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16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有关酶制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好.连接酶和聚合酶均可用来拼接片段.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以用于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更注重于生态恢复,不太强调经济效益.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和采取的措施基本相同.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如图四个图中,甲图是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绘制的示意图,乙、丙、丁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视野. 甲为细菌,乙为动物细胞. 丙为亚显微结构图. 甲为原核生物,乙、丙、丁为真核生物.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甘油是极性分子,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盐 卤.甲代表狼,乙代表兔子 .狼的 值接近 点对应的数值.兔子的 值接近 点对应的数值.第 年,狼的数量因为缺乏食物而下降 .下列常见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的是: 、、、、.已知 、 是主族元素, 为电离能,单位是 。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元素 的常见化合价是 价.元素 是Ⅲ 族的元素 .元素 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若元素 处于第 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有人认为 与 的加成反应,实质是 先断裂为 和 ,然后 首先与 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 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
根据该观点如果 让 与 在盛有 和 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可用提取粗盐后的盐卤(主要成分为 )制备金属镁,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是足量的石灰浆————————→ 操作① 气流 () 电解适量盐酸 —————→ 溶 液 ——————→操作②————————→ ————————→操作③元素操作④.若在实验室进行操作①只需要漏斗和烧杯两种玻璃仪器 . 操作①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 操作②是蒸发浓缩结晶 .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未发生置换反应.化学中常用类比的方法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如根据 推测:. 但类比是相对的,如根据 ,类推 是错误的,应该 是 . 下列各组类比中正确的是 .钠与水反应生成 和 ,推测: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 推测:↑ ()↓, 推测:()↓.铝和硫直接化合能得到 , 推测:铁和硫直接化合也能得到.元素 、、 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在同一周期,+与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 布。
晋江市平山中学春季高二年段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卷,并保留好其它试卷。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Ⅰ卷(41分)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小题。
(16分)漫话“渔樵”“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
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
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
《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
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
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
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
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2017-2018学年秋季高二语文必修五考试满分150分,150分钟第I卷(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
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 个小题,每小题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酶制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好B.DNA 连接酶和DNA 聚合酶均可用来拼接DNA 片段C.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以用于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D.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生态工程建设更注重于生态恢复,不太强调经济效益B.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和采取的措施基本相同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D.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3.如图四个图中,甲图是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绘制的示意图,乙、丙、丁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乙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视野B. 甲为细菌,乙为动物细胞C. 丙为亚显微结构图D. 甲为原核生物,乙、丙、丁为真核生物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B.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甘油是极性分子,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5.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代表狼,乙代表兔子B.狼的K 值接近B 点对应的数值MgCl 2 • 盐 卤 2C .兔子的 K 值接近 C 点对应的数值D .第 2 年,狼的数量因为缺乏食物而下降 6.下列常见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SP 3 的是: A 、BF 3B 、PH 3C 、SO 2D 、CO 27.已知 X 、Y 是主族元素,I 为电离能,单位是 KJ/mol 。
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A.元素 X 的常见化合价是+1 价B.元素 Y 是ⅢA 族的元素C.元素 X 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 XClD.若元素 Y 处于第 3 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 +8..有人认为 CH 2=CH 2 与 Br 2 的加成反应,实质是 Br 2 先断裂为 Br 和 Br ,然后 Br 首先与 CH 2=CH 2 一端碳原子结合,第二步才是 Br -与另一端碳原子结合。
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秋季高一年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案卡上。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快乐地做题。
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给每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晋江市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段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卷,并保留好其它试卷。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Ⅰ卷(41分)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小题。
(16分)漫话“渔樵”“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
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
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
《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
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
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
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
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季延中学2018年春高二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思乡的基础是离乡,在乡的人不会思乡,“乡”作为价值形态无疑只对无乡者或离乡者才有意义。
只有当一个人在实际的存在状态中陷入了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困境,“乡”才会作为一种补偿价值而成为流浪儿的精神支柱,成为思的对象。
这样,思乡就常常与作客相联系。
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京城一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手中。
知识分子,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想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必须离乡漫游天下,尤其是游历京城。
在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的制约下,他们如果想要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就必须离乡;而一旦做了官,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又基本上很少能回到家乡做官。
然而,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乡,因而家乡总是为他们难以忘怀。
林语堂指出:“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
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和朋友之关系。
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进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朋友。
”家的这种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其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时时体验到自己的作客身份和流浪状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作此诗时正当年少气盛,壮志满怀之时,本不应有思乡病。
但在王维的眼中,任何别的地方都是异己的,都无法取家乡而代之。
“异”字突出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陌生的、异己的世界。
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因而是“异乡”;而反过来,异乡中的游子,对于这个异乡而言,也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是“异客”。
