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vs 三星集团
- 格式:docx
- 大小:24.08 KB
- 文档页数:8
苹果狙击了“诺基亚”,为什么不能灭掉“三星”更有意思的是,三星不但没有被“灭”掉,反而大有超越苹果之势。
这是为什么?一定程度上,三星电子已经超越了苹果,比如说手机出货量,比如说市场占有率。
但在利润率、外观以及美誉度方面,三星和苹果还有一些差距。
在笔者看来,就如同三星当初狙击诺基亚一样,三星很可能“故技重施”,借此全面超越苹果。
那什么才是三星得以制胜的绝招呢?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二:其一,三星有一个强势和智慧的掌门人——李健熙!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总是存在漏洞,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能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
教科书上那些常青树或许只是幸运地找到了优秀的企业领袖。
苹果很幸运,拥有乔布斯这样的领袖。
在这方面,三星同样的幸运。
乔布斯曾经吸大麻、总是衣衫不整、独自去印度修禅、对女儿置之不理、彻夜工作。
在乔布斯身上,疯狂的野性和非凡的专注随处可见。
李健熙亦然,他是那个“连1%的家教都没受过”、“每天和儿女只说五分钟话” 的人!他还是那个狂言“除了老婆孩子,其余都换掉”,在三星最危急的时刻仍顶着巨大压力上马半导体项目的人。
一个有趣的对比或许能够说明李健熙的作用:当苹果iPhone横空出世的时候,诺基亚就此一蹶不振,而三星却能够及时迎头赶上,和苹果一起分去智能手机90%以上的利润。
为什么?是因为诺基亚船太大难以掉头吗?可是,当iPhone诞生的时候,三星的体量已经和诺基亚相差无几了啊!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人才吗?当然不是,作为当时正如日中天的企业,诺基亚应该是网罗了一大批最优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另外,说到底iPhone只是一个技术集成,并没有多少独特的技术在里面,这从中国山寨智能机的迅速泛滥可以看出。
那什么才能解释诺基亚的没落以及三星的迎头赶上呢?在笔者看来,企业领袖是一个重大的原因。
当iPhone诞生时,敢问有谁知道当时诺基亚的领袖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
原因就在于,诺基亚当时的领袖是一位职业经理人,而三星的领袖李健熙却是三星的主人!笔者并不是想鼓吹家族式企业好,而只是想说,在危机时刻,在变革时期,掌握核心权力、拥有权威的企业主人翁相比职业经理人来说,做出重大战略以及执行时遇到的阻碍会少一些。
苹果VS三星专利大战全程回顾【TechWeb报道】8月27日消息,苹果与三星持续一年多的专利大战在8月25日告一段落。
当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陪审团作出裁决,在苹果和三星专利侵权诉讼中,韩国三星在包括双击放大和滚屏专利,以及硬件风格和图标设置等方面都被判侵犯了苹果专利,三星应当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
陪审团同时表示,苹果产品没有侵犯三星的专利,无需赔偿。
此前苹果公司诉称,三星公司包括Nexus S 4G和Galaxy S II在内的多款设备均侵犯了苹果公司的专利。
这一裁决结果意味着在三星公司在更改这些产品的设计前,将无法在美国市场继续销售这些产品。
然而这一大战似乎远没有结束,就在圣何塞法庭宣布裁决结果几小时后,三星公司于韩国时间25日上午发布声明,宣布将就裁决结果上诉,称这一判决并不意味着最终结局。
苹果于2011年4月对三星提起诉讼,称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而三星随后提起反诉。
除美国市场之外,苹果和三星还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相互提起诉讼。
这里对苹果和三星专利权大战的过程进行回顾。
2011年4月15日苹果在美国针对三星提起诉讼,称三星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权。
苹果指责三星“偷窃”了部分iPad和iPad2的设计,向三星索赔25亿美元,并要求停止销售其平板产品。
2011年4月21日三星在韩国、日本和德国起诉苹果,称苹果侵犯了三星的专利权。
2011年6月28日三星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苹果。
2011年8月4日苹果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申请初步禁令,希望禁止三星和三星德国公司对某些产品的销售。
2011年8月9日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发布了初步禁令,禁止三星销售某些型号的Galaxy Tab平板电脑。
这一初步禁令称,三星的产品涉嫌侵犯苹果的一项设计专利。
这一禁令只是临时举措,禁令将持续到相关专利权诉讼的听证会召开。
2011年8月29日三星表示,由于澳大利亚的一个法庭听证会正在进行,将把10.1英寸Galaxy Tab平板电脑在澳大利亚推出的时间延迟到9月的最后一周。
苹果和三星营销策略的对比分析一、选题依据(一)背景1、国际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步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大优秀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目标市场,力争一席之地。
现在正是智能手机的发展阶段,一大批的手机厂商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从2009年开始,以android,ios为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推出自己的手机品牌。
