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典型系统的多普勒回波分析(3)
- 格式:pdf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85
雷达地物回波系统分析计算多普勒频率是求衰减落速率(Fading rate )最容易的方法。
为了在一个特定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内计算回波信号的幅度,务必将所有具有这些频移的信号相加。
这就需要熟悉散射面上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等值多普勒频移)。
关于每一种特殊形状的几何体都务必建立起这种多普勒频移等值线。
下面用一个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简单例子来说明。
它是普通巡航飞行飞机的一个典型实例。
假定飞机沿y 方向飞行,z 代表垂直方向,高度(固定)z = h 。
因此有v =1v vh y x z y x 111R -+=式中,1x ,1y ,1z 为单位矢量。
因而 h y x vy R v r 222++==•R v式中,v r 是相对速度。
等相对速度曲线也就是等多普勒频移曲线。
该曲线的方程为0222222=+--h v v v y x rr 这是双曲线方程。
零相对速度的极限曲线是一条垂直于速度矢量的直线。
图12.7示出这样一组等多普勒频移曲线。
只要把雷达式(12.1)略加整理就可用来计算衰落回波的频谱。
这样,假如W r (f d )是频率f d 与f d +d f d 之间接收到的功率,则雷达方程变为⎰π=积分区R A A G P f f W r t t d d r 402d )4(1d )(σ ⎰⎪⎪⎭⎫ ⎝⎛-π=d r t t df A R A G P f d d )4(d 402σ (12.12)图12.7 在地球平面做水平运动时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 图12.8 计算复数衰落的几何关系图 (引自Ulaby,Moore 与Fung [21]) 上式的积分区是频率f d 与f d +d f d 间被雷达照射到的区域。
在此积分式中,f d 与f d +d f d 之间的面积元用沿着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的坐标与垂直于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的坐标来表示。
对每一种特定情况都务必建立这两个坐标。
图12.8示出水平传播的几何形状。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编稿: 审稿:【学习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4.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5.知道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都与入射波相同. 6.知道波发生折射是由于波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知道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多普勒效应 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独有的特征.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2.多普勒效应的解释为简单起见,我们只讨论波源和观察者在二者的连接线上运动的情形. (1)波源与观察者相对于介质均静止的情况. 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2)波源静止而观察者运动的情况.若观察者朝波源运动,由于观察者迎着波传来的方向运动,使得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大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即观察者接收的频率高于波源频率。
v v vf λλ+=>人测.若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的传播方向运动,观察者的接收频率低于波源频率. v v vf f λλ-=<=人测.(3)观察者静止而波源运动的情况.当波源S 向观察者O 运动时,波源在前进过程中,不断地发射出波,而已经发射出的波仍以波速v 前进,而后继波的波源地点(球面的中心)向前移动,所以波源前面的波面被挤紧,因此波面间隔减小了;波源后面的波面稀疏了,因此,波面间隔增大了,如图所示.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没有改变,观察者在波源右方时,即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频率增大,vff v v =-测源;同样道理,观察者在波源左方时,即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到的频率减小,v ff v v =+测源.3.多普勒效应中接收到的频率f ′的计算公式(1)波源相对介质静止,观察者以速度0v 相对于介质运动. 00'v v f f v ±⎛⎫=⎪⎝⎭.“+”表示观察者走向波源, “-”表示观察者离开波源.(2)波源以速度v s 相对于介质运动,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0's vf f v v ⎛⎫=⎪±⎝⎭. “+”表示波源离开观察者, “-”表示波源向观察者运动.(3)波源与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相向运动:00's v v f f v v ⎛⎫+= ⎪-⎝⎭;反向运动:00's v v f f v v ⎛⎫-= ⎪+⎝⎭.4.多普勒效应的定性分析方法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5.