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指导:慢性肉芽肿性炎
- 格式:doc
- 大小:0.98 KB
- 文档页数:1
病理名词解释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化生: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2.脂肪变性: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成为脂肪变。
3.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
用于描述细胞内、血管壁和结缔组织内出现红染、均质的物质,呈半透明毛玻璃样。
4.坏疽:指大块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感染。
坏疽处由于细菌分解坏死组织而产生的硫化氢,与红细胞破坏后游离出来的铁离子结合产生硫化铁,常使局部变成黑褐色。
5.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6.凋亡: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特定的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7.肥大: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8.坏死: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细胞结构溶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响。
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特征。
9.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成为增生、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的结果,可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
10.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大体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
11.瘘管与窦道:窦道-----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外表的深在性盲管;瘘管------两端开口的通道样缺损12.溃疡与糜烂:糜烂----皮肤黏膜处浅表性坏死缺损;溃疡----皮肤黏膜处较深的坏死性缺损13.纤维性修复:假设组织损伤不能由细胞再生来修复,而是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替代来修复,则称为纤维性修复。
14.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破坏范围小、创缘细窄而齐整、出血和渗出少,无感染的伤口,例如手术缝合伤口。
15.稳定细胞:又称静止细胞。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有完美修复的可能。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是A.结核B.伤寒C.肠阿米巴病D.慢性支气管炎E.慢性阑尾炎正确答案:A解析:慢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是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
其种类有结核病、麻风病、梅毒、血吸虫病、组织胞浆菌病、肉样瘤病,以及异物引起的炎症,如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等。
故选A。
知识模块:病理学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正确答案:B解析:门脉性肝硬化为酒精性肝病的最终病变,而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故A错。
脾肿大是由于长期淤_血而致,是门静脉高压的表现,故D错误。
门静脉高压可导致侧支分流形成,胃肠道内淤血,长期淤血导致充血性脾肿大,严重时可贫血,故C错误。
70%~90%的肝细胞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故E错误。
本题只有B正确。
知识模块:病理学3.软组织中出现骨和软骨组织,应考虑是A.再生性增生B.过再生性增生C.内分泌性增生D.组织的化生E.癌前病变正确答案:D解析: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称化生,包括上皮细胞的化生如鳞状上皮和腺上皮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则多见于局部受损伤的软组织以及一些肿瘤的间质。
如在正常不形成骨的部位,成纤维细胞可转变成骨母细胞或软骨母细胞,形成骨或软骨。
故选D。
知识模块:病理学4.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A.溃疡组织释出多量组织凝血酶原B.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C.溃疡处动脉血流缓慢D.溃疡处纤维化使动脉内血流不规则E.胃液促进凝血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溃疡底部从表层到深层可分为炎症渗出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坏死层,由坏死的细胞碎片和渗出的纤维素组成;肉芽组织层;瘢痕层,瘢痕层内的中小动脉常呈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常有血栓形成。
病理学病理重点1.总论全是重点,各论方面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五章是重点。
2.第一章:适应重要。
水样变。
脂肪样变。
坏死特点和类型。
3.第三章:静脉性充血。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栓子运行的途径。
栓塞的类型。
梗死是重点: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4.第四章:炎症的概念、原因、基本病理变化。
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5.肿瘤:老师说肿瘤是一本书的重点6.第六章:动脉粥样硬化是重点。
高血压可能有大题。
7.呼吸系统疾病:肺炎,特别是大叶性肺炎8.第九章:胃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胃癌、肝癌。
肝硬化常有大题9.第十章:霍奇金淋巴瘤比较重要,非霍奇金淋巴瘤简单了解10.第十一章:第一二节重要,第三节了解。
11.第十二章:第一二节跟第七节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重要12.第十三章:第二节重要,甲状腺炎也要了解13.第十四章:一三节重要14.第十五章:肺结核重点,伤寒可能有大题,梅毒15.第十六章:一二节重点16.PS:可能的大题(1)肉芽组织学的形态学特点,作用,演变过程。
(2)一、二期愈合。
(3)癌与肉瘤的区别(4)血栓形成的条件、类型、形态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P8 适应的概念和四种表现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出非损伤的应答反应,叫做适应。
四种表现为:增生,肥大,萎缩,化生。
P14 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一)可逆性损伤:变性(degeneration):变性是细胞或间质因代谢障碍而发生的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有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非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的蓄积3、玻璃样变(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细胞内、间质或细动脉壁呈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蓄积a.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片状梁状,均质红染b.细胞内玻璃样变:圆型红染小滴c.血管壁玻璃样变: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增厚均匀红染4、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出现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淀粉样呈色反应。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3.不属凝固性坏死的是——脑。
注意“属于”的有:(1)子宫;(2)肠;(3)肝;(4)肺。
4.不属肉芽肿的是——肺肉质变。
注意“属于”的有:(1)血吸虫病;(2)麻风;(3)梅毒;(4)结节病。
5.血栓转归中不会发生——化生。
6.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再生。
注意“包括”的有:(1)化生;(2)萎缩;(3)肥大;(4)增生。
7.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8.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胆囊癌。
9.血栓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注意“正确”的有:(1)新生血小板增多;(2)血管内皮损伤;(3)组织因子释放;(4)涡流形成。
10.不是矽肺诊断主要依据的是——临床症状。
注意“属于”的有:(1)胸片;(2)CT检查;(3)接触粉尘的职业史;(4)肺功能检查。
11.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肺气肿。
12.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平滑肌细胞。
