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第11章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63
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动物生物化学》考研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节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生物化学与畜牧兽医的关系主要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第一节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分类第三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第四节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第五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六节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分类,掌握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结构及性质;掌握蛋白质结构各层次结构概念及特点。
弄清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第三章核酸化学第一节核酸的组成、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第二节DNA和RNA的结构第三节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第四节核酸的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和结构测定弄清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特点、RNA分类、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掌握核酸变性、复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第四章酶第一节酶的一般概念第二节酶的化学组成第三节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酶催化机理第五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六节酶活性的调节第七节酶的命名和分类了解酶的基本概念,掌握酶促反应特点,掌握酶的化学组成及辅酶(维生素),弄清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酶催化机制,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及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第五章糖代谢第一节糖在动物体内的一般概况第二节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代谢第三节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第四节糖异生作用第五节磷酸戊糖途径第六节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及调节了解糖在的物体的一般代谢概况,掌握糖原合成与分解、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糖异生的代谢过程及反应、关键酶、能量转变及生理意义,掌握戊糖磷酸途径的生理意义,弄清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及调节。
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一节生物氧化特点及酶类第二节生物氧化二氧化碳的生产第三节生物氧化水的生成第四节生物氧化ATP的生成弄清生物氧化的特点及其酶类,了解生物氧化二氧化碳生成的方式,掌握线粒体两条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抑制剂抑制部位,掌握氧化磷酸化机制。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化学(animal biochemistry)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类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物质代谢过程与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储存,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信息分子的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调节;动物器官、组织机能生物化学;以及相关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成果。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后续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一、各章节要点和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生物化学的涵义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三、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四、动物生物化学学习方略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学时一、概述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三、蛋白质结构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五、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分离纯化与鉴定重点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概念与特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及测定。
第三章核酸化学2学时一、概述二、核酸的一级结构三、DNA的结构与功能四、RNA的结构与功能五、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六、核酸酶和DNA限制性内切酶七、DNA一级结构测定与DNA的化学合成八、基因和基因组重点掌握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和基因组;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核酸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一级结构测定与DNA的化学合成。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化学本科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概述1.1 课程背景与意义介绍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强调动物生物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1.2 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概述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代谢途径等1.3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介绍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1.4 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说明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等强调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要求第二章: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2.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讲解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及其功能多样性2.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介绍DNA和RNA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讲解核酸在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的作用2.3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糖类的分类与结构特点讲解糖类在生物体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2.4 脂类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脂类的分类与结构特点讲解脂类在细胞膜结构和生物体能量储存中的作用第三章:生物氧化与代谢途径3.1 生物氧化的概念与意义讲解生物氧化的基本过程与作用强调生物氧化在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3.2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详细讲解TCA循环的步骤与代谢产物强调TCA循环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地位3.3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介绍氧化磷酸化的基本原理与过程讲解电子传递链的结构与功能3.4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与作用强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第四章:酶与酶促反应4.1 酶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介绍酶的定义、活性与专一性强调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4.2 酶促反应的机制讲解酶促反应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强调酶促反应的调控机制4.3 酶的测定与分离纯化介绍酶的测定方法与指标讲解酶的分离纯化技术与应用4.4 酶工程与应用介绍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强调酶在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价值第五章:生物膜与信号传导5.