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强夯法是一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工程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液化能力,使之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强夯法的工作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利用冲击力将夯锤重复地击打地面,使得夯实杆(或管)在软土地基中进行下沉和振实,从而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冲击作用:夯锤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将其能量传递到夯实杆上,形成冲击力,通过冲击作用使得地基土得到挤压和排水,增加土体的密实度;2. 夯实效果:夯实杆通过冲击力的作用,不断地向下振实土层,使得土颗粒紧密结合,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3. 地基改良:通过强夯作用,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土体的稳定性,解决软土地基的沉降和液化等问题。
二、强夯法的适用范围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较差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易发生沉降和液化等问题,通过强夯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液化能力;2. 基础加固: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基础加固,可采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深度处理,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 沉降控制:对于需要控制沉降的工程项目,可以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变形;4. 抗液化处理:软土地基在受到振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液化,通过强夯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增强其抗液化能力。
三、强夯法的优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效快速:强夯法作业简单、高效,施工周期短,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2. 成本低廉:强夯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仅需少量的人力和夯实设备即可进行施工;3. 环保节能:强夯法是一种无污染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施工方式;4. 适用性广泛:强夯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选用不同的夯实设备和施工方法。
浅析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意义和历史背景,然后详细探讨了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优势和局限性,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实际效果。
还探讨了强夯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展望了强夯法在未来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前景,强调其在解决地基处理难题中的重要性。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强夯法, 建筑工程, 地基处理, 应用技术, 优势, 局限性, 案例分析, 发展趋势, 总结, 未来展望.1. 引言1.1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意义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地基承载力:强夯法可以通过将钢筋或预应力筋插入土中,然后进行夯实,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这样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改善土壤性质:强夯法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提高土壤的均匀性、密实性和稳定性,减小土体的沉陷和变形,从而有效地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
3.提高施工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
通过强夯法处理地基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1.2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历史背景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强夯法来处理土壤和地基,尽管当时的技术和工艺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工程师开始将强夯法引入建筑工程中,用于加固土壤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初,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大型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强夯法成为一种重要的地基处理方式。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分析,论述了地基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强夯法。
并探讨它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实际运用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强夯法处理地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梅纳尔技术公司首先创立的,该方法将80~400kn重锤从落距6~40m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口岸加工园区,能级6000kn.m强夯,地形整体为北高南低,地表高程变化在1051.5-1071.8米之间,场地自然坡度小于3%,由于局部地段已经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施工条件较好。
拟建场地在地貌上属山前冲洪积扇的顶部。
勘察揭露的地层除拟建场地南部的人工填土外,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地层,现将各区地层情况叙述如下:第一层砾砂(q4al+pl):杂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质,混粒结构,混少量圆砾,天然状态下呈稍湿、中密状态;第一层(1)层湿陷性粉土(q4al+pl):黄褐色-棕褐色,含云母,土质不均一,局部与粉砂互层,该层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混少量砾砂;第一层(2)层细砂(q4al+pl):黄褐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下呈稍湿、中密状态;第二层砾砂(q4al+pl):杂色,混粒结构,股价颗粒为圆砾,充填粗砂,局部混少量碎石,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想成稍湿-湿,密实状态。