而在这么多的手机厂商中,做的最好最大的有两家企业,一个是三星电子,一个是苹果。
三星与苹果,目前全球最大的两家手机生产商,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最大的份额。
而这两家厂商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虽然操作系统不同,但是他们在智能手机领域是对方最大的竞争对手。
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因素的集合,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各种特征。
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考察整个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及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效应的全球层面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环境、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周期、世界经济结构);二是从一个国家角度出发考察某个具体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对国际营销的效应的国别层面的经济环境(即本地经济环境);三是从世界区域性范围及区域性组织出发考察某些文化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关系往来密切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层面的经济环境。
(一)本地经济环境2、国内背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大优秀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目标市场,力争一席之地。
巨大的市场容量一直是中国手机市场繁荣兴盛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手机市场体现出强劲的消费需求。
根据信息产业部2011年11月底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超过5.31447亿户,1~10月新增用户数为7038.9万户。
这就意味着,2011年,我国新增电话用户首次突破7000万,实现了历史新高。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NO1:三星与苹果是当今时代的重要⼿机⼚商,这两者间的竞争必然会让⼈关注。
这两个企业都有⾃⼰的特点。
⼀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关注的要素到底是什么?我作为⼀个普通消费者⼤致能给出以下⼏个要素:品牌,硬件与软件,外观,质量与售后(是否易坏)。
做为重量级的⼿机⼚商,普通消费者所关注的必然就是他们所关注的。
那么这⼏个要素就是要关注的分析要点。
品牌,品牌对于⼀个企业的意义⽏庸质疑,可⼝可乐做为全球最值钱的品牌,靠其⾦字招牌已经⽆惧其它竞争对⼿。
对于⼿机竞争,品牌也极为重要。
三星在刚进⼊⼿机领域之时,品牌相对于诺基亚,爱⽴信,摩托罗拉等均处于弱势,但是三星很早就知道把握消费者的⼼理,注重做⼯、噱头、营销、在技术上没有在技术上没有优势的时候,就推出了 A388 双屏⼿机,A408 ⼥性⼿机。
当年A388卖6000-7000块,相当于当时2平⽅⽶北京的房⼦,这是什么概念?在早期三星⼿机崛起之时就⼗分注重品牌的作⽤,时⾄今⽇三星经营多年,早已将品牌打造成⾼端的代⾔词。
苹果作为三星的竞争对⼿,在品牌上甚⾄更胜⼀筹,当⼈们说起苹果⼀词,脑中会想到什么样的词?科技,⼈性化,完美,昂贵,这样的概念早已深⼊⼈⼼。
正是乔布斯作为苹果的缔造者,将精益求精发挥到了极致,⼈们才会将对他的认可与崇拜附加到苹果品牌之上。
在品牌的竞争上,购买苹果的⼈会得到更⾼的独特感并且会感受到乔布斯个⼈精神的共鸣,所以我认为在品牌上苹果或许更胜⼀筹。
硬件与软件,⼿机的硬件决定了⼿机的运⾏速度与流畅度。
⽆论性能是否过剩,消费者必然会选则更好的硬件。
在这点上,三星作为电⼦⼚商的代表。
⽆疑对苹果占据优势,甚⾄作为苹果的竞争对⼿,三星会承担苹果的部分硬件⽣产,可想⽽知三星的硬件⽔平。
但是,电脑公司起家的苹果与电⼦公司起家的三星相⽐,在软件上必然有⼀定的优势。
谈到对三星的看法,苹果前任CEO斯卡利表⽰:“相⽐苹果,三星只不过是⼀个设备⼚商,其软件部分完全是依靠 Google。
世界上最⼤的⼿机公司 当今世界⼿机已经离不开我们的⽣活,⼿机给我们的⽣活带来众多便捷。
⼿机公司也越来越多,但最⼤的⼏家⼿机公司已经⽔落⽯出。
就让学习吧⼩编带你见识⼀下世界上最⼤的⼿机公司排名吧! 世界最⼤的⼿机公司 1、三星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的跨国企业集团,同时也是上市企业全球500强,三星集团包括众多的国际下属企业,旗下⼦公司有:三星电⼦、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寿保险等,业务涉及电⼦、⾦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2、苹果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家⾼科技公司。
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于1976年4⽉1⽇创⽴,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1⽉9⽇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蒂诺。
