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诉法案例审判的原则是怎样的
- 格式:docx
- 大小:15.96 KB
- 文档页数:6
案例4控审分离应当说,该案判决实际还涉及到一个有争议的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6条第2项:“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再进一步的话,该案至少还涉及到两个基本的刑事诉讼价值和理念:一是根据不告不理原则,审判受起诉范围限制,法院不得就未经起诉的犯罪进行审判,那么,法院在多大范围内受起诉范围限制?在本案中,法院依据单位犯罪的规定对杨某进行了定罪处罚是不是超出了起诉范围的限制?二是根据审判独立原则,法院有权独立适用法律给犯罪嫌疑人定罪,问题是,这种定罪是不是完全可以脱离检察机关的公诉罪名?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对控审分离原则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一、控审分离原则及其功能在现代刑事诉讼中,控诉、辩护、审判被确认为刑事诉讼三大基本职能已成为共识。
其中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的分离被认为是刑事诉讼职能区分赖以维持的重要保障,为现代刑事诉讼合理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控审分离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法定原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原则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分别由国家不同专门机关承担。
在现代诉讼中,由国家专门机关承担控诉职能,现代刑事诉讼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不仅侵犯被害人个人利益,也是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破坏,而确立了以国家追诉主义为基础的控审分离原则。
2、控诉职能主要由检察机关承担,审判职能由审判机关承担。
检察机关行使控诉权,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检察机关不能分享审判权,审判机关也不能分割公诉权。
控诉权和审判权的独立性应一样受到法律和人们同等的关护。
3、不告不理,它是控审分离原则的核心。
其实质是控诉权的效力问题,包括程序和实体双重内容。
程序上,体现在控诉权作为一种请求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审判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请求权,并在发动审判程序上具有主动性。
刑事诉讼法案例:1999年9月,某市发生了一起杀人案。
被害人余某,女,20岁,某市针织厂女工。
家人发现她失踪,多方寻找未果。
几天后,在郊区护城河发现其尸体。
某市公安局经立案、侦查,认为市针织厂业务科职员范某有嫌疑。
侦查终结后,公安局于1999年10月31日将案件移送至某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市检察院接到公安局移送起诉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范某进行了讯问,认为证据不足,遂于11月12日退回公安补充侦查。
12月19日,公安局补充侦查完毕,再次移送起诉。
市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证据仍然不足以证明范某实施杀人行为,于2000年2月份日作出了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决定,公开宣布,并于2月12日将起诉决决定送达了公安局、犯罪嫌疑人范某、被害人余某的母亲周某。
市公安局认为不起诉决定不当,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范某,向上一级检察院即某省人民检察院提请复议,省检察院维持了不起诉决定;周某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以未先行向检察机关申诉为由拒绝受理。
问:本案中刑事诉讼程序有何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市检察院接到公安局称送起诉的案件,不应仅讯问犯罪嫌疑人。
检察院审查案件,还应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人的意见。
2.市公安局自11月12日接到案件,至12月19日才补充侦查完毕,超过了法定期限。
补充侦查期限是1个月。
3.市检察院自1999年12月19日接到公安局补充侦查完毕再次移送的案件,2000年2月10日才作出不起诉决定,审查起诉超过法定期限。
审查起诉期限是1个月,重大、复杂的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4.市公安局的认为不起决定不当,不应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
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公安机关对在押的被不起诉人应当立即释放。
5.市公安局认为不起诉决定不当,不应向上级检察院提请复议。
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不当,可以要求作出决定的检察院复议,意见不被接受,可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
6.中级人民法院不应以未先行向检察机关申诉为由拒绝受理被害人母亲周某的申诉。
刑事诉讼法案例刑事诉讼法案例参考内容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对犯罪分子进行调查、起诉和审判的程序性法律规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刑事犯罪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刑事诉讼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通过案例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和阐述。
案例一:张某涉嫌盗窃案张某因涉嫌盗窃一辆电动车而被依法抓获。
警方调查过程中,发现张某有多项前科,而且其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但他始终坚称自己是无辜的。
在审理过程中,法官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张某能否提供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二、是否存在因个人经济困难所致的偷盗行为?三、罪刑相当原则是否被遵守?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告人、其辩护人和诉讼代表在刑事诉讼中有权使用各种证据进行辩护。
