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专题跟踪训练36
- 格式:docx
- 大小:27.95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跟踪训练(三十四)小说阅读——形象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船歌蒙福森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
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
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
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
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
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
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
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嚎,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
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
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趟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3岁的女儿。
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
过几年,孩子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银白的河床里,静水深流,寂然无声。
夹道的树丛间,散布着稀奇古怪的虫鸣,天籁般好听。
他贪婪地深吸着夏夜的凉气,稳健地走在塑胶绿道上。
恍惚间,他觉得身后,留有一串清晰的脚印。
这些脚印,将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坚定地嵌入了这座城市。
“强人是你,能顶天立地”,想起了郭天王的歌词,他微微一笑。
在绿道尽头翻上路面,向南,转入一条商业街。
路上车水马龙,街两边店铺林立,流光溢彩的招牌和灯箱,让他有片刻目眩。
一家超市的音响,正不遗余力地播放着流行歌曲。
这条他每天经过的街道,原来如此繁华。
从前的熟视无睹真不应该。
从商业街拐进工业区,热闹渐行渐远。
马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货柜车,几乎没有行人。
站在梧桐树间的路灯,洒下斑斑点点的光。
突然,他发现一家工厂的后门口,好像躺着一个人。
他清除脑子里的那团乱麻,一步步走近。
是一位全身脏污,壮实,约五十岁的女人。
她穿着一套破旧的粗布工装,左脚挑着一只女式布拖鞋,右脚底压着一只男士塑料拖鞋。
她身体横截门口,就着斜坡躺着。
头枕交叉的双臂,胸腹坦然地面对夜空,居然还跷着二郎腿。
青紫的脸上,仿佛浮着一层油润润的,纯真的笑意。
均匀的鼾声,透出香甜的气息。
女人,很像法国印象派油画里,那些丰腴的睡美人。
她不像是捡垃圾、收破烂的。
讨薪的?似乎也不像。
更像是一位精神失常者,一位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弃妇。
她有家人吗?为什么会沦落街头?也许,她好好洗个澡,换身衣,睡在一张柔软的床上,会是一位美丽的母亲。
猜测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很可笑。
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根本没资格同情她。
他掏出手机,已经是凌晨一点。
他从来没有这么晚不回家。
偶尔晚归,总有电话先打回去。
手机恢复信号后,一股脑蹦出十几个未接电话和未读信息。
母亲、老婆和儿子都问他啥时候回来,干吗还不回家。
儿子和儿媳妇在闹离婚。
母亲的股骨头手术,无论如何不能再拖……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
徜徉在明月大道,他和月光下的影子无休止地辩论着。
解析答案:BA 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C 项,“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出了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D 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
PART.04敏感病因+魔鬼式训练总结选项内容倾向,圈画“陷阱词”,推断可能病因情节人物主题手法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中见深意,通过“他”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去思考苦难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
B. “他”对流浪妇人身世来历作一番猜测前后的心理变化,既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也暗示了“他”苦恼无助的处境。
C. 小说善于营造冲突来表现人物,“他”在月光下与影子的辩论,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巧妙外显,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他”的焦躁难安。
D. 小说的语言既具表现力又有感染力。
如“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就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解析答案:B“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有误。
这一心理变化的描写,目的是突出“他”的苦恼无助。
流浪妇人虽外表糟糕但怡然无忧,与“他”诸多困扰形成对比,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很可笑,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与义务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没有资格同情她。
原文归袁有江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
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
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
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
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
脚下是万丈深渊。
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
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含答案)及配套试题(共5套含解析)(共129页)配套试题课时达标30一、(2018·山西45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忘川聂鑫森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外号:忘川。
贺望川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
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
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
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路,只好问人该怎么走。
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
”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
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酒。
该结账了。
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
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
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
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
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快坐下。
先喝茶。
”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
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
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
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
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
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啊。
专题跟踪训练(三十七)小说仿真阅读一、(2018·河北唐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永不掉队谢志强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
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
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
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
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
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
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
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
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
