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市“空巢老人”生活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市“空巢老人”生活问题的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凸显的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加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之一,也是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掌握我市城乡“空巢老人”的现实状况,以引起党委、政府重视,呼吁全社会关心、关注这一老年特殊群体。今年4至5月份,组织社会法制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深入XX等乡镇和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介绍、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全市“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并进行了讨论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所谓“空巢老人”是指本人有子女但无法在家照料其生活的老人,其中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和子女在外工作、外出打工的老人。我市自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08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65%,其中“空巢老人”7.7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8%。经调查分析,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空巢老人”还将呈上升趋势。其理由: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二是持续

的计划生育政策作用逐渐显现,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成员减少。三是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加剧,子女因工作、学习远离父母,造成许多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四是老年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有“代沟”而生活难处,导致“空巢”。

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围,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发展老年文体教育事业,积极创建“星光老年之家”等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空巢化日渐严峻的形势。目前,全市共有37543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月平均养老金1297元;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证近7000份,老年人优待证10多万份;建成“星光老年之家”65个,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服务设施均达到了“四室一站”的标准;拥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949个,拥有床位1.3万,收养各类人员1.68万人。其中公办福利院1所,社区服务中心1所,乡镇敬老院36所,民办托老所16所,村老人公寓68所,老年活动室835个。2008年我市还相继荣获“省民政工作先进市”、“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市”等称号。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成因

“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改变的结果,但也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许多老人经济生活较困难。目前,全市“空巢老人”中除五保户集中供养和部分老人享受养老金、失地保障金、低保金外,大多数的老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或子女补贴。由于年龄、体力等原因,大多数老年人只能从事农业劳动或一些辅助性的劳动,收入偏低,难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失去劳动力的“空巢老人”只能依靠子女补贴,这就要取决于子女的经济条件和孝心程度,补贴标准往往偏低且缺乏稳定性,也无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老人生活十分困苦。不仅如此,少数“空巢老人”子女因下岗、失业或经商失败,不能给予“空巢老人”经济上支持,甚至成为“啃老”一族,使“空巢老人”雪上加霜。

2.健康状况下降,就医问题突出。“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日渐衰退,健康状况逐年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多数“空巢老人”因经济困难,生活艰辛,舍不得花钱,小病拖、大病熬,饱经病痛折磨而得不到医治。当前,虽然绝大多数“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难以承担。另外,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医疗网点、站所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水平低、医疗技术不适应救助服务的需求。

3.生活无人照料,安全隐患较多。“空巢老人”由于与

子女分开居住,一切都得自理。身体状况好的老人,可以自理;高龄体弱的老人,生活就有诸多不便,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如引发火灾、煤气中毒或爆炸等。“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也成为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邻里往来少,一些“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死亡无人知晓。去年,我市解放路一位男性老人,因子女在外地工作,独居家中无人照料,死在房间里十几天后才被发现,尸体已腐烂发臭生蛆,惨不忍睹;另一位老人与智障儿子一起生活,儿子不会料理,老人死了几天也不懂,引起民众痛心的叹息。此外,犯罪分子还瞄准“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实施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

4.缺乏精神慰藉,生活质量低下。一方面,“空巢老人”无法享受几辈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而子女又很少回家甚至很少与老人联系,缺乏一种亲情的慰藉,使他们的生活倍感孤独、寂寞、无奈,尤其是孤寡老人。另一方面,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社会保障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发展,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满足“空巢老人”需求的服务功能不全,像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聊天室”、“谈心室”等都没有。同时,全市尚有103个村居未建有老年活动室,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个别村虽有老年活动室,但活动器材少,无专人管理,环境很差,活动室基本形同摆设。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客观

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对“空巢老人”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把“空巢老人”带来的社会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管理服务、生活照料、医疗救助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措施。二是传统观念影响。近年来,社会上也办了不少养老院、托老所,以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但多数老人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宁愿厮守“空巢老窝”;有的子女认为让父母住进养老院对自己名声不好,而进行反对和阻挠。三是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淡薄,忘记赡养老人、帮助老人、关心老人。四是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滞后。我市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尤其是社会上一些无照经营的“黑”养老机构,收费混乱,服务水平低,安全、卫生隐患突出。

三、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建议

妥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效作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群策群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摆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