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地图集》的设计与研制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3
论《新编慈溪市图志》的编制与特点摘要:本文以《新编慈溪市图志》为例,从图集的内容设计、整饰和色彩设计、以及统一协调性3个方面入手,重点介绍图集设计中各方面的特点,总结图集编制的技术路线,为同类地图集的编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图集地图集设计统一协调性慈溪市地处杭州湾南岸,宁波市北部,是隶属于宁波市的一个县级市。
《新编慈溪市图志》(以下简称《图志》)是集地图、统计图、文字、图片于一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向读者展现慈溪市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的一本地图集。
《图志》集中反映了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政治面貌、人文景观,与一般的地图集相比,该图集充分利用了各种现代化的制图方法,如影像地图、专题地图及统计图表等。
其内容涵盖了自然环境、人口、交通、水利、经济、旅游、文化等,向读者直观的展现慈溪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1 图集内容设计与构思1.1 内容设计地图集的内容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图集的作用、主题、性质、制图区域特点,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和概括出能够反映主题思想精华内容,使所编图集符合完整性、实时性、实用性的特点。
图集主要由地图、文字和图片组成。
地图部分主要以现有的地图资料进行缩编制作为主。
本《图志》由基础篇、经济篇、政治篇、社会篇、文化篇五部分组。
这五个部分以图为主,文字、图片为辅的方式充分反映慈溪市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现象的丰富信息。
1.2 技术路线对《图志》项目进行详细技术设计,依据设计条目,收集、分析各种资料与数据;运用制图软件与数据资料缩编成相应比例尺图幅;应用文字排版软件进行文字页面编辑处理;引用资料图、照片高精度扫描或运用原数据,导入编辑处理;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形成图文初稿,供内审后,提供相关部门专审,经修改定稿,再应用拼版软件、发排软件生成《图志》印刷菲林,提供印刷生产。
1.3 工艺流程设计《图志》的工艺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1.4 内容设计特色(1)资料丰富:集科学性与科普性与一体。
《上海市地图集》世博专版的设计特点陆明华【摘要】在《上海市地图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版)设计与编制实践中,针对《上海市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的编制背景和上海地域特色,突破了传统城市地图集的内容结构与表达模式,对该图集的内容框架、表示方法运用以及图形效果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创新设计,使之成为世博会文化工程的亮点之一,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2(010)006【总页数】3页(P164-166)【关键词】地图集;世博会;三维模型数据库;装祯设计【作者】陆明华【作者单位】上海市测绘院,上海20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5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迎接了7000万左右的参观者走进世博会、走进上海。
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聚焦“城市”这一主题,围绕世博会编制一本大型城市地图集,既切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又有助于更好地宣传世博会、推介上海,也有利于更好地方便广大市民,服务海内外宾客。
大型地图集编纂工作是“史、图、典、志”文化工程之一,是总结社会发展成果的良好载体。
大型地图集能综合反映区域内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人文地理及历史变迁等内容,是经济文化水平的象征 [1,2]。
近几年,为了反映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成果,全国各省市区相继编制了大型地图集。
上海市早在1997年就编制了第一本《上海市地图集》,由徐匡迪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为宣传上海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12年的发展,上海在“四个中心”特别是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编制一本新的地图集。
上海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地图集的编制工作,于2009年7月11日下发了沪府办[2009]8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上海市地图集(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版)>编委会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专门力量,依据最新资料,采用先进测绘技术,编纂出一本高质量的地图集。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44卷第2期2021年2月Vol.44, No.2Feb.,2021浅析《沈阳实用地图册》的设计与编制曹雷(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沈阳实用地图册》是一部集宣传、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用地图册。
本文论述了该图册的编制意义、编制原则、内容结构、主要技术指标、具体的设计与编制、编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地图册;实用性;设计与编制中图分类号:P2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67( 2021) 02-0185-02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and Compilation of"Shenyang Practical Atlas "CAO Lei(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Research ,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 Shenyang Practical Atlas " is a practical atlas of the publicity and service function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m pilation meaning, the compilation principle, the content structure,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the specific design and