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田径比赛裁判法备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55
田径裁判教学设计一、引言田径运动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对裁判员的要求非常高。
裁判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保持公正、公平的裁判态度。
为了提高裁判员的能力和水平,本文设计了一套田径裁判教学方案,旨在帮助裁判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田径比赛规则,提高裁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田径比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2. 掌握田径比赛中常见的裁判判罚和判断标准;3. 培养公正、公平、专业的裁判态度;4. 提高裁判员的敏锐度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田径比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田径比赛包括赛道跑、田赛、径赛和接力赛等多个项目。
裁判员需要了解每个项目的规则和流程,包括起跑方式、比赛结束的标志和程序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裁判员熟悉各项规则,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2. 常见的裁判判罚和判断标准田径比赛中,裁判员需要根据规则和标准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判。
例如,在短跑比赛中,裁判员需要判断起跑线是否有早起现象;在跳高比赛中,裁判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跳高动作给予评分。
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比赛中的案例,让裁判员掌握判断标准和评判方法,提高裁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公正、公平、专业的裁判态度作为一名田径裁判员,公正、公平是基本的准则。
裁判员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职业操守,在比赛中公正地对待每个运动员,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裁判员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准确地判断和裁决比赛中的争议情况。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让裁判员培养正确的裁判态度,提高裁判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4. 敏锐度和决策能力的培养田径比赛中,情况变化很快,裁判员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裁判员在比赛中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判断违规情况或确认成绩是否有效。
通过模拟比赛场景,让裁判员锻炼反应速度和分析能力,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向裁判员介绍田径比赛的基本规则和流程,掌握常见裁判判罚和判断标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比赛中的案例,让裁判员理解和掌握判断标准和评判方法,提高裁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田径类裁判规则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田径比赛的基本裁判规则。
2.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3. 提高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田径比赛的基本裁判规则。
2. 田径比赛的裁判方法。
3. 田径比赛的纪律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田径比赛的基本裁判规则、裁判方法和纪律要求。
2. 教学难点:裁判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田径运动的发展历程和普及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裁判规则讲解:(1)比赛场地和器材:标准田径场地、器材设备。
(2)比赛项目: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
(3)起跑:蹲踞式起跑、站立式起跑、接力跑起跑。
(4)比赛进行:径赛项目的跑道规则、田赛项目的比赛规则。
(5)犯规和处罚:起跑犯规、越线犯规、推挤犯规等。
3. 裁判方法讲解:(1)裁判员的职责:维护比赛秩序、公正判罚。
(2)裁判员的位置:起点、终点、计时员、记录员等。
(3)裁判信号:哨声、手势等。
4. 纪律要求讲解:(1)运动员: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公平竞争。
(2)教练员:遵守赛场纪律、不得干扰比赛。
(3)观众:文明观赛、不得干扰比赛。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让学生担任裁判员,实际操作和体验裁判工作。
6. 总结:强调田径比赛规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公平竞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田径比赛规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裁判工作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3. 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体验裁判工作。
