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79.25 KB
- 文档页数:2
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究中学现代散文是学生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不高、认识能力有限、分析能力不够等。
本文将从问题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提高中学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问题的现状1.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不高中学生大多数对文学作品抱有抵触情绪,难以主动阅读,并对现代散文缺乏兴趣。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轻松、简单、直观的阅读材料,而现代散文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主题和形式。
2.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现代散文往往反映当下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然而,由于缺乏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社会经验,许多学生对于现代散文的认识能力较为有限。
3.学生分析能力不足现代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形式多样,常常使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然而,学生在分析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他们无法深入理解现代散文作品。
二、解决策略1.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现代散文作品,选取内容温暖、生动有趣的文章,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现代散文阅读比赛、座谈会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针对学生认识能力有限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现代文化、社会热点的了解。
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他们对现代散文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现代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辅助他们理解现代散文的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现代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内涵。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探究方案XX中学语文课题研究组策划人:XXX(201XX年秋)*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
然而,在眼下的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少、慢、费、差”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差,学生成绩差。
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摆在我校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现状探究以下课堂教学模式,以便省时高效地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语文散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与教学方法:一、激趣导入:1、猜谜激趣法2、故事引路法3、设问引入4、对联揭示法5、开门见山法6、穿插吸引法7、简笔图形法8、诗歌朗诵法9、创设情境法 10、以旧带新法二、交流预习:交流预习的内容一般是:1、扫除音形障碍2、扫除字词障碍3、搜集作者资料4、搜集背景材料5、相关故事知识三、品读感悟:(一)“读”——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动情朗读,掌握好:轻重、快慢、停连、升降。
(1)教师范读法(2)整体朗读法(3)角色朗读法(4)配乐朗读法(5)配景朗读法(6)比较朗读法(7)重复朗读法(8)跟读朗读法(9)分组朗读法(10)勾画朗读法2、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句或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1)联系背景点(2)捕捉动情点(3)连接感悟线(4)分析标题义(5)重点人物(6)抒情议论语句(7)作者感情线(8)某一人物见闻(二)“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
1、学会圈点勾画的符号标记法,标出关键词句。
2、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3、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2)拟人(3)夸张 (4)排比(5)对偶 (6)反复(7)设问(8)反问4、重点句子理解(作用)5、仿写句子一仿句式结构;二仿修辞手法;三仿语法;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6、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7、描写句理解(作用)(1)人物描写句(2)自然环境描写句(3)社会环境描写句(三)“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感悟生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整体感知:1、《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
默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学生体会:哀愁、深情)2、离家远了,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女诗人冰心把这种思念亲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纸船诠释到了极致。
谁来试一下,把这种哀愁的语气读出来?(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第21期散文阅读教学几乎贯穿中小学的语文课堂,可是怎样教好一堂有意义的、真实的散文阅读课,至今教育界尚不能提供一套通用有效的教学模板,所以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的散文教学课堂上仍习惯沿用固有的、老式的散文教学方法,对散文的解读和分析还只停留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实际的创新,因此如何上好一堂散文阅读课,一直都被语文教育界关注着。
最近拜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书中详细对散文教学进行了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说明。
全书结构安排合理,语言平实,从第一部分的理论说明到最后一部分的课例实录,对散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都逐步进行了讲解说明,使读者对散文教学的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真切地暴露了语文课堂上散文教学的问题,并且引发了读者更进一步的思考。
散文阅读,不同于小说阅读、诗歌阅读。
它没有小说故事情节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小说是借作者之手,讲述他人的故事,表现他人的喜怒哀乐;散文则是作者自由地抒发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感、所想,文章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及表达的态度、思想都是自己的视角;诗歌多抒发诗人所思所想,语言读起来较散文拗口,且篇幅字数受限,所形成的意境含蓄隽永。
散文因形式自由,形成的意境更易引人入胜,可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所思所想。
在语文教学中,仅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对比举例,散文教学就要与之区分开,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切不可混用,张冠李戴。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散文,是为表现自己眼里的景、物和心中的人、事,在阅读文章时,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思,切不可加入我们的主观感情,用我们的感觉和思想代替作者自己的本意。
关于散文教学的目标,书中提出:“散文教学有两个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
探索篇•课改论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现代散文在中考中的考点并不突出,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受重视。
然而通过阅读现代散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下文将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注重散文朗读,引导学生感知散文意境现代散文的语言是优美而生动的,散文最让人一目了然的便是其所带来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对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更应注重让学生对散文的朗读,进而让学生感知散文的意境,促进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轮流朗读等环节,让学生通过揣摩语言,理解文章含义,体会出作者对母亲浓浓的亲情,同时让学生在带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对散文的意境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情感流露。
二、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文本在现代散文阅读中,情感是散文的生命。
但是有些散文中的情感由于受年代的影响以及学生年龄和社会认知的影响,学生在现代散文阅读中并不能快速领悟文本中的情感。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走进阅读文本,更好地领悟散文的感情,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但是对于作者弃医从文背后所蕴含的感情理解起来会较为有难度。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同时期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对文本所描绘时期国民的麻木、愚昧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体会到作者用文艺唤起沉睡国民的必要性。