3、华为 华为在2010年以218.21亿美元营业收⼊⾸次杀⼊《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为第397位。
2011年以273.557亿美元年营业收⼊位居第352位。
2012年,华为连续3年⼊选财富500强,以315.4亿美元名列351位。
2013年,华为⾸超全球第⼀⼤电信设备商爱⽴信,排名第315位,爱⽴信排名第333位。
2014年,华为排名由去年的第315位上升⾄285位。
2015年华为排名相较2014年⼜有⼤幅提升,上升57位⾄228位。
2016年,华为⼜提升了将近百名,位居第129位。
4、索尼 ⽇本⼀家全球知名的⼤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索尼是世界视听、电⼦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最早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是世界最⼤的电⼦产品制造商之⼀、世界电⼦游戏业三⼤巨头之⼀、美国好莱坞六⼤电影公司之⼀。
5、诺基亚 1865年,诺基亚创始⼈弗雷德⾥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家⽊材纸浆⼚,取名诺基亚。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众所周知,三星和苹果是当今世界移动终端产业界的两大巨头。
一山难容二虎,在两大巨头之间必然从在竞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苹果都是移动终端市场的霸主,而三星只不过是android旗下众多的出货商中的一个,而且三星至今还在为苹果供应芯片等硬件。
毫无疑问,在那段时间里,三星在不断的追赶着苹果。
现在,在google为了专利收购了motorola以后,三星一跃成为android最大的出货商。
在最近的一份市场调查中,三星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大约32%的出货量,而苹果只占据了16%,三星的市场占据量几乎是苹果的两倍。
虽然苹果每部手机的毛利润有40%之多,这几乎是三星的三倍,但是占据市场份额这一点上三星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反超。
我认为,就像当年windows占领PC市场一样,android会逐渐占领移动终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三星作为android的排头兵,必然会在与苹果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其次,在产品种类上,苹果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产品,而且大部分都是面向高消费群体的,而三星既有与iphone5对抗的note2,还有价格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产品,而这些领域对于苹果几乎是盲区。
虽然曾经疯传苹果会推出价格在2000远左右的低端iphone手机,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但是,每次iphone换代都会是苹果的产品销量呈几何数字增长,这是三星无法匹敌的。
第三,苹果为了控制成本,使用原件采购和产品组装外包策略,但是也为苹果的经营留下了隐患。
而本身作为硬件厂商的三星的产品硬件一般都由自己生产。
在iPhone5之前,苹果的iPhone系列,大约占产品总价40%的零件都由三星提供,遍及处理器、面板、内存、电池等核心元件。
虽然苹果已经开始“去三星化”工作,但是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工作,尤其是考虑到三星曾作为苹果的处理器独家供应商这个难度就会更大。
第四,苹果作为一家以软件起家的公司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苹果虽然采购硬件采购和组装承包的策略,但是软件却时时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ios到itunes再到各种各样的应用都是苹果赢利的工具,而三星由于大部分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所以,受到很大的掣肘。
模拟商务谈判大赛总决赛案例一、谈判主体甲方(A):苹果股份有限公司乙方(B):三星集团二、谈判背景:今年以来,三星电子和苹果公司互打“专利战”,目前已在多个国家相互提起侵权诉讼,要求禁售对方产品。
苹果分别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国起诉三星电子侵犯其专利权。
由此,荷兰、德国、澳大利亚先后宣布禁售三星平板电脑。
三星则针对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4S,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以及日本等地以苹果侵犯三星电子专利技术为由对iPhone4S提出禁售申请还以颜色。
本次较量,由苹果公司率先“发难”,2011年4月15日苹果以三星侵犯了其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的相关专利为由,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并向多国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暂时禁止三星销售Infuse 4G、Galaxy Tab 10.1等产品,而澳洲法院也裁定,在苹果与三星的专利纠纷解决前,暂时禁止三星的平板电脑GalaxyTab10.1 在该国销售。
面对苹果的起诉,三星公司也展开了大规模的诉讼攻势,三星则于4月22日以苹果侵犯其专利为由,分别在韩国(涉及5项专利)、日本(涉及2项专利)和德国(涉及3项专利)提起诉讼。
据悉三星在德国的起诉将会在明年一月底审理,有消息透露,带3G 功能的iphone 和iPad 可能都会禁售。
