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质谱分析法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90
第十章质谱分析法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化合物裂解的一般规律,分子离子峰的特征及判定方法,质谱图的解析方法。
能在质谱图中识别出分子离子峰、基峰、碎片离子峰。
了解质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二、基本概念与重点内容1.质谱法原理、特点与作用2. 质谱仪的工作过程和原理3. 质谱图中离子峰的类型有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碎片离子峰,重排离子峰,亚稳离子峰及基峰等。
4.分子离子峰一般为质谱图中质荷比(m/z)最大的峰。
从分子离子峰的m/z可得到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其相对强度可以大致指示被测化合物的类型。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合物都有分子离子峰。
5.同位素离子峰6.碎片离子峰7.亚稳离子峰8.基峰在质谱图中相对强度最大的碎片离子峰。
9.判断分子离子峰的方法10.有机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顺序芳香化合物>共轭链烯>烯烃>脂环化合物>直链烷烃>酮>胺>酯>醚>酸>支链烷烃>醇.11.N律(1)由C,H,O组成的有机化合物,M一定是偶数。
(2)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奇数,M奇数。
(3)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偶数,M偶数。
分子离子峰与相邻峰的质量差必须合理。
12.质谱图解析的一般方法①由质谱图的高质量端确定分子离子峰,得出化合物的分子量。
②查看分子离子峰的同位素峰组,通过元素的同位素丰度比,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式。
③由组成式计算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确定化合物种类、环和不饱和键的数目,进一步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④分别研究高质量和低质量端的碎片离子峰,分析分子碎裂的可能途径、生成的特征离子,确定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的取代基,推测化合物所属的类型。
⑤研究亚稳离子峰,找出某些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提出化合物的结构。
⑥综合以上分析研究,从推测出的几种可能的结构中,确认最符合质谱数据的结构,同时结合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红外、核磁等信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第十章质谱分析法1.试说明质谱仪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答:质谱仪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如下:(1)真空系统:为了降低背景及减少离子间或离子与分子间的碰撞,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及检测器必须处于高真空状态。
(2)进样系统:质谱进样系统的目的是在不破坏仪器真空环境、具有可靠重复性的条件下将试样引入离子源。
(3)离子源:离子源的作用是使试样分子或原子离子化,同时具有聚焦和准直的作用,使离子汇聚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能量的离子束。
(4)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的大小分离聚焦。
(5)离子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经离子检测器检测后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用记录仪快速记录到光敏记录纸上,或者用计算机处理结果。
2.有一束含有各种不同m/z值的离子,在一个具有固定狭缝位置和恒定电位的质谱仪中运动,磁感应强度慢慢地增加,首先通过狭缝的是最低还是最高m/z值的离子?为什么?答:首先通过狭缝的是m/z值最小的离子,因为固定狭缝位置,恒定电位和扫描磁场强度与质荷比成正比。
3.何谓分子离子?在质谱图中如何确定分子离子峰?答:(1)分子离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在高真空下,被电子流轰击出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带正电的正离子,称为分子离子。
(2)分子离子峰的m/z 值就是中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4.写出氯仿中所有12C、13C、35Cl、37Cl 可能的同位素组合。
在质谱图上的分子离子区内有哪些同位素峰?答:氯仿可能的同位素组合有:12CH 35Cl 3,12CH 37Cl 3,13CH 35Cl 3,13CH 37Cl 3,12CH 35Cl 137Cl 2,12CH 35Cl 237Cl 1,13CH 37Cl 135Cl 2,13CH 37Cl 35Cl 1。
5.计算下列物质(M+2)+峰相对于M +峰的丰度。
(1)C 10H 6Br 2;(2)C 3H 7ClBr;(3)C 6H 4C12。
解:丰度比为35Cl:37Cl=3:1,79Br:81Br=1:1(1)C 10H 6Br 2:1,1,2a b n ===,()121n a b +=++,所以[][]2:2:1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