compilation,the compi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las, etc.Key words : atlas ; practical ; design and compilation0 引 言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是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是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市行政区划图集》的设计与编制作者:柏玉罗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21期摘要:本文从《宁波市行政区划图集》的前期工作开始介绍了制作一本图集的流程和技术路线;详细分析了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提前设计解决方案,避免走回头路;再从版面设计与图面整饰、色彩设计、统一协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整本图集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此确保在图集制作过程中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也为以后编制其他地图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集技术路线设计协调性中图分类号:P2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c)-0058-02宁波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
《宁波市行政区划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一本以普通地图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地图集,并力求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宁波市行政区划管理工作丰硕业绩的缩影。
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适用性,也是我市第一本以详细行政区划为主题的图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与收藏价值。
1 图集内容设计与构思1.1 内容设计本《图集》的内容资料主要采用宁波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进行编制,在此基础上收集制图区域所表示内容涉及的资料,如各县市区行政区划图、水利图、路网图、地名资料等。
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删减和概括出能反映图集所需要表示的内容,使该图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时性、完整性的特点,并进行了必要的外业修补测。
该图集由序图、各县(市、区)图、各乡(镇、街道)图组成,并穿插文字和图片。
序图图幅设计采用跨页表示。
各县市区的政区图和各乡(镇、街道)的行政区划图为双页码表示。
1.2 技术路线(1)图集总体设计。
充分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图集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总结经验,挑选多次参加大型制图项目的制图人员成立《图集》专题项目组,集中讨论、制定项目设计方案,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再细化项目实施方案,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所表示地理要素的标准,制作专题符号库、线型库、颜色库。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公告——2015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候选项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公布日期】2015.09.21•【文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第1号•【施行日期】2015.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公告2015年第1号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进行了2015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
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按照《测绘科技进步奖评选实施细则》,经形式审查、评审专家初评、项目答辩、评审委员会投票评选等程序,共评选出“2015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候选项目106项,其中:“面向综合决策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主动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等4项为特等奖,“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国产化成套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等9项为一等奖;“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的河北省涉地税收一体化平台研究及应用”等41项为二等奖;“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52项为三等奖。
评选结果已经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批准,并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为保证评选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现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网站(),对2015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候选项目向社会公示(详见附件)。
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获奖候选项目持有异议的,均可用真实身份通过书面形式向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奖励委员会将按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对异议的内容进行核实、查证和处理;但不受理匿名异议。
联系方式: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奖励工作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邮编100830;电话:************,63881410(兼传真)。