日前,三星还针对苹果新推出的iPhone4S 以侵犯其多项专利为由,向日本和澳洲提交了禁止销售的申请,并且以同样理由在日本申请禁售iPhone4 和iPad2。
此前三星已向法国和意大利法院申请禁止销售iPhone4S。
加上德国的禁售起诉,三星已经至少在五个国家对苹果发起了诉讼攻击。
三、谈判主题:达成共识停止纠纷三星和苹果的关系非常特殊,在智能手机领域,双方是竞争对手,但在芯片等零配件市场上,苹果是三星芯片和显示器的最大买家之一,为了长远的发展,两方高管都希望能够在谈判桌上达成共识,维护合作关系。
苹果方面也承诺说本次纠纷不会影响双方在零件方面的合作四、谈判内容:1、法院认为三星提出苹果侵犯的专利是手机行业标准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三星违反了在许可上应遵循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视”原则。
三星的经营管理战略摘要:三星在自己的发展中,一直将世界一流的标杆企业作为学习的对象。
质量是三星的生命,三星视残次品为摧残组织生命的“癌症”。
三星人要有速度制胜的意识,要做到力争第一、决策适时、行动快速、经常沟通。
三星“新经营”战略能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李健熙力排众议发展半导体业务,从而为“新经营”战略实施提供充分经验和技能的结果。
当三星手机要超越摩托罗拉时,李健熙就下达了这样的指示:“无论花多少钱、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只要能研制出具有摩托罗拉手机品质的产品就行。
”在这种宽松环境下,三星Anycall手机诞生了,不久,它超过了摩托罗拉。
三星必须把资源和力量集中于全球第一、第二和具有三星特色的领域,卖掉或者彻底取消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业务。
同时,必须在保证一定利益的前提下,以当前相对稳定和长期的业务支持高速成长的战略性业务,实现预备经营。
三星上上下下都流传着这样的观点,即“优秀人才一人就能够养活十万人”,“十个一级围棋选手联合起来也不能战胜一个围棋一段选手”。
三星这种“人才第一”的理念非常深入人心,是三星一个重要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三星“新经营”品牌战略产品开发人才技术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作为大韩民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子公司中规模最大且在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
该公司在全世界共65个国家拥有生产和销售法人网络,员工数多达157,000人,2009年超越惠普(HP)跃升为世界最大的IT企业,其中LCD TV、LED TV和半导体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
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的三星,与今天的不少中国企业非常相似,经营着低利润、低价格产品,除了本土市场,除了价格就没有多少竞争能力。
然而,今天的三星,已经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品牌企业。
2007年,它的营收首次超越1000亿美元,达到1034亿,名列全球IT类企业第三。
它在手机市场超过摩托罗拉,排名仅次于诺基亚,位列第二;在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等离子电视(PDP)市场份额仅次于LG;在半导体芯片市场上也是位居前三。
“三星”三大战略抗衡“苹果”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成立于196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则是1992年中韩建交后。
1992年8月,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惠州投资建厂。
此后10年,三星电子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已经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大的韩资企业之一。
“三星”与“苹果”专利大战的硝烟已经渐渐褪去。
一场官司,耗时一年多,战线波及全球十几个国家,几十场诉讼下来,以“苹果”的胜利暂时宣告结束。
两大消费电子行业巨头能够把仗打得这么久,战线拉得这么长,说明了一个问题:“三星”已经成为可以与“苹果”比肩的竞争对手。
坐观“三星”这几年的发展之路,能够取得今天的业绩绝非偶然。
可以说,“苹果”是技术上的天才“设计师”;而“三星”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企业家”。
品牌转型:三星迈出最关键一步早期的“三星”曾被业界看成是一家生产廉价产品的“山寨”企业,不为消费者所认可,其产品甚至一度成为“地摊货”的代名词。
由于一味模仿别人的技术,制造大量缺乏创新性的廉价产品,并采取过分追求规模化的产量以谋求价格制胜的营销方式,三星在国际市场上属于被嘲笑的对象。
但自从李健熙出任三星集团董事长后,为了提升三星的品牌形象,他先后提出了“二次创业”、“新经营运动”以及“数码融合战略”等理念。
尤其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席卷之下,“三星”正一步步被制造行业拖垮。
危难之际,李健熙表示,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趁机把公司的经营重点从制造领域转到品牌形象的提升上来,以摆脱过去那种大量生产、廉价卖出的恶性经营模式。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三星”敏锐地意识到数字时代的来临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也为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大量洗牌的机会。