三、掌握散文线索,引导学生领悟散文内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因此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线索,并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散文的主要内容,避免出现“读不懂”的现象。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散文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散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散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特点、方法、实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对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共同探讨散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添砖加瓦。
2. 正文2.1 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情感与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情感世界。
散文阅读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重要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散文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观点,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情操的提升。
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2.2 散文阅读教学的特点1. 多样性:散文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广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散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2. 亲和性:相较于诗歌和小说,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3. 真实性:散文作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真挚感受和观察。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7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目标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发表评价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散文文本中,设题角度主要有:探究标题内涵、探究情感意蕴。
二题点必备知识1. 探究标题内涵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对标题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标题的特点与作用如下: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①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散文主题;③起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
以物件为题①作为结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以人物为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叙事内容;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①铺开内容,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事件为题①突出主要事件;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探究标题内涵“五角度”【题型对点】(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
谈起汪曾祺的散文,众人必说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其文白夹杂、雅俗共赏的妙语“如话家常”。
谈起他的经典散文《昆明的雨》,众人也必定被那淡而雅的文字所营造的景美、人美、情美所深深打动。
“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这篇散文的“至味”,学生如何能品尝得到?又能品尝到何种程度?笔者以《昆明的雨》为例,对用“问题链”设计建构散文阅读教学加以探讨。
一、文本解读概述《昆明的雨》于2016年被选入统编教材,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与《背影》《白杨礼赞》等一起组成散文单元。
散文是抒情性的,它一般都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外化。
[1]笔者以为,《昆明的雨》在情感的抒发上,有汪老散文的一贯风格: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背后,掩藏着的是真挚深沉的情感。
作者对昆明的雨、雨季以及这座城市的喜爱和想念是显性的,而隐性的、更深沉的情感却是对当年昆明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这种生活状态所折射的心境的一种审美与赞赏。
这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中既有小欢喜,如干巴菌“这东西这么好吃”的惊喜,也有小哀伤,如房东寡妇与养女可能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既有日常生活的人间烟火,如吃菌子、卖杨梅、送缅桂花、喝小酒等,也有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如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若园巷带雨的缅桂花的清香,小酒店院子里大木香花树上半开的白花和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等事物营造出的盎然诗意。
这种真实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彰显的是一种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是一种“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生命力。
二、教学方法择定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单元说明指出,《昆明的雨》是作为写景抒情类散文的代表性篇目被编选进入散文单元的,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书中指出:“散文阅读,即鉴赏文学性的散文,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领悟的人生经验。
”[2]那么,《昆明的雨》与《春》《济南的冬天》等篇章同为写景抒情散文,它作为“这一篇”的独特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阅读【摘要】传统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往往呈现板块化、碎片化状态,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思维过程不能向纵深发展。
中学教育2019 年 7 月194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式与方法钱和燕(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 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散文作品中有很多涵义深远、句式优美的语句,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散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其形式看似松散实际寓意深厚,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固定式教学方式,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对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阅读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引言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写作方式比较灵活,也可以称作是美文,其包含了很多优美语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散文作品,学生能够获得多样化情感体验,收获启迪。
一、散文分类形式以及特点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较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地掌握散文写作技巧,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就需要了解散文分类以及散文的特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散文阅读的掌握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案,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在一般情况下,散文主要有抒情类散文和记叙类散文两种形式。
抒情类散文主要是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抒发作者内心想法,其表达形式主要是借助景物抒情、借助事件抒情以及托物言志等。
在开展抒情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感受作者内心情感,找到作者情感抒发的主线,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真情实感;记叙类散文指的是叙述事实、讲真话。
通过对人和事物的真实描写,来抒发作者内心感受。
在开展记叙类散文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文章切入点,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深入研究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含义[1]。
例如:在开展莫怀威《散步》教学时,该篇散文记叙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措施摘要:通过散文阅读,对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感情、提高美育、充实身体、充实精神、促进心灵的作用都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应当对散文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了然于胸,从哪些方面教导学生学习散文也应当有清晰的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让他们对散文阅读进行更透彻的学习分析、理解体会。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优化措施阅读散文的重点是要细心品味,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文中每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一段平常的景物描写、一句不经意的描述,都是作者呈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委婉表达。