附件:2015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候选项目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5年9月21日附件2015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候选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完成人完成单位特等奖(4项)1 面向综合决策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主动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刘纪平张福浩王亮石丽红王勇董春郭庆胜仇阿根赵荣朱翊栗斌坤陶旺孙立坚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武汉大学3.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4.云南省测绘苏德国康风光徐胜华刘晓东李青元李玉祥金宝轩刘斌杨军李兵刘志芳何望君罗安马钰许萍钱新林陈卓地理信息局5.疆新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6.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党亚民章传银程鹏飞欧阳永忠周兴华汪舟平李斐薛树强罗建军秘金钟史绍雨杨强卢秀山柯宝贵张全德暴景阳张利明马毅张洪文成英燕吴太旗杨一挺周龙君林旭波方书山茹仕高谷守周欧阳斯达易慧陈利军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3.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5.武汉大学6.山东科技大学7.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8.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9.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3 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张永军张祖勋段延松孙明伟万幼川张勇柯涛王博程若奇曹辉胡晓东胡翔云雷一鸣鲁妍林岳雄季铮1.武汉大学2.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3.武汉适普软件有限公司4 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陈军陈晋廖安平唐娉陈利军曹鑫张宏伟王杰彭舒武昊陈卫平徐开明蒋红兵翟亮韩刚陈学泓何超英俞乐刘耀林吴文斌谭炳香江洪牛振国徐新良李玉俭郭秋燕杨爱玲王萍胡昌苗桑会勇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北京师范大学3.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4.清华大学5.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航测遥感院6.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7.四川省遥感信息测绘院8.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9.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武汉大学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2.中国农业科学院1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4.南京大学一等奖( 9项)1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国产化成套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李广云刘思伟龚建李宗春范百兴田育民杨再华张冠宇宋建鹏刘智超易旺民白云超冯其强蒋庆仙杨振1.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西安测绘研究所3.西安航光仪器厂4.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5.中国人民解放军61365部队6.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全国林地资源空间信息遥感更新技术与应用张煜星黄国胜许等平韩爱惠王六如罗鹏智长贵王雪军党永峰史京京任怡侯瑞霞王威徐茂松陈新云郑冬梅夏朝宗蒲莹程志楚唐小明刘斌刘永杰王晓丽杨学云杨英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3.北京中林地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北京易伟航科技有限公司5.北京地林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深空探测视觉导航定位与环境感知技术研究及工程邸凯昌刘召芹彭嫚万文辉刘斌刘一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应用胡文敏吴凯李巍岳宗玉赵强孙义威梁健徐斌孙喜亮4国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体系建设与应用王桥申文明江东侯鹏李静王昌佐刘晓曼万华伟高彦华徐新良刘慧明肖桐肖如林黄耀欢王勇1.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南京师范大学5全球地表碳水通量和大气CO2浓度遥感时空模拟张丽雷莉萍田向军蒋金豹柴沙驼刘斌林卉王迅臧艺周宇张炳华刘春静曾招城侯小丽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4.新疆测绘科学研究院5.江苏师范大学6.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6移动测量型激光扫描系统-R-Angle系列张珂殊张智武魏占营王留召钟若飞陈楠王健杨燕林王晓星蔡海永张涛鲁勇梁作前刘宇陈学霞1.北京北科天绘科技有限公司2.首都师范大学7 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及其转换模型构建理论.方法与应用赵建虎张红梅田淳周丰年董江柯灏王真祥许宝华吴敬文王爱学陈志高黄家勇王晓尚晓东李治远1.武汉大学2.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3.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8 高等级公路路域植被信息遥感定量反演及生态环境监测评价郭云开唐前松熊旭平张进会冯超李健王杨苟叶培张源曹小燕曾繁董胜光秦桂香丁美青张龙其石自桂周铮鹏张文博张洪姚瑶长沙理工大学章志新安冠星谢琼周烽松朱禄宏9中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统计遥感测量业务系统潘耀忠张锦水朱秀芳朱文泉王晓东程立君邬皛頔李晶云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3.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等奖( 41项)1 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的河北省涉地税收一体化平台研究及应用刘建修王兴坤赵英志吕建勇胡晓曦刘凯马会林宋红甫马亮王敬泉河北省第二测绘院2智能架构下地理信息自适应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曾元武林良彬吴永静练栩蔡娟娟陈泽鹏陈鑫祥钟远军方晓乐万宝林1.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2.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3.广东省地图院4.