于是,“三星”制定了新的品牌战略,将原来的经营核心从大规模制造转向自主品牌的创生上,并且以数字技术作为突破口,打造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
基于这样的战略,“三星”提出了“数字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观,给品牌注入“高档、高价值、时尚”等新鲜元素,使品牌内涵与进军高端数字化产品、追求高利润的战略相适应,彻底改变三星品牌过去在消费者心目中地摊货、低档、廉价的印象,使“三星”展现出高品质、高价值、时尚潮流的新形象。
苹果与三星手机的对比导语:现今社会,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运行的马车早已琳琅满目,相信几乎没有人会对三星与苹果这两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国际手机市场上的两个大品牌,他们几乎平分秋色。
然而近期,竟然出现了三星须赔偿苹果1.2亿美元等诸如此类的信息,究竟三星与苹果有何区分?他们之间谁才独占这信息领域的鳌头?让我们从以下的对比中,来一探究竟。
●品牌简介(做超链接)●外观●系统●创办理念●营销策略品牌简介一、三星三星集团是韩国第一大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三星集团包括众多的国际下属企业,旗下子公司有: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人寿保险等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二、苹果苹果公司( 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 Apple Computer Inc. )更名为苹果公司,在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9,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设计并全新打造了iPod、iTunes和Mac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OS X 操作系统,以及革命性的iPhone和 iPad。
苹果公司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在2012年曾经创下6235亿美元记录,在2013年后因企业市值缩水24%为4779亿美元,但仍然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外观(插入图片对比)仅拿智能机做比较1、三星:他的外形多如此类,设计理念大概与S4相同,修长的机身,形似砖块,外表圆润,外形简单。
2、苹果: iPhone的机身“超薄”,采用了圆弧的侧边,使得整个机身更显轻薄。
正面边缘的金属光泽显示了这款手机优异的做工,整个手机气质高贵,却又有着很强的亲和力。
面的黑色面板似乎不符合苹果一贯的白色风格,但大红大紫的iPod播放器也有着不同颜色的版本,黑色iPod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已经可以比肩传统的白色版本,苹果公司在iPhone手机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颜色搭配问题。
苹果PK三星敌人和朋友的摇摆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26期黄智军一个是全球最热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厂商,一个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和平板电脑制造商,在移动终端市场,苹果和三星两家IT巨头就专利纠纷已经数度开战。
4月15日,苹果率先发难,在美国提起诉讼,指控三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Nexus S系列智能手机侵权。
三星同样不甘示弱,于4月23日在韩国、日本和德国提起专利诉讼,指控苹果侵犯专利,并于4月27日在苹果的大本营——美国提出禁止苹果侵犯专利权的诉讼;6月25日,苹果在韩国提起侵犯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诉讼。
随后的事态越发严重。
6月29日,三星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求禁止进口苹果产品;7月1日,苹果向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提出禁销令申请,点名申请三星的3款智能手机Galaxy S 4G、Infuse 4G、Droid Charge以及10.1英寸平板电脑Galaxy Tab做出不得在美生产、销售及进口。
苹果宣称,这些产品侵犯了该公司3项设计专利及一项设备专利。
谁也想不到,两家具有深厚合作关系的企业会产生如此激烈的对抗。
苹果对三星供应的零部件高度依赖。
据一些业内人士的拆机报告,iPhone中价值32%的零部件从三星采购,包括A4、A5处理器、NAND闪存、DRAM内存以及一部分显示屏。
当然,对于三星电子,苹果也是大客户,苹果的订单是整个三星业务板块中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同业竞争势如水火7月1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367号民事法庭吸引了国际范围内的巨大关注。
三星向韩国法院提出苹果侵犯专利权和商品权的诉讼的首次预备审判在此举行。
两大IT巨头律师在法庭上展开激烈的对话。
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民事11部只能多次进行制止。