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
挺进西北,开赴新疆——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
女兵很惹眼。
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的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
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
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
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我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
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
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沙漠里刮起了大沙暴。
沙漠似乎要捉弄一下英雄。
专题跟踪训练(三十五)—语言题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爷爷的传奇于德北在我本家的爷爷辈里,排行第一的大爷爷好赌,每赌必输,每输必喝,每喝必醉,每醉必哭。
就是这么一个主儿,没钢儿,太窝囊,没志气。
而比他小八岁的八爷爷就不一样,八爷是位安静的菩萨,仁善心好,爱学没话。
八爷从小上私塾,后来上“国高",毕业回乡教书,在故乡的十里八村,是一等一的文化人。
八爷,老人喜欢,小孩喜欢,到最后,就连以假豪横出名的大爷也服他。
一辈子,大爷就服八爷。
一个人服一个人,就那么一股劲儿。
就说小时候的一桩。
大爷出去赌,太奶奶就哭,八爷看不下去,一个人去邵家粉坊找他,一屋子人,有放局的,有聚赌的,鸟烟瘴气,人鬼不辨。
八爷站在门口喊:“哥。
"大爷没好气儿地应:“干啥?”“跟我回家。
"“不回,啥时赢了,啥时回。
”“说话算数?"“算数。
"八爷抬腿进屋,站在牌局边上看,看了一个多时辰,推了大爷一把,说:“我替你,输了,今后咱一起耍;要是赢了,咱说话算数,回家。
"一个娃娃,管他哥!而且信心满满!赌徒们的好奇心、好胜欲都被调动起来了。
一帮子人起哄,纷纷乱嚷,你要是把我们赢了,我们全他妈戒赌!八爷说:“你们戒不戒我不管,我要是赢了,你们今后不带我哥玩就行。
”这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一把全押,一局定输赢,算得上一场豪赌。
大爷被这阵势吓蒙了——假豪横嘛,到真章儿的时候上不去了。
八爷虽小,一张小脸霎时间沉金坠玉,一双手如挠似钩,双目如电,气贯长虹,抓牌指扣鲫鲤,亮牌兔蹬鹰腹,牌里啪啦,喊嗤咔嚓,最后一张牌亮出来,全场鸦雀无声。
八爷赢了!大爷第一个反应过来,抓起裕被就往里收钱,八爷却制止了他。
“只收你个人的本钱。
"又转对众人,“其他的各位叔叔大爷收好,算我买你们一个诚信,今后这局没我哥的份儿!”走人!走得一路亮堂。
一局名动江湖的事儿就不讲了。
接着说的是大爷,赌是戒了,无所事事的脾性一点儿没改,一天到晚抓耳挠腮,浑身上下都是不自在肉。
专题跟踪训练(三十三)小说阅读——环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日子陈忠实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
男人一把钅矍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钅矍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
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其他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找过。
也干过。
干不成。
”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
”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
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
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
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
”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
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
”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
他爸是个硬熊。
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
”他说。
“弓硬断弦。
人硬了……没好下场。
”她说。
“这话倒对。
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
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
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活路了。
硬熊——”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
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
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就多了。
[题组一修辞手法]1.(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概括其意象的内涵要联系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普遍意义,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概括。
分析情感要在具体意象、语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此问难度不大,杨柳、飞絮是古诗歌常见的意象。
借杨柳可抒写惜别深情,可歌咏美好时光,可描写女子和爱情。
借飞絮可写惜别伤感、离恨哀思、轻薄低贱、凄苦薄命等。
(2)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
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两首词中不同词句的异同,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
内容上,两首词都与“愁”有关,但原因、程度不同;手法上,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以水喻愁,但是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
解析答案:BA 项,小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C 项,“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出了爷的家人见识少,怕见京官;D 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
PART.04敏感病因+魔鬼式训练总结选项内容倾向,圈画“陷阱词”,推断可能病因情节人物主题手法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中见深意,通过“他”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去思考苦难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
B. “他”对流浪妇人身世来历作一番猜测前后的心理变化,既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也暗示了“他”苦恼无助的处境。
C. 小说善于营造冲突来表现人物,“他”在月光下与影子的辩论,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巧妙外显,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他”的焦躁难安。
D. 小说的语言既具表现力又有感染力。
如“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就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解析答案:B“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有误。
这一心理变化的描写,目的是突出“他”的苦恼无助。
流浪妇人虽外表糟糕但怡然无忧,与“他”诸多困扰形成对比,所以他才会觉得自己很可笑,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与义务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没有资格同情她。
原文归袁有江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
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
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
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
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
脚下是万丈深渊。
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
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苦梅马卫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
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
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
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
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以找表哥代替。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
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他。
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
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
