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土地基处理中的监测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软土地基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指出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深层水泥搅拌桩等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检验标准。
关键词:房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some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 to give explan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and pad and sand pad to fill in, deep cement mixing pile and metho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ttention and quality inspection standard.Keywords: fittest;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Processing method一些房建工程对地基的强度及沉降要求较高,特别是软土地基,如施工方法不当或未按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会对房建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软土工程性质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黏土,多分布在沿海、内陆、平原、山区的湖泊河滩周边等地区。
软土天然含水量高,一般液限WL值较高;天然孔隙比e>1.0。
当软土天然孔隙比e>1.5时为淤泥,天然孔隙比1.0<e<1.5时为淤泥质土;软土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
软土的工程性质有:(1)触变性。
软土在未破坏时,具固态特征,一经扰动或破坏,即转变为稀释流动状态;(2)高压缩性。
压缩系数大,大部分压缩变形发生在垂直压力为0.1MPa时,造成建筑物沉降量大;(3)低透水性。
软土的透水性很低,可认为是不透水的,因此软土的排水固结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反映在建筑物的沉降延续时间长,常在十年以上;(4)不均匀性。
浅谈加固海堤软基处理及的应用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研究了钻孔灌注桩在海堤软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对加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效果检验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软基处理;施工技术一.前言海堤工程一般在沉积厚度大、含水量高、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土地区,软基处理常用方法有:垫层法、预压法、复合地基法、夯实法、灌浆法、加筋法、桩基础和其它深基础法,根据工程特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形式,它与其他类基础相比,具有不受地域、气候条件、地下水位的高低、桩径大小及桩身长度等条件的限制,承载力高、成本适中、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等特点,但海堤的钻孔灌注桩基础都为水下施工,工艺复杂,成桩质量不易控制,易受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常常导致孔底沉渣过多,桩身混凝土质量产生缺陷,影响了桩的承载能力,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加以详细考虑,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
二.加固机理2.1提高地基承载力软基中构筑了一些高强度的混凝土桩体参与承担地基上的荷载,故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即为桩体与桩间土承载力的总和。
2.2加强了地基及土体稳定性软土地基中加入了抗剪强度远高于土体的混凝土桩,必然增加它们的抗滑稳定性。
采用圆弧滑动法,以最危险的滑动面计算地基或土坡安全系数。
所不同者,只是计算时将滑动面所通过的复合土体部分的抗剪强度τsp 、黏聚力csp 、内摩擦角φsp ,代入相应的计算式中,θ为滑动面在地基或土坡某深度处的剪切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复合土体抗剪强度τsp 为桩体与桩间土的抗剪强度共同组成,若桩间土为软土,其内摩擦角φs 太小,可忽略为零。
采用共同协调面积比方法,计算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众所周知,土中的应力仅直接与其内摩擦力有关,而与黏聚力无直接关系。
土的黏聚力是受土质、形成条件、扰动程度、含水量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类影响可从有关的影响因素考虑,或从总的安全系数上考虑。
浅谈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与固化技术摘要: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类型。
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如果不加以处理和固化,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和固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处理方法和固化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与固化一、软土地基对建筑施工的影响(一)施工安全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弱,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降、倾斜等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到威胁,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固地基、控制施工负荷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二)建筑物质量由于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较强,建筑物在其上进行施工时容易出现倾斜、沉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三)施工周期软土地基对建筑施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施工质量和安全方面,还会显著延长施工周期。
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加固措施,例如加厚地基、打桩等。
这些加固措施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施工难度大、天气恶劣等,从而导致施工周期的延长。
此外,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沉降等问题,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也会进一步延长施工周期。
(四)工程造价因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固地基,例如加厚地基、加设加筋板等,这些措施都会增加建筑施工的成本。