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强调生物膜在细胞功能与信号传导中的作用5.2 信号传导的基本途径讲解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机制与途径强调信号传导在生物体生理与代谢调节中的重要性5.3 钙离子信号传导介绍钙离子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与机制强调钙离子信号传导在细胞代谢与生理功能调节中的关键地位5.4 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作用讲解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与机制强调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在生物体代谢与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性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6.1 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详细讲解DNA的复制过程强调DNA复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6.2 转录与翻译介绍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强调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表达过程6.3 基因表达调控讲解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机制强调基因表达调控在生物体生理与代谢中的重要性6.4 基因工程与应用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强调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价值第七章:糖代谢与能量代谢7.1 糖类的代谢途径详细讲解糖类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糖异生等强调糖代谢在生物体能量供应中的重要性7.2 脂肪代谢与酮体的介绍脂肪的代谢途径与酮体的过程强调脂肪代谢在能量储存与供应中的作用7.3 氨基酸代谢讲解氨基酸的代谢途径与类型强调氨基酸代谢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与修复中的重要性7.4 代谢综合征与疾病介绍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与病因强调代谢综合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治策略第八章:酸碱平衡与矿物质代谢8.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介绍酸碱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强调酸碱平衡在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8.2 矿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详细讲解矿物质的吸收、运输与排泄过程强调矿物质代谢在生物体正常生理与健康中的重要性8.3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介绍常见矿物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强调矿物质在生物体正常生理与代谢中的关键地位8.4 矿物质缺乏与过量讲解矿物质缺乏与过量的病因与影响强调矿物质缺乏与过量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与防治策略第九章:生物化学技术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9.1 动物生理与生化指标的测定介绍常见动物生理与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强调这些指标在评估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中的重要性9.2 免疫生化技术介绍免疫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强调免疫生化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与疫苗研发中的应用价值9.3 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技术介绍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强调这些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9.4 生物化学技术在饲料与营养研究中的应用介绍生物化学技术在饲料与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强调这些技术在优化饲料配方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中的作用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与知识点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10.2 课程实践与研究应用强调课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与探索10.3 课程考核与评价说明课程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强调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真态度与努力程度第十一章:生物化学在兽医领域的应用11.1 兽医临床生物化学介绍兽医临床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强调兽医临床生物化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11.2 兽医毒理学与生物化学讲解兽医毒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关系强调生物化学在毒素分析和对策研究中的作用11.3 兽医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介绍兽医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交叉领域强调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11.4 兽医营养与生物化学讲解兽医营养学中的生物化学基础强调营养代谢和营养状况评价的生物化学指标第十二章:生物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2.1 基因工程与生物化学介绍基因工程中的生物化学原理和技术强调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工程中的生物化学作用12.2 细胞工程与生物化学讲解细胞工程中的生物化学问题强调细胞培养和细胞信号传导中的生物化学机制12.3 蛋白质工程与生物化学介绍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在工程中的应用12.4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化学讲解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强调生物化学在生物传感器设计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13.1 食品分析与生物化学介绍食品分析中的生物化学方法强调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中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13.2 食品加工与生物化学讲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强调生物化学在食品保存、风味改良和营养强化中的应用13.3 功能性食品与生物化学介绍功能性食品的生物化学基础强调生物化学在开发和评价功能性食品中的作用13.4 食品营养与生物化学讲解食品营养学中的生物化学概念强调营养代谢和营养状况评估的生物化学指标第十四章:生物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14.1 环境污染与生物化学介绍环境污染中的生物化学问题强调生物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4.2 生物降解与生物化学讲解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生物化学机制强调生物化学在环境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4.3 生物监测与生物化学介绍生物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强调生物化学在环境生物监测中的作用14.4 环境毒素与生物化学讲解环境毒素的生物化学特性强调生物化学在环境毒素分析和毒性评估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课程回顾与未来展望15.1 课程重点回顾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15.2 课程实践与研究进展讨论课程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最新进展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生物化学的未知领域15.3 课程评价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评价和反馈强调学生对课程改进的建议和期望15.4 未来学习与职业规划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道路强调生物化学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