在该区分布连续。
勘察在30米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第二层(1)(q4al+pl):黄褐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下呈稍湿-湿、密实状态。
该层厚度变化在0.8-3.4米,层底标高为1039.39-1056.16米;三、强夯施工参数强夯能级6000kn.m,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为6m x 6m,分三遍施工,主夯点两遍,满夯一遍。
浅析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在地面上使用锤击钻机或重锤等设备,将钢制板件或者钢管不断地打入地下,以改善地基土的力学性质,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建筑工程中,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工程中,例如建筑物的地基处理、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等等。
一般来说,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地基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在进行建筑工程时,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地基不够稳固,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等问题。
强夯法通过在地下不断打击老旧的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加密土壤颗粒,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处理坚硬难以处理的地质环境在一些坚硬的地质环境中,如黏土、沙岩、石灰岩等,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强夯法可以利用锤击钻机或重锤的强大动力,将锥形钢筒或钢管不断地打入土层中,从而有效地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
3. 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如灌注桩、板桩等,强夯法不仅施工速度快,而且施工成本低,因为它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或设备,只需使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处理。
另外,强夯法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地基处理,从而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效率。
4. 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强夯法不同于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法,它不需要挖掘大量的土方,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噪音和震动。
因此,强夯法在一些城市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强夯法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不断锤击土壤,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缩短施工周期,减小影响,改善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使用强夯法的同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切勿在不适合使用强夯法的地质情况下强行使用。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大型工程项目的展开离不开稳固的地基支撑,施工实践中强夯法因其施工工艺简单、适用性强以及经济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大型项目建设的理想地基处理方式。
文中详述了工程实践中强夯法在加固地基中的施工流程及加固机理,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强夯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总结了强夯法施工的技术要点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基处理;加固;强夯法;施工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for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alysisFang Ruixing Guo Xuefeng Tangshan Caofeidian Industrial Port Company Limited 063200Abstract: the large-scale projects started without solid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e heavy tamping method because of its simple construction process,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large-scale project construction idea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dynamic consolidation in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through to the collapsible loess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trong tamping method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 poi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projects with guidance meaning of.Key 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reinforcement; dynamic compaction; construction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出台,为大型工程项目的展开提供了经济保障,而这些项目的开展又离不开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支持。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加固地基,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湿陷性黄土、碎石土、砂土、一般粘性土、软土以及工业或生活垃圾等各种填土地基。
对于非饱和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显著,在呈流塑状的淤泥中抛填碎石、(钢渣、矿渣)进行强夯挤淤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法;设计;检测;重复夯击强夯法广泛的应用于地基沉降处治工程中。