这折射出两家公司势如水火的态势。
“通讯厂商专利诉讼增加的现象背后,是各大厂商产品之间同质化严重的事实。
一旦在市场上发生遭遇战,专利起诉则成为一种竞争手段。
”分析人士指出。
关于苹果VS三星专利侵权案的专利法法律分析11机械6班冯胜 201130086206从2011年4月15日始,苹果与三星公司的专利纠纷拉开序幕,双方在全球多个国家数次进行诉讼,倍偿金额曾一度高达10亿美元,创历史之最。
它作为一个法律分析的经典案例,也引起了人们的各种思考,后人当引以为鉴。
主要事件回顾:2011年4月15日苹果在美国对三星提起诉讼,之责三星偷窃了部分ipad的设计,向其索赔25亿美元,并要求停止销售其平板产品。
2011年4月21日三星在韩国、日本和德国起诉苹果,称苹果侵犯三星的专利权。
2011年6月28日三星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苹果2011年8月4日苹果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申请初步禁令,希望禁止三星对某些产品的销售。
2011年9月该法院接受苹果的请求,禁止三星在德国的销售和推广最新的7.7英寸平板,三星表示由于该禁令,将不会在柏林的电子展上展示该平板。
2011年9月8日苹果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交诉讼书,指控三星侵犯了两项苹果公司的专利权,索赔1亿日元,并请求发布禁令禁止三星在日本销售侵权产品。
2011年9月26日苹果在澳大利亚对三星提起多项专利诉讼,并请求发布禁令禁止三星在澳大利亚销售tab平板。
2011年11月30日三星在澳大利亚上诉成功,推翻此前的临时禁令,从而可以销售tab平板。
2012年3月6日三星向韩国首尔一法院递交诉讼指控苹果iphone4s和ipad2侵犯其持有的三项专利。
2012年5月24日双方首席执行官库克和崔志成在旧金山一家法院会面寻求和解但最终失败。
2012年8月25日美国加州圣何塞法院的苹果三星专利侵权诉讼中,陪审团裁定三星侵犯苹果6项专利,并要求三星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首尔中央法院同一天也对苹果三星诉讼案做出裁定,苹果和三星互相侵犯对方的专利,其中苹果侵犯三星两项专利,需赔偿35000美元;三星也侵犯苹果一项专利,需赔偿22000美元。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Apple(Apple Inc)和Samsung(三星电子),众所周知,他们都是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旗下的电子产品在全球都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
尤其是,三星使用了炙手可热的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故旗下的手机产品在各国的销售量激增。
Apple苹果公司,是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芬·沃兹涅克等人一手创建的。
公司历经风风雨雨的数十载,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推出了无数、旨在引领潮流趋势的产品,从早期的Apple电脑到当下的iphone系列,正如史蒂夫在斯坦福大学所演说的那样,“在产品中加入了许多大学课程的元素,使得Macintosh电脑拥有如此出色的特性”。
Samsung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公司之一。
三星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有:通讯(手机和网络)、数字式媒介、液晶显示器和半导体等,并且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
苹果三星两家制造商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产品的主要配件都采购自三星,仅2010年的采购总额就接近57亿美元。
而在2011年度,苹果向三星购买的半导体零件规模约为92.26亿美元,约相当于三星电子销售额的6%。
除此之外,三星还是苹果iPhone和iPad处理器的唯一生产厂商;另一方面,三星手机使用的OS(操作系统)是谷歌所开发的Android系统。
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其智能手机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为Android是免费的,而且三星将焦点放在硬件的更新升级上,所以几乎每一次旗舰产品的发布,都会在硬件上领先于苹果的iPhone。
虽然,三星在产品设计和软件更新方面不如苹果,但三星却能以很高的性价比占牢牢据手机市场:其原因有三,首先,苹果只针对设备的设计和部分技术进行研发,生产则依靠其他公司,其中就包括三星。
而三星却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控制成本的程度几乎无人可比;其次,苹果一年只推出一款新型号,而且价格区间很窄。
苹果公司vs 三星集团谈判策划书班级: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姓名:***学号:********一、谈判主体甲方(A):苹果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更名而来,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7.96%。
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
苹果的Apple Ⅱ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