此外,软土地基还容易引起地基沉降和变形,这也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等问题,进而增加维修和加固的费用。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一)加固法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加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加固法可以通过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变形,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浅谈道路改造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提纲: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五、软土地基处理案例及分析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和问题:软土是指透水性较好、强度较差而又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它的存在会给建筑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在道路改造中,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道路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土地基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强度不足:软土地基强度较差,不光整体强度不足,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为松散,这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安全隐患:长期承受交通载荷容易导致道路下沉、变形和龟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带来危险。
3.施工难度大:软土地基施工难度较大,加之湿度大,施工过程会变得十分困难。
二、软土地基的治理方法:对于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填筑法: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较厚的石料或混凝土作为强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增加地基承载能力,缺点是建设负担较大,而且在土质较软的地区不可取。
2.挖填法:在软土地基下挖出一定的土层后再进行填筑,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对施工要求苛刻且建设成本较高。
3.加固法: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如砾石桩、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固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施工难度较大。
三、软土地基改造前的勘察和设计:在道路改造前,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勘察和设计,以确定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具体步骤如下:1.勘察:对于软土地基,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包括土层厚度、含水量、土性等,以确定地基的性质和潜在问题。
2.试验:通过相应的试验对软土地基进行测试,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设计:根据勘察和试验结果,确定软土地基的加固方案和相应的施工图纸。
四、软土地基的加固方式和效果:加固方法选择需要考虑到地质情况、工程性质、施工条件等多个因素,常见的加固方式有以下几种:1.灌注桩:利用钻孔机在地基中钻孔并灌注混凝土,在地基深处产生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浅谈软土地基勘察技术及软基处理的应用摘要: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处理技术;应用1、引言由于各地施工的地质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工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软土地基就是其中一种。
软土地基容易发生变形,有时在填筑时由于路基变形而破坏铺筑路面的稳定性。
路基施工中某些部位由于处理措施不到位,工后由于沉降变形引起的路面病害,若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随着交通压力的不断加大,极有可能导致整个路基发生沉降变形,破坏路基的稳定性能,这样就无法确保工程正常通行,也不利于以后的治理。
因此,公路建设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
2、软土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2.1未能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在合理选用地基处理方法方面有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例如饱和软粘土地基不适宜采用振密、挤密法加固。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加固原理,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特别重要。
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是对几个技术上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化。
采用的不是较好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
有时工程问题是解决了,但造价高和工期长。
2.2不能正确评价每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每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遇到具体问题就会盲目扩大其应用范围,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更应注意。
2.3施工单位素质差影响地基处理质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搅拌桩施工。
深层搅拌法不能满足地基处理要求并不是深层搅拌法本身不成熟,也不是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设计方法不对。
影响施工质量主要是施工单位素质和施工机械两方面问题。
前些年,地基处理施工队伍的快速膨胀,造成绝大多数施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是普遍现象。
除此之外,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类型。
软土地基的性质往往不稳定,容易出现沉降、渗透、滑动等问题,对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是工程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讨论。
一、软土地基处理问题1.沉降问题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以及机械性质均较弱,常常出现沉降现象,给建筑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可以导致建筑物的不平衡,使建筑物发生倾斜、裂缝等问题。