2.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3. 鼓励学生参加田径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参与意识。
4. 定期组织田径比赛,让学生担任裁判员,提高他们的裁判水平。
七、教学资源1. 田径比赛规则教材。
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教案引言:田径运动作为一项普及广泛、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全球都备受关注。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规范性,裁判法在田径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的基本原则、各项目裁判法的要点以及常见违规和裁判员的职责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的基本原则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客观、权威。
裁判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则,保持中立,不偏不废地对待每一场比赛。
他们应当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裁判素养,准确判断各项比赛环节中的违规情况,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平性和正当性。
二、各项目裁判法的要点2.1 短跑项目短跑项目的裁判法主要包括起跑、加速、终点等环节的裁判要点。
裁判员需注意运动员起跑时是否有假发出,对于加速和终点时的位置、平行道内的交趾状态等也需要特别关注。
2.2 跳远项目跳远项目的裁判法主要包括起跳、飞行、落地等环节的裁判要点。
裁判员需准确判断起跳的位置和时机,对运动员的飞行动作进行评分,并注意他们的落地姿势和着地点是否合规。
2.3 铅球项目铅球项目的裁判法主要包括起投、转体、着地等环节的裁判要点。
裁判员要注意运动员的起投点是否符合规定,运动员的转体动作是否合理,以及铅球着地点是否在指定区域内等。
2.4 马拉松项目马拉松项目的裁判法主要包括起跑、沿途监督、终点等环节的裁判要点。
裁判员需注意起跑时是否有违规行为,对比赛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并确保终点的判定准确无误。
三、常见违规和裁判员的职责3.1 假发行为运动员在起跑时使用假发来蒙混裁判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违规行为。
裁判员应当细心观察,如发现该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3.2 线路越界运动员在比赛中越过指定线路的行为也属于违规行为。
裁判员应当全程关注运动员的动态,并在发现线路越界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3.3 不当交趾在短跑项目中,如果运动员在同一条跑道上交趾或推搡对手,也属于违规行为。
田径裁判法一、裁判的职责裁判员在田径比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没有裁判员,那比赛不就成了“谁喊得大声,谁就赢”的局面了吗?裁判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一场比赛的公平、公正,确保每一位运动员都按照规定来,不能有丝毫偏差。
说白了,裁判就是那个站在比赛场地上的“公正之神”,而且还是个无声的“守夜人”,随时监控着比赛进程,生怕哪里出了岔子。
裁判员不仅仅是拿个哨子吹一吹,简单的一声哨响就能影响比赛的胜负,可见他们的责任有多大。
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裁判员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可你知道吗?他们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任何一丝小小的违规行为,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换句话说,裁判员不仅是比赛的“守门员”,还得是那种“千里眼”和“顺风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是个不容易的活儿。
裁判员不仅要对规则有深入的理解,还得有判断的能力。
很多时候,裁判员要做出快速且准确的决定,不容有丝毫迟疑。
你看,跑步比赛中,运动员刚一冲过终点线,裁判员必须立刻判断谁赢了,谁又有可能被判犯规。
那一秒钟的判断关系到比赛结果,简直就是一场脑力和眼力的极限较量。
你可能看着裁判员举起手中的旗帜,心里一阵紧张,仿佛自己也在比赛一样。
裁判员自己也会紧张的,他们是公正的代言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判断,都要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小心翼翼。
你要知道,裁判员也是人,他们也会有失误的时候,但关键是,裁判员能够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改进自己,保持高水平的判断力。
二、比赛中的规则田径比赛的规则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你随便做个动作就行,必须得按规矩来。
跑步比赛,假如你一开始起跑踩了线,那你就得重新来。
裁判员可是“铁面无私”的,绝不会因为你是个明星运动员就放过你。
你看那起跑线,真的是一条不容侵犯的红线,一旦有谁越过了,裁判员立马就会吹哨,比赛瞬间就得重来,简直就是“干净利落”,不给你任何机会。
至于投掷类项目,裁判员眼睛也是雪亮的,投掷器材是不是越过了规定的范围,运动员是不是发生了犯规动作,这一切都被裁判一一记录。
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全面发展运动,吸引了大批运动员和观众的参与和关注。
而在田径比赛中,裁判的作用不可忽视。
裁判的严格执法和公正判断,保障了比赛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为了确保田径比赛的公正性和竞技性,竞赛裁判法在此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田径竞赛裁判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
