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6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报告

前几天有幸参加了现代与经典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期间几位专家的精彩授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为了那些渴求知识,追求梦想的孩子能够更加自信的去面对这个世界,教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成长了很多,也逐渐看清了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定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终身学习。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学习则会成为终身的工作。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教学观摩的第一节课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授的《记承天寺夜游》。在王教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懂一个人,懂一首诗,悟得一份情怀。王教授的课堂教学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原本我对于《记承天寺夜游》这首词只是停留在较浅显的层面,听了王教授的课以后才知道“乌台诗案”,了解到苏轼那饱含艰辛的仕途之路,才懂得他那超然物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王教授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让孩子穿越时空成为苏轼,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以当事人的身份对自己的遭遇畅所欲言。孩子们都在王教授的引导下,融于情景,有感而发。整个课堂氛围被苏轼的“闲人”心境渲染到高潮,在孩子幼小的内心播下一颗敬佩的种子。一个经历过人生沉浮,面临过生死攸关的人,在命运的轮番打击之下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怡然自得的闲人之心,从容豁达的欣赏这天地之大美,是何等的伟大与令人敬佩!同时也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做一个脱离于世俗之外的“闲人”是多么崇高的境界。

王教授对于课堂的把握也很值得我学习,教学是要有预判的,预判学生的回答,预判课堂效果,预判好衔接。而准确预判的前提就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王教授准确的预判到了学生对教材理解上的误区,设下伏笔,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错误,这种教学方式远比直接了当的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最让我倾佩的还是王教授高超的朗诵技巧,那如沐春风般的嗓音仿佛将我们带回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与苏轼一起共赏明月,共话闲人心态。好的朗诵能成为学生理解诗歌的助力,通过朗诵我们不仅能知道文章的内容,还能体会到作者的语气和心情。甚至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所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个人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视频或者录音来帮助朗诵,千万不可以用没有感情的朗读来敷衍孩子,阻碍孩子对诗歌的理解与

体会。

教学观摩的第二课是孙双金老师的《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武松打虎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如此长篇幅的文章,孙教授以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入手,围绕英雄的故事、英雄的壮举、英雄的性格来解读文章。孩子们对于武松这个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还是很感兴趣的,孙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一心理需求,聚焦英雄,深度解读景阳冈。

小说都有情节魅力,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才能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而景阳冈这篇课文最精彩刺激的地方就是武松打虎这一环节。一些列动词描写将武松的谋略、胆识、和勇猛表现得淋漓精致。解说武松打虎的动作时孙教授讲得十分细致,为了帮助孩子们想象武松打虎的场景,孙教授邀请同学们角色扮演,演示打虎时的一系列动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情绪高涨,同时也让孩子深刻的体会到了名著用词的生动、准确和精彩。

对于长篇幅的文章在教学时如何浓缩提炼,详略搭配,带动学生的思维这几方面,孙教授给了我很大的教学启示。一是要对于文章内容有一个分段概括,例如景阳冈这篇文章孙教授就将他分成了上岗、打虎、下岗三部分,思路清晰,线索明确。重点讲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是对文章精华的提炼。二是要聚焦于某一个点去展开叙述。三是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关于武松上岗这一环节,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还是不信山有虎,而往虎山行。武松打虎究竟是为民除害,声张正义,还是为了保命不得已而为之。看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立体的武松你们觉得他是英雄还是好汉等等。学生就此展开辩论,能对小说的内容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孩子才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特别是对于《水浒传》这样的名著,如果只是一昧的给孩子解读文章,而不能引起孩子的思考和阅读兴趣的话那只是舍本逐末,不能对孩子产生太大的影响力。

除了上述两位著名教授以外,其他老师的课也都让我受益匪浅。薛瑞萍老师的课生动、幽默、活力十足。她所教授的诗歌的平仄韵律,朗诵技巧,确实值得许多老师深思,语文的学习永远脱离不了朗诵。平平仄仄,仄仄平,尽显芳华诗意情。

何捷老师讲授的《总也到不了的老屋》让人笑中含泪,流连忘返。下课铃声响起,何捷老师说了三次再见以后,同学们仍然深陷课堂无法自拔,久久不愿起身离场,由此足以见得这位老师身上有着多大的教学魅力。他所讲授的猜读技巧,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新思路。课堂上师生对话幽默十足,当孩子表达出关于结

构这一概念的“乐高论”和“骨架论”时,何捷老师不断的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耐心的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不够,但是想象力却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上要帮助他们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猜不出来读一读,读不明白猜一猜。猜中读,读中猜,猜猜读读走进文本,培养孩子学习童话的策略路径。猜读技巧让孩子们从不敢说,不会说变成想说、会说、大胆说,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命题是《我有一个想法》,课着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孩子的亲身经历去展开叙述,例如他的话题导入就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张老师给孩子设计了一个要与同学分别的情境。给离开的同学送什么礼物才能尽显同窗之情,表达对同学的祝福呢?针对这个问题,张老师鼓励孩子大胆发言,一点点触动孩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他们把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对同学的祝福之意都融进那小小的礼物当中。

除了话题导入以外,张老师还从生活的多个角度帮助孩子寻找写作文的话题。让孩子知道留心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才可以成就一篇作文。写作文也只有从生活实际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才会变得有话可说,有材可写。孩子们在张老师的课堂上热情表达,静心书写,一动一静,全情投入。在替学生点评作文时,张老师大到情感体会,小到字词运用,都一一帮学生做了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位老师的循循善诱与耐心细致。

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有赵志祥老先生的《敕勒歌》。吟诵之美,音律之美在赵志祥老师的课上有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课在我看来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堂课,而是一场艺术表演。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仿佛欣赏到了蓝蓝的蒙古天空,茫茫的大草,感受到了豪迈的名族风情。赵志祥老先生带领孩子们缓缓入境,沉浸于这走过千年,古朴大气的旋律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到了作者那鼓舞千军士气的壮志情怀。

窦桂梅老师的《葡萄沟》欢快活泼,热情四溢。为了课堂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窦老师做了很多精心的准备。除了精美的课件以外,还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任务卡、葡萄叶、葡萄干、角色扮演时的新疆帽。窦老师采用了很多教学手法,时而看图入境、时而手搭凉棚、时而品析名句、时而变化角色。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课本内容,畅所欲言。

许嫣娜老师的《青蛙写诗》着重在于教低年级孩子识字、认字、写字。她提出课堂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无论大小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课堂上