与主观情感。
自然景色描写在语文课文中常常见到,把握这些教学机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艺术手法来解析、欣赏其特色,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体验,进而增强学生的表达、理解、鉴赏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袁宏道《满井游记》
[2]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欧阳修《醉翁亭记》
[3]胡运生《古代诗歌表现技巧的综合运用》(《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4]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社戏》
[5]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纪伯伦《组歌》
[6]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柳宗元《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