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最能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体格指标一、引言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体格指标作为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直观地揭示儿童的体质发育与营养摄入之间的关联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能够最能反映儿童营养状况的体格指标。
二、身高身高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健康儿童的身高增长应符合一定的规律,可通过身高百分位来评估其生长状况。
身高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儿童存在生长迟缓或营养不良的问题,而身高过高可能暗示着肥胖风险。
三、体重体重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儿童体重增长与年龄呈正相关,可以通过体重百分位来评估儿童的体重发育情况。
体重过轻可能暗示着儿童存在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而体重过重则可能预示着肥胖风险。
四、肌肉质量肌肉质量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肌肉量的评估可以通过体脂肪率来间接反映。
过低的肌肉质量意味着儿童可能存在运动不足或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而过高的肌肉质量可能暗示着减肥不当或滥用肌肉生长剂的风险。
五、胸围胸围是反映儿童胸廓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胸廓的正常发育与肺部功能息息相关,而肺部功能对于儿童体能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胸围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儿童的肺功能与体能发展状况。
六、皮褶厚度皮褶厚度是评估儿童体内脂肪储存情况的重要指标。
一定程度的脂肪储存有助于维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过多的脂肪积累可能导致肥胖。
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初步评估儿童的体脂肪分布情况。
七、骨龄骨龄是评估儿童骨骼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骨骼的正常发育对于儿童的身高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医学影像学或手腕X光片的检查,可以确定儿童的骨龄,进一步评估其骨骼发育情况。
八、总结综上所述,身高、体重、肌肉质量、胸围、皮褶厚度和骨龄等体格指标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评估儿童的体格指标应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摄入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儿童营养不良体质指数标准表
营养不良的指标,主要观察孩子的体重以及皮下脂肪,出现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者体重不增,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可以判断孩子出现营养不良,临床上通常把营养不良分为三度,可如下所示:
1、Ⅰ度营养不良:孩子的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同时皮下脂肪的厚度在0.4-0.8cm。
2、Ⅱ度营养不良:孩子的体重低于正常25%-40%,皮下脂肪的厚度<0.4cm,同时孩子伴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肉松弛,皮肤苍白、干燥,而且孩子身高也会较同龄人矮小。
3、Ⅲ度营养不良:孩子体重低于正常超过40%,同时皮下脂肪消失,孩子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
同时孩子的皮肤苍白、干燥、没有弹性,而且身高明显要落后于其他同龄人。
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常用指标
评价儿童营养状况时,通常使用的指标包括:
1. 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基本指标。
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可以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而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
2. 年龄和性别特定的生长曲线:使用年龄和性别特定的生长曲线,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标准的生长曲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
3. 头围:头围是评估婴儿和幼儿大脑发育的指标,特别在早期发现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
4. 营养摄入评估:通过评估儿童的饮食,包括摄入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以了解他们的饮食结构,是否缺乏某些营养物质。
5. 血液检测:血液中的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铁、维生素D等,能够提供更直接的信息,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特定营养物质的水平。
6. 发育里程碑:观察儿童是否按照预期的发育里程碑发展,包括言语、运动、认知等方面,可以帮助评估整体的儿童发育状况。
7. 行为和精神状态:营养状况也会影响到儿童的行为和精神状态。
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力、注意力、情绪状态等,可以间接反映出其整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指标综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支持,确保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在评估时应考虑儿童的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1. 引言在我们的社会中,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学龄儿童来说。
而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营养不良,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话题。
2. 了解营养不良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或不平衡,导致身体无法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在学龄儿童中,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 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根据医学界的指南,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因素。
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BMI指数、血液检测结果等。
4. 评估营养不良的深度和广度在进行营养不良诊断时,我们需要全面评估营养不良的深度和广度。
这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到学龄儿童当前的身体情况,还需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只有全面评估,才能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学龄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全面而准确地诊断营养不良,对于提高学龄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了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全面评估营养不良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营养不良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结语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且根据诊断标准指南,及时发现和解决营养不良问题,为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营养不良是学龄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学龄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重度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低白蛋白血症、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总淋巴细胞计数、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进行诊断,重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近乎消失,体重比正常小儿减轻25%-40%。