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土壤墒情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李小涛胡健伟宋小宁赵兰兰李蓉冷佩孙龙马建威侯爱中尹志杰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3.中国科学院大学4陕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王凯曹建成王乃生张智高瑛赵绍兵苏梓璇郭朝阳郭勇申玮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5超高层建筑第三方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秦亮军刘洋徐亚明林鸿王天应赵小阳徐卫东段鹏张国锋朱腊腊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武汉大学测绘学院6古建筑园林三维激光测量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宋杨王峰谢武强李长辉黎树禧林鸿欧海平丘广新张荣高志国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7中国近海地形地貌成果集成蔡锋周兴华吴自银许江鲍晶晶李守军吴承强刘晓瑜曹超姜伟男1.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4.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8地理信息融合与增量更新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相恒茂毛继军魏国忠韩海丰仲佳臧柯王海姚金明王静王永山东省国土测绘院9 重大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邹进贵向东张鹏花向红黄海兰邱卫宁虞晖徐进军李琴宣伟武汉大学10海域海岛无人机监视监测技术体系与应用谢伟军刘洪岐崔丹丹赵新生曹可吕林朱瑞顾云娟雒燕飞王恩泉1.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3.连云港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4.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5.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1长江漫滩沉降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储征伟张涛岳建平李永泉常永青张凤梅张颖杰曾宝庆王鸣霄刘斌1.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南京市规划局3.河海大学12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综合监测技术王长进石德斌杨云洋李亚辉李新增卜庆颢徐明伟林勇威许磊康占龙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13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预测与未来情景制图的关键邓祥征翟亮刘纪远黄季焜战金艳岳天祥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技术及应用张增祥宋伟吴锋张英2.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3.北京师范大学4.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6.北京林业大学7.华中农业大学14北斗高精度定位定姿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文述生李华翁书清龙腾王偲仲董蕾闫少霞王江林鄢尤帅潘伟锋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15 基于多模卫星导航定位的矿区边坡变形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吴浩张建华李先福叶海旺黎华安庆徐正全池秀文周春梅王伟军1.武汉理工大学2.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武汉工程大学16典型工程变形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梁龙昌卢松耀王世彪梅文胜陈荣波李静荣徐晓宇余井泉陈雪丰卢凌燕1.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2.武汉大学3.广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7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全几何参数精密检测技术及装备研究任晓春罗文彬田社权邓川周东卫夏朝龙朱郭勤张齐勇武瑞宏吕慧玲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18SGJ-T-CEC-Ⅲ型轨道动态测量双车系统马文静袁玫方杨李纯雷巨光刘召才桑明智王磊田丰瑞王红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19 应急测绘多源时空数据处理.集成管理与网络化服务关键技术研究甘泉耿丽丽张尧任春雷杨军张云刘建川高文娟郑全红曹振宇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3.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20宁波市智慧位置服务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倪炜梁寒冬张荣华史秀保唐云王海江吴秀芸付蔚霞刘彬李琴1.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2.宁波市规划局(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3.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4.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5.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6.宁波市民政局7.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21 室内外位置服务信息一体化管理.集成.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危拥军许朝晖陈应东陈荣国吉国杰张晓辉苏永宪李世忠杨学伟张硕1.西安测绘研究所2.北京博阳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2基于地理要素本体的语义信息转换技术熊顺苏永宪刘志芳王峰徐道柱欧国敏王秀莲杨云刘少毅岳志兰1.西安测绘研究所2.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3地图数据缺陷智能识别与自动消除技术研究吴芳华吉国杰张跃鹏曹亚妮张德丁丹丹周洪斌黄利民柯希林王蓉西安测绘研究所24智慧城市房屋全生命期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温宗勇骆远骋杨伯钢孙怀强任海英曲晓英冯学兵陈啸林郑源任垚1.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2.北京市海淀区房屋管理局3.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5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专题服务模式与关键技术杜清运赵勇孙薇蔡忠亮彭子凤任福梁实雷明军白亭颖亢孟军1.