强夯法一般采用100~400kN的重锤,从6~40m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将地基土压密、振实,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目的。
对地基的强夯处治,一方面是对地基产生压实和挤密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强夯对地表下一定深度土层施加动力荷载,达到破坏土体结构强度、结构性大孔隙的作用。
1 强夯法施工步骤第一,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第二,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第三,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第四,测量夯前锤顶高程;第五,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第六,重复以上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第七,换夯点,重复步骤第三到第六,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第八,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第九,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最佳夯击能:强能时,空气被排出,土体压缩,孔隙水压变化,当地基土中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时,即认为土体接收的能量达到饱和,该能量为最佳夯击能。
实际施工中最佳夯击能的确定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埋设在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计测得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判断适宜的基数,当在最后两击或三击测得的孔隙水压力接近时即可判定达到最佳夯击能;二是通过夯击数和夯击沉量关系曲线确定最佳夯击能,相邻两击之间的夯击沉量的差值在50~100mm,且夯坑周围隆起,即认为达到最佳夯击能。
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是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工程施工中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结合规程内容,详细介绍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作用。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不断夯击钢筛板或钢筛管来改良地基土的方法。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提高地基土的抗沉降性能。
在建筑、桥梁、码头等工程中,由于地基土的松软和不稳定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根据《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地基土的勘探、夯击方案设计、夯击施工、检测和验收等环节。
在勘探阶段,需要对地基土的性质、层厚、水平分布等进行详细研究,确定夯击的深度和频次。
在夯击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勘探结果确定夯击的参数,包括夯击深度、夯击频次、夯击间距等。
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夯击机的操作质量,确保夯击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检测和验收阶段是对夯击效果进行评估和确认,必须符合规程要求才能验收。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点。
它是一种无挖土、无污染的地基处理方法,对环境影响小。
施工过程简单方便,可以大幅缩短工期。
夯实后的地基土密实度高,承载力增加,抗沉降性能好,具有较高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夯夯地基处理技术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类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夯击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震动和噪音,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影响。
夯击的效果受地基土的性质和水分含量等影响较大,需要进行细致的勘探和设计,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对于一些地基土质较差或特殊条件下的工程,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可能并不适用,需要采用其他加固方法。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固地基、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作用。
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的总结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震筛法,通过使用高能量的冲击锤来改进地基性质,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技术常被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堆场铁路等工程领域。
在工程应用的实践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已逐渐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可靠性,但在其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工程应用情况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工程应用首先出现在日本。
其后在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德国、摩洛哥、朝鲜、中国等。
其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在日本的应用历史已经达到了100多年,尤其在建筑、桥梁和公路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应用也开始逐渐普及,并且在一些大型公路、桥梁等工程中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效果。
二、应用特点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具有工期短、灵活方便、能量大、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在各种复杂地基场地处理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具体特点如下:1、工期短: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处理时间短,一般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即可完成目标工艺水平下对土地的改造。