1、低白蛋白血症:持续的低白蛋白血症是判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35-50g/L 为正常,28-34g/L为轻度缺乏,21-27g/L为中度缺乏,<21g/L为重度缺乏,可初步诊断为重度营养不良。
2、氮平衡: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负氮平衡为摄入氮小于排出氮,提示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通常提示饥饿或消耗性疾病,可能有重度营养不良的情况。
3、肌酐身高指数:80%-90%表示瘦体组织轻度缺乏,60%-80%表示中度缺乏。
<60%表示重度缺乏,为重度营养不良。
4、总淋巴细胞计数:总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低于0.8×10为重度营养不良。
5、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免疫功能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前臂表面不同部位皮内注射抗原,24-48小时后测量接种处硬结的直径,直径小于5mm 时,表示细胞免疫功能不良,至少有重度蛋白质营养不良。
一旦确诊为重度营养不良,需要前往医院内科或营养科就诊,进一步完善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检查。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缓解症状。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导致机体处于营养状态不平衡的一种健康问题。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通常是根据体重、身高、年龄和性别等因素进行评估。
常用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包括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身高年龄百分位数和身高体重评估等。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 体重指数(BMI):是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体重是否正常。
成人的BMI计算公式为:体
重(kg)/身高(m)的平方。
常用的BMI诊断标准有:
- BMI < 18.5:判断为体重过轻;
- 18.5 ≤ BMI < 24.9:判断为正常体重;
- 25 ≤ BMI < 29.9:判断为超重;
- BMI ≥ 30:判断为肥胖。
2. 身高体重百分位数: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不良诊断。
根据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因素计算得出百分位数,通常百分位数越低,表示营养不良的程度越严重。
3. 身高年龄百分位数: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不良诊断。
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计算得出百分位数,通常百分位数越低,表示营养不良的程度越严重。
4. 身高体重评估:根据个体的体重和身高对比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估,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只是一种评估工具,医生还需综合其他的营养评估指标和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因此,如果担心自己或他人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建议尽早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营养评估与诊断。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工具。
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其身体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身高和体重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最基本指标。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反映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根据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曲线,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
如果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缓慢,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除了身高和体重,还有其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
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儿童的贫血情况。
贫血是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之一。
另外,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以反映儿童的骨骼健康状况。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除了以上指标,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
例如,皮肤弹性、头发质量、牙齿状况等。
这些指标虽然不如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直观,但也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了解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关注和保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评价标准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评价标准一、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而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如何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如何准确地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现象,是每一位家长和医生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关于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评价标准。
二、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定义和原因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是指儿童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生长缓慢和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
这种状态的出现往往是与不良的饮食结构、缺乏营养、消化吸收障碍、患病等因素有关。
三、常见的评价标准1. 体重和身高体重和身高是评价儿童生长情况最直观、常用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性别、芳龄和体重、身高的百分位数来作出评价,其中,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童10%以上,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10%以上,就被认为存在生长迟缓。
2. 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渐进过程,医生还会关注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