2.渗透问题软土地基的渗透性比较强,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滑坡等问题。
3.翻浆问题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翻浆现象。
当施工现场遇到下雨等天气时,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导致软土变得更加松软,出现翻浆问题。
1.加强地基处理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措施。
加固处理可以通过地基加固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压实土、碎石等。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土质的稳定性,防止出现翻浆现象。
2.排水系统的建设软土地基的渗透性比较强,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轻软土地基的负担。
在施工前,需要精确测量地下水位,防止因其变化导致软土地基的不稳定。
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不强,加强地基深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
加固地基深度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在工程施工中通常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如钢筋加固、基础加深及增加挡墙等。
4.压实土的使用压实土具有很好的支撑能力,可以帮助软土地基获得更好的建筑支撑力。
要使用压实土,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土质的稳定性,以防止出现翻浆现象。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浅谈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应用摘要:CFG 桩形成的复合地基结构体系其承载力大且可调性强、沉降变形小、稳定快、无有效桩长的限制,在路堤填筑施工期间,在工后其累计沉降量均小于其它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
可以大量应用于道路深厚软基的处理,在加宽段、滑塌段、结构物软基处理、桥台差异沉降、高路堤快速填筑等软基处理段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其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在软土路基施工中,应该如何处理路基才能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土路基;处理技术1软地基处理考虑因素1.1地基状况土质条件的影响。
黏性土: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压实法来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该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尽量减少对于地基所带来的干扰;砂性土:使用振动压实法来对这一地质进行处理,能够极为有效的对液化砂性土性质进行改善,降低其流动性。
地基构成情况。
在软土层自身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就应当对其表面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
重要位置要利用开挖换填法来进行强化。
在软土层自身较厚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其他切实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1.2道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在对道路自身等级要求越高的情况下,其道路表面所具有的平整度就必须要相应的提高标准,其软土地基更是要采取效果更好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而在等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就可以先进行普通的路面铺设,待路基沉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开始最后的路面施工,减少工程造价。
道路自身的形状,主要靠路堤所设计的宽度和高度来决定,所选择的处理方式不同,其形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通常采用换填法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宽度较大并且路基不高的道路,就极易出现变形的现象;而设计高度越大的道路,其自身的稳定性也就越低,使用压重法来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效果会受到影响。
1.3道路施工的周围环境与其他道路施工不同,市政道路一般都是在建筑、人员较为密集的城市中心,因此在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影响。
例如在处理道路的软土地基时,需要注意气机械的振动、噪声不能对周边产生过大的影响,还要注意地下管线和地下水的影响等等。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引言软土地基简称软基,在公路桥梁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指的是含有大量软土成分,且掺杂一定量粉砂或粉土等土质的复合型地基,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无法为工程施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如果施工中未对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有可能引发沉降等不良现象。
然而,由于软基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基的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成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软基特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对策。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1.1高水分性与普通地基相比,软基的含水量非常大,最大值甚至可以超过70%。
正因如此,软基中的软土就可以像水一样进行流动。
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可以十分容易地判断出软土结构,以便于后续处理工作。
由于软基含水量较大,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所以公路桥梁施工不允许直接在软基上进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危害。
1.2压缩能力强一般而言,软基液限与压缩系数成正比关系。
随液限的持续增大,压缩系数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大迹象,最大系数可以达到1.1MPa。
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工程项目的地基情况各不相同,豁土固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除f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压缩能力,施工人员还要对其豁土的固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渗透能力差由于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沙土,导致豁土的固化速度明显快于软土,实质上软土就是渗透能力较差的豁土。