2、灵活方便:使用基础设备简单,应用灵活,对地形条件的限制小;不需要深基础,不会对地下或周边建筑造成不良影响。
3、能量大:锤击能量大,往往超过2000kN.m,振动源强大,能够有效改善地基性质。
4、效果明显: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高强度和较小的沉降。
三、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在强夯法处理地基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细节分析不足:部分工程中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执行标准无法满足现有技术要求,对地基细节分析的处理不够细致,因此容易出现处理效果差或者无效的情况。
2、夯击质量难以保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强夯法的执行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脚手架、操作员、供应等,因此很难保证夯击质量。
3、处理效果受地基场地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基场地的环境情况、地形情况、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都会影响强夯法处理后的效果。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强夯法的作用机理、设计和施工,并结合实际工程分析,用数据真实地呈现强夯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法;机理;设计;施工1 强夯加固地基的机理强夯法又称动力加固法,它适用于砂土、釉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的处理。
强夯加固地基时对地基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为固结作用、液化作用、加密作用和时效作用。
①固结作用:如果强夯地基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超过土粒间的侧向压力,便会形成裂隙,出现排水通道,改变土的渗透性,增加渗透系数,顺利排出孔隙水,加快土体的固结速度。
一旦孔隙水压力小于土粒间的侧向压力时,裂隙自动闭合,水的运动又恢复常态;②液化作用:巨大的冲击力会提高土中孔隙水压力,如果达到覆盖压力时,土体便会液化,丧失强度,重新自由排列土粒。
液化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局部的;③加密作用:夯实一遍土后,会减少土中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增加土体的密实度,经过试验测试,每夯一遍土体可减少40%的气体体积;④时效作用:所谓的时效作用就是随着孔隙水的逐渐消散,土颗粒重新组合,自由水被土颗粒吸附又变成吸附水,土的强度慢慢恢复。
因此,应该在强夯施工一个月后再检验勘探或测试强夯的质量,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2 强夯加固地基的设计一般,要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和要求确定强夯加固技术的各种参数,这样才能实现加固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强夯参数包括最佳夯击能量、锤重和落距、两次夯击遍数的间歇时间、夯击遍数、夯点布置和加固时间等。
1)最佳夯击能。
最佳夯击能就是地基的孔隙水压力与覆盖压力相等时的夯击能。
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慢,逐渐加大夯击能的过程中,孔隙水的压力也会慢慢增加,可以根据迭加的速度确定最佳夯击能。
由于孔隙水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是相反的,应根据有效深度确定被加固地基土的最佳夯击能。
一般情况下,细颗粒土取1500 kJ/m2~4000 kJ/m2,粗颗粒土取1000 kJ/m2~3000 kJ/m2。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处理和施工要点◎于巳城(作者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地基的加固处理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强夯法,该方法施工复杂度不高、易于操作,可以对多类土质进行加固处理,不仅所需的设备机械化程度高,而且工期较短,性价比高,所以目前强夯法在加固地基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效果显著。
强夯法是利用重量为数吨甚至数十吨的重锤在自由落下时对地基实施反复的冲击和振动,地基土壤在重夯下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发生变化,其强度与均匀程度提升,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得以降低,并且湿陷性、可压缩性以及膨胀性也大为缩减,这对提升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大有助益。
一、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作用目前我国应用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工程涉及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经济利益,首先它提高了土地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其强度可提高2-5倍左右,地基土的压缩性降至原来的0.1-0.5范围内,地基更加均匀稳固,这有助于建筑高度的不断扩展;其次它有效地防止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墙身开裂、房屋倾斜甚至倒塌等危险现象发生的几率。
二、强夯法的加固处理及施工要点1.清理、平整场地。
由于夯击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夯坑等地面变形,因此在施工前应明确地面标高,利用机械设备完成平整地基的工作,另外,为降低强夯对施工区域已有的地下设备和建筑的影响,应在施工之前完成对相应区域内的地下设备状况及位置的调查,尽量避免在其附近区域进行强夯,设置安全距离,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规划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带来的破坏。
一定情况下,还需在场地表面铺设垫层,从而利用此层稍硬的表面材料来支承施工时所需的重型机械,以保障重型机械的移动和作业,垫层铺设材料的选定还应考虑其排水性,排水性好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垫层铺设要均匀,其厚度依据场地情况而定,通常为1米上下,垫层的铺设不仅有助于扩散夯击能,而且还能加大地表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降低夯坑积水等现象的发生概率。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强夯法以其特有的优势,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广大的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技术、吸取外界先进经验,努力做好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推动我国道路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强夯法实施地基加固的原理1、动力固结原理动力固结原理主要阐述了强夯法对地基土层的饱和颗粒的处理方式,是强夯法实施以来最基本的原理。