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phone 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
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
2011年8月11日,苹果正式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乙方(B):三星集团是韩国第一大企业,也是一个跨国的企业集团。
集团包括众多的下属企业,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而三星电子是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全球营收最大的电子企业,在2011年的全球企业市值中为1500亿美元。
三星集团是家族世袭,李氏家族世袭,旗下各个三星产业均为家族产业,并由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管理,目前的集团领导人已传至李氏第三代二、谈判背景:今年以来,三星电子和苹果公司互打“专利战”,目前已在多个国家相互提起侵权诉讼,要求禁售对方产品。
苹果分别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国起诉三星电子侵犯其专利权。
由此,荷兰、德国、澳大利亚先后宣布禁售三星平板电脑。
三星则针对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4S,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以及日本等地以苹果侵犯三星电子专利技术为由对iPhone4S提出禁售申请还以颜色。
本次较量,由苹果公司率先“发难”,2011年4月15日苹果以三星侵犯了其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的相关专利为由,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并向多国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暂时禁止三星销售Infuse 4G、Galaxy Tab 10.1等产品,而澳洲法院也裁定,在苹果与三星的专利纠纷解决前,暂时禁止三星的平板电脑GalaxyTab10.1 在该国销售。
面对苹果的起诉,三星公司也展开了大规模的诉讼攻势,三星则于4月22日以苹果侵犯其专利为由,分别在韩国(涉及5项专利)、日本(涉及2项专利)和德国(涉及3项专利)提起诉讼。
据悉三星在德国的起诉将会在明年一月底审理,有消息透露,带3G 功能的iphone 和iPad 可能都会禁售。
日前,三星还针对苹果新推出的iPhone4S 以侵犯其多项专利为由,向日本和澳洲提交了禁止销售的申请,并且以同样理由在日本申请禁售iPhone4 和iPad2。
此前三星已向法国和意大利法院申请禁止销售iPhone4S。
加上德国的禁售起诉,三星已经至少在五个国家对苹果发起了诉讼攻击。
三、谈判主题:达成共识、停止纠纷,即解决三星集团与苹果公司的共存纷争,使双方达到友好兼容状态,维护双方长期经营合作的关系四、目标分析战略目标: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谈判共识、停止纠纷并维护愉快的合作关系最高目标1、对方停止起诉,签订和解协议,恢复销售,赔偿专利费8—10亿美元2、专利互惠,签订交叉使用授权协议3、对方(苹果)对Galaxy Tab10.1的停售做出赔偿,约3.8亿美元4、双方继续保持完全合作关系,对方参与我方在美的晶圆代工厂的投资,共同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可接受目标:1、对方停止起诉,签订和解协议,恢复销售,赔偿专利费10—13亿美元2、对方(苹果)对Galaxy Tab10.1的停售做出赔偿,0.9—1.3亿美元3、双方继续保持完全合作关系,签订两年合作协议最低目标:1、对方停止起诉,签订和解协议,恢复销售,赔偿专利费13—18亿美元2、对方(苹果)不对Galaxy Tab10.1的停售做出赔偿3、双方继续保持完全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五、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甲方利益1.证明三星确实侵犯了苹果的矩形设计专利,并要求三星针对所侵犯的专利进行一定的赔偿。
2.争取利用矩形外观设计继续限制三星在北美地区的发展乙方利益1.保护商品的核心利益,并希望在谈判中使对方承认手机外观矩形设计使用的共享。
2.反对苹果利用矩形外观设计限制三星公司在北美地区的发展。
(一)甲方优势1.苹果公司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信用度高。
在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2.三星严重依赖苹果,苹果是三星芯片和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客户3.坚持创新,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独树一帜,资金链充足4.产品花样繁多且质量上乘,有强大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5.核心业务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且抗风险能力较强。
(二)甲方劣势1.供应链不够合理,某些零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
2.制造部门效率低下,设计和管理成本高昂,因此,其价格相比其他同类商品要高很多。
3.扩展性不够,缺乏游戏基因和互联网基因。
4.因为与三星长期的专利战,造成苹果在诉讼费上的高额损失。
5.与三星的专利战,使苹果股价下跌17%,对苹果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乙方优势1.设计非常东方化。
2.质量很好。