如果一个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体重、身高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同龄儿童,也可能存在生长迟缓的情况。
3. 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是评价儿童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生会通过测量儿童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指标来判断其营养状况,从而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情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以上评价标准可以看出,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关注体重、身高等指标,更需要结合营养状况、生长速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而且,这个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专业的医疗知识,不能仅凭肉眼观察或片面的数据来判断。
我认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生长迟缓的情况时,应该及时求助于专业医生,不要盲目治疗或使用营养品,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五、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评价标准,以及对于这一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评价标准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儿童生长迟缓的严重性,以及准确评价儿童生长状况的重要性。
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而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营养不足或营养吸收利用障碍而导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
为了及时发现和干预儿童营养不良,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性别和生长发育状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BMI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BMI低于正常范围的儿童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其次,除了BMI外,儿童的生长曲线也是诊断营养不良的重要依据。
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比对其生长曲线,观察其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如果发现儿童的生长曲线出现异常下滑或者停滞,也可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
此外,医生还会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生活方式调查。
通过观察儿童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外在表现,以及询问其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综合分析儿童的营养状况。
例如,皮肤干燥、脱屑、指甲脆弱等表现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
最后,血液检查也是诊断营养不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儿童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指标,可以客观评估其营养状况。
例如,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都可能与营养不良相关。
总的来说,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BMI、生长曲线、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等。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才能及时发现营养不良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益的信息,让更多的儿童健康成长。
小儿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等,同时也可根据全身各个系统功能状况等因素来判断。
五岁以下营养不良的体格测量指标的分型和分度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体重低下,有轻中重三种,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中位数2%,这是轻度,两个标准差到三个标准为中度,三个标准差以下是重度。
二、生长迟缓,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之中位数的两个标准差。
三、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指的中位数两个标准差,临床上,常综合应用以上的指标,来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疗常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慢性营养缺乏症,缺乏能量和蛋白质,多由长期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所致。
表现为渐进性消瘦,体脂减少及全身各器官不同程度萎缩和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
【诊断要点】1、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均值2个标准差为轻度,介于2—3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于3个标准差为重度。
2、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均值2个标准差为轻度,在2—3个标准差之间为中度,低于3个标准差为重度。
3、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变薄,腹部先发生,继之躯干、臂部及四肢,最后面颊脂肪消失而呈老人貌。
水肿于低蛋白血症时发生。
血浆蛋白低下,总蛋白<40g/L,白蛋白20g/L,病儿出现水肿。
4、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及障碍表现。
如肠黏膜上皮及绒毛萎缩致吸收不良,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致消化不良。
5、合并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表现,如维生素A吸收不良致病儿出现角膜干涩,甚至发生角膜溃疡。
【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加强护理。
2、合理供给热量和蛋白质(1)轻度者在原有饮食基础上逐渐增至该年龄的应有量。
(2)中度者开始供给热量为正常供给量的半量,蛋白质2g/kg.d,脂肪1g/kg.d,1周后逐步增至正常供给量。
牛奶含优质蛋白质,应首先选用。
(3)重度病儿开始用正常的1/3量,逐步增加到该年龄组的应有量。
3、肠胃外营养重度营养不良,全身衰竭者给予静脉营养,需住院治疗。
4、补充各种消化酶以帮助病儿的消化功能,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警示】1、热量供给需循序渐进由少到正常需要量。
2、补充各种消化酶、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对厌食症病儿应加用胃肠动力剂,以增进食欲。
苯丙酸诺龙系蛋白质同化剂亦有增加食欲作用。
宝宝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宝宝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通常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体重、身高、年龄和性别来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针对宝宝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1. 体重低于同龄和同性别的参考值。
2. 身高低于同龄和同性别的参考值。
3. 年龄与体重或身高不匹配,即身体发育与年龄不符合。
4. 体重和身高的百分比低于正常的参考百分比。
5.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或脂肪缺乏的情况。
6. 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慢于同龄、同性别的正常参考值。