动力固结原理主要是应用在颗粒饱和的土壤处理方面,强夯法产生的应力波会对土层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土体结构会被破坏,导致一些土体被液化产生裂缝,导致土体间的排水通道出现了增加的情况,水分从空隙中溢出,在空隙之间的水压逐渐消失以后,土体能够固结在一起,对地基土体的抗压性以及变形模量能够进行提高,达到施工的目的。
2、动力置换原理动力置换存在着两种形式,分别是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
桩式置换主要的方式是将碎石通过强夯法填入土地中,使部分的碎石桩和软土形成桩式的碎石墩,这样能够利用碎石与碎石之间的摩擦以及墩间的土质维持桩体的平衡,桩体和土质能够起到复合地基的作用。
整体式置换是将碎石强夯到淤泥中,利用换土垫层的方式来对地基进行强化。
这两种方式的应用都要结合实际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决定,保证施工效果。
3、动力密实原理在土层中泥土颗粒的形状一般都是不规则的椭圆形或者是圆形,在很少的情况下会出现片状的颗粒,在强夯法的作用性,这些颗粒在形态上会发生变化,泥土之间的颗粒也会出现相对的运动。
动力密实原理对加固土壤类型为颗粒空隙较多的非饱和土壤有很大的作用,利用强夯法中重锤产生的强大作用力能够增加地基土层的泥土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产生压缩形变的过程中,对土层之间的空隙间隔进行减小,能够使整个地基的土体边缘更加的密实,对地基的强度进行提高的同时,也能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
二、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及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1、准备工作(1)基底处理工作,基底处理主要就是针对在基地存在的一些水分和污染物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清理完成后再填筑一些我们可以使用作为强夯基底的土壤为后期的强夯施工做准备,一般说来,这里土层的厚度不应该<80 mm,并且还应该进行必要的预压处理,使其尽可能的平整。
阐述强夯法在地基处理的应用与发展一、强夯技木的发展概况与研究动态1强夯技术的发展概况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
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人工地基经强夯法的处理以后,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增加土的干容重,减少土的孔隙比,降低土的压缩系数,并增加场地土的均匀性,消除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防止土体的振动液化。
地基经过强夯法的加固处理以后,除含水量过高的软粘土外,一般均可在夯实后投入使用。
这项技术己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土。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以及消除土的湿陷性,所以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饱和软粘土地基应慎用。
目前,采用强夯法来处理的工程范围是比较广的,包括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贮仓、飞机场跑道、铁路和公路路基及码头堆场等。
总之,强夯法和其他处理方法相比较,其应用的更为广泛,更为有效和更为经济,是我国较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2强夯法的机理及施工方法采用强夯法来处理地基土,应该能够正确掌握强夯法处理地基土的机理以及其施工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1强夯法的机理强夯法是对建筑物其所在场地的地基土迸行强力的夯实。
其中,夯击的重锤在我国一般选用10~20t左右,落程为5~30m左右,强夯法类似过去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重锤夯实法,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强夯的冲击能量较大,使土层中出现冲击波以及很大的瞬间应变和应力,致使土中的孔隙缩小,土体的局部发生液化,夯击点周围土体产生裂缝,形成了顺畅的排水通道,孔隙水能够迅速溢出,使土体再固结,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另外,强夯法与重锤夯实法区别还在于处理深度不同,重锤夯实由于夯击能量较小,加固有效深度均在0.8~l.2m左右,而强夯法的有效处理深度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H=式中:H一有效处理深度(m);m一锤重(kN);h一落程(m);K一修正系数,其值建议选用0.5—0.6。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具体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其地基会对上方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中会选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来预防地基沉降问题的发生,使地基的强度、稳固度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目前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强夯法的应用较为普遍,此项技术在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外力夯击的方式对土体进行压实,为了对强夯法的具体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下对此项施工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标签:强夯法;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在建筑地基处理中强夯法的应用具有施工简便、技术简单等应用特点,而这也使此项技术具备了较强的实用性。
根据墙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其可以对一些不良地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使土体结构密度得到强化,这样可以保证地基强度达到規定的建筑施工标准要求。
为此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强夯法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使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可以达到规范化施工的要求。
1、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对强夯法的应用要点分析1.1施工准备工作强夯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使夯锤垂直下落的方式来对地基进行冲击及振动,这样可以使地基土得到有效的夯实、挤密,在施工中其技术工艺相对简单,但是仍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来确保各项工序可以顺利的进行。
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勘测,并对施工现场其土体的含水率进行判断及普查,为进一步确定试夯时的锤重及夯击次数做好基础数据准备。