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多普勒测速仪测车速.(2)医用彩色超声波多普勒心动图仪测定心脏跳动,血管血流等情况.(3)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为跟踪目的物(如导弹、云层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军事、航天、气象预报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4)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其他星系向着还是远离地球运动的速率.要点二、惠更斯原理1.波阵面和波线波阵面:由振动状态相同的点组成的平面或曲面叫波阵面或波面.波线: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代表了波的传播方向,叫波线.2.球面波和平面波球面波:波阵面是以波源为球心的一个个球面,波线是这些球面的半径,这种波为球面波.平面波:波阵面是平面的波为平面波.3.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4.波的反射当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反射.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α.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β.反射定律:(1)入射波的波线、法线、反射波的波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的相同.5.波的折射(1)波传播到两种不同的可传播波的介质界面时,会有一部分进入第二种介质中,但波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如图中的2θ.(3)折射定律:①内容: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与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②公式:1122sin sin v v θθ=. 式中1θ和2θ分别为波在介质l 和介质2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1v 和2v ,分别为波在介质l 和介质2中的波速.(4)折射率:由于一定介质中的波速是一定的,所以12v v 是一个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与入射角度无关的常数,叫做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以12n 表示:1122v n v =. 当121n >,即12v v >时,折射波的波线偏向法线. 当121n <,即12v v <时,折射波的波线偏离法线.6.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与入射波相同.折射波的频率与入射波的频率相同,波速、波长都不相同. 7.波从深水区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由于深水区、浅水区分属不同介质,故在分界面发生折射,如图21θθ<,说明波在浅水区速度较小.8.波的反射与光的反射、波的折射与光的折射的比较(1)波的反射与光的反射可以类比,即波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波速、频率、波长都不改变.(2)波的折射与光的折射可以类比,折射都是发生在两种不同介质交界处,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无论是波还是光,它们的频率都不变;虽然它们的传播速度都发生变化,但对波其速度仅由介质决定,而对光其速度不仅与介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典型例题】类型一、多普勒效应概念的理解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声波波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B.声波击碎玻璃杯的实验原理是共振C.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要比光波和无线电波远得多D.“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干涉现象【思路点拨】注意“波源的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不同。
《多普勒效应》讲义一、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辆鸣笛的汽车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时,我们会听到笛声的音调发生变化。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的一个常见例子。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个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对于电磁波如光波也同样适用。
简单来说,如果波源朝着观察者移动,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升高,就好像波被压缩了一样;反之,如果波源远离观察者移动,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降低,仿佛波被拉伸了。
二、多普勒效应的发现历程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于 1842 年首先提出的。
当时,多普勒在研究火车鸣笛声时,敏锐地观察到当火车靠近和远离观察者时,声音的音调有所不同。
