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末历年考题总结 复旦

  • 格式:doc
  • 大小:120.52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BS生理历年期末考题总结

期中历年名解

(感谢舟舟提供的期中名解总结)

1.2*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在体内自动控制系统中,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后者的输出量朝着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变化。

即通过反馈使某种过强的生理活动减弱,或使某种过弱的活动加强。

意义在于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2.前负荷

Preload

肌肉收缩之前已经承受的负荷。

主要影响肌肉的初长度。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肌肉的初长度可以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

3.5*阈值/阈强度

Threshould intensity

在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后刚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与兴奋性成反比。

4.阈电位

Threshould potential

细胞去极化达到刚能引起某种通道(e.g.神经细胞的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而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动作电位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必要条件。

绝对值一般比静息电位小10-20mV。

5.超常期

Suprabnormal period

相对不应期后,组织经历一段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

6.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兴奋信号从神经传到肌细胞的表现。

在神经-肌接头处,运动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稍后,引起末稍内大量囊泡释放ACh,后者与终板膜上N2型Ach受体通道结合,出现以Na+内流为主的跨膜电流,从而

在终板膜上形成去极化电位,即为终板电位。

7.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ion channel

8.红细胞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其大小可用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反映。

有些疾病可影响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脆性变大。

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助于一些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

9.血清

Serum

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而释放出来的浅黄色液体。

较之血浆,缺乏凝血因子,多了某些血液凝固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

10.6*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value: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它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11.造血微环境

Hemopoietic microenviroment

造血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发育成熟的造血器官内环境,由其中的基质细胞及其分泌并充填与细胞之间的ECM、各种造血调节因子,以及进入造血器官的神经

和血管共同组成。

12.代偿性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

心脏期前收缩后常伴有的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

由于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期前兴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不应期内,代偿间隙即可产生。

13.窦性节律

Sinus rhythm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

根据窦房结的自律兴奋所形成的心脏节律即为窦性节律。

心脏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再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成为异位起搏点。

14.2*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每搏输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60%。

该指标考虑了心室射血前血液总量的背景,因此较单纯的每搏输出量更为全面。

15.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即每分心输出量。

等于每搏心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6L。

是一项衡量心功能的基本指标。

16.2*心指数

Cardiac index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正常成年人的心指数为3.0~3.5L/(min·m2)。

可作为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指标。

17.5*中心静脉压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内的血压。

正常值为4~12cmH2O。

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在临床治疗休克等情况下,对控制补液量、补液速度和观察心脏射血功能是否健全等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18.5*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全肺平均值为0.84。

肺换气依赖于气泵和血泵的协调配合,因此通气/血流比值的增大或减小都会导致两者不匹配而降低肺换气效率。

19.胸膜腔内压(定义、形成、作用、生理意义)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为1个大气压(以0计),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压。可见,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的回缩压造成的。(P.S. 肺内压使肺扩张,肺回缩压使肺缩小。肺回缩压得产生是由于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致使肺处于牵拉状态。)

作用和生理意义:

1.使肺维持扩张状态,有利于非的正常通气;

2.有利于胸腔内腔静脉和胸导管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20.2*肺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II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

主要成分: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生理意义:

1、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防止小肺泡的塌陷和大肺泡的过度膨胀;

2、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声称,防止肺水肿;

3、减小肺的弹性阻力,降低吸气阻力。

21.肺泡通气量

Alveolar ventilation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由于它排除了未参与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通气量,是真正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

22.功能余气量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

平静呼气末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

等于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正常人约2500ml。

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O2分压和CO2分压的变化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