武汉大学2.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3.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4.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5.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测绘中心26三维智慧规划决策支撑系统陈翰新陈良超唐相桢王昌翰王国牛薛梅胡颖余军王阳生何兴富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卫星与微惯性高精度组合导航理论及应用孙伟徐爱功高扬车莉娜刘涛郭晨光熊悦丁丁伟李瑞豹闫慧芳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阜新高等专科学校3.哈尔滨工程大学4.辽宁省阜新水文局28 三采区近距离厚煤层提高开采上限覆岩及湖底变形规律研究余进荣郭喜田朱耿臣栾亨宣邹范祥刘亚东栾元重朱纯强张长琦孙善伟1.微山崔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2.山东科技大学29智慧西安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甘斌张周平张春奎郑建功李继园吴创奇汪彬李文博李庚泽张曼西安市勘察测绘院30全极化InSAR数据地物分类与解译技术研究钱方明楼良盛李真芳刘志铭杨娜张笑微索志勇高力牛瑞袁军1.西安测绘研究所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1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框架网坐标解算陈永祥杨华忠欧阳桂崇朱璇徐新强赵庆海周巍张英利苗岳旺程广义西安测绘总站32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一沃图徐丽萍宁宪富朱继东唐丹玉齐明于洋洪利春杜学祥张来波高福东1.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33徐州市三维基础地理信息王军孙维志周伟1、徐州市勘察测绘系统平台研究与建设李建青银志敏吴刚田鹏罗娇梁苗周晓波研究院2、北京睿城传奇科技有限公司34 预备役应急信息平台张伟谭明建田礼乔王艳东程多祥朱齐华苏科华龚竞周兴霞廖小露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武汉大学3.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35 基于三维环境的山西省测绘档案及多元空间数据综合服务系统张维娜段志宏赵长虹刘晓云李瑞芳顾绘晓任玉伟王凌李惠刚邢淑芳1.山西省测绘资料档案馆2.北京创时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6重庆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谢征海陈良超王国牛吕楠何兴富杨本廷胡章杰刘寓李劼胡颖重庆市勘测院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37地理位置大数据分析方法在交通巡逻警务管理中的刘寓张国胜向华廖汝秋向煜徐占华蒋程艾1.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2.重庆市勘测创新与应用珂韩熙邓剑峰院3.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38 廊坊市二三维地理空间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王亮李明赵健行马涛刘旭赵金海徐继勇张晓峰张向前宋旭1.廊坊市空间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2.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39地理信息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邢汉发宋杨陈焕然李长辉谭喜成罗峰高志国王峰梁子震严丽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40 基于“时空信息云”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梁友法李苏东曲海涛贾华峰王天仓密长林吴红梅陈永波陈晨张永玉1.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分公司2.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3.山东科技大学41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研究张辉峰周星阮于洲贾丹熊伟刘芳宁镇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三等奖(52项)1地理国情普查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陈华刚梁建国胡开全周智勇张燕张俊前马红重庆市勘测院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管理技术服务体系研究与应用许礼林赵云雷莹姜师立赵玉光张景景禚柏红1.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3.山东省文物局4.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大运河联合申遗办)5.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3 基于CGCS2000的武汉城市坐标系建立与启用技术研究严小平王祥白洁周剑李江卫孙伟黄兵杰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原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4重庆市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及规划管理示范应用张泽烈周弘文王斌邓仕虎梁星金贤锋贾敦新1.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2.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3.重庆知行地理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5 全过程信息化电网技术在川藏联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代宏柏邹立李志斌王瑞崔章顺谢芳毅项伟北京洛斯达数字遥感技术有限公司6天绘一号卫星正射影像产品成果转化与应用开发郑团结柳丽徐振尧辛国栋包中文廖耀庭安文中国人民解放军61618部队7城市潮洪河流水文监测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刘东生李键庸熊明徐剑秋吴良冰刘泽文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梅军亚8智慧排水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牟乃夏时念武张恒才傅新张灵先戴洪磊刘加波1.山东科技大学2.