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含氮小分子的代谢核酸的结构核酸的生物学功能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866458556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绪论1、生物化学的概念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科学。
它以生物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病毒。
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的三个阶(1)静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前半叶(3)机能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3、生物化学与畜牧兽医的关系❖在畜禽饲养中深刻理解畜禽机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状况,掌握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间相互转变及相互影响的规律是提高饲料营养作用的基础。
❖掌握正常畜禽的代谢规律,对于临床上畜禽代谢疾病的症断与治疗具有主要的作用。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蛋白质的分类1.按蛋白质的构象分类:球状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2.按蛋白质的功能分类:催化蛋白(酶)运输蛋白(运输和转运物质,如血红蛋白,脂蛋白,各种泵)贮藏蛋白(储藏物质,如铁蛋白,酪蛋白)收缩蛋白(肌肉收缩运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防御蛋白(防护和免疫,如各种免疫球蛋白)结构蛋白(细胞骨架结构,如胶原蛋白,角蛋白)调节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素)电子传递蛋白3.按蛋白质的组成和溶解性分类: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凯氏定氮法:例子蛋白质元素组成的一个特点:其中N是区别糖和脂的特征元素,各种蛋白质的氮含量比较恒定,平均值为16%左右,这是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的理论依据: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N量×6.25(蛋白系数)(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1、氨基酸的结构:A、均为α-氨基酸(除脯氨酸);B、均为L-氨基酸(除甘氨酸)2、氨基酸的分类:基本氨基酸(20种):掌握R基团的结构特征(色氨酸、组氨酸等)。
营养学分类:必需氨基酸的种类编码氨基酸:据R基团极性分类非极性R基团AA(8种)极性R基团AA:不带电荷(7种);带电荷:正电荷(3种)负电荷(2种)据氨基酸的酸碱性分类中性AA:含脂肪烃:Gly、Ala、Val、Leu、Ile含芳香环:Phe、Tyr、Try含羟基:Thr、Ser含硫:Met、Cys含亚氨基:Pro1含酰胺基:Asn、Gln酸性AA:Asp、Glu碱性AA:Lys、Arg、His据营养学分类:必需AA:Lys Trp Phe V al Met Leu Ile Thr非必需AA据代谢去向分类生糖AA(15种) 生酮AA(1种:Leu 生糖兼生酮AA(4种:Ile,Lys,Phe,Tyr)3、氨基酸的性质A、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大于等电点带负电荷,小于带正电荷;等电点的概念;(1)氨基酸的一般理化性质а-氨基酸是无色结晶,各有特殊晶形。
2008-2009《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化学英文名称:Animal Biochemistry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学分: 3适用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先修课程: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普通化学等一、教学目标及任务《动物生物化学》是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本科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认识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
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谢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细胞调节机制等。
4、掌握遗传大分子核酸的功能,即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机制;简要了解核酸的一些基本技术。
5、适当了解动物机体主要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化学组成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第1章绪论(2学时)重点难点1 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主要内容2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目的要求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主要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产与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安排1.1 生物化学的概念1.2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任务1.2.1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2.2 生物化学和动物生产与健康1.3 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及动物健康的关系习题要点1生物化学的定义、分类2 生物化学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部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第2章生命的化学特征(1小时)重点难点1 生物大分子与化学键2 生物能量学目的要求了解生命有机体的与无机界的区别,认识其基本化学特征;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量学的概念;掌握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及其作用;了解水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动物生物化学第一单元:生命的化学特征一、组成生命的物质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四种,占细胞物质总量的99%,另外还含有硫、磷及金属元素。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是构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含硫和磷的化合物在生物细胞的基团和能量转移反应中比较重要;金属元素在保持组织和细胞一定的渗透压、离子平衡、细胞的电位与极化中有重要作用。
二、生命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主要有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
三、生物大分子:生物体内的大分子主要有糖原、核酸、蛋白质。
四、ATP也称为三磷酸腺苷,是机体内直接用于作功的分子形式,它在生物体内能量交换中起着核心作用,被称为通用能量货币。
ATP、GTP、CTP、UTP等都含有高能磷酸键,统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第二单元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C、H、O、N、S 5种,其中N元素的含量稳定,占蛋白质的16%,因此,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就能算出蛋白质的量。
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蛋白质可以受酸、碱或酶的作用而水解成为其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如将天然的蛋白质完全水解,最后都可得到约20种不同的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中,大部分属于L-a-氨基酸。
其中,脯氨酸属于L-a-亚氨基酸,而甘氨酸则属于a-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性质1.一般物理性质(1)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在近紫外区(280nm)有最大吸收。
(2)氨基酸在结晶形态或在水溶液中,并不是以游离的羧基或氨基形式存在,而是离解成两性离子。
在两性离子中,氨基是以质子化(-NH3+)形式存在,羧基是以离解状态(-COO-)存在。
在不同的pH条件下,两性离子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3)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氨基酸在溶液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层次1.肽与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之间失水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