两个“异”字充分揭示了“异客”与“异乡”的敌对与距离,“异乡”不认同“异客”,“异客”更不认同“异乡”。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o is the man most probably?A. Helen’s dad.B. Helen’s teacher.C. Helen’s boss.2.How much do the two tickets cost?A. £ 9.B. £ 10.C. £ 11.3.How does Mike usually go to school now?A. By car.B. By bus.C. By bike.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In a hotel.B. In an office.C. In a restaurant.5. Why is John late for school?A. He was stuck in traffic.B. He did a good deed.C. He hurt his head.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o plans to get more people for the team?A. Sue.B. Ben.C. Karen.7. What are going to take place in the near future?A. Tennis matches.B. Softball matches.C. Football match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晋江市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段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卷,并保留好其它试卷。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Ⅰ卷(36分)一、现代文阅读(11小题,共3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
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
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
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
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
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
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
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
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
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
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
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
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
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经过中国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发展,中国的建筑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成为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主要的房屋多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
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
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
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
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
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
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
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
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诗经》里就有“如乌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而在其他体系的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中国建筑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
这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是最大胆的。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所说的一“所”房子是由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千个庭院或天井多向南朝阳而建的一个建筑群。
B中国建筑房身部分的梁架由用木材做成的立柱和横梁组成,梁架与梁架之间用橫木牵搭成“间”的构架,米承托上面的重量。
C.中国建筑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屋顶的装饰作用,使其像翼一样舒展,如《诗经》里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记载。
D.中国建筑物屋身部分的主要颜色选用朱红色,木构架的上部结构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这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是最大胆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平面布置、结构特点、外观颜色的顺序,由总到分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征。
B.作者采用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中国建筑在结构方面的特征。
C.通过引用诗句和与其他体系的建筑进行比较的方法,突出中国建筑对屋顶的重视。
D.文章先交代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间和独特性,后介绍其在几个方面的具体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元前15世纪以前,中国建筑在平面布置、框架结构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示。
B.中国建筑的庭院或天井里一般都有的用砖石铺成的户外空间,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C.在外国,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纲骨架的结构才运用有优势的框架结构原则。
D.在很早发现了斗拱的装饰性以后,它就在木构和砖石建筑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姓当啥大官。
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愈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忽悠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木实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
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膩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
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
娃说那就打汽车票。
俺说汽车开不“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到村里。
记着呐。
”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
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
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
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
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晴。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撲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早,地里的庄稼都蔫了。
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
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
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
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
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
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
你干不干?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基德老汉去了。
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
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
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
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徳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汉在村里能办一些别人办不到的事,也会向人讲自己在城市里的生活,但他的儿子到底在省城是不是做大官,却让村民怀疑。
B.在县城做科长的狗毛每次回村都开汽车,给村民发高级烟,在化肥脱销时只给自家的地上了肥,反映了自私又脱离群众的干部作风。
C.小说语言有浓郁的乡村特色,“铁壳子车”“带把儿的烟”“木实块”“一个子儿”等词语既具体形象,又符合人物身份和地域特点。
D.小说情节设计有戏剧性,老汉虽不能像狗毛一样坐自家的铁壳子车回村,但能在干旱时带回打井的费用,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5.基德老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小说以“清”为题目,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又以浩大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煤体的页面。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
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
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簿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
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
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见字如面》的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
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朗读者》选的人、想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
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画大旗——文学。
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时表示,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醍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
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
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