3.率先推出创新技术;技术雄厚,半导体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4.产品外观设计美观,作为“年轻、流行、时尚数字先锋”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了持续加强。
5.在广告方面高投入,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6.“四先”战略。
即发现先机、率先获得技术标准、产品抢先投放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7.在价格上较苹果的iphone系列要低。
(四)乙方劣势1.严重依赖苹果,苹果是三星芯片和液晶显示器的最大客户。
2.产品个性化不够突出,针对个别的年龄层的特性没有优势。
3.价格较其他品牌偏高,性价比要比苹果的低。
六、程序及具体策略1.开局:方案一:感情交流式开局策略通过谈及双方合作情况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气氛中。
方案二:协商式开局策略以协商、外交礼节性的语言进行陈述,使己方对对方产生好感,创造双方对谈判的理解充满尊重、“一致性”的感觉,从而使谈判双方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展开谈判工作。
方案三:进攻式开局策略营造低调的谈判气氛,强硬地要求对方明确赔偿我方损失,以制造心理优势,是我方处于主动地位。
2.磋商阶段:报价策略:报价要低;不能太低。
(2)讨价还价策略一:软硬兼施策略由两名谈判成员其中一名充当红脸,一名充当白脸辅助协议的谈成,适时将谈判话题定位到双方长远利益上来,把握住谈判的节奏和进程,从而占据主动。
策略二:静观其变让对方尽情提出要求,我们以不变应万变。
策略三:把握让步原则明确我方核心利益所在,实行以退为进策略,退一步进两步,做到迂回补偿,充分利用手中筹码,适当时可以退让赔款金额来换取其它更大利益。
策略四:突出优势以资料作支撑,以理服人,强调与我方协议成功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同时软硬兼施,暗示对方若与我方协议失败将会有巨大损失。
(3)打破僵局策略一: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地提出我方预期利益,先易后难,步步为营地争取利益策略二:打破僵局重新理清谈判的关键问题,冷静应对。
使出杀手锏,给对方下最后通牒。
合理利用暂停,首先冷静分析僵局原因,再可运用把握肯定对方行式,否定方实质的方法解除僵局,适时用声东击西策略,打破僵局。
让步策略一:坚定让步(60=0+0+0+60)无论乙方如何表示,我们始终坚持报价,不愿做出丝毫退让。
到了谈判后期逼不得已,可以做出大的退让。
策略二:等额让步(60=15+15+15+15)以相等或近似相等的幅度逐轮让步。
策略三:妥协让步(60=40+12+6+2)开始先做出大的退让,然后让步幅度逐轮急剧减少的方式。
3.休局阶段如有必要,可对原方案在不触动我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调整。
4.结束阶段策略一:把握底线适时运用折中调和策略,把握严格把握最后让步的幅度,在适宜的时机提出最终报价,使用最后通牒策略;策略二:埋下契机达成协议明确最终谈判结果,出示会议记录和合同范本,请对方确认,并确定正式签订合同时间。
在谈判中形成一体化谈判,以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六、准备谈判资料相关法律资料:韩国第一部专利法于1946年诞生,2007年6月20日韩国知识产权局在6月底完成对《外观设计保护法》及相关条例修订并于7月1日开始实施,以进一步完善外观设计制度,提高对外观设计权的保护力度。
韩国现行专利法是2007年通过的,较之美国专利法有以下三方面差异:每项权利要求被驳回的理由,申请人在递交专利申请日无需提交权利要求书,仅需提交一份发明的详细说明书;其次放宽说明书的记载内容,申请人无需在说明书中对发明的目的、构成和效果进行分别描述;最后增强对权利要求审查的制度化。
尽管国际上专利法通用雏形正在形成,但热爱辩论的韩国人似乎专利权利的框架圈定得不像美国人那么僵硬,当专利不能被理解为专利时,就不能使其享受专利的待遇,换句话说在美国固化量化的文字在韩国变得松散。
备注:1.有关数据检测技术方面的专利,以及固定专利号的相关资料。
2.合同范本,背景资料,对方信息资料,财务资料,技术资料等。
7 制定应急预案双方是第一次进行商务谈判,彼此不太了解。
为了使谈判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出现以下事宜时,商务人员调节气氛以求在不伤害我方利益的情况下妥善解决。
1.对方咄咄逼人,一味指责我方过失应对方案:加以忍耐,少讲多听,应让对方尽可能多地发言。
这样既可以表现我们对对方的尊重,也可以根据对方的要点确定调整我们的策略。
第一、少说多听、中途不打岔;第二、说话语气温和,不作无谓争论;第三、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露底”;4、用对手的话来说自己的观点;5、利用休会的时间与对方讨论谈判中的分歧点;6、对于不太重要的问题和要求,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一笔带过;7、向对方提议,抛弃原有的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2.对方请出权威来给我方施加压力应对方案:首先,要沉着应战,抓住某些“权威”不太熟悉技术难点而向“权威”进攻。
3. 就我方的赔偿要求,对方提出异议。
应对方案:我方应该严守底线,向对方分析清楚双方的利益所在,并分析现在苹果、三星的市场状况,可以在价钱上做一定的让步,但绝对不能放弃这一点。
4.对方借题发挥,抓住我方某一次要问题不放。
应对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解释,可转移话题,必要时可指出对方策略的本质,并声明对方策略影响谈判进程,以达到扰乱对方的判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