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式变迁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

范式变迁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

范式变迁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
范式变迁对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

库恩(kuhn,1962认为:“范式是着眼于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它不只是将科学的历史作为单个贡献的累积过程,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范式变迁的路径来把握。”所谓会计范式就是指在会计研究者之间被共用的思考模式或者“知识的框架”。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遵循的是“命题+论证=结论”范式,显然己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进入60年代,随着经验统计分析方法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原理被引人会计研究之后,会计研究范式变得日益精密而复杂化,传统的三段式研究范式过于简化已难以在研究中奏效。

著名会计思想家、方法论学家马切斯特(mattcssich)在经过系统研究后提出了如下的理论研究范式:(1)观察、分析;(2)定性和定量描述;(3)概括;(4)分析(运用数理方法和演绎法);(5)解释和建立模型(运用一系列假设、原则把会计理论术语和实际中的概念结合起来,加以具体化);(6)验证与修正(实证方法、逻辑检验)。

比较会计研究中的国际化倾向,今后会计范式面向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主要有:

①解决不同类型课题的相应范式是什么,它可能会遗留些什么问题

②在解决课题方面,范式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③作为权威性的会计研究,期望能解决怎样的问题,会计研究的边界是什么

④解决某种课题的相应范式是什么,需要开发应用哪些分析工具

为有助于这些课题的研究,本文拟就会计范式变迁的过程作一综述性的探讨,以便人们把握会计研究发展的轨迹或路径。

一、会计理论研究推动着传统范式的变迁

会计范式的变迁与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紧密相连,美国会计范式的变迁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本世纪申叶,美国会计界为研究解决gaap的关键性问题,采用了实用主义的规范论。即将普遍认可的会计规则(准则)体系化,通过对体系的解释及再构造,导出新的规则并以此形成相应的会计研究主题。这种研究范式貌似科学,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有点类似于法的“解释论”和“立法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这些会计规则没有围绕成本效益原则在规则制定的目的方面和持续确认的经济性方面展开合理的论证;另一方面,在信息价值形成方面也尚未依据资产计量、收益计算等有效手段来构筑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

这种传统的会计研究范式,50年代后期急速地失去了向心力,人们对gaap的动摇巴达到了顶点,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弓aicpa)开始转变以往会计程序委员会准则制订的形式,并通过构建更体系化的研究体制,按照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要求重新编制gaap,从而使该机构跃入美国会计规范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gaap的疑惑,美国会计学会(aaa)颁发了57年版的会计准则草案,目的是想重新检讨会计规范,以提高会计准则的公平、效率及稳定性。然而,其结果却背离了初衷,反便会计信息相关者失去了对会计规则(准则)讨论的兴趣,不再迷信以往按会计规则处理得出的各种具体信息,更看重建立在严密分析基础上的信息披露。此时,会计规范模式的重点适应人们的信息偏好,迅速转入对会计信息实施客观全面分析的轨道。66年的声明(asobat)就是这一转换期的产物。

60年代以来,美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开始从传统的研究方法中退出,即从会计准则及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特性、功能出发,摸索建立更客观的分析概念和方法,虽说稍有滞后,但仍不失时机,开始向经验科学研究的方向奋起猛追。以此为契机,伴随着40年代末收益概念的再次探讨,一套建立在数量分析基础上的会计计量体系逐步形成。一些学者参照经济学中的所得(收益)概念,尝试用经验研究方法来揭示会计收益信息之间所具有的特征及关联性。这种研究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使研究者从传统会计实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为以后会计研究基点的转变(即向经验分析方面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形成的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尽管仍然会有一些不足,如在收益概念上还残留着一些不彻底成分,但在计量规则方面则已构筑出了相对于以往的更高层次的、便于充分揭示的精致理论。

二、证券市场研究范式的形成

60年代,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信息相关性研究得到重视,有关会计信息对利用者决策的影响,以及对预期收益分配的改变等的价值评价研究成了当时的主题,表明会计研究开始从提供信息转向利用信息,其着重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信息价值评价的范式,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学显著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并展现出会计研究发展的总趋势,作为替代己经失去向心力的gaap论,将学术界的关心从倾向于经济分析引导为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快速集申起了积极的作用。信息价值的评价及其决策规则是建立在研究者的偏好和相关评价基准之上的,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概率的判断往往不尽相同,这样,由此而获得的预期成果就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取得真正的实证效果。由此可见,在最早尝试运用信息经济学并据此形成概念化体系的管理会计领域,将这种评价与决策方式作为具体的适用于会计系统的一种选择手段,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此相比,在财务会计领域,多数的投资者将集中的证券市场作为舞台,使得均衡价格的形成即信息价值的实证被大大推迸,他们将投资者的决策系统作为黑匣子,分析会计信息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以研究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这种以会计信息为依据的价值评价方法称之为证券市场研究的范式。

三、会计研究的实证化:以“事项”为核心开展关联性研究

60年代后期,证券市场上的会计研究开始从注重收益信息的特征转向关心信息价值的对象。与之相适应,在收益计量上占重要地位的传统报告体系渐渐地倾向于信息的公开揭示,对这一转变产生强烈影响的是事项研究。霉魏研究是指对市场的预期以及新信息的揭示、事俄的市场期待和不同的投资收益率等作出一定程度的说明并加以确认的研究。基于这一研究,学术界展开不对企业股份的投资收益(股利和股价上升)与市场预期偏离现象的验证,充分揭示了收益信息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