多普勒通过深入思考和实验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的理论。
他的发现不仅在声学领域引起了轰动,也为后来电磁波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多普勒提出这一理论之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刻接受和理解。
但随着后续的实验验证和实际应用,多普勒效应逐渐被广泛认可,并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三、多普勒效应在声波中的应用1、交通领域在交通警察使用的测速仪中,就运用了多普勒效应。
测速仪向行驶中的车辆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波。
通过比较发射波和接收波的频率差异,就可以计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
2、医学诊断在医学超声检查中,多普勒效应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检测血流速度时,超声波探头向血管发射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变化,医生可以判断血液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诊断血管疾病。
3、声学监测在一些大型机器设备的监测中,通过检测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及时发现设备部件的异常振动和运动情况,提前预防故障的发生。
四、多普勒效应在电磁波中的应用1、雷达系统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探测目标。
当目标相对于雷达移动时,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通过分析这种频率变化,就可以确定目标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其他气象资料,对2008年4月28日准葛尔盆地南缘石河子垦区和新湖总场的一次强降水的个例回波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较大范围的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一般为30~45 dBz,而且在同一地区维持较长的时间;发现在强降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不同阶段垂直风廓线产品和径向速度图像都有非常明显地体现,为今后的春季强降水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作者:魏勇王存亮刘瑛作者单位:魏勇,王存亮(新疆石河子气象局,新疆石河子,832000)
刘瑛(江西省吉安市气象局,江西吉安,343000)
刊名:农技服务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6(10) 分类号:S161.6 关键词:强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垂直风廓线径向速度。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本文利用建阳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4月1日下午发生在闽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
此次风暴完全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几个典型特征,即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以及中气旋结构。
该超级单体风暴历经约1个半小时,其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约80km,其所经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天气。
标签:多普勒雷达回波超级单体风暴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一、引言超级单体风暴是局地对流风暴发展的最强烈的形式,其相应的灾害性天气有冰雹、龙卷、灾害性大风(包括下击暴流)和暴洪。
超级单体风暴作为一个强烈发展的对流单体的特征除了其准稳定状态外,一个重要的雷达回波特征是存在一个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
有界弱回波区也称为“穹窿。
”超级单体风暴的另一个雷达回波特征是低层的钩状回波。
2007年4月1日下午,在闽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在出现的一系列强对流风暴中,有一个经典的超级单体风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该超级单体风暴历经约1个半小时,其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了约80km,其所经地区出现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天气。
受灾最严重的建瓯市测站瞬间极大风速达17.8米/秒,多个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全市受灾人口1.416万人,损坏房屋6687间,直接经济损失2362万元。
本文利用建阳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这次超级单体风暴个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冰雹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二、天气背景简要分析2007年4月1日08时,500hPa上为两槽一脊位于中高纬度,高压脊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