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加强阅读方法训练,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学生需要联系课上所学,不断积累有效解读文本的方法,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一、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学生通过散文的阅读学习,一是可以从散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成长的阶段,通过学习散文,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是学习作者优美的文字表达,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散文的阅读量,学生写作通过模仿、再到自己创新,写作水平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散文阅读中,要善于从文章整体中抓住文脉,还要从文章局部体会作者表达的特殊情感,学生通过对散文阅读的学习,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
二、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措施(一)梳理散文的结构要让同学们对现代散文作品的感情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老师要让他们对作品的总体结构进行一个完整的整理,在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时,应使他们以作文为中心,对所涉及的内容、事件和情绪进行全方位、深刻的探究,让同学能更快、更精确地掌握当代散文写作的情绪和核心意义。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要让他们从背影的角度去了解整个作品的结构,还有作家要传达的思想和情绪,让他们在读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对各个时代的人物进行归纳,在接下来的比较中,学生们可以明白这是一种父亲和父亲的深厚情感,有助于使学员更好地掌握作者在写作中所使用的情绪,从而使其能够持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8-12-04T20:57:48.2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作者:马思斯
[导读] 散文是一种文体轻灵飘逸,内容丰富多彩,时而富有诗情,时而蕴含哲理,形式多样散漫,主旨高度一元化或多元化的特殊文体。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入,初中阶段对散文的学习和探讨不断加深,有了相对的侧重。
就目前的人教版教材来说,散文占据了一定比重。
但是对于这种不好理解掌握的文体,初中生多因基础积累不足和情感解读不到位而难以驾驭。
在散文占据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比重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对初中阶段散文教学的方
马思斯四川省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 636000
【摘要】散文是一种文体轻灵飘逸,内容丰富多彩,时而富有诗情,时而蕴含哲理,形式多样散漫,主旨高度一元化或多元化的特殊文体。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入,初中阶段对散文的学习和探讨不断加深,有了相对的侧重。
就目前的人教版教材来说,散文占据了一定比重。
但是对于这种不好理解掌握的文体,初中生多因基础积累不足和情感解读不到位而难以驾驭。
在散文占据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比重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对初中阶段散文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改进创新。
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初中语文散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74-01
从古诗词到散文,我国文章的文体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的显著特点。
正如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提高语言的精炼程度,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一样。
通过对散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并熟悉散文的多变风格,更好的将散文运用到语文写作,阅读理解等学习中。
散文的形式多样化,可以运用到各种文体中,如议论,叙述,抒情等都可以窥见散文的身影。
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根据散文的特性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课外散文的阅读兴趣,丰富其阅读量和知识储备。
一、知己知彼,依据散文的特性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逐类击破
散文区别于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及小说,是形式多样散漫,主旨可以唯一也可以多样的特殊文体。
“散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随着东西文化的渗透交融,其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至今。
抒情散文、记叙散文和哲理散文几乎涵盖了散文的所有范畴。
其中每类散文又可细分为数个子类别。
对于抒情类散文,抒情散文多借以多种手法对具体的事物或某种内心情感进行表达。
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也可借景抒情。
在书写中往往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行文缥缈,往往需要中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脉络才能完全抓住其中心思想。
在教学中先教导学生区分类别,区别是写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这样更便于探寻作者的思想表达脉络。
其次要从语言的细枝末节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反复阅读以抓住情感主线。
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运用了比喻等柔婉的表达方式,使整个文章富有生命力,生动形象,缓入人心,具有特殊的流动感。
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如果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借由紫藤萝的盛衰感受到作者心中对生命和民族盛衰的感悟这一点,从思想主旨来把握整篇文章,那么就会轻松很多。
对于记叙性散文,应该倡导学生理清主线,先通篇阅读,弄懂整篇文章以什么样的方式递进,以时间为脉络还是空间为主线,都写了些什么。
如朱自清的《背影》这一类散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其主要情节,《背影》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以时间为主要脉络理清事件全貌,又以空间渲染着重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以质朴的语言宣泄浓厚的情感。
只要抓住文中叙述的主要事件,即作者对其父亲背影的着重描写,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对于哲理性散文,应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抓住文中思想,引发思考。
如《老王》这篇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
如果只是片面的,段落的阅读,浅尝辄止就很难把握作者的主要思想并发现其蕴含的哲理。
然而通篇阅读,你会在这些生活片段中升华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小见大,寓意深刻。
有意无意之间渗透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并提出社会问题。
二、有章有法,强化兴趣教学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感到轻松愉悦,同样学生也会因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初中语文散文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讲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开课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如老舍的《济南的春天》,老师可以在课前以提问方式向学生渗透课程内容。
例如开课时可以有引导性的提问同学眼中的春天,北方的春天与南方的春天是否有区别等问题。
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积极发言,转而进行课堂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将学的内容当中,人人有参与感。
授课后可让同学们描述的春天与《济南的春天》相对比,对描述事物进行对比整理,进而提高学生的整理能力。
还可以在课堂中以图画影片的形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使学生对所学有具体感受和认知,创造一个趣味课堂。
使学生沉浸在散文优美的景物,感人的情绪之中的同时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
在阅读中还可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语境,手法,这样日积月累,提高学生对散文语言表达的敏感度。
三、由此及彼,以使用教材内散文为中心发散式阅读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唤醒学生对散文的兴趣,采用奖励等手段激励学生广泛阅读,可以以所学散文为范文进而学习其作者的相关文章,从课外读本中拓展阅读。
让学生不但掌握好教材内涵盖内容,并培养其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爱上散文这个文体,形成激励阅读的教育模式。
四、结束语
在散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合理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愿意探索散文的美,更要使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还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自我潜质,走进散文的意境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散文的海洋中汲取的营养也必然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散文的世界里结合自身,通过学习了解散文来弥补自己在写作阅读等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黄鑫.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策略例谈[J].山东教育,2017,(36):52.
[2]尹明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7,(48):14.
[3]唐佳妮.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