如果张某能够提供足够证据证明自己无罪,那么他将获得无罪判决。
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认罪、悔罪表现,积极赔偿损失,可以减轻处罚。
如果张某能够证明其犯罪行为是由于个人经济困难而导致的,他在判决时可能会被施以较轻的处罚。
对于第三个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法院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照罪刑相当原则作出合适的判决。
案例二:李某被指控卖淫嫖娼李某被警方抓获后,被指控犯有卖淫嫖娼罪。
在审理过程中,李某声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包房服务员,不存在卖淫或嫖娼的行为。
但是检察官查出了李某在之前多次被警方抓获,并且多次被处以治安处罚的事实。
对于这种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作伪证。
如当事人进行虚假陈述,将受到制裁。
在本案中,李某作虚假陈述的事实被查明,将对其进行制裁。
同时,根据《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卖淫嫖娼罪对身心健康及社会和谐建设造成的危害比较明显,因此李某将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
结语刑事诉讼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3月15日,张某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经过某市某路段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某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事故发生后,张某某立即停车,并拨打了报警电话。
李某被送往医院救治,经鉴定,李某的伤情构成十级伤残。
二、案件经过1. 调查取证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赶到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并依法对张某某进行了询问。
张某某如实供述了事故发生经过,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审理过程案件移送至当地人民法院后,法院依法受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通知了李某作为原告参加诉讼,并依法通知了张某某作为被告参加诉讼。
法院依法向李某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并告知其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3. 开庭审理2018年4月25日,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此案。
庭审中,李某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向法庭提交了李某的伤残鉴定报告、医疗费发票等相关证据。
张某某对李某提交的证据没有异议,但辩称其驾驶的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4.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某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李某受伤,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关于张某某辩称其驾驶的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应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法院认为,虽然张某某的车辆投保了交强险,但李某的损失超出了交强险的赔偿范围,故张某某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上,法院判决张某某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人民币5万元。
三、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体现1. 公开审判原则本案中,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案件,允许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参加庭审,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 依法取证原则在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公安机关依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并对张某某进行了询问,确保了案件事实的客观、真实。
3.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法通知了李某作为原告参加诉讼,并依法通知了张某某作为被告参加诉讼,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傍晚,某村荷花池畔的偏僻处,发生一起杀人案。
被害女青年,因流血过多处于休克状态,乡派出所立即将她送到县人民医院抢救。
经抢救,被害人虽脱离生命危险,但仍神智不清。
县公安局立即组织力量侦查。
经调查,查明被害人是该村纺织厂女工范某。
范某所在生产班的女工叶某提供情况说:范某于四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下了早班后。
急急忙忙洗完澡就准备外出,我当时问她要到哪里去,她说到荷花池。
我又问赴约会吗?她点点头“嗯了一声,就走了”。
叶某还说范某原与同村张某要好。
后来吹了, 侦查员根据现场遗留物和以上线索,很快查明杀害范某的嫌疑人是同一纺织厂的张某。
张某作案后回到家中神情异常,被其父母察觉。
经询问,张俱以实告。
其父母当即带张某向村委会领导作了交代,张犯说:“因范某断绝与我的恋爱关系,我非常不满,意图恢复关系,即于四月二十四日给范某去信,以退还过去范某赠给我的照片和物品为名,约范二十六日到东郊公园。
范某如约前往。
会面后,因她坚持不同意恢复关系,并将我过去送给她的东西抛掷给我,我在非常气愤的情况下,用手中水果刀向她面部刺去,刺中范某左面颊,她惊呼:…杀人哟!‟转身欲跑,我即将她按住,捂住她的嘴巴,并在她背部刺了几刀。
”张某的父母与村委会领导商谈,请求村委会出面处理这一问题,并表示愿意向范某及其亲属贻礼道歉,负担其全部经济损失。
村委会领导于四月二十七日找到范某的父母研究解决办法。
村委会领导提出:“张某平时表现较好,这次的错误虽很严重,但经过我们教育,已经有了认识。
他的家长已表示除全部负担范某的医疗费用外,还愿意拿出三千元作为范某的营养补助费,把这个事情作一个妥善的解决。