同时根据现场地形、地貌、交通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例如:场地内是否存在高压输电线路或设备等)等情况,详细编制施工方案,为随后的设备进场及强夯施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另外,培训、交底强夯设备的施工操作团队,使其充分了解场地特点及基本情况,明确操作要点,保证工程质量。
1.2施工现场勘察在进行夯实操作前,需实验室派遣专业的检测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进一步勘察,勘察方式主要包括钻探和原位探测,为强夯法及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关于填土性质和成分的数据信息,进而提高夯实方案的合理性,便于施工团队结合施工现场的土质鉴定报告准备接下来的试夯工作。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它在土壤改良、地基加固和地震灾害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的基本原理、施工过程以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一、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利用重锤的自由落体作用,使得地下土层受到连续的冲击荷载,从而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
其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频繁的冲击荷载可以改变土体的结构,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2. 冲击荷载可以提高土体的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
3. 强夯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改善土体的排水性能和孔隙水压力。
二、强夯法的施工过程强夯法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土壤勘察和试验: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壤勘察和试验,确定土壤的类型、含水量和力学性质等参数,以便合理选择夯击参数和确定施工方案。
2. 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搭建夯击平台、设置测量点等。
3. 夯击施工:将重锤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落体冲击地面,每次冲击都会产生冲击波传播至土中,引起土体的振动和变形。
4. 检测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夯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土体的沉降、振动、水位变化等参数的记录和分析。
三、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改良:强夯法可以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特别是对于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地基,强夯法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密实度,减小其沉降和变形。
2. 地基加固:对于存在地基沉降和变形问题的建筑物,可以通过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
通过夯击作用,可以使地基土体重新排列,填补空隙,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地震灾害预防:强夯法可以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提高土体的抗震性能。
通过强夯处理,可以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提高土体的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结:强夯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改善土壤工程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优势。
分析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用于处理地基的方法日新月异。
其中,用于地基处理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就是强夯法。
近些年来,由于强夯法在地基加固处理方面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在本文中涉及到了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和施工工艺以及相关的检测技术等,并详细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法;施工工艺;建筑工程
1.前言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用于建设的区域也越来越广,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有利于从事建筑工程,但是有时也需要在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位置进行建设。
要在地质条件不好的位置从事建筑工程,必须要对这些质量较差的地基进行预先处理。
地基处理的技术有多种,强夯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新技术。
2.强夯法作用机理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强夯法发展的基础是重锤夯实法,其地基处理的原理是:通过锤重10-30t的重锤和10m--20m 的落距,产生很强的冲击能,利用强大的冲击能对地基土体进行加固处理。
其中的冲击能能量为6×105-8×106J。
伴随着冲击能而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不仅能够改善不良土质的抗液化条件,消除不良土质的湿陷性,而且能够降低土质的压缩性,因此能使地基土质的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强夯法的优势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加固效果很明显,还具有施工工期短、造价比较低、施工机具简单等的优势。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对于各类土层都有很好的适用性,经过强夯法处理后的地基具有高强度性、高密实性以及极低的湿陷性和膨胀性,同时,均匀性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其应用范围较广,包括核电站、桥梁、仓库、堤坝、重型构筑物、机场跑道乃至公路和铁路路基等。
4.强夯法施工工艺
4.1选择施工机具设备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是利用重锤和落距过程产生的冲击能实现地基加固处
