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题库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GZSW073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1、全部细胞(包含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DNA。
2、水绵为低等植物,黑藻为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有中心体,高等植物没有。
3、细胞学说揭露了动植物细胞的一致性和生物体构造的一致性,并指出新细胞能够从老细胞中产生。
4、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DNA是环状裸露的。
5、生命系统构造一般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植物无“系统”这一世命层次。
6、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许宽度,面积需要平方。
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在挪动装片的时候是同向挪动。
低倍镜使用粗准焦螺旋,高倍镜使用细准焦螺旋。
7、病毒无细胞构造,可是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生殖后辈,所以属于生物。
病毒有蛋白质和核酸( DNA或 RNA)构成,依据核酸的种类可分为 DNA病毒、 RNA病毒。
8、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其成分主要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为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
9、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病毒,而是因为患者的淋巴细胞被艾滋病病毒大批损坏,致使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余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10、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
11、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可是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包含有关的酶和色素就行)。
12、细胞的一致性表此刻: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第二章1、注意题干中元素的大批元素仍是微量元素。
大批元素、微量元素是依据元素的含量区分的。
不论是大批元素仍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要的元素,关于保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侧重要的作用。
2、任何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必定是水。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数目最多的是氢原子。
3、三大物质判定实验:(1) 判定非复原糖 ( 如蔗糖 ) 时:假如与斐林试剂混淆,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 2的颜色 ] 。
(2)脂肪判定现象察看①若要察看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
②若要经过察看溶液颜色变化,则不用使用显微镜。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一)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半透膜(人工膜):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薄膜,能否通过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直径大小。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相对浓度高一侧向相对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②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原理: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失水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注意:①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渗透吸水,要有中央大液泡②需要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③在观察过程中原生质层被液泡挤压,几乎看不到④质壁分离过程不能太长,细胞长时间处于高渗溶液会失水死亡3、根:成熟区(成熟)、伸长区(不成熟)、分生区(不成熟)、根冠(成熟)没有液泡的不成熟植物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吸水4、细胞吸水能力大小与细胞液浓度成正比5、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外界溶液中物质自动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如:硝酸钾、甘油、尿素、乙二醇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的离子吸水量不同2、不同植物对相同离子吸水量也不同3、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二)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相似相溶)。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一、选择题1.在做细胞膜选择透过性模拟实验时,一般不选取________做实验材料( )A.鸡肠衣B.卵壳膜C.猪膀胱D.滤纸解析:A、B、C具有选择透过性,滤纸不具选择透过性。
答案:D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不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A、B正确;选择液泡中有紫色色素的洋葱作此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容易观察,如果换成白色的洋葱表皮,一样可以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这也是质壁分离的条件,D正确。
答案:C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红色花瓣是由细胞液泡内花青素的颜色呈红色导致的,所以用红色花瓣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项正确;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显绿色,液泡中细胞液的颜色接近无色,两者之间有颜色差异,因此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通常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因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D项正确。
答案:B4.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个生理活动是依靠 ( )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D.特殊技能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白细胞之所以能透过毛细血管,关键是因为其能进行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白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杨新而高中生物课本“绿色植物水分代谢”这一节中,讲到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而本节内容讲的是绿色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吸收水分,当水分进入细胞时,人必须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因此可以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这里,学生往往造成概念错误,把选择透过性膜当作半透膜。
事实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渗透作用原先是一种物理和化学现象。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中对半透膜有具体解释。
化学中的半透膜是指:只允许某种混和物中的一些物质透过,而不容许另外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如膀胱膜、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物理中的半透膜是指:只允许某种混和物(溶液、混和气体)中的一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例如动物的膀胱、动植物细胞膜;生物上的半透膜是指:只让溶剂分子透过而不让溶质分子透过的薄膜。
如膀胱膜等。
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半透膜是指只允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让别的分子(或离子)透过的膜。
植物生理学中通过杜南氏平衡不消耗能量使某种离子在细胞内累积的现象是用半透膜理论来解释的。
由于植物细胞的质膜是一个半透膜,细胞内含有一些大分子带电化合物(如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带负电而又不能向细胞外扩散,但它可与一些阳离子形成盐(如K+),当这种细胞放于KCl溶液中,如果细胞内没有Cl-,则Cl-进入细胞内,同时K+也跟着进入细胞内以保持细胞内外一定的电位差,最后达平衡时细胞内的K+远远高于细胞外。
细胞膜选择透性是由于膜上具有一些吸收与运输物质的载体。
一般认为这种载体是蛋白质大分子,它有专门运送物质的功能,象酶一样,故称运输酶或称透过酶。
因不同植物细胞膜含有不同类型透过酶,同一细胞膜上对不同物质的透过酶性质不同,数量也不同,甚至对同一种盐类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透过酶也不同,因而表现了细胞膜的高度选择性。
高中生物易混概念辨析1.脂质与脂肪(或磷脂)脂质:包括脂肪,固醇和磷脂,因此脂质概念范围大。
脂肪(或磷脂):是脂质的一种,其概念范围小。
2.单体与多聚体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3.细胞液,细胞内液与细胞质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4.中心体、中心粒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中心粒:中心体的结构组成单位,两个一组构成中心体。
5.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细胞质细胞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叶绿体基质:叶绿体中的液态基质部分,含有暗反应所需的多种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部位。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中的液态基质部分,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多种酶,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6.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
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没有生物活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
如细胞膜,液泡膜等。
这些膜具有选择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
当细胞死亡后,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所以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7.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扩散作用:一般指自由扩散,指水分子等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自由运动,如二氧化碳,氧气,水,胆固醇,甘油等物质。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半透膜:不一定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小分子均可以通过,大分子不可通过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一定具有生物活性,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不可通过。