山东泰华电讯有限责任公司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济南大学9基于PPGIS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平台建设余丽钰谢晓云吴飞邓淑丹黄梦龙陈兴华许业辉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0时空DLG数据多序可视化表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肖建华王厚之何伟彭清山曹文涛李黎刘昊武汉市测绘研究院11 《中国电力设计标准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较研究》(工程测量专业)程正逢胡吉伦张济勇王海亮李建国罗全华薛艳东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4.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5.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12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工程外业生产监控与管理系统张鹏武军郦王孝青张庆兰武思杰刘磊李志才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3山东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服务管理系统张海平郭际明周长志陈钰冯彦同伍孟琪寻妍1.山东省国土测绘院2.武汉大学14大跨度带状控制网建立与地理信息坐标转换聂建亮王斌王小瑞韩买侠李东马新莹陈俊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15 海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胡兴树李富强韩雪华熊小青林韬钟辉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冯学胜局第七地形测量队16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在线集成及应用陈良超薛梅王阳生李锋詹勇王国牛王俊勇重庆市勘测院17重庆市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信息系统张孝成马泽忠胡渝清李爱迪杨凯陈华李爱美1.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2.武汉大学3.重庆欣荣土地房屋勘测技术研究所4.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8省域系列比例尺基础土壤地理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吴嘉平陈红金荆长伟俞洁傅庆林沈阿林王友富1.浙江大学2.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局3.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5.浙江省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19 面向物联网的自适应振弦式安全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滕德贵谢征海向泽君王大涛胡波石东虹周成涛重庆市勘测院20省级测绘基准框架构建及高精度动态维护陈现春包海李冲鄢中堡谭理张芯余银普1.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2.四川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1国产小型化智能RTK测量系统曾祥华赵瑞东文述生张润嘉王智明徐文生王刚1.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2.广州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2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王荣宝李爽郎永刚张楠楠孙娜刘炜李潇潇辽宁省基础测绘院23测绘应急保障中的无人机航摄关键技术研究胡可程多祥周兴霞赵桢晋良高高文娟周云波1.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2.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24 基于A3摄影测量系统DOM及三维成果生产与应用的研究马华山王冬韩振镖刘玉财仉明周奎杨玉忠1天津市测绘院2天津金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5 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及快速三维后处理系统采购及集成项目徐保龙丁勇杨兰英司玉琴王婧严冰周利平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6NTS391R10 1+1高精度激光全站仪刘占义马国甫刘俊静涂飞车建仁朱建伟梁政宇1.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2.北京三鼎仪器有限公司27 数字表面模型DSM滤波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关键技术研究高德俊缪剑赵桂华邹晓亮李志勇尚大帅唐新科西安测绘总站28 海潮负荷效应在重力和GNS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赵德军张敏利田亮王强闫志闯楼楠姜鹏远西安测绘总站29云南省自然保护区遥感监刘俊鹏陈学文彭希斌汪志刚南旭史凯男北京数字空间科技。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30•【字号】甬政发[2006]46号•【施行日期】2006.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甬政发〔2006〕4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宁波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五月三十日宁波市基础测绘规划(2006-2010年)前言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
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测绘工作既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已基本建成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基础测绘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测绘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市级基础测绘专项规划的编制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的基础测绘工作,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及时的测绘保障。
第一章面临的基本形势1.1“十五”基础测绘的主要进展“十五”期间是我市基础测绘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推动基础测绘标准化,基本实现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建立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适应“数字宁波”建设需求的重要阶段,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1.1 确立了基础测绘的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基础测绘的市、县分级管理体制,明确并细化了计划的编制范围和申报程序。