一、竞赛裁判法的目的和原则田径竞赛裁判法的目的是确保比赛公正、规范和有序进行。
其主要原则包括:1. 公正性原则:裁判应公正、客观、中立地对待所有参赛选手,不偏袒任何一方,真实、准确地评判比赛成绩和犯规情况。
2. 规范性原则:竞赛裁判法应具备明确的规定,对各项竞赛项目中的规则和裁判标准进行规范,确保比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稳定性原则:竞赛裁判法应保持相对稳定,不随主观因素或个人喜好而改变,确保比赛在整个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连续性。
二、田径竞赛裁判法的内容田径竞赛裁判法主要包括项目规则、裁判责任、技术规范和违例处理等内容。
1. 项目规则:田径运动包括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着特定的规则和要求。
竞赛裁判法应明确不同项目的规则和要求,确保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2. 裁判责任:竞赛裁判法明确裁判员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裁判员的选任、培训、考核,以及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的职责要求。
裁判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比赛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能够独立、公正地做出裁判决定。
3. 技术规范:竞赛裁判法应具备详细的技术规范,包括比赛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裁判员对选手表现和成绩的评判标准,以及各种器材和装备的规格和要求等。
技术规范应根据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的规定进行制定,确保国内比赛与国际标准接轨。
4. 违例处理:竞赛裁判法应明确对不同违例行为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包括犯规判罚、成绩无效、取消比赛资格等。
违规行为可能包括用药违规、违反竞赛规则、擅自更换号码等。
违例处理措施应公开、透明,确保处罚公正合理。
三、竞赛裁判法的实施为了保证竞赛裁判法的有效实施,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 制定和修订:竞赛裁判法应由权威机构或相关专家团队制定和修订,确保其内容和标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径赛1 规则:规则是为进行田径运动而设的统一行为准则。
2 裁判法:田径运动中裁判法以及竞赛规则所用的评定运动员或队成绩或名次的具体方法3 径赛裁判长职责:(1)认真执行规则和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处理发生于比赛期间有关竞赛的问题。
(2)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当裁判员对名次判定意见不一致时,有权决定最后名次,若对犯规运动员的录取资格及其他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应签署意见报总裁判长解决。
(3)对有关径赛的抗议作出裁决。
(4)对犯规或有不正当行为、或违反体育道德的运动员进行判罚,若取消运动员比赛资格,应报总裁判长审定。
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使用的黄红牌,应采用塑料薄片或其他轻便材料制成,其规格长10厘米宽8厘米。
(5)认为某项比赛不公允时,有权宣布比赛无效,并作出重赛的决定,在作出决定前应向总裁判长报告。
(6)每项(组)比赛后。
立即审核成绩并签名。
(7)径赛裁判长允许在抗议下比赛。
(8)径赛裁判长不同意法令决定可作决定。
但使用了犯规检测时除外。
5 检录裁判职责(1)准时召集运动员点名(2)检查运动员号码服装(3)带领运动员到比赛地点,向助理发令员说明情况。
号码布:三个(前后裤侧)钉鞋:可赤脚单脚穿鞋,钉座不超过11个,尺寸:非塑料钉长不超过25毫米,最大直径4毫米,塑料钉长突出部分9毫米。
6 发令员职责主发令:(1)负责组织全组的学习,实习,分工等工作(2)负责同其他裁判组进行联系。
(3)法、恩派全组裁判申屠训练场地进行发令实习。
(4)负责解决运动员起跑时的有关问题。
(5)执行法令时,有权对犯规运动员发出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
(6)助理发令员对径赛裁判长负责发令员职责:在主发令员的领导下,按照分工独立完成发令工作。
不担任发令工作时,应协助发令员做好准备工作。
助理发令员职责:(1)1号助理发令员负责从引导员处接受参赛运动员。
根据检录表上的分道情况,将运动员安排到规定的道次上,核实运动员的道次、号码与测号是否准确无误。
田径裁判法分析教案教案标题:田径裁判法分析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田径比赛中常见的裁判法规;2. 掌握田径赛事中常见的判罚规则;3. 能够利用裁判法规对田径项目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1. 田径比赛中常见的裁判法规;2. 田径赛事中常见的判罚规则。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裁判法规对田径项目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1. 讲义和教材;2. 视频或图片展示田径比赛过程;3. 田径项目比赛规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 (5分钟)1. 引入田径比赛的重要性和国内外知名的田径比赛。
2. 引入田径比赛中裁判的重要角色,以及对比赛结果的影响。
步骤二:介绍田径比赛的裁判法规 (10分钟)1. 分享田径比赛的一般规则,如比赛开始和结束信号、报名规定等。
2. 介绍比赛项目的裁判法规,如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标枪等项目的裁判规则。
