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3生态环境保护练习湘教版选修62
- 格式:doc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4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森林及其保护(答题时间:25分钟)读下图,回答1~3题.1. 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A。
净化空气 B. 防风固沙C。
保持水土 D. 保护农田2. 若图中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下列叙述较为符合图中河流特征的是( )A. 源远流长B。
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C。
水能资源丰富 D. 冬季结冰期长3。
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流量减少②河道淤浅③水患加剧④结冰期延长A. ①B. ①②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2甲乙丙丁用材林32 7189 50610 4608 192经济林68 22617 0239 292 2 606防护林347 82983 28632 37931 822薪炭林 4 236346 3 463 3 860特种用途75413011969林4.A。
甲 B. 乙 C. 丙 D. 丁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A。
提供能源B。
提供木材C。
水土保持D。
发展经济6. 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A. 防风固沙B. 水土保持C. 庇护农田D. 涵养水源7. 玛雅文明曾经高度发达,森林是玛雅人赖以生存的源泉,农业是玛雅人高度繁荣的基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3 生态环境保护 5分钟小练习(湘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读下图,分析回答1~2题。
1.上图表示的主题是( )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D.森林资源的分布2.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荒漠化C.草场退化荒漠化D.荒漠化水土流失解析:分析图示地区,图中所示的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较为严重,是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A地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B地处于黄土高原。
答案:1.C 2.D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优质水稻若申请专利,它将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据此回答3~6题。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D.以上说法都不对4.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优质水稻的实验地点应在( ) A.西北地区,温差大,有利于水稻中营养物质的积累B.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可促使水稻基因突变C.海南岛,生长期长,可缩短实验的时间D.东北地区,可利用黑土地肥沃的土壤培育优质水稻5.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6.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 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B.国家政策和措施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进步解析: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加以保护。
物种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人类的影响,还有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人类不能仅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①a—饲料②b—养禽③c—秸秆④d—发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012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B.保护生物多样性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6.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①人口不断增长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③全球气候变暖④生物进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B.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C.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D.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8.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理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D.物种数量为500万~5 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能力提升]读下图,分析回答9~10题。
3.3 生态环境保护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2.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A.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B.保护了生物多样性C.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D.提高了经济收入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4.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据某报2010年2月28日报道,长江刀鱼价格卖到了1 400元/斤。
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
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综合题8.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2.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氮和磷。
据此回答问题。
(1)人工生态浮岛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 缓解热岛效应B. 改善水域环境C. 提高经济效益D. 调节湖泊水量(2)下列不是人工生态浮岛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原因的是A. 浮岛生物的根系吸收氮磷营养物质B. 浮岛占据了藻类的生存空间C. 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D. 浮岛遮蔽太阳光3.广西地处珠江中上游,当地通过退耕还林草、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这可能会导致珠江广东段()A. 含沙量激增B. 径流季节变化减小C. 三角洲增长加快D. 入海口咸潮危害增大4.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
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①短期经济效益②长期经济效益③森林和草地的覆盖率④农耕地的比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通过实验方案的对比,在该生态脆弱区()A. 侵蚀量大的方案短期效益好B. 经济效益在短期和长期表现一致C. 果园比农耕地的环境效益差D. 果园比林地的环境效益优(3)对该区域的调整方案,说法正确的是()A. I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多暴雨B. Ⅱ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C. III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产业链延伸D. 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都比较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绿洲农业5.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环境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6.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第三节 生态环境疼惜【学习目标】 1.把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疼惜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实行的措施。
一、疼惜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的缘由⎩⎪⎨⎪⎧进展传统①不合理开发利用②2.后果:导致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
3.实行措施:植被疼惜与⑤____________有机结合,扩大和⑥____________。
(1)进展生态农业a .理论指导:⑦________学。
b .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⑧______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c .目的:疼惜农业⑨________,实现农业的⑩______________。
d .要求:把生态环境的疼惜与○11______和○12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13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进展。
e .措施:加强○14__________引导;加强○15____________建设;加强○16____________,依法疼惜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疼惜a .缘由:矿产资源开发、○17______________建设等造成严峻的植被破坏。
b .要求⎩⎪⎨⎪⎧加强对○18开发和○19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20评价落实○21工程措施二、疼惜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22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23 ____________________贵重的财宝。
2.我国生物多样性削减的缘由:○24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的○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疼惜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疼惜a .含义:在野生动植物的○26________对物种实施有效疼惜的方式。
b .措施:建立○27____________。