注意“包括”的有:(1)血管内皮细胞;(2)成纤维细胞;(3)炎症细胞;(4)肌纤维母细胞。
13.淤血不会引起——实质细胞增生。
14.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下腔。
1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于——左前降支。
17.血吸虫易停留于——肠系膜下静脉。
18.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
19.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炎性细胞。
[模拟]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14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病变的是A.伤寒小结B.结核结节C.肺肉质变D.慢性虫卵结节E.Aschoff小体参考答案:C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疾病有结核病、麻风病、梅毒、血吸虫病、组织胞浆菌病、肉样瘤病和异物引起的炎症如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等。
第2题: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多见于A.基底节B.脑桥C.小脑D.大脑白质E.脑干参考答案:A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多见于基底节。
第3题:胃溃疡最少见的并发症是A.癌变B.呕血C.幽门梗阻D.穿孔E.黑便参考答案:A胃溃疡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少数胃溃疡可以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而出血和黑便是由出血导致。
第4题: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A.肺不张B.肺纤维化C.支气管扩张D.气胸E.肺气肿参考答案:E慢性细支气管炎时,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吸气时空气尚易进入肺泡,但呼气时支气管回缩,阻塞加重,气体呼出困难,使肺内储气量增加而致肺气肿。
第5题: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时,首先发生代偿性肥大和扩张的是A.左心室B.右心室C.左心房D.左房、左室同时发生E.左房、右室同时发生参考答案:C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内血液流入左心室时受阻,导致左心房内压力增加,发生代偿性肥大和扩张,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会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右心室肥大。
第6题: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是A.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E.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参考答案: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
第7题: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A.直接蔓延B.子宫颈旁淋巴结C.血道D.腹腔淋巴结E.种植性转移参考答案:B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直接蔓延和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少见。
官网:西综考研病理学:肉芽肿性炎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或称为炎性肉芽肿。
它属于一种增生性炎。
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组织细胞。
巨噬细胞可转化为特殊形态的细胞如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
根据致炎因子的不同,肉芽肿性炎症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两类。
1、感染性肉芽肿(infective granuloma) 由生物病原体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麻风杆菌、梅毒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等引起,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
例如,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一个或几个郎罕巨细胞组成、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主要由伤寒细胞组成,风湿性肉芽肿主要由风湿细胞组成。
2、异物性肉芽肿(forective granuloma) 由外科缝线、粉尘、滑石粉、木刺等异物引起。
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围以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
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形成结节状病灶。
肉芽肿性炎与一般慢性炎不同。
它因引起的原因不同,增生的细胞形态及其排列形式各有其相对的特殊性。
根据这些相对特殊的形态特点,有助于作出病因学诊断。
如见到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态结构,则可诊断为结核病。
炎症类型,除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外,尚有超急性炎症和亚急性炎症等类型。
超急性炎症呈暴发性经过,整个病程数小时至数天,炎症反应相当剧烈,可在短期内引起组织、器官的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如器官移植时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即属于超急性炎症。
、亚急性炎症的病程介于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之间,常由急性炎症迁延而来、或由毒力较弱的致炎因子引起,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多由毒力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引起。
肉芽肿病理分类
肉芽肿是一种由炎症细胞聚集形成的结节状病变。
根据病因、病变特点和免疫反应机制的不同,肉芽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感染性肉芽肿: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麻风病等。
2. 异物性肉芽肿:由异物残留引起,如缝线、石棉、硅尘等。
这类肉芽肿通常是对异物的免疫反应。
3. 免疫性肉芽肿: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
4. 结节病肉芽肿:也称为肉样瘤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肉芽肿病,主要影响肺部和淋巴结。
5. 血管炎性肉芽肿:与血管炎相关,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
6. 其他类型的肉芽肿: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肉芽肿,如外伤性肉芽肿、脂肪肉芽肿等。
肉芽肿的分类不是绝对的,有些疾病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类型的肉芽肿特点。
病理学家通常通过对肉芽肿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具体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肉芽肿在治疗和预后上可能有所不同。
诊断肉芽肿的具体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病理学:炎症考试题1、单选(江南博哥)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巨噬细胞演变而来()A.类上皮细胞B.泡沫细胞C.心衰细胞D.浆细胞E.格子细胞本题答案:D2、单选下面哪种炎症常形成肉芽肿()A.疖B.大叶性肺炎C.痈D.结核病E.肾炎本题答案:D3、单选急性炎症过程中,最先发生的病理变化是()A.静脉性充血B.白细胞附壁C.细动脉痉挛D.动脉性充血E.白细胞渗出本题答案:C4、单选细菌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炎细胞是()A.淋巴细胞B.单核吞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浆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本题答案:C5、单选炎症是机体的一种()A.免疫反应B.局部反应C.全身性反应D.防御性反应E.细菌或病毒反应本题答案:D6、单选病毒感染的病灶内主要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本题答案:D7、单选炎症病理变化的本质是()A.化生反应B.局部组织发生变质、渗出、增生C.局部组织的血管反应D.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E.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本题答案:E8、单选渗出的组胺主要作用是()A.引起发热B.起趋化作用C.使血管通透性升高D.导致疼痛E.加重组织损伤本题答案:C9、单选纤维性炎症的好发部位不包括()A.心包B.肺C.器官D.结肠E.皮肤本题答案:E10、单选下列哪种病理改变属于慢性肉芽肿性炎()A.结核B.伤寒C.肠阿米巴病D.慢性支气管炎E.化脓性炎本题答案:A11、单选在急性炎症中,局部发挥重要防御作用的是()A.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减慢B.白细胞的渗出C.白细胞边集,与内皮细胞黏附D.内皮细胞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强E.炎症介质参与本题答案:B12、单选症介质组胺在炎症灶内最主要的作用是()A.引起疼痛B.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C.白细胞趋化D.导致发热E.修复本题答案:B13、单选蜂窝织炎是指哪种病理改变()A.发生于皮下组织及阑尾的炎症B.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C.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D.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E.变性的炎症本题答案:B14、单选一切除阑尾,显著肿胀,表面充血覆以黄白色渗出物,腔内积脓。