在理想状况中,即使给予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也无法有效提升软基的固化速度。
如果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比如软基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会使排水管道被大量的有机物堵塞,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软基的渗透能力。
1.4抗剪能力低软土与黏土虽具有多种特性,但就抗剪能力而言,二者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浅谈沿海软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方法1 前言随着国家海洋战略计划的实施,结合海洋勘察业务由潮间带到深海海域的的横向发展及建(构)筑物的纵向拓展。
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设都需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因此需要对软土的勘察方法、手段进行总结,为工程建设服务。
2 软土勘察方法软土勘察重点是进行软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包括层理特征、均匀性、渗透性、上部硬壳层分布、固结历史、地下水埋藏规律及与潮汐的动态关系,分析基坑开挖、降水、回填以及打入式桩的挤土效应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判定软土震陷、地基处理方案等。
(1)周边建筑物地基资料收集、以往的或临近建筑物的勘察及设计处理经验、海潮水文资料收集。
(2)钻探采用回转式干法钻进,全层位取芯。
由于淤泥质土干法钻进缩孔严重,故采取植物胶工艺护壁,保证了孔壁顺畅。
淤泥质土取样采用薄壁真空取土器,确保取样质量,且要做好封蜡或胶布密封,严禁扰动,并及时送样试验。
(3)地下水位观测。
勘察期间必须测定终孔地下水位,查明场地地表海水体与地下水的关系。
工程勘察中应关注终孔稳定水位所造成的假象,注重钻进过程的跟踪和分析,或布置现场试挖观测水位。
(4)现场试挖,是获取基坑开挖特征的最好方法。
(5)场地钎探。
查明淤泥质土表层有无堆碴、碎块石,绘出堆碴和碎块石的分布范围,堆碴和碎块石直接影响地基处理方式和基坑围护方式。
(6)原位测试。
采用多种原位测试手段: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孔内剪切波测试。
软土层也进行标贯试验;采用十字板测定软土的抗剪强度、灵敏度等;孔内剪切波测试主要是为了判定场地类别、软土震陷问题。
(7)室内试验包括土常规、高压固结试验、先期固结压力、回弹指数、垂直和水平渗透系数测定、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土的有机质含量、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土的酸碱度、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水质分析等。
3 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工程性能3.1 物理性质本场地上部淤泥质土层成份均匀稳定,不含砂夹层或粘土夹层,流塑状态,天然孔隙比1.479-2.078,天然含水量58.7%-74.7%,液限52.2%-60.9%,压缩系数av0.1~0.2=1.23-2.01,固结系数P=100kPa时,Cv=0.532-0.870cm2/s。
浅谈软土地基处理中的监测应用摘要:通过软土地基处理的现场监测成果,研究分析了插塑料排水板配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过程中浅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及深层水平位移随时间、工况的变化规律,对软基施工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并为最后的工程验收提供了有效数据。
关键词: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浅层沉降,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监测Abstract: through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field monitoring results, the analysis in the plastic drain preloading with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process of shallow settlement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deep level displacement with time, the change rule of working cond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soft foundation of guidance, and for the final acceptance of work to provide effective data.Key words: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plastic drainage plate, preloading, shallow settlement,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deep leve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软弱地基( 软基Soft Foundat ion) 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高压缩性土,在这种土上建造建筑物,会产生很大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需对这类土进行处理才能进行建设。
而在软基加固处理当中,控制施工速率,了解加固效果,是通过监测得到的数据分析软土的沉降、侧向位移及孔压等指标的增长和消散来实现的。
软基处理监测是涵盖了岩土工程和测量工程的技术工作。
1、工程概况“亚太纸业(广东)有限公司PM11地基处理”项目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沙路村,场地占地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其东面为潭江,由于场地浅部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因此为了满足基础设计要求,拟对场地内地基土进行地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与堆载预压法。
本施工区上覆地层表层为耕植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沼泽相沉积层,主要为淤泥和粗砂,往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沼泽相沉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
2、监控内容和目的根据甲方及设计单位的要求,本次监测项目监测内容如下(本项目共有1~6区,本文选取较为典型的B2区:①浅层沉降监测、②孔隙水压力监测、③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软基施工监控的目的有:为全面反映堆载预压施工质量加固效果,通过对各项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推算地基的最终竖向变形和不同时间的固结度,结合水平变形、孔隙水压力变化等,验证设计参数、为确定或修改设计施工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提供根据,为工程验收和计量提供数据资料。
