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平凡的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书推荐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由路遥先生所作,是一篇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的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此书共分为三部,每一部的情调都是如此的突出,有些情节就如同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一般。读完后就如同你到那里去和那样的人打过交道,作为一个全局式的观览者,能看到其花开花落,人聚人散,会时而感到欢愉,十二感到悲感。那样的酸甜苦辣之味,不得不说,身于这世界,却到那世界去生活了一番,不管是在精神世界上,情感世界上都是一次巨大的升华,巨大的收获。

书中的主人公们,如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还有那些处于政界的政客们,都是书中世界的脊梁,有了他们情感生活的渲染,有了这些在这个世界里叱咤风云的人物,才使得这里有了生机,有了活力,有了永垂不朽。特别是属于少安、少平的面对困难,不怕苦,不怕累,就是天压下来腿也不颤抖一下的精神。使得我的人生观有了极大地进程。

本书中的爱情、亲情、友情也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有生死离别之爱,有相互依偎之爱,还有孤独相思之爱。亲情呢,有少安、少平的孝敬父母之情,有玉厚老汉的爱子如海深之情,也有少平的心疼妹妹兰香之情。友情在我看来,就是少平和金波之间的那种知心友情,简直就应该叫做生死之交。

任何东西别人都可以把他说的天花乱坠,但是真正的还是要自己去体会,去深思。因此,你应该去读读这本好书——《平凡的世界》

2《活着》

《活着》是余华的惊世之作,德国《柏林日报》评论称“此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能塑造一个既能反映一代人,又代表一个名族的灵魂人物,堪称是一个罕见的文学成就。余华这部划时代的家族悲剧《活着》,你只要读到一半,就已经确信它是不朽之作了。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音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

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于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与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打;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时又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诉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3万斤重压。它没有断。我认为《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我明白,《活着》所讲述的远远不止这些。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呵,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苦难,请去看《活着》;如果你没有勇气活下去的时候,请去看《活着》;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同志们,不要着急,坐下来,我们一起看《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牢牢地感受到了《活着》强大的生命力量。我认为我看到了高尚的作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3《文化苦旅》

“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正是带着这份深沉的严峻,这份淡然的冷漠,余秋雨用自己的心去体悟着每一处风景,同时又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去呼唤人们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珍视…….

写这本散文集的由来,实是余秋雨教授受纽约大学教授冒险游历中国西南地区的影响,萌发了重新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的想法。余秋雨就这样在不惑之年踏上了他的旅途,且歌且行,然而不同的是,他的眼里看到的不是攒动的人群和浮华的景致,座座山都有它深藏隐匿的传说和故事,条条河都流淌着一个民族永不衰亡的文明和记忆。

余秋雨的笔下有“苦涩”。

他无奈年轻男女不在古籍作品前盘桓,却在花丛曲径间缓步;他叹息青城山上喧哗连天的队伍,带走了关于道教之山的缥缈遐思;他也忧心原本能给中国艺术史提供触目荒凉之地,如今在商业趋势下早成为繁华的游玩胜地。现在的风景区总是人头攒动,但凡是刻有字的石碑旁或是景区的大门前,总是聚集了摆“茄子“照相的游客,他们留下的不是一份情怀,照下的不是一段回忆,而仅仅是自己来过一遭的一种证明。旅行的意义,本身在于认识世界和发现自己,可现代社会的旅行往往只是跑马观花,不远千里赶来,到头来不过是花钱买一段经历。还有几个人能在茫茫的荒原上,静静地遥想到那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守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我们往往只是来了又走了,只知道这里美或者不美,留下或单调或模糊的印象。而在余秋雨的眼中,真正的荒原不是只有一无所有的荒凉,它能“给浮嚣以寂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