市财政在城建计划中安排了基础测绘专项经费,其他县(市)、区的基础测绘经费稳步提高,基础测绘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1.1.2 基本实现数字化的基础测绘技术体系加大了对测绘科技攻关和数字化设备的投入,注重培养和引进测绘高新技术人才,建立了以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建成了市级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
浅析《鄞州区社区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唐春娜;姚英;闻达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22(45)11
【摘要】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各种地理要素、社会要素不断更新、变化,最终可以地图的形式反映出来。
编制鄞州区社区地图集,可以将鄞州区内各社区发展建设的详细情况,清晰、直观地展现给读者。
本文通过梳理鄞州区社区地图集的设计编制过程,浅析地图集编制的关键技术和编制特点。
【总页数】3页(P262-264)
【作者】唐春娜;姚英;闻达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测绘院;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5
【相关文献】
1.浅析城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编制
2.浅议省级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以《陕西省地图集》为例
3.全运会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地图集》为例
4.社区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宁波市地图集》编纂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10•【字号】甬政办发[2011]118号•【施行日期】2011.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宁波市地图集》编纂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2011〕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集中反映我市近年来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的重要基础资料,对促进我市对外交流和提高宁波知名度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宁波市地图集》的编纂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宁波市地图集》编纂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地图集编纂工作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一直没有一部反映本行政区域的大型综合性地图集,此前一些宁波交通、旅游等小型专题图集、图册,因其内容上和资料上不够系统、全面,难于在整体上反映宁波概况;目前市场上的各类书籍产品虽然对宁波市作了一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阐述,但其内容粗略、形式单一、篇幅较少,难以满足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编制一部综合反映宁波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反映宁波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和特色的地图集,为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提供参考,为各类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帮助,为老百姓提供便利,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图集总体情况(一)图集的定位。
《宁波市地图集》作为一部公开发行的大型地图集,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组织编制的第一本集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图集,图集的出版,不但要全面反映宁波的概况,在编制时更应充分体现当前我市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的综合水平和与时俱进的观念。
图集应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高水平的地图制作技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图集的可读性和可收藏性;真正成为宣传宁波、扩大宁波影响的城市形象名片。
藏友收藏百余幅宁波老地图:愿与更多同好共分享共探讨楼稼平收藏的部分老地图。
《宁波府城厢水陆舆图》(局部)“我收集的这些中外老地图里都有宁波,它们本来是世界史、国别史的史料,但现在发现它们还是地方史料,对于研究宁波的港口史、外贸史乃至文化交流史很有意义。
”近日,宁波地方文史爱好者楼稼平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藏品,不仅有老照片,还有百余幅大小不一、印制形式不同的宁波老地图。
楼稼平表示愿意和地方文史爱好者们分享这些地图资源,一起研究宁波历史文化。
因研究地方文史而关注老地图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宁波市区的楼稼平,其网名“水银”在宁波的地方文史爱好者中颇有知名度。
上个世纪80年代,楼稼平的父亲带回一套宁波市政协整理出版的《宁波文史资料》,这套书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积而是一些亲历者的回忆性文字,既有工商从业者对抗战时期社会发展情况的追忆,也有亲历者对个人参与建校修志等情况的回忆。
楼稼平随手一翻,竟被这套书吸引了。
从此他开始关注地方文化,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地方文史资料,包括文字和照片。
有些文史资料里记载的城墙、河流到现在已经大变样了,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
资料中记载的老城墙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那些老照片中的河流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存在,它们应该在今天的什么位置?如果消失,它们又是怎么消失的?随它们一起消失的记忆还能够重拾起来吗?如何串起这些沧海桑田的变迁故事?楼稼平开始寻找老地图,进行今昔对比。
在朋友家邂逅1929年《宁波市全图》1997年,楼稼平邂逅了他收藏的第一张老地图。
那时,他在藏友家里看到了一张1929年的《宁波市全图》。
这张约1米×1.2米的地图是宁波地方史上第一张用现代测绘技术绘制的城区地图,有明显的使用过的痕迹,它的四角和边上有不少图钉钉过的小孔。
这张微微发黄的地图上还印着:宁波市政府制,实价银壹圆伍角。
彼时已有一定地方文史知识基础的楼稼平深感奇怪:旧时把城墙包围的区域叫城厢,民国时的宁波地图一般都叫城厢图,为何这张地图叫“宁波市全图”?他一直盯着地图,朋友看他喜欢,就以300元的价格把这张地图转让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