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科尔曼理性行动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45
・社会学研究・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①———简评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董 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 杭州 310012)[作者简介]董 明(1966-),女,浙江上虞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摘 要]作为社会学理论逐渐走向综合趋势中的一个主要流派,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不仅代表了这一趋向,而且还体现了与其它学科尤其是与经济学科相互融合的方向,科尔曼以此为基本思维范式所提出的有关理性人的基本理论预设和对社会资本所作的较全面的界定与分析,在较大程度上对社会学的传统问题“理性的社会选择何以可能”———进行了较有阐释力的剖析。
这一理论不仅已成为社会行为范式中理性主义向度的重要代表,而且,它对于当下中国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样不能低估。
[关键词]个人与社会;理性人;理性选择;社会资本;社会理论[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04)06-0091-06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元问题”。
个人与社会作为一个“相互建构”的动态过程,在现代社会,两者间的关系已成为浓缩和聚焦一切重大问题的符码。
人类社会在不同国度及不同历史时段展现出来的各异发展情状,引得无数的社会科学家对其行为主体———个人的行动特质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即帕森斯所说的“霍布斯式的问题”,由本性自利、贪欲无度、分散的原子式个人(individual),何以能够产生社会秩序(s ocial or2 der)———“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进而,维持社会秩序及其良性发展的机巧究竟何在?对此,不同门类的学科作出不同的回答。
其中,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隐含着社会行动者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预设。
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的贡献最早始于霍曼斯(G eorge・H omans),他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群体动力学重新解释了小群体的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
随后,布劳(Pe2 ter Blau)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述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性的批判和重建,无论是古典时期的智者,还是当今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同,理性概念的核心地位都不曾动摇。
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关注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样式的思想立场和思想源泉。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
理性选择理论正是结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
它是当今社会科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解释力的思想工具,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在吸收了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分析。
理性选择不仅用于分析经济行为,还被用来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为。
其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作了较为有效的解释,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困境和方法论争论做出了贡献。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
[编辑]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以后,受二元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理论研究理路。
那就是单子论与整体论、还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行动理论与结构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
理论研究过程中二元对立倾向越来越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纷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发试图综合社会学理论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鸿沟,努力实现社会学理论的统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因其过分专注于社会结构与功能之间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而忽视了社会事实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性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批判。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深入评述。
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行为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个体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和选择。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随后,本文将对该理论的优势和贡献进行评述,包括其在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学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也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探讨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在未来社会学研究中的可能发展方向。
通过对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评述,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该理论,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核心观点主要围绕着“理性行动者”的假设而展开。
他认为,社会系统中的个体行动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利益和目标进行权衡和选择。
这种理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还包括对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认同等因素的考虑。
科尔曼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受到其所处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他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和制度等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会影响行动者的选择范围和决策过程。
因此,在分析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时,需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背景。
科尔曼也提出了“社会最优”的概念,即理性行动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合作,可以达到一种社会最优的状态。
他认为,这种社会最优状态的实现需要依赖于社会结构的合理安排和制度的有效设计。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核心观点在于强调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和社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以及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实现社会最优的可能性。
下 篇第一章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一、名词解释1.方法论整体主义答: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社会组织答: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3.社会资本(科尔曼)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答: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是指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科尔曼认为,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始的社会组织正逐渐被人工创建的、有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所代替。
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已经和自然人一起构成社会的基本行动单位,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
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
5.形式理性答:形式理性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
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6.实质理性答: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
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第一章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一、名词解释1.方法论整体主义答: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
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
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社会组织答: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3.社会资本(科尔曼)答: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4.法人行动者/法人行动者(科尔曼)答: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是指自然人行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行动者在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行动单位,它同自然人行动者一样具有自己的资源、利益、权利、义务和责任,其行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
科尔曼认为,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始的社会组织正逐渐被人工创建的、有目的的各种社会组织所代替。
这些新的社会组织已经和自然人一起构成社会的基本行动单位,科尔曼称之为“法人行动者”。
在现代社会,企业、学校、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等等社会组织都是科尔曼所说的“法人行动者”。
5.形式理性答:形式理性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
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或内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
6.实质理性答:实质理性是就理性选择行为的内容而言,是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
同形式理性相比,实质理性的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它并未表现出清晰的形式。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概括自西方文明起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串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看法。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的理性模范,从启发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性的批评和重修,不论是古典期间的智者,还是此刻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可,理性看法的核心地位都未曾摇动。
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关注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款式的思想立场和思想源泉。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互换理论、哈贝马斯的交流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理论派别的核心看法。
理性选择理论正是联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
它是此刻社会科学拥有宽泛影响力和较强解说力的思想工具,成为拥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在汲取了各学科研究成就的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理性选择理论作了系统的社会学阐释和剖析。
理性选择不单用于剖析经济行为,还被用来解说更宽泛的社会行为。
其理论的难得之处在于不单对社会学的两大主题社会行为、社会系统作了较为有效的解说,也对解决社会学的理论窘境和方法论辩论做出了贡献。
但是,任何理论都不行能尽如人意,不可以穷尽社会生活所有的复杂性。
[ 编写]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产生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孔德此后,受二元论哲学思想方式的影响,向来存在着互相对峙的理论研究理路。
那就是票据论与整体论、复原论与有机论、个体论与系统论、行动理论与构造主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也就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对峙。
理论研究过程中二元对峙偏向愈来愈惹起很多社会学家的不满,他们纷繁从各自的研究旨趣出合社会学理中主主与客主、微理与宏理之的沟,努力社会学理的一与整合,帕森斯就是此中的代表。
但是, 20 世 50 年月此后,帕森斯的社会系理因其分注于社会构与功能之的有机整合性、社会展的和性而忽了社会事之的矛盾与不一致性遇到了多人的反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