”范某的父母答复说:“范某背部被刺两刀,刺穿肺部,引起胸腔内大出血,造成血气胸,差点死亡,好在医院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但目前仍处于昏迷之中,我们要求使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
”村委会领导接着说:“我们认为这是青年男女间因婚姻恋爱关系问题赌气、争吵造成的,不是故意犯罪,应当以教育为主来处理这个问题。
2019年国家法考《刑事诉讼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齐某在A市B区利用网络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宣称刘某系当地黑社会组织“大哥”,A市中级法院院长王某为其“保护伞”。
刘某以齐某诽谤为由,向B区法院提起自诉。
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24题,单选)A、B区法院可以该案涉及王某为由裁定不予受理B、B区法院受理该案后应请求上级法院指定管辖C、B区法院受理该案后,王某应自行回避D、齐某可申请A市中级法院及其下辖的所有基层法院法官整体回避>>>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1节>回避理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回避、不予受理。
《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本题中,诽谤罪属于依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条件是“自诉人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而不是涉及某人,故A错误;2.开庭审判过程中,一名陪审员离开法庭处理个人事务,辩护律师提出异议并要求休庭,审判长予以拒绝,四十分钟后陪审员返回法庭继续参与审理。
陪审员长时间离开法庭的行为违背下列哪一审判原则?(2013年卷二37题,单选)A、职权主义原则B、证据裁判规则C、直接言词原则D、集中审理原则>>>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14章>第3节>直接言词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刑事审判的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两项原则,理论上合称为直接言词原则。
陪审员离开法庭处理个人事务,该陪审员就无法直接参与审理,无法直接审查判断证据,因此就无法直接询问控辩双方,显然违背的是直接言词原则。
新刑诉法案例审判的原则是怎样的
贯彻审判公开原则: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间,采取适当方式、方法向社会公布将要审理的案件的案由、被告人的姓名及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日常生活当中,刑事类犯罪案件的范围是非常多的。
刑事案件相对于民事案件来说,性质要更为恶劣一点,并且参照的法规也是不一样的。
刑事案件在审判的时候主要运用到的程序法是我国的新刑事诉讼法,之所以叫新刑事诉讼法,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在经过修订以后,内容更为细化。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新刑诉法案例审判的原则是怎样的?
▲一、新刑诉法案例审判的原则是怎样的?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四)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五)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
则
(六)审判公开原则
审判公开原则的例外情况包括4种:
①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②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③14周岁以上不满l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④16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但是,无论是否公开审理,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八)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九)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十)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起诉的;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⑥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一)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二、刑事诉讼法技巧之期间的计算
1、期间的计算单位。
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据此,期间的计算单位有时、日、月三个。
2、期间的计算方法。
以时为计算单位的期间,从期间开始的下一时起算,期间开始的时不计算在期间以内。
它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时数的最后一时完了为止。
以日为计算单位的期间,从期间开始的次日起算,期间开始的日不计算在期间以内。
它的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日完了为止。
以月为计算单位的期间,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65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月计算的期限,自本月某日至下月同日为一个月。
期限起算日为本月最后一日的,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
下月同日不存在的,自本月某日至下月最后一日为一个月。
半个月一律按十五日计算。
”
3、特殊情形下期间的计算。
(1)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期。
节假日包括公休日(星期六、星期日)和法定假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如果节假日不是期间的最后一日,而是在期间的开始或中间则均应计算在期间以内。
另外,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03条第4款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间届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限至节假日后的第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