理的技术,施工设备适宜采用具备自动脱钩能力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业化的设备[1]。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应用于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时,需要采取避免在落锤过程中机架倾覆的安全措施,如在起重机的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等,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起重能力为16t及以上,起吊高度为15-20m,吊钩的起吊速度为0.3-0.5m/s、下落速度为 1.0-3.0m/s。
进行夯击时应保持接地压力小于地基的负荷能力,避免起重机的臂杆后仰。
夯锤的重量一般应小于起重机起吊能力的1/3-1/2。
若采用圆柱形夯锤,锤重可以为8-20t,其中当锤重为8-13t时,夯锤宜用以外壳为钢板,壳浇注混凝土的结构;锤重大于13t时,可选用铸铁锤或钢锤。
夯锤锤底面积可以根据地基土质的具体情况而定,锤重/锤底面积一般为2.5×104-4.0×104pa,对地基加固深度小于5m、含水量小于25%的土质以及砂性土质,应取大值;对地基加固深度大于5m以及粘性土质,应取小值。
4.2施工前准备
在使用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对地基加固前,应对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比如查明存在于施工范围内的各种地下管道、线路以及地下构筑物精确位置位置和标高等,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建筑设施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施工前应及时清除施工范围内的场地积水及异物等。
施工时强夯振动的深度影响范围一般为11-15m,在这个深度范围内应设置防震沟等防震措施。
4.3具体施工步骤
①对施工范围内的场地进行清理以及平整处理;
②在地基的表面铺设垫层以形成一层支撑层,用以支撑起重设备等施工工具。
同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还应进行人工降低水位处理,以增大加表面层和地下水的距离,以提高夯击的效率;
③在第一遍夯击施工完成后,标出夯击点的位置,然后测量地基表面的高程;
④使起重机的夯锤对准第一遍施工的夯点位置,做好起重机的准备工作;
⑤在夯击之前测量锤顶的标高;
⑥吊起夯锤到指定的高度位置,等夯锤自起重机的吊钩处脱落后将脱钩放下,然后进行锤顶高程测量。
如果此时出现夯锤歪斜的情况时(一般由坑底倾斜造),应迅速对坑底进行填平处理;
⑦重复操作步骤⑥,依据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规范以及设计要求,完
成针对一个夯点的夯击施工;
⑧重复以上步骤中的④-⑦,完成第一遍施工中全部夯点的夯击施工;
⑨以上步骤完成后,将夯坑用推土机填平,然后测量地基表面的高程;
⑩根据以上所述的步骤,在规范要求的间隔时间后,逐次完成全部夯击施工过程,最后将地基表层土质用低能量满夯夯实,测量整个施工过程完成后的地基高程。
5.质量检验
对地基进行的强夯施工结束后,针对地基质量的检验工作应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后方能进行。
一般砂土以及碎石土的地基,其质量检验的工作应在施工完成后的1-2周进行;对于粘性土以及低饱和度的粉土地基,其间隔时间段可选为2-5周。
在对地基进行质量检验时,应根据地基的土性选择质量检验的标准。
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检验方法可以选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对于比较重要的工程建设,应该在室内土工试验以及原位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对施工结果进行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以达到质量检验的目的[2]。
进行质量检验的检测点位置在夯坑内以及夯击区边缘甚至夯坑外都可以,我们可以对其分别进行质量检验工作。
在进行质量检验工作时,可以依据场地建筑物的重要性以及复杂程度确定质量检验的数量。
一般对于简单场地上的建筑物,其地基的质量检验点应有3处或3处以上;比较复杂的场地或者比较重要的建筑设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增加检验点数。
一般情况下质量检验的深度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此外,还应检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以及各项测试数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及时给予有效措施。
6.关于夯锤的说明
夯锤是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
一般情况下夯锤锤越重和落距越大越好。
但是,锤重和落距大使夯锤在着地的瞬间的瞬时速度较大,由于产生了很大的上托力而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在起吊夯锤的过程中又可能产生锤底真空吸力造成起重机的能量损失[3]。
解决这种缺陷的措施的方法是在夯锤中设置若干个孔径为260-310mm的上下贯通的气孔。
在实际的强夯法施工中,应尽量避免气孔被土堵塞。
7.强夯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地处河北省沧州市的黄浪渠道路工程是属于石碑河桥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其中一部分[4]。
在黄浪渠道路工程的施工范围内的场地,一半为处于欠固结状态的麦田,一半为处于超固结状态的旧路基,处于,并且两边的高度落差大、地下水位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才能用作路基。
首先想到的处理方法是换土垫层的方法,但经过实地考擦后发现此方法存在几个设计不合理的因素:(1)采用此方案需要的压实机械较多;(2)在此地区不方便处理不均匀沉降;(3)施工工期恰好赶在雨季,在一定工期内完成施工难度较大;(4)此地区土源紧张。
工作人员经再次分析后决定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
在此工程中选用起重能力为20t、且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锤重为10t的夯锤(夯锤圆柱形且带有气孔),锤底面积为3.5m2。
施工的数据分别为:落距12m,有效加固深度5m,夯距12m,对夯击点进行等边三角形的布置形式,每一夯点7击,夯击4遍,搭夯一遍。
此处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后,质量检验人员采用载荷和标准贯入试验对其进行了检验,测试结果表示强夯法地基处理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8.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强夯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不仅具有施工周期简单、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好等的优点,而且使用经济,在建筑工程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黄洁.强夯地基处理与检测[J].水运工程,2010,(15):77-79.
[2]刘明华.强夯法在粘土回填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5,(06):27-29.
[3]李璀、黄建新.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获突破[N].湖南日报,2010,(33):4-5.
[4]王庆玲.浅谈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10):8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