850hPa上低涡切变位于苏州-武汉-宜昌-宜宾-昆明-思恩一线。
福建省处于槽前西南气流和切变南侧西南气流控制下。
地面静止锋位于温州-江山-南昌-莲花-衡阳一线,我省处于锋前暖区(图略)。
资料还显示,低层有气旋式环流与切变辐合的存在。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强对流风暴即将到来。
第四章典型系统的多普勒回波分析(3)2010-10-111第四节对流风暴及其雷达回波特征六、雹暴雹暴:是指在地面上产生降雹的强雷暴称为雹云或雹暴。
冰雹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对航空、国防、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都有极大的威胁。
运用天气雷达回波信息可以尽早地发现雹暴。
并对它实施有效的监测,以便及时做好雹暴可能影响地区的防范和进行有效的人工消雹,尽量减小雹击带来的损失。
2010-10-1122010-10-113冰雹是指直径在5mm以上的固体降水物,其中含有较多液体水的海绵状的雹块,称为软雹。
大多数雹块的直径小于3cm,直径超过5cm的很少见。
然而,也曾观测到直径超过10-12cm、重达500g以上的大冰雹。
2005年5月31日午后北京及河北东北部先后遭冰雹突袭,南郊观象台最大冰雹直径达5cm2010-10-114雹云外观2010-10-1151.雹暴回波的形态特征雹暴由于其特殊的气流结构和相应的降水粒子空间分布,以及由于含有冰雹和大量的水分而引起的对电磁波的强烈衰减等,常常在雷达回波上呈现一些独特的形态特征。
由于冰雹的尺度比大水滴大,所以冰雹云的回波总是大于同地区、同季节出现的普通雷暴的回波强度。
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强度是所有对流云回波中最强的。
2010-10-116这些回波形态特征,是识别雹暴的有效指标,也是雷达观测的重要内容。
(1)雹暴的PPI回波形态特征a.V形缺口由于较强的降雹区会对电磁波产生强烈的衰减在远离雷达一侧出现的呈V形的无回波缺口。
V形缺口顶端的强回波,也就是强降雹区的所在。
V形缺口的中分线沿雷达的径向,而缺口两侧并不沿径向。
V形缺口2010-10-1172010-10-118V形缺口初生的演变强度合肥2007.8.2 仰角0.5°2010-10-119V形缺口消亡的PPI演变强度合肥2007.8.2 仰角5.0°2010-10-1110V形缺口体扫图强度合肥2007.8.2 18时V形缺口是雹暴回波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因而是识别雹暴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指标。
必须指出:只有在强回波区的雷达一侧存在范围较宽的弱回波区时,强降雹区的衰减影响才能以V形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雹暴回波是否能出现V形缺口,取决于:–雹暴的强弱–雹暴远离雷达一侧是否有大片的弱降水区–这片弱降水区能否在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雹云相对于雷达站的方位、当天的高空风以及雷达的参数。
2010-10-11112010-10-1112b.钩状回波与强烈的对流性天气(如降雹和龙卷等)相伴的钩状回波,是从强大的对流回波一侧伸出的强度较大而尺度较小的钩状附属物,它通常位于云体回波的右侧和右后侧。
降雹发生在钩状回波附近的强回波区中。
•钩状回波常常在云底最明显,向上水平尺度增长,钩亦变得不明显, 有些钩状回波最先在高空形成,然后向下传播。
•钩状回波的持续时间差别很大,有的只有几分钟,有的可以长达一小时以上。
•钩状回波可以是由于上升气流进一步加强使入流缺口更加向雹云回波内部凹进而形成;也可以是由于上升气流具有某些旋转性使得云体回波的一部分向外伸展、弯曲而形成。
2010-10-1113注意:钩状回波并不是都与强烈的对流性天气相伴的。
有时,在减弱消散阶段的对流回波或飑线回波带的后部,也可以观测到明显的钩状回波,而在地面上时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天气。
仔细观测这种钩状回波以及与它相联的对流回波可以发现,它们的强度往往较弱,高度较低。
2010-10-1114(2)雹暴的高显回波形态特征在高显上,雹暴回波柱体粗大、高耸,并且上大下小呈纺锤状。
a.弱回波穹窿在雹暴内部相当于强上升气流的部位,由于缺乏大的降水粒子而形成的弱回波区,称为弱回波穹窿。
2010-10-1115弱回波穹窿2010-10-1116弱回波穹窿是雹暴(尤其是强雹暴)所特有的回波形态特征,因而是识别雹暴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指标。
但是由于雹暴回波空间结构的非对称性,并不是沿任意方向进行高显都能观测到穹窿结构。
通常,通过平显回波的入流缺口,对准强回波区进行高显,可以观测弱回波穹窿。
由于弱回波穹窿的水平宽度很小(只有几公里),因此,只有在雹暴距离较近并采用适当的距离量程档时才能较清楚地显示出来。
2010-10-1117(b)冰雹云的虚假回波由于冰雹云的回波强度很强,还会出现两种“虚假”回波现象,在RHI显示中也很明显。
一种是旁瓣回波;另一种是三体散射。
2010-10-11182010-10-1119旁瓣引起的假回波(尖顶状回波):旁瓣引起的假回波雹暴内部的大含水量区具有很大的反射因子,当雷达天线的主波瓣指向这个区域时,天线所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有时可能强大得足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高显上雹暴回波顶上将出现尖顶状假回波,其位置正好在云内强回波区的正上方。
由于天线旁瓣增益比主瓣增益低得多,所以这种尖顶状的假回波强度很弱,只有在雹暴离雷达距离较近时才可能观测到。