如: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关系: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一定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
一.渗透作用1.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2.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eg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吸水而涨破吗?答:不是2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答:两边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的差值。
3输液为什么要用0.9%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浓度?4长时间嗑瓜子。
嘴唇和口腔黏膜有什么感觉?5为什么高浓度盐水杀菌防腐?细菌吸水死亡。
糖渍,盐渍食品不易变质:食物外面和内部形成很高明度的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渗透作用(有成熟大液泡) ——烧苗(根细胞的外界溶液是土壤溶液)盐碱地植物烧苗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不包括1细胞壁2细胞液3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透性很高,水分子和溶质分子都可通过。
【答案】糖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解析】分析图解,图中C表示糖蛋白,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答案】选择透过性【解析】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答案】流动【解析】动物细胞在吸水膨胀时磷脂分子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bcd【解析】由分析可知,在a\sim 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其中b表示自由扩散,cd表示协助扩散.【答案】e【解析】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钠离子从小肠上皮细胞出来进入肠腔属于主动运输,因此可以用图中编号e表示.18.(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______变量的控制。
18.(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18.(3)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_____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18.(4)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__之间。
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无关【解析】解:(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实验中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素养进阶(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界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人工膜(或半透膜)的半透性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或人工膜比较膜的种类物质透过性特点半透膜较小物质通过,较大物质不能通过无生物活性,只要分子够小就可以透过了选择透过性膜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具有选择性和生物活性,是生物膜,即分子够小时也未必能透过,需依据细胞主动选择对点训练1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解析]]观察图像,除甘油、O2和CO2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A正确;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B正确;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能量,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其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
[[答案]] C对点训练2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类可以让某些小分子离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一.渗透作用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实质:(即顺着水的相对含量梯度的扩散)2、条件;(1)半透膜(2)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原理:溶液A浓度大于溶液B,水分子从B A移动溶液A浓度小于溶液B,水分子从A B移动在渗透作用中,水分是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渗透。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渗透:水及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区别:渗透与扩散的不同在于渗透必须有渗透膜(半透膜)。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质的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失水皱缩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吸水涨破把红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吸水的方式(1)吸涨吸水机理: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收水分实例:未成熟植物细胞、干种子(2)渗透吸水(主要的吸水方式) 实例:成熟的植物细胞条件:有中央液泡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统称原生质层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原生质层(选择性透过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内有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具有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质壁分离外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内因:细胞壁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1.提出问题: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么?2.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3.设计方案:实验原理: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大小的变化;再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状态。
a、b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
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可能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可能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若图示细胞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若图示细胞正处于一个水分进出细胞动态平衡状态,则此时a=b,细胞水分进出量相等;若图示细胞是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
因此图示细胞状态存在上述三种可能。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利用0.5 g/mL蔗糖溶液、0.3 g/mL蔗糖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分别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10 min内三组细胞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曲线为0.5 g/mL蔗糖溶液处理组
B.a、b、c三组洋葱细胞失水的方式相同
C.若将细胞转移到清水中,有两组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若实验持续,只有一组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a、b、c的细胞体积依次减小,说明失水量依次增大,0.5 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比在0.3 g/mL失水多,a曲线不是0.5 g/mL蔗糖溶液的处理组;洋葱细胞失水的方式都是渗透失水;将细胞转移到清水中,经0.3 g/mL蔗糖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的细胞,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0.5 g/mL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尿素是小分子,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尿素进入细胞液,从而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定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动物细胞也能渗透吸水或失水,原因之一是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高&考%资(源#网]
C.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鉴定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大小的差异
D.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是全透性的,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没有大液泡的植物活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有半透膜和浓度差,细胞膜相当于半透
膜,可以渗透吸水和失水。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4.如图所示是经过一定技术手段处理后的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此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
B.处于此状态时,细胞仍具有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
C.处于此状态时,细胞的代谢强度大于正常状态的代谢强度
D.若条件适宜,处于此状态的细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此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所以外界溶液的浓度可能大于细胞液浓度,也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此状态时的细胞仍然处于一个生活状态,所以仍具有吸收矿质元素的能力;细胞的代谢强度与含水量成正相关,此状态时细胞含水量少于起始状态,所以代谢强度小于起始状态的代谢强度;此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是有线粒体,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5.成熟西瓜果实中水分含量可达90%以上,在西瓜果实发育和成熟阶段,植株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储存于果实中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株的蒸腾作用。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