3. 展示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裁判法规。
步骤三:讨论田径赛事中的判罚规则 (10分钟)1. 分组讨论当运动员违反裁判法规时,可能会面临的判罚。
2. 学生们发表观点,教师引导讨论,总结常见的判罚规则。
3. 比如,在短跑项目中,起跑动作不合规、抢跑、越线出发等都可能面临罚款或被取消资格等判罚。
步骤四:应用裁判法规进行田径项目分析 (15分钟)1. 分发田径项目的比赛规则资料给学生。
2. 让学生们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深入研究该项目的裁判法规和判罚规则。
3. 学生们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利用所学的裁判法规对选取的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4. 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
步骤五:课堂小结 (5分钟)1. 复习本节课中学到的田径比赛的裁判法规和判罚规则。
2. 强调深入理解裁判法规的重要性,以及对选手比赛结果的影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参加田径比赛,并在比赛中应用所学的裁判法规。
2.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或国内外的田径比赛,观察和分析裁判的判罚过程。
教学对象: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田径裁判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田径裁判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公正、严谨、负责的裁判工作态度。
4. 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裁判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田径裁判法概述1. 田径裁判法的定义和作用2. 田径裁判法的基本原则3. 田径裁判员的职责和要求二、田径裁判的基本技能1. 计时裁判技能- 计时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计时器的使用和校准- 计时结果的记录和上报2. 起点裁判技能- 起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起跑犯规的判定- 起跑信号的发出3. 终点裁判技能- 终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终点犯规的判定- 成绩的判定和公布三、田径裁判的操作流程1. 裁判员报到和培训2. 裁判员分工和职责明确3. 比赛前的准备和检查4. 比赛过程中的裁判工作5. 比赛结束后的总结和反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田径裁判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田径裁判法概述1. 讲解田径裁判法的定义和作用。
2. 阐述田径裁判法的基本原则。
3. 分析田径裁判员的职责和要求。
三、田径裁判的基本技能1. 讲解计时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2. 演示计时器的使用和校准。
3. 讲解计时结果的记录和上报。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计时裁判技能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裁判法。
二、起点裁判技能1. 讲解起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2. 演示起跑犯规的判定。
3. 讲解起跑信号的发出。
三、终点裁判技能1. 讲解终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2. 演示终点犯规的判定。
3. 讲解成绩的判定和公布。
四、田径裁判的操作流程1. 讲解裁判员报到和培训。
2. 讲解裁判员分工和职责明确。
3. 讲解比赛前的准备和检查。
4. 讲解比赛过程中的裁判工作。
田径规则与裁判法(8学时)一、运动会,办事机构及工作人员1、运动会分哪些类别答:国际比赛:A: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
B:洲际、地区或区域锦标赛和杯赛C:国际田联无单独管辖权的小组或区运动会国内比赛:A:全运会、城运会、在国内的国际比赛B:工运会、农运会、全军运动会、大中学生运动会,体育院校田径运动会C:中国田协特许的田径运动会2、运动会应设的办事机构及官员,管理人员(见编号01)技术代表负责向相应组织提交竞赛日程、报名标准和比赛器材的建议,决定田赛项目及格赛标准和径赛项目的赛次,录取原则以及安排全能比赛的录取赛次和组次。
3、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程序(见编号3)4、裁判员的偏制、分工与职责(见编号02)二、编排记录公告组:1、编制,分工与职责。
主裁判1-2人,裁判员6-7人,负责编排秩序册和成绩册。
2、竞赛规程包括的内容:运动会的目的、比赛时间、地点、单位及组别、项目、参加办法、报名手续、日期、竞赛办法,录取名次、计分、奖励、处罚办法。
3、编排竞赛日程的工作程序及原则(见编号04)答:(1)各项最短的间隔时间;(2)减少兼项冲突;(3)性质相近项目的先后顺序;(4)径赛不同组别衔接编排;(5)田赛不同组别、不同场;(6)跨栏安排在单元开始或长跑中进行;(7)200米以下项目一天内结束;(8)决赛和精彩项目穿插安排;(9)田赛项布局合理;(10)撑竿跳高安排在上午第一项进行;(11)单元内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12)长跑和长投分别安排;(13)结束前安排长跑;4、编排总秩序册和每日秩序册(见编号05)答:内容(1)封面;(2)题词;(3)目录;(4)竞赛规程;(5)大会组织机构名单;(6)仲裁组及技术代表名单(7)裁判员名单;(8)开闭幕式程序;(9)作息时间(10)人数统计表(11)代表队名单;(12)竞赛日程;(13)竞赛分组;(14)纪录;(15)场地图5、径赛项目预赛分组及后继赛次分组,田赛分组,全能项目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