2010-10-1120辉斑回波(三体散射):由于雷达发射的能量,遇到冰雹,除一部分后向散射回到雷达形成强回波区外,另有一部分侧向散射的能量到达地面,地面再反射回冰雹云中,云中的大冰雹再次散射,其中面向雷达天线的部分就可能被雷达所接收,形成回波。
三体散射形成示意图2010-10-1121辉斑回波PPI显示2010-10-1122冰雹云的判定:(1).根据反射率因子的强度、回波顶高、强回波(>50dBZ的回波)顶高以及回波的形状等来确定。
一般回波强度大于50dBZ、回波顶高大于10km、强回波顶高在6-8km。
(2).用径向速度场判别冰雹云的发展情况,冰雹云发生时,常伴有中尺度气旋。
当中尺度气旋是辐合性时,冰雹云将进一步发展;反之,是辐散性气旋时,冰雹云将消散。
利用径向速度图以及剖面图可以判断冰雹云的速度垂直结构。
2010-10-1123-20C >50dB Z>50dB Z冰雹的雷达回波图像1kft=304.8m2010-10-11242010-10-1125风暴顶辐散(3).利用垂直液态水含量(VIL )判断是否是冰雹云。
一般当VIL大于50kg/m2时,易出现冰雹;当VIL 在35 kg/m2至50kg/m2之间时,有暴雨。
(4)根据是否出现三体散射回波判定。
出现三体散射,则一定是冰雹云,但是冰雹云不一定出现三体散射。
2010-10-1126第五节典型天气系统的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2010-10-1127一、锋面和切变线系统1.冷锋或冷锋式切变线的识别从天气学知识可知,冷锋后一般吹偏北风,冷锋前则吹偏南风,锋前有暖平流,锋后则为冷平流。
因此,冷锋过境前后,一定有相应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特征。
在小范围内均匀流场的条件下,锋面两侧存在着较强的风切变,尤其是风向切变最为明显。
据此来确定锋面的位置并监视锋面的移动。
利用速度场辩认风切变,从而确定锋面的位置,通过估计锋面前后的风速,就能准确地预测锋面经过的时间和过境后的风速。
2010-10-11282010-10-1129冷锋附近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a)冷锋位于测站以北(b)冷锋位于测站以南识别、决定冷锋位置的方法:(1)开始有东北~西南走向然后折向西北~东南方向的零线,零线附近等值线密集,零线有明显折角。
(2)冷锋位于等值线密集带靠近远离速度中心一侧,并向零线折角方向延伸。
(3)折角位于测站以北,冷锋未过境折角位于测站以南,冷锋已过境。
(4)有东北~西南走向的雷达回波带与冷锋相配合。
有时零线仅为东北~西南而无折角,也可能有冷锋存在。
2010-10-11302010-10-1131(a)冷锋位置和风场(b)多普勒径向速度场冷锋附近多普勒径向速度场2010-10-1132冷锋过境前的合肥多普勒图像折角实际观测到的锋面多普勒速度图像2010-10-11332.暖锋或暖切变的识别(1)多普勒径向速度分布大体具有对称性,东北和北方为远离区,西南方为朝向区。
(2)远离分量的范围较朝向分量的范围大,常有两个远离分量极大值,一个偏北,一个偏东。
(3)零径向速度线有明显折角,折角以西零线呈WSW—ENE走向,并且有密集的多普勒速度等值线。
(4)暖切变位于在朝向区一侧WSW~ENE走向的等值线密集带的南沿到等值线的折角处。
2010-10-1134(5)折角位于测站以东时,暖切变位于测站以南,折角位于测站以西时,暖切变位于测站以北。
(6)有ENE~WSW走向的回波带与暖切变相配合。
暖切变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a)暖切变位于测站以南(b)暖切变位于测站以北2010-10-1135暖锋回波图(b)过境前速度(a)强度2010-10-1136(c)过境时速度(d)过境后速度2010-10-11373.急流定义:大气层中一股强而窄的气流,一般长数千公里,宽数百公里,厚几公里。
•按其出现高度不同,可分为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
–低空急流位于对流层下部离地面1000~4000米的高度,中心风速一般大于12m/s,最大可达30m/s。
–高空急流位于对流层上部或平流层中,中心风速一般大于30m/s。
雷达不能完整观测或观测不到。
2010-10-1138•夏天,出现急流极易产生暴雨、冰雹及龙卷等灾害性天气;冬天,出现急流极易产生大的降雪天气,甚至出现暴雪和大暴雪。
•雷达图上,急流在速度图上表现为风速≧17m/s的“牛眼”的速度中心区。
即在此急流层以下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而在急流层以上,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这时径向速度廓线分布有两种可能:风向随高度增加不变和风向随高度增加顺转2010-10-1139风向随高度增加不变2010-10-1140风向随高度增加顺转2010-10-11412006年8月23日成都低空急流实例2010-10-11422006年7月3日07:00 成都低空急流实例2010-10-1143二、飑线(伪冷锋)线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称为飑线(简写为Mcs),又称不稳定线或气压涌升线,是由若干排列成行的雷暴单体或雷暴群所组成的风向、风速发生突变的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
这个带长一般约50-200km,宽度一般小于1km,垂直范围一般也只达到3-5km高度,维持时间约4~18h。
飑线是强对流天气系统中破坏性最强和最大的,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观象。
2010-10-11442010-10-11452010-10-1146主要特征:飑线之后有中尺度雷暴高压,雷暴高压前方有中尺度低压,雷暴高压前方有中低压,有时后方也有中低压,称为尾流低压,这是飑线达到成熟阶段的特征。
2010-10-1147飑线示意图2010-10-1148在垂直面上,飑线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强对流单体位于飑线的前沿,在其后方依次为减弱消散中的对流单体和宽广的层状云降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