(1).地基浅层沉降监测(沉降板):监测软基的地表沉降速率和总沉降,推算地基的沉降;(2).地基孔隙水压力监测(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监测软基软土层在堆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软土层的固结度;(3).地基土水平位移监测(测斜管):监测软基软土层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确定地基的填筑速率和临界高度;3、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断面位置现场确定时应优先考虑以下路段:(1)附近有较深水塘的地段、占用半幅水塘的地段;(2)软土厚度大,软土性质差的地段;(3)填土高度大的地段;(4)桥头附近地段;(5)涵洞、机耕通道附近;(6)沿路基横向软土厚度变化较大的路段(如丘陵边缘地带)。
实际监测断面的选取可根据现场和设计情况确定。
可设置一定数量的重点观测断面,即控制性监测断面。
该类监测断面主要布置在地基稳定性较差、沉降较大的地段。
在具体实施时,监控断面位置和数量可根据有关地质资料、现场施工情况调整。
其中,观测断面中的测斜管应设在临空面。
监测点布置依据工程实际条件,结合工程地质资料,在工程的重要部位进行布置,详见图1。
软基监控时间从软基处理施工完成时开始到预压期结束、路基卸载为止。
监测工期暂定1年,监控频率需要根据各断面工程地质特点、填筑情况、降雨情况等予以调整。
关键时段加密观测,相对安全情况适当减少不必要的观测次数。
4、监测仪器埋设(1)沉降标的埋设采用双管式沉降标,预制好50 ×50cm的钢板,在钢板中央用角铁呈三角形固定6 "钢管,每节长度50cm。
外套PVC 管保护;埋设于砂垫层下,避开主盲沟。
用水平尺校正其水平,用垂球来控制其铅垂,埋设稳固,然后做好明显标志。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宜大于50cm。
(2)测斜管的埋设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钻机开孔至相对硬层3~5米。
将事先接好带有底盖的测斜管依次竖直缓慢压入钻孔内,然后灌入适量平衡水,扶正管身,对正管槽方向(管槽方向垂直于路基走向),立即用粘土封孔,上好管盖螺丝,以免遭到破坏。
(3)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为了确保孔隙水压力计的成活率,采用钻孔、单只埋设法。
钻孔至设计要求深度后(预留30cm),将孔隙水压力探头压入设计深度原状土层中,再向孔内放粘土封孔。
埋设前首先将透水石煮沸约2个小时,使其充分饱和,以免一部份孔隙水压力在传递过程中会消散在压缩空气上,导致所测孔隙水压力值比实际值小且滞后;其次,整个测头的连接操作务必在饱水状态下完成,之后测定埋设前初值。
并在电缆线上做好测头编号标志,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所有测头埋设完毕后,将其电缆线集中引至路堤坡脚处,用PVC 管进行保护,避免阳光暴晒。
5、监测成果分析(1)浅层沉降监测:B2区浅层沉降共监测5个沉降点,编号分别为:B2A1、B2A2、B2A3、B2A4、B2A5。
在观测周期内,各点都存在有沉降速率超出警戒值:±15.00mm/d,并都是在加载第五、六层相对最厚土期间出现。
从最终累计沉降量分析:B2A1点-474.62mm、B2A2点-413.11mm、B2A3点-408.34mm、B2A4点-229.86mm、B2A5点-315.86mm。
其中B2A1点累计沉降量最大,B2A4点最小。
整体下沉南面大,北面小,整体沉降量相对较大。
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加载时沉降速率突然增大,随后沉降速率变小,沉降收敛,每一级加载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
总的来看,断面的中心点沉降大,坡脚小,主要是因为地基中心附加应力最大,且中心沉降增大后,相对应的填土厚度又增加即荷载增大,又会造成新的沉降增大,循环往复直至软土固结完成;在施加荷载过程中,沉降随荷载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停荷恒载,沉降减慢,一般当荷载增加厚度达到3.7m 至4.3m,沉降急剧增大,各监测点在加载的过程中沉降发展基本一致,沉降值大与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基土层性质堆载厚度不同引起。
(2)孔隙水压力监测:B2区孔隙水压力共监测4个孔,编号分别为:B2KX1、B2KX2、B2KX3、B2KX4。
每个孔分别在高程0m、-4m、-8m、-13m、-21m各处分别埋设一个孔隙水压力计,共5个位置点,结果表明: 堆载预压施工开始后,孔隙水压力消散明显,且消散速度剧增,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散速度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并且上层软土层孔隙水压力消散明显较快,这说明塑料排水板排水路径良好,堆载预压效果明显。
一般在5 d 以后消散速率明显降低,呈缓慢消散趋势,到80 d左右时孔隙水压力已基本趋于稳定,这说明此时软土层也已基本完成沉降固结。
堆载预压卸载后,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反弹明显,孔隙水压力有所增加,说明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取得了良好效果。
(3)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B2区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共监测2个测斜孔,编号分别为:B2CX1、B2CX2。
各孔的总位移量见表2。
表2 B2区深层水平位移(测斜)最终总位移量观测资料显示,场地边缘侧向位移较大,场地中央的侧向位移相对较小。
土层侧向变形的总体趋势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由于上部土层附加应力大,受到顶部填土和侧向淤泥的约束较小,从而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
较深土层受到附加应力逐渐减小,上部侧向约束大,变形较小。
最大侧向变形发生在-1.0~3.6 m高程范围,该深度范围土层是加载后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如果过大的荷载或加载速率使该范围内的土层侧向变形过大或被剪坏,导致地基失稳。
当侧向变形过大时,可以减少填土堆载两和采取相关措施约束土体的侧向位移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6、结语(1)通过对监测检测资料进行分析,载载预压处理后,明显改善了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加快了地基土的固结沉降,提高了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且为控制施工加载速率提供了有效数据,取得了预期效果。
证明对软土地基采用插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法进行预处理是行之有效的。
(2)路基上部土体所受附加应力大,其竖向与侧向变形与变形速率也较大,所以附加应力较大的土层成为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
过大的荷载和加载速率会使得土层侧向位移和瞬时沉降变大,从而加大地基沉降量,对控制地基沉降及稳定性不利,应予以重视。
(3)在加载期或预压期期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良好的规律性,其波动情况与荷载是相应的。
参考文献1. 姜峰林,侯超群,唐明科,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软基变形观测分析,路基工程,2009(5),146: 97-99.2. 刘冀,软基处理过程监测及工程应用,山西建筑,2007年3月,第33卷第7 期:133-134.3. 刘志伟,顾桥活,浅谈堆载预压软基处理中的监测工作,四川地质学报,2004 年6月第24卷第2期:104-106.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