7. 血液和尿液检查结果显示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缺乏或异常。
以上仅为常见的一些指标,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医生、地区和研究而略有不同。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应尽快就医儿科专家进行评估和确诊。
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的分级诊断标准通常根据体重与正常均值的差异进行划分。
以下是详细的分级标准:
1.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此阶段,通常仅腹部皮下脂
肪减少。
2.Ⅱ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25%~40%。
此时,腹部皮下脂肪几乎消
失,躯干和四肢的皮下脂肪明显减少,面部皮下脂肪也相应减少。
3.Ⅲ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均值40%以上。
全身各处的皮下脂肪几乎消失,
患者明显消瘦,呈现皮包骨状。
皮肤弹性消失,多皱褶,呈现类似老人的面容。
此外,皮肤干燥、松软、苍白,运动功能差,严重者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这类患者容易并发营养不良性水肿、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易患感冒、肺炎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幼儿园健康体检营养不良标准嘿,你知道吗?在小朋友的成长乐园里,就像超级英雄需要能量宝石一样,幼儿园的健康体检也有它的“神秘标准”,要是搞不清营养不良的标准,小心小朋友的成长之路被“小怪兽”捣乱哦!**“营养失衡警报:小心体重不达标”**在营养的世界里,体重不达标就像是成长的“减速带”,会让小朋友的成长步伐变得慢吞吞!小朋友的体重可是衡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就好比盖房子,材料不够,房子就盖不高。
如果体重长期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范围,那就是在给我们拉响“营养失衡警报”啦!比如说,一个 5 岁的小男孩,正常体重应该在 16.6 - 21.1 千克之间,如果低于 16.6 千克,那可就有点危险喽!这可能是因为他平时挑食,不爱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和肉类,导致身体“建设材料”不足。
**“身高落后危机:营养不足的信号”**哎呀呀,身高落后可真是成长路上的“大麻烦”!小朋友的身高就像小树苗,需要充足的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发现小朋友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那可能是营养不良在作祟!这就好像小树苗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和水分,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比如有些小朋友因为不爱吃蔬菜和水果,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身体里的“营养小卫士”不够强大,没法助力身高增长。
**“面色不佳预警:营养缺失的暗示”**小朋友脸色不好,那可不得了!这就像是信号灯在告诉你“营养出问题啦”!面色苍白或者发黄,可别以为是小朋友没睡好。
这很可能是缺铁、缺锌等营养素导致的。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营养运输队”出了故障,营养不能及时送达各个“岗位”,脸色能好吗?就像一辆送快递的车抛锚了,包裹没法按时送达,那得多糟糕呀!**“活力不足警示:营养缺乏的表现”**小朋友没活力,像个“小蔫瓜”,这可不是好现象哟!如果小朋友总是无精打采,不爱跑不爱跳,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这很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营养就像是身体的“能量棒”,缺乏了它,小朋友哪来的精力去探索世界、快乐玩耍呢?比如长期吃零食,不好好吃饭,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给”,可不就变成“没油的小汽车”跑不动啦!好啦,幼儿园健康体检营养不良的标准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小朋友健康成长的道路。
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儿童营养不良诊疗常规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一)收案标准凡属中、重度营养不良,尤其是中、重度低体重,消瘦和严重慢性营养不良为重点。
1.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1)小儿长期喂养不当:①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②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③4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④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为最常见。
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
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2.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3)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
3.营养不良的分类(1)低体重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
(2)消瘦小儿的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
消瘦主要反映小儿目前或近期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饥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
(3)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小儿的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的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比分析,若为正常,就是发育迟缓。
小儿营养不良诊断的标准是什么
说到营养不良这种疾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悉的,营养不良这种疾病是由于一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引起的,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佳,患上这种疾病的主要都是孩子。
那么,营养不良的检查措施都有哪些呢?
实验室检查:
检查1、血清蛋白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半衰期较长(19~21天)故不够灵敏。
视黄醇结合蛋白(半衰期10小时)、前白蛋白(半衰期1.9天),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半衰期2天)和转铁蛋白(半衰期3天)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不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检查2、血清氨基酸牛磺酸和必需氨基酸浓度降低,而非必需氨基酸变化不大。
检查3、其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活力均下降,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营养不良的致病原因:
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
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
②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
乳食不节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
③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
看了以上的介绍后,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和标准是什么,不增长体重是此病早期症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伤害,我们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这种疾病,避免导致孩子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