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
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
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比营业员高好多,而且轻松多了。
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
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
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
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
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
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
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苦梅只能这样说了。
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
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
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
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
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哝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
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
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
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
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
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账。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
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
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
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
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
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苦梅的脸上,全是笑。
嘴上说:吃我?酸死人!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有可能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他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野男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句话表现苦梅的聪明幽默,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她对醉酒男人调笑之语的巧妙堵截。
[解析] B项,“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不准确。
二人形象并不相反,所以不是对比;小说情节也没有明显地体现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答案] B2.小说结尾写到“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
她只种苦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她的名字是苦梅,从心理上对苦梅有一种亲近感。
②苦梅是一味良药,送给需要的人,给人帮助,也可以招徕更多客户。
③苦梅这种树寄寓着主人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3.小说题目是“苦梅”,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一题目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它一语双关,既指乌梅,又指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
②隐喻人物个性。
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津、解酒,可隐喻主人公善良的品格。
③暗示小说主题:人即使命运不好,也不能失去善良和真诚,而要努力去改变现状。
④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以“苦梅”为题,能让人产生了解内容的欲望:何为苦梅?苦梅与人物与主题有何关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金嘴劳马到北京出差,晚上没事,我去大学里看望老同学“焦大头”。
焦大头显然是绰号,表明他脑袋的大小与众不同。
大学时,大头与我住上下铺,是班里的“神侃”,能说善辩,只要话一开头,后面就全归他了,一个人包场,讲三四个小时不待喝口水的,真正的“金嘴子”。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据说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讲演。
他的职称也比别人评得早,已成了知名教授了。
同学们聚在一起时,经常会提起他,都认为大头是“后天发展先天”,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材料。
大头的夫人也是我们班上的同学。
如果按脑袋的体积取外号的话,没有比“小头”的称呼最贴切的了。
但从没有人这么叫过她。
毕业后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听他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神侃”一番,读大学时听他讲话真是享受。
敲开房门,大头迎了出来。
“请”,他把我让进了客厅。
大头明显有些老态,脑袋“亮”了起来,年轻时的满头浓发已不知去向。
“夫人呢?”我想见他的另一半。
“不在。
”他答。
“怎么样,这些年过得挺滋润吧?”我问。
“还好。
”大头的语调和表情都很深沉。
“听说你讲课出了名,满世界地飞来飞去,都快讲疯了吧?”我打趣道。
“哪里,哪里。
”大头以前从没这么谦虚过。
“据说你讲课收入颇丰,出场费很高,跟歌星差不多了吧?”我希望他能把话头接过去。
“传说,传说。
”他又缩了回去。
“同学们跟你联系多吗?”我想换一个话题。
“不多。
”他只迸出了两个字。
我喝了口他递过来的白开水,环顾了一圈客厅,逐一评点了房间内的所有摆设和装饰。
大头总是笑眯眯的,偶尔“嗯,嗯”几声。
“你怎么样?”沉默了好一阵子,他终于说出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只好把毕业后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切细节向他作了详尽的交代,他似听非听地点着头,显得兴趣不大。
我又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许多当今无聊的男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图激起他的谈兴。
要知道这可是大头的强项,大学期间若是碰到这类话题哪有别人插嘴的份儿。
大头听得挺认真,但一直没有共同探讨的意思,还是“嗯嗯”“噢噢”地点着头。
我极扫兴,后悔不该大老远地来看他。
“你怎么不说话了,别光我一个在这瞎侃,我正想听听你这位大教授的高论呢?”我有些不自在了。
“嗓子不好。
”他指了指咽喉处。
“是吗,到医院看过吗?大夫怎么说?”我替他着急了起来。
“没事。
”他口气很平静。
我又喋喋不休地向他推荐各种保健方法和治疗方案。
“不用了。
”他摆摆手。
我又干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
一路上,我总觉得他的病有些蹊跷,莫不是患了绝症?在我的记忆中,他可是一个健谈的“金嘴子”,若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警察都堵不住他的嘴。
回到宾馆后,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大头的病,一夜未合眼。
第二天,我拨通了大头太太的手机,我先安慰了她几句,并表示我的担心。
她先是笑了一阵子,接着就愤愤地告诉我,大头的病纯粹是让钱闹的,是财迷心窍的怪病。
据她说,大头讲课赚了不少钱,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讲的话含金量很高。
现在除非你付钱,否则他就懒得开口,就连夫妻之间也很少交流。
她在电话的那头越说越激动,讲了不少大头掉进钱眼里的极端例子。
说有一次好不容易跟她聊聊天,临了伸手向老婆要报酬,她一气之下扇了他一耳光,他这才缓过神来,意识到自己不是在给别人上课……我呆呆地握着手机,嘴里一直“嗯嗯啊啊”着,不知说什么是好。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焦大头号称“金嘴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健谈,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后都是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事业一帆风顺,只是家庭生活不尽如人意。
B.“我”与“焦大头”二十多年后见面,却没能享受到他天南海北的“神侃”,令“我”很扫兴,但“我”仍然非常惦记他的病情,表现了对同学的深情厚谊。
C.小说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如对比手法,焦大头脑袋大,他的妻子脑袋小;夸张的手法,如焦大头患了“财迷心窍的怪病”后的种种表现。
D.对焦大头的妻子虽着墨不多,但是通过“笑了一阵子”“愤愤”“越说越激动”等表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性格爽快、敢爱敢恨的人。
[解析] C项,脑袋大小的对比不能突出人物性格。
[答案] C5.小说以“金嘴”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形象地概括出焦大头能说会道的特征:焦大头大学时是班里的“神侃”,能说善辩;留校任教讲课效果极好,名气很大,全国各地到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