适应、损伤、修复1、肥大: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两类。
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3、肠上皮化生:由于炎症、溃疡病、肿瘤或其他原因,使胃黏膜上皮或腺体被肠上皮或腺体取代;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内出现了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和吸收绒毛上皮,这种现象称为“肠上皮化生”。
4、变性:由于细胞非致死性损伤导致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状态,常伴有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一般是可恢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是不能恢复而发展成坏死。
(可逆性损伤)5、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中脂肪的过度蓄积,出现了异常的脂滴和正常脂滴数目显著增多,这种形态学改变称为脂肪变性。
常出现在肝肾心等组织。
6、虎斑心:心肌严重贫血、脂肪变性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脂变的心肌纤维),与正常心肌纤维(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7、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的钙盐沉积,其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间质。
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主的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其主要表现是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细胞的核浓缩、碎裂、溶解等细胞和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组织周围常有炎症反应。
9、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是风湿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状、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样。
10、坏疽:伴有腐败菌感染的较大块组织坏死,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11、干性坏疽:常继发于肢体、水分容易蒸发的体表组织坏死。
动脉阻塞、经脉通畅,坏死组织干燥,腐败菌感染较轻,故坏死部分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12、凋亡:主要指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应。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306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学学分:2.5学分(理论:2.0;实验:0.5学分)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药学专业课程等选用教材:步宏、李一雷主编.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必读书目:[1] 王恩华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周庚寅姜叙诚主编.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选读书目:[1] 陈杰李甘地主编.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Robbins 和Cotran Atlas of Pathology.2nd edition. Edward C.Klatt [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1二、课程教学目标《病理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全面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疾病发生机制。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结局3、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与教学要求绪论(1时学)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教学要求:重点介绍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3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损伤的原因;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理解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和结局;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教学要求:重点介绍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坏死、坏疽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坏死、坏疽的形态特点;难点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机制和结局;坏死病变和结局。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萎缩(atrophy):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细胞发生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隔包裹胞浆形成的泡状小体。
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虎斑心(tigerd-effect heart):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严重贫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改变。
1)干性坏疽:大多见于四肢末端,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而致的肢体缺血性坏死。
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如:肠管、子宫、肺等。
3)气性坏疽: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一)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慢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所谓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分别引起结核病和麻风。
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猫抓病。
2.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
3.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包括组织胞质菌病和血吸虫病。
4.异物: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
5.原因不明:如结节病。
(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肉芽肿可分为异物性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
异物性肉芽肿是由于异物不易被消化,异物性刺激长期存在形成慢性炎症。
感染性肉芽肿除了有某些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消化的一面外,还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
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再问一句:上皮样细胞的本质是什么?——吞噬细胞!
■以结核结节为例,中心常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并可见郎格汉斯(Langhans)巨细胞,再向外为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节周围还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