(2)迁地疼惜a .含义: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疼惜的一种方式。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试题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试题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试题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30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生态系统正确的叙述有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几部分组成②人用双手创造了世界,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③消费者是那些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④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体叫做A.生物群落B.生态系统C.生态平衡D.生物圈3.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有明显错误的是A.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的平衡B.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C.滥伐森林,就会破坏生态平衡D.严重污染环境,也会破坏生态平衡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 C.自动调节能力 D.分解者读“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粗箭头表示A.呼吸作用 B.物质和能量的传输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 D.食物链6.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表示消费者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7.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 B.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C.土壤肥力增加 D.河流水位下降8.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 B.草场退化 C.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骤减9.我国很多地方森林资源锐减,主要原因是①采伐速度过快②疏林地多③基本建设④采矿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大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11.关于目前我国草场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场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 B.重用轻养,草场退化严重C.草场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 D.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2/3阅读漫画“长江、黄河的对话”,完成12~13题.12.漫画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沙尘暴13.引起该问题出现的人为因素有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②过度放牧③开矿修路④外来生物入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D.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15.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主要原因是①过度放牧②滥伐森林③降水稀少④植被稀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认为指狐猴(Aye—Aye)是世界上最丑的动物。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分析某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保护植被,保护生物性的基本措施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情景导入先思考———————“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1.发展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的涵义:①理论指导:生态学。
②生产过程:合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
③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2)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措施:①加强政策引导;②加强农村住区建设;③加强法制建设。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3)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握一个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所示: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7年6月17日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目前,全国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2%。
其中,95%以上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答题时间:20分钟)(陕西联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如下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变化情况,回答1~3题。
1.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
高出稍许 B. 高度较低 C. 高度相同D。
无法确定2.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A. 黄土塬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3。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B。
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C.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D.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2009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4~5题.4. 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围湖造田②森林破坏③滥捕乱杀④兴修水利⑤环境污染A。
课时训练9 生态环境保护
基础夯实
读表,完成第1~2题。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
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强沙尘暴
5 8 13 14 23
次数(次)
土地沙化速度
1 560
2 100 2 460
(平方千米/年)
1.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2.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
①抽取地下水②生态移民③建设防护林体系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沙尘暴的源地是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第2题,草地破坏,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变小,过大的人口压力会使得环境更加恶化,可采取移民的方式;防治风沙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建设防护林体系。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4.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4.C
3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第4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
据某报报道,渔民说,长江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十来条,去年能打到六七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
据此完成第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A
5题,过度捕捞使长江的刀鱼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尤其是长江水污染又使刀鱼的生长环境恶化。
第6题,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可控制人们的捕捞活动,促进刀鱼的生长繁殖;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增养,可加快刀鱼的繁殖。
能力提升
有人说:“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优质水稻若申请专利,它将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水稻良种是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杂交产生的。
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重大,人类应加以保护
B.人类只需要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C.解决粮食问题,发展农业生产不需要科技创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
A.要保护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生物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是无限的
8.B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
物质基础,人类应加以保护。
物种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人类的影响,还有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人类不能仅保护对人类有贡献的物种。
要解决粮食问题,就要科技创新。
生物育种应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因为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可加快育种速度。
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读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a—粮食②b—养禽③c—秸秆④d—发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9.D 10.A
解析因a依赖农作物,且能够提供肉、蛋,并有粪便供养畜,故应为养禽;b代表牲畜的粪便可以用来发展沼气;c代表秸秆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最终以废渣液的形式回归土壤,增加土壤肥力;d是用沼气发电改善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亩均生物量不足 20千克;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发展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3)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2)B
(3)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
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1)D
(2)A
(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陡坡耕地必然会破坏自然植被,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故③④正确;陡坡耕地对地貌类型、降水量的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故①②错误。
第(2)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故A项正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不大,但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风力大小与水土流失关联较小;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表现明显,且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小。
第(3)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有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