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现行语文教材特别注重素质教育,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多下工夫。

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感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首先搞清语感的本质及特点,然后才能采取恰当的语感训练手段,反复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力,使其逐步形成语感能力。

一、重视积累,厚积薄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累言语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

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如果忽视大量阅读,语文水平或者语感水平是很难提高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优秀古诗文等经典作品,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

不可少的环节。

二、语感的本质与特征

有人认为语感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能力,也有人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隐含意义的深刻直觉,但最普遍的认识是语感是通过对文字符号的确切感知形成的对语言表达材料特有的

直觉或下意识的敏锐感知力。通俗地解释,语感就是一种凭借日积月累的阅读积淀形成的直觉思维的悟性。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语言材料既包括语言的意义内容,又包括语言的表现形式。

其实,语感就是对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的全方位反映。因为,语感首先是一种特有的直觉思维,而不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另外,语感又是在大量的语言经验积累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敏感特点的语言感悟。经验思维在整个思维过程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会在头脑中寻找以往经历的相似经验作为借鉴,进行类推,从而得到新的经验,形成新的思维。语言的经验既具有语义内容的感性形态,又具有语言形式的抽象形态,在语言经验的反复运用过程中,已有的经验与当下的语言材料会构成反射,从而达到无意识或潜意识状态,这就使经验思维在语感思维中具有迅疾的特点。譬如,《红楼梦》描写林黛玉听到《牡丹亭》的唱词后,立刻便产生伤感情绪,泪洒衣襟。林黛玉此时的心理感受就是源于她的语

感体验。其实,她是将当前听到的材料(唱词)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包括自己坎坷的身世、悲凉的命运、抑郁的性格)联系起来,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语言的感悟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有以下一些特征。

三、强化训练,形成共鸣

学以致用,在语言学习中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使学生通过科学规范的练习将语言知识、规律内化以形成语言直觉,形成较强的语感。训,指教师的训导与启迪;练,指学生的练习与操练。训练是学生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科学练习,反映着师生之间的双向关系。

语文学习中更主要的是依靠主体的心理因素和对语言

敏锐的直觉感受。是使作者与读者、说者与听者,通过语言文字以沟通、构筑“同见”、“同感”,从而形成语感。因而,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四、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出不同

的语感情境,激发学生在诵读时能充分利用口、耳、眼、心等多种感官,逐渐感觉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使他们能

很快进入文中意境,学习课文知识。例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 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把蒲公英的直观形象活生生地再现给学生,这对于生活在城市原来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的植物的孩子来讲一下显得特别兴奋,感到非常新鲜,于是一种好奇的心理促使他们学习新知。在认识了蒲公英之后,我便趁势启发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叶、茎、花的颜色、形状、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描述蒲公英的形象。于是孩子们鼓起小嘴,只见课堂上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课文中那枯燥乏味的文字瞬间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引导想象,发散思考

在课文学习中,学生有时要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闻见气味、听到声响、辨出色彩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枯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写真画面,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溪边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两句对话特点:狼的声音粗狂、霸道,让人感受到狼的凶残;小羊的声

音柔弱,让人觉得小羊温顺,从而产生同情、怜悯情感。还有我在教《燕子》一课时,从“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这一问题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燕子春天在湖光山色中活动的情景,体会文中“燕子斜着身子,飞快、灵活地掠过湖面”的意境,于是一幅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便跃然于学生脑海,为下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知识的形成在于积累。在语感培养中,既要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实施教学,又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加以科学指导,